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看獨龍之子高德榮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由云南省委宣傳部、求是影視中心、云南潤視榮光影業制作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制的電影《獨龍之子高德榮》,11月15日和18日分別在北京和昆明舉辦了首映式,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也在18日晚黃金時間首播,近期各大院線還將陸續上映該影片。該影片是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貢山縣原縣長、“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獨龍族黨員干部高德榮為原型創作的,旨在大力宣傳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人們學習先進、崇尚英雄。影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我們特選刊三篇電影評論,以饗讀者。
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什么比山更為高大。但看完電影《獨龍之子高德榮》,我要說,還有一種東西比山更加高大,這便是一個人崇高的人格。
電影一開始,就對高德榮所處的環境做了如實的交代:滔滔不絕的江水、莽莽蒼蒼的大山、一望無際的園林、人背馬馱的山路、偏僻落后的村莊……在這樣一個荒蠻落后的地方,主人公高德榮的出場,當然就備受關注。編導在影片的第一場戲里,就給這個獨龍族出身的縣長出了一道人生的“考題”——上級要將他調到州里。按理說,能夠離開這個邊遠貧困之地,而且又是難得的“上調”,如何選擇,簡直就是毋庸置疑的,但高德榮卻偏偏選擇了放棄。于是,連電視臺來采訪的年輕編導,都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甚至還覺得這個人是不是在故弄玄虛;跟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伴聽說了這件事,十分憤怒地提出離婚,并質問他“你即使不為女兒的前途著想,起碼也該為你自己的身體著想吧?”高德榮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女兒則壓根不再理他,新賬老賬一齊跟他算:結婚的時候,剛好碰上一個生病的獨龍族老人急癥發作、生命垂危,搶救結束,他趕到婚禮現場,婚禮曲終人散,因此女兒對他怨氣沖天;就連一直跟隨他的駕駛員老蕭都想不通,明明可以高升到州里任州人大任副主任,既有更高的官位,又能享享清福,這么好的差事還要放棄,豈不讓人覺得不解?但倔強的高德榮就這樣不跟任何人商量、也不聽任何人勸阻地義無反顧地留下來了。
但這個“留下來”絕不輕松。由于長期在高原工作,環境惡劣,高德榮不但身體欠佳,還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再者,由于他斷了偷獵者的財路,還將其繩之以法,偷獵者的兩個兄弟惱羞成怒,一路在暗中追殺高德榮。此時,高德榮不愿整日埋身于文山會海之中,連書記要頒給他的“先進工作者”的獎狀也來不及領,就背著背簍離開會場。當他聽說一衣帶水的緬甸友人前來取經,早已趕到獨龍鄉去了的時候,他匆匆趕了過去。半路上遇到塌方,他下車指揮,并且和普通百姓一起修路。見到緬甸友人,他向他們介紹種植草果致富的經驗,并告訴他們自己還建了一個“秘密基地”,吊起了電視臺的記者和要殺他的偷獵者弟弟的胃口。高德榮和緬甸友人滑過溜索,記者和偷獵者弟弟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江對面,卻發現這里種植的原來是云南白藥的主要藥材之一——著名的中藥重樓。因地制宜,發展山區種植業,是高德榮為山區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開出的藥方。離開種植地的路上,偷獵者的弟弟被自己下的野獸夾子夾住,高德榮女兒的腳也在路上崴傷……高德榮一面安撫偷獵者弟弟,一面將女兒背出山外。在這個過程中,偷獵者弟弟看到高德榮不但沒有落井下石“收拾”他們,還承諾今后給他們提供技術種植草果,女兒也漸漸理解了父親在深愛著父老鄉親的同時,也深深地愛著自己,于是,一場愛恨情仇在大山之中化解。
這部電影立足于對“獨龍之子”高德榮的人格魅力的書寫,避開了一般影視作品對英雄人物過于“高大全”的謳歌,或是某些編導對角色過于低俗的“還原”,既不刻意愛揚,也不故意降低,而是平平實實地娓娓道來,使得人物形象真實可信。影片中有許多感人的細節,表現出了高德榮的心性與血性,如聽說高德榮要調到州里了,鄉親們生怕“再也見不到老高”,于是在他進村時,抱著母雞,捧著雞蛋,扶老攜幼,傾情相送。高德榮告訴他們自己不會走,老鄉還是要他收下幾個土雞蛋,不得已,高德榮收下的同時只有讓駕駛員付錢給老鄉。一個死了爺爺的孩子從學校里出走,當他找到的時候,孩子獨自躺在大山里的小木屋中,孩子受了涼,高德榮給他煨姜湯,要他趁熱喝下,孩子逆反地吼道“燙呢嘛!”高德榮笑起來:“你兇得很嘛!”一老一少,一對一答,幽默風趣,妙趣橫生,將一個老縣長與人民血濃于水的感情活脫脫地表現出來。影片結尾,通過記者的口,對高德榮有一段評價:“他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獨龍族領導干部,他有著質樸的胸懷,在平凡中有溫暖的力量”,這是影片的主旨,也是這部藝術作品最為打動觀眾的地方。
影片中,導演手法平實,演員表演本色,甚至放棄了普通話,改說方言,這樣的處理,使得高德榮的形象質樸親切,真實自然。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常常一說到先進人物,動輒就是光芒萬丈,但這樣的人物形象非但不會感染人,相反,還會讓人感到虛假和反感。因此,在對正面形象的塑造時,對“度”的把握十分重要,這一點,《獨龍之子高德榮》收放自如,處理得恰到好處。這部電影中,編導、表演服從于生活真實,不搞那種虛飾與夸張,情感上的表達非常克制,不是一下暴發,而是一點一滴,抽絲剝繭,讓人回到真實的生活中。看完電影,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座精神的大山,它的海拔超越了所有的山,同時使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山是崇高的,但比山更高的是人格的力量。
【觀看獨龍之子高德榮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氣之子》觀后感04-24
《天氣之子》觀后感2篇06-27
觀《天氣之子》有感11-03
上帝之子02-01
楊氏之子作文03-27
《楊氏之子》說課稿01-01
楊氏之子的說課稿01-31
楊氏之子說課