-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太空課堂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
千百年來,人類對太空的想象和探索從未停止。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牛郎織女的浪漫、女媧補天的驚魄。自明朝萬戶起,中國航天事業便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從神舟到天問,從長征到天河,無數中國人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才有了今天的太空課堂。
今天,我們在教室中觀看了太空中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做的太空實驗。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實驗,卻讓我看到了如今祖國的繁華與強大。
太空課堂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先進。自來水的循環供應、固定肌肉的“企鵝服”、先進的失重訓練器……無一不令國人自豪。回想五十多年前,祖國面對國外技術的封鎖,在孕育萬物的.神州大地上自己動手,沒有就自己造,經過無數科學家的努力,終于摸索出了一條中國人自己的航天路!今天的我們更應在這先進的生活與技術中不斷奮斗。
太空課堂讓我看到了航天員的奉獻與堅毅。每位航天員在進入太空前都會進行難以想象的高強度失重訓練,進入太空后,每天都要進行適應性訓練與科研工作。它們在太空中還面臨血液堵塞、肌肉萎縮的危險,他們又何曾埋怨過呢?美國“挑戰號”墜毀,給了全世界一個警醒,但依然有宇航員冒著生命危險再次踏入太空,為了人類事業不惜拋棄一切,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上太空前的遺囑就是鐵的見證。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秉承前輩的奉獻與堅毅。
太空課堂更讓我感受到了我們這一代青年身上的重擔。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當今之中國不僅在航天領域,乃至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都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我們也將肩負起祖國交給我們的使命。梁啟超曾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在此盛世之中華,我們更應該摒棄庸俗懶惰,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
周五班會課上,學校組織了全校師生觀看神舟十號在遙遠的外太空中的天宮一號內三名宇航員為我們做的“太空授課”……
授課中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了幾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況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太空中專用的質量測量儀是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制造的。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在質量測量儀中,設置一個彈簧凸輪機構,能夠產生一個恒定的力,另外再設置一個能夠測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測速系統,根據這個定律,宇航員可以在失重情況下測出物體的重量。
然后,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用線固定在一個支架上當亞平老師給小球一個推力時,小球竟然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給處于失重狀態下的小球一個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會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了。但是在地面上,我們要給小球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夠實現。”
之后王亞平老師又做了陀螺試驗,告訴我們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轉時,具有很好的定軸性,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樣適用。所以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儀器,用來測量航天器的'姿態和軌道。
最精彩的要說水膜實驗和水球實驗了:王亞平老師使用一個金屬圈和一個水袋,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再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這時在金屬圈上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狀態下,普通水也能夠形成漂亮的水膜,這在地面上可是很難實現的。隨后王亞平老師輕輕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變厚,隨著注入的水越來越多,水膜竟然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變成了大水球,而且沒有破裂。當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實驗,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物理知識,也告訴我們外太空還有太多奧秘沒有被人類所攻克,這次太空授課,也激發了我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讓我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了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秘的知識,加強了我們對無盡的太空的興趣。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3
徜徉在人間煙火之中,仰望那遙不可及的星空之中毅然閃爍著三顆紅星。
五千年春去秋來,經歷滄海桑田的磨礪,日復一日,終于在那黑暗幽靜的太空中種下了炎黃的種子。而今中華砥礪前行,懷著幸福美好的未來憧憬,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三位英雄再征宇宙,踏上六個月的太空之路。
自幼而起,便覺得航天員的神圣,想必是沉默而少言的。今天卻令我大為改觀,有幸目睹了他們的風采,也了解了那觸之不及的空間站。身處地球,一言一行便早是簡單至極,到太空中不會走路豈不謬哉?但不可否認,確實如此,葉光富老師便表演了太空漫步。出乎意料,并非臺上舞者那絲滑如綢的英姿,倒似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同學們見了這景象也是前仰后合,被他們的.幽默逗得“人仰馬翻”。那一刻,航天員似不再遙遠,那宇宙宛如眼前。若說前者是為樂趣而為之,且僅是去太空嬉戲,可就是你的不對了。繼續看!在精細至致的空間站中,你我自是一派茫然,聽得王亞平老師的介紹,目光不禁投在那顯微鏡上……
森羅萬象,國與國間的跨越尚會水土不服,藍天之上固然如此,生物培養便在其中悄無聲息地進行。人的眼睛很大,容得下那日月星辰,卻見不得微小的生命的跳動,視頻中那心肌細胞跳動的情形躍然眼前。不難發現,太陽升起的地方不再只有魚肚白,還有那一抹中國紅!
當雪白替代了淺降,他們將身富榮光,回到那神舟搖籃里的家鄉!
——預祝航天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4
十二月九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今天不僅僅是對國恥的勿忘,更是見證了祖國科技的繁興。懷著炙熱的心,我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了來自天際的視頻通話---《天宮課堂》。
銀幕閃動,首先我們了解了天宮的發射,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氣勢的震撼,更是心中那堅定的愛國情懷,是無比的驕傲。
映入眼簾的.是三位宇航員的笑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他們將跨越空間,帶我們一起參觀太空之家。王亞平向我們展示了那堪稱奇跡的物理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水光球實驗、水膜張力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實驗等等,我心潮澎湃,使我對未來將要學習的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動量守恒”、“慣性離心力”、“表面張力”等等一些專有名詞等待我去研究,去探索。
空間站的動量守恒與地球不同,這更引起了我對太空的向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對科學充滿了未知的好奇,在我的心中種下了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敢于有夢,勇敢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夢想的種子,向著夢想進發,飛向屬于我的浩瀚星空。
科技強國,為祖國的科技的繁榮而致敬。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要好好學習,立志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棟梁之才。生于這個時代,我們應該秉承優良傳統的作風,弘揚中國精神,讓我們用智慧用的雙手創造更美好的家園。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5
《太空旅客》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愛情片。
該片講述了5000名太空旅客乘坐阿瓦隆飛船準備去往其他星球開始新的生活。人們都以為萬無一失的飛船在長達120年的飛行途中被隕石擊中,發生了意外。旅客們即將面對飛船墜落的危險。吉姆是飛船上的一位工薪階層旅客,抱著未來會更美好的希望登上飛船,卻因意外而提前90年從冷凍艙醒來,陪伴他的只有一個仿真機器人。他試著重新入睡,卻差點在睡眠艙里窒息。他試盡一切辦法,都沒有辦法修好冷凍艙。令我為之一撼的是他穿著太空服飄浮在太空時,流下了一行淚。吉姆忍受不了這種孤獨,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孤注一擲的.他喚醒了一位他愛慕已久的女作家——奧蘿拉,并將一切偽裝成意外狀況。吉姆和奧蘿拉在相片期間產生了愛情的火花。然而這時,答應保密的仿真機器人卻說出了真相。奧蘿拉無法原諒吉姆。當飛船的操作系統癱瘓時,這對情侶面臨著更大的問題,他們終于放下怨恨,直面現實。最終拯救了飛船及5000名旅客。經歷過生死的兩人冰釋前嫌,決定在飛船上共同渡過余生。
在電影中,仿真機器人說:“不要太執著你想去的地方,而忘了你可以利用好的現狀。”我覺得不僅應該利用好現狀,也應該在茫茫太空里找到你想落腳的地方。
有希望的生活,才不會令人迷茫。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一指神功”、“懸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極了。王亞平老師一會兒成了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一會兒又成了變幻多端的'魔術師,把我帶進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亞平老師拿金屬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亞平老師先拿出個金屬圈,放在水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來,就出現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把這個水膜來回搖動,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沒有破!不過,這還不算什么,我來給大家講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來,王亞平老師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這球會不會破呢?破了之后水會不會亂飛呀?不過,得先瞧瞧再說。亞萍老師一直在專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變成水球啦。我興奮極了,可總覺得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著,亞萍老師又往水球里注入紅色液體,我一想到剛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可等紅色液體擴散后,那“水晶球”也不遜吧!就像電影《逆世界》里的紅色水晶球似的。我想,要是通過紅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時空世界,哪多好呀!
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親自做一遍。從明天開始,不,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鍛煉身體,長大以后,也上太空去遨游,征服太空,實現我的太空夢,實現中國夢!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7
今天今天上午在我們學校的會議室里四、五、六年級的全體師生觀看了由神舟十號飛船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在離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上給所有中小學生上的一堂課。
此次太空授課意義非凡,不僅體現出了國家對中小學生的關愛和我國在航天事業進步很大,證明了中國學生好學、好問,求知欲望強。
這次太空授課王亞平任主講,聶海勝任助教,張曉光任攝像員。三位宇航員配合十分默契。王亞平老師面帶微笑,講的繪聲繪色,十分動人。有時還會說幾個小笑話,讓我們更能理解其中的奧秘。有時又通過幾個簡單的小實驗讓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奇妙的實驗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太空授課的成功,是宇航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將來肩負著建設祖國、發展祖國的重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積累知識。去探索發現宇宙的奧秘、地球的奧秘造服人民群眾。讓全世界都能傾聽到中國的`好聲音,讓中國夢偉遞到更遙遠的地方。把中國變強大起來,不再被別的國家所欺負。
通過這次的太空授課,我不僅認識空中奇特的物理奧秘,還讓我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和自信。謝謝王亞平老師的精彩授課。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8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秘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于言表的收獲。
你知道為什么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么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么不能正常轉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表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里注入一個小水泡,通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失重狀態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么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并不滿足現狀,于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9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這次,神舟十號將會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作為學生,我感覺到我們非常幸福,因為這次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將會在天宮一號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們開展一堂非常有意義的太空授課,我們都在翹首以盼太空授課的到來,太空授課的時間為2013年的6月20號。
20號早上10點許,中國的第一次太空授課正式開始。首先,王亞平、聶海勝兩名宇航員為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況下,宇航員可以輕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同學們都看得很入神。隨后,三位宇航員進行了五個實驗,分別是:打開“箱子”測質量、神奇單擺做圓周運動、陀螺軸向不變向前飛、“水膜”內嵌入中國結、普通水變身“魔法水球”。在這次太空授課過程中,同學們和老師都看得津津樂道,大家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雖然我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實驗,但是,我們還是對這些科學現象保持著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課完成后,同學們都給予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為宇航員感到自豪。聽老師介紹,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失重狀態,他們要保持鍛煉才能避免肌肉萎縮。我想對這三位宇航員說一聲謝謝。他們為了人類的航天事業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著未知的太空不斷去探索,為科學世界添磚加瓦。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0
2013年6月20日十點整,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從十點開始,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號”的航天員們在遠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艙內給我們上了太空第一課,讓我們了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現象!全神貫注地看完了王亞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后,我的心情很激動!多么神奇的太空失重現象啊!在地球上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太空中輕而易舉就能做到!比如:聶海勝叔叔輕松地就翻了個大跟頭,像一個武林高手!還有,用一個支撐架把小球繞在一根線上,輕輕地碰一下小球,它就會做圓周運動;但在地球上,這樣操作時,小球就會反復地來回擺動,多么奇特的現象啊!陀螺的實驗更令我驚奇!一個靜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它就會翻滾著向前轉動。這在地球上,根本是無法實現的,除非這個陀螺被施了巴拉拉魔法!王亞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她從飲水袋中擠出一個晶瑩剔透的小水滴,然后輕輕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還有那神奇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個中國結;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個透鏡;當向水球內注入兩個小氣泡時小氣泡是獨立存在的,再注入紅色的液體時,透明的水球竟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紅色的水球!這是多么美妙的現象啊!這次太空授課的很多物理知識我還都不了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1
前幾天,我們看了王亞平老師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她在太空里做了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雜技,陀螺,單擺,水膜,水球,圓周運動。
先說雜技吧。在地球上雜技要練好久,很危險。可在太空中,就顯得輕而易舉,懸空打個滾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個人舉起來。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們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并給它一個干擾力,笨笨的陀螺就開始翻滾。但若是先讓它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
“單擺”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狀態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給它一個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會做“圓周運動”
王亞平老師做我最喜歡的水膜時,我目瞪口呆。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別太大了。抽出水后的.金屬卷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個: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學,太空真有趣!
這幾個實驗不要看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的。
有人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對于這個問題,指令長聶海勝老師告訴我們:“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2
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已經圓滿落幕。在大多數孩子都還在細細回味這堂生動的太空授課帶來的樂趣時,或許很少人會想到,究竟還有多少孩子沒有機會參加這堂課。
在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學習樂趣時,一些山大溝深的'山區,還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幾座山才能帶著干糧步行到學校,而因師資和教室匱乏,在不少地區甚至還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級同班一起上課的復式班,二年級上完課復習,老師再給三年級上課,之后是四年級……
對他們來說,一本嶄新的作業本、書本都已經算得上奢侈品。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像城里孩子那樣,坐在明亮的現代化教室里,興致勃勃的看著精彩的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也讓能問出“iPad可以吃嗎”問題的他們,成為被“最高講臺”拋棄的那一批人。所有這一切,無容置疑,都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的。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一責任推卸給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地域差異的中國現狀。
造成這種現象,我們缺少的不是資金,也不是統籌兼顧、實現教育平衡的調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徹底實現教育公平的決心和勇氣。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拋棄,尤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讀書也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被現代化拋棄的一代。因為拋棄他們,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貧困地區的未來,更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3
3月23日下午4點左右,“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3次進行太空授課。
此次太空授課將中國科技館設為地面主課堂,同時在新疆、西藏設置地面分課堂。太空教師王亞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實驗,她從過飽和醋酸鈉溶液的水袋里擠出一顆水球,在失重狀態下,水球懸浮于空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輕輕一碰,水球慢慢的變身一顆冰球。而其實這只是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造成了假象。
王亞平介紹:“現在我摸著它竟然還有發熱的感覺,原來是一顆熱球呢。”
在液橋演示實驗和水油分離實驗之后,太空拋物實驗開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這次的主角是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來了個空翻,然后被王亞平拋了出去。
在天地互動環節,神舟十三號乘組的三位航天員還就空間站里流眼淚是怎么樣的?空間站里持續是如何設置的?太空中水能燒開嗎?以及如何成為在空間里做實驗的.科學家等問題與青少年對話并解答。
授課的最后王亞平寄語所有的同學們:“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4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頂尖科技的結晶,近日,神舟十號飛船已經升空了。王亞平,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號上太空的女宇航員,搭載神舟十號上太空的宇航員還有聶海勝、張曉光這兩名男宇航員。
我為神舟十號的升空感到驕傲的同時,我們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將在6月20日的早上10點為全國的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太空授課,這是我們以前的一個夢想,現在,神舟十號的宇航員就要和我們一起來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了!
6月20日的早上,我們和老師激動地圍坐在教室里,等待著太空授課的正式開始。10點左右,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正式開始。王亞平姐姐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位太空老師,首先王亞平向我們講解了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三名宇航員精心地為我們講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同學們既好奇又羨慕。在失重的條件下,宇航員們可以輕松地漂浮在半空中,我們感覺太神奇了,這些有趣的現象引起了同學們無盡的遐想!
這次神舟十號的太空授課,我們觀賞后,都有非常大的收獲。我們不僅僅收獲了專業的知識,這堂生動有趣的太空授課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我要奮發學習,將太空的相關知識學好,鍛煉好身體,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5
今天,我在學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課,這堂課的老師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這位老師就是神舟十號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老師。
雖然這堂課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但是神舟十號的`另外兩名航天員聶海勝和張曉光叔叔都有為這堂特殊的課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個無重力的狀態,但是無重力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終于有機會看看三位航天員在無重力狀態下的樣子了,我抱著期待的心情開始認真地聽課。
課程的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給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只見他先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站穩,然后兩腳往上一收,做出一個打坐的動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僅沒摔在地上,還穩穩地往上漂浮了起來!接著王亞平老師只用一只手指,輕輕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聶海勝叔叔,聶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實在太神奇!王亞平老師這樣的神功,看得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原來這就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航天員平時活動的樣子呀!每個人都身輕如燕,還能輕而易舉地拿起很重的東西,省下了不少力氣,真是讓人羨慕!
太空授課接下來的實驗,雖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實驗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點長大,學習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一樣,飛上太空,感受一下無重力的狀態!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6
學期結束,我們迎來了暑假,去到電影院看了一部十分搞笑的電影,它不同于其他國產動漫,沒有爛大街的通俗劇情,只是搞笑,其實、也不全都是......電影以我國的國寶熊貓為主人公,各個角色特點鮮明,使人過目難忘。而且還引用了一直被外國人所沿用的中國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
電影的劇情時而令我捧腹大笑,太空熊貓的機智,亮仔的耍寶,傻福的呆萌,無不在我腦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是真說起我最喜歡的人物,那便非傻福莫屬了。
劇情越往后發展,傻福的`形象便愈發高大起來。在被隊友誤會時、嫌棄時,它也絕對不拋棄、不放棄隊友;在被大家嘲笑的時候,它什么也沒有說,用呆呆的笑容掩飾自己的無奈,可是,卻暗自下定了決心——不再拖隊友后腿的決心;也許,在太空熊貓巨大光環的襯托下,它的每一次成功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也許,在亮仔俏皮可愛的影響下,它的形象總是顯得那么呆;也許,在一開始,它的角色定位就是‘拖油瓶’,它早已注定不被關注。但是,也許就像它自己說的‘拖油瓶也是會燃燒的’;也許沒了它,太空熊貓一行人不會打敗惡勢力,因為沒了它,散了心,就沒有團結了。
‘拖油瓶也是會燃燒的’是電影里的臺詞,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不僅是它,現實中的我們也是需要這樣想的吧!可是在生活中因為被打擊、被否認,就開始置氣,然后一蹶不振的人不在少數。如果我們能過再堅持一下。可能結果就不同了。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7
六月二十日,這是一個讓全中國人都驕傲的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次在“天宮一號”開展有關太空知識的授課。
在這節特殊的課程中,由王亞平老師主講,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三位航天員都面帶微笑的為我們講課,讓我印象很深。
王亞平老師在這節課上做了五個實驗:重量測試、單擺運動、陀螺運動,還有水膜和水球5個實驗。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水膜和水球這兩個實驗,在做實驗前,王亞平老師首先告訴我們水在地面和太空的不同之處。在地球上,因為地球引力要比在太空大得多。所以水會往地面流,人也能平穩的站在地面上。而在太空失重的條件下,水是不會往下流的.,而是形成一個個小水球,浮在空中。人也像是在水中,能輕易的飄起來。所以,宇航員們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喝水只能從水袋里擠出來喝。
開始試驗了,王亞平老師先拿了一個鐵圈,拿著柄把鐵圈放進了有水的水袋里。拿出來以后,神奇的事發生了,水竟然在鐵圈上形成了一個水膜,更讓我驚訝的是,水膜被王亞平老師左右搖擺,都沒有破裂。原來這是水表面的張力在起作用。接下來王老師給水膜不斷的注水,形成了一個很漂亮的水球。并且給這個水球注射了一個紅色的水滴,很快,水球就變成了紅色的,十分美麗。讓我驚奇的是,水球雖然搖搖晃晃的,但絲毫沒有破裂的跡象,原來這是水表面的張力在起作用。
這節別開生面的課,讓我知道了許多關于太空的知識。讓我拓展了知識面,讓我越來越喜歡太空了。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8
在宇宙某處,在月球上,有我們中國的一份土地。2021年10月16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載著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名宇航員成功飛上太空。而在12月9日下午,我們上了一堂來自太空的課。
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就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授課,只是當年我還小,遺憾錯過課堂,現在她又踏上了太空之旅,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我們觀看了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場景展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企鵝”服,它有效對抗了肌肉萎縮和心腦血管功能下降,僅此一件衣服,就體現出人們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在觀看睡眠倉時,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小窗口,像飛機上的小窗子一樣,光通過玻璃照進來,好像對宇航員們加油鼓氣說:“別怕,有光”,雖然在茫茫月球上只有他們三個人,但我們全國人民的心和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衷心祝愿他們平安歸來!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神話變成現實,中國人民的航天夢從嫦娥奔月到,“兩彈一星”,“嫦娥”奔月,再到“天宮”攬月,“天問”探火,到現在的“神舟”系列,遨游蒼穹,一次次的突破,一步步的`前進。讓我們的航天夢,不再是神話,成為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現在我們中國的科技水平,讓那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再是虛寫!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未來的航天之旅,還需要讓我們這一代來續寫,我們的航天步伐將更大更遠更加堅定,彰顯出中國少年的力量!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19
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通過云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
其實,太空授課并不是我國航天員的首創。早在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就曾經制定了“教師在太空”計劃,女教師考利夫被幸運選中。然而,事與愿違,不僅考利夫沒能順利實現太空發聲,就連“挑戰者”號因意外爆炸,成為了太空實驗的犧牲品。時隔21年之后,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再戰太空,并在“奮進”號內講授了人類有史以來的`“太空第一課”。盡管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25分鐘,但是,它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啟了人類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0
自從神舟十號發射的那天以來,我就特別羨慕宇航員聶海勝,張曉光,女航天員王亞平。他們今天還在太空上為我們講課哩。還做了許許多多的有趣實驗,比如說單擺實驗,氣泡試驗,還有在太空中玩陀螺,陀螺們竟然在空中旋轉呢,太空中還可以輕松地把一個人舉起。在太空中喝水是擠著喝的,水也可以輕松地結水膜,在地面上可是非常難做到的`呢!
王亞平還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的太空授課為大家授課。“太空教師”王亞平向我們展示了微重力條件下水膜演示、水球演示、陀螺演示、懸空打坐旋轉等特殊物理現象。這些生動的演示,使我對太空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太空知識有了一些了解。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著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
上完這堂課后,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一定要像航天人那樣,做事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放過任何問題,要有夢想,要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1
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對“天宮課堂”第一課進行獨家全程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通過天地對話的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3名航天員分別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開展天地互動、進行實時交流,帶領受眾感知宇宙的奧秘,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著隊員們對科學的興趣。
在水膜張力實驗中,王亞平老師拿出提前折疊好的一朵紙花,將折好的紙花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水膜上,令人驚訝的現象出現了——花朵在晶瑩剔透的水膜上緩慢地“開放”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隊員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可愛的笑容。
看,藍色太空歡樂球!
當看到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中,泡騰片不斷產生氣泡,卻始終不離開水球時,隊員們都直呼神奇,連連拍手!
通過本次對“天宮課堂”的學習,隊員們學習到了許許多多有趣的物理知識,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員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現象,也在隊員們的心底播下了一顆有關“星辰大海”的種子。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2
12月9日下午15時40分,我校師生們聆聽了一次特別的課堂——“天宮課堂”,同學們不但了解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還了解到了很多神奇的科學知識。
“天宮課堂”將三尺講臺放置在無垠的太空,背景是深藍的宇宙,星辰閃耀;課堂上是驚羨的眼神,心馳神往。
在課堂里我們了解到了航天員們的生活狀況,太空奧秘在今天我們得以印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讓我們沉浸在科學的國度里,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同樣的實驗,在太空與地球上操作會有不同的效果,感受到了科學的`無限魅力。
“天宮課堂”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向航天員學習,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貢獻!”
“天宮課堂”是一把鑰匙,為隊員們打開了科學的殿堂,又是智慧的火種,播下了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來自太空的一堂課,點燃了流峪鎮中心小學隊員們的夢想之燈,隊員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實驗的獨特魅力,激發了隊員們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空事業的熱情,長大后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3
此次“天宮課堂”開講實則是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進行首次太空授課的延續。根據先前公布的授課內容,三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轉身,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航天員的`授課互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飄浮的實驗器材和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航天員們不時地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在實驗過程中耐心詳細地講解實驗器材、原理和步驟,并且及時總結實驗要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推進課堂,看到航天員們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進行授課,我內心無比激動。細胞學實驗、水膜張力等奇妙的科學展示讓我大開眼界,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感嘆科學魅力的同時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何其有幸,生于華夏”,想到國家從苦難之中走到今天成就,感慨萬千,這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者才能創造出一個個輝煌,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必將不負期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我的熱血力量!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4
今天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更是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一天。因為我們即將會上一節非比尋常的課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在清晰的電腦畫面上,我們能看到三位偉大的航天員正準備給我們上一節生動有趣的太空課程。在僅有的40分鐘里,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
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里,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針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發未傷”,這對于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5
神舟十號飛船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道飛行十五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號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的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實驗。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鍵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遠營中可能遇見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作為一名初中生,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6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么樣的夢呢?今天我終于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于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于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7
終于考試完放假了,學校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張電影票,讓我們去看電影。我就和我們班的幾個同學約好明天早上去。
第二天早上,我們相約來到電影院門口,買好吃的喝的就進去了。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太空熊貓總動員。講的是:熊貓星球在百年慶典之時被邪惡的鼠司令一伙趁機占領,他控制所有的熊貓,把他們都變成了小丑,而太空熊貓和他的小伙伴則因為意外逃過一劫,來到了熊貓星球內部神秘的地下世界。在神秘的地下世界中太空熊貓為拯救熊貓一族勇敢的'踏上了尋找熊貓一族最大的秘密神器,可鼠司令卻另有打算,他要奪去熊貓一族的希望,更利用神器滿足自己更大的野心,統治全宇宙。雙方人馬在神奇的地下世界中展開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可太空熊貓卻不知道危險早已逼近自己,面對親情友情太空熊貓最終用它們的智慧和勇敢打敗了邪惡的鼠司令。
看了這個電影我明白了不管是我們人類還是動物,在面對壞人時都應該團結起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來保護自己的家園和親人。
太空課堂觀后感 篇28
看了這次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視頻之后,真是令我大開眼界,王亞平阿姨雖然不是專業的老師,但是他講課非常生動,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這次的太空授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學世界真的太神奇了。科學在是改變我們生活,甚至改變著我的`世界觀,因為科學的力量,我們走進了太空,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課,讓我們每一個學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
這堂課中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關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現象,雖然太空還是離我們很遠,但是,我相信未來我們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們還需要繼續去探索。
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一起攜手把中國帶進一個強大的時代吧!中國加油!
【太空課堂觀后感】相關文章:
太空課堂觀后感05-12
觀看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后感11-20
太空授課觀后感11-27
太空生活作文08-17
太空漫游作文11-30
夢游太空作文01-30
太空“奇遇”作文06-12
太空奇遇作文06-12
太空之旅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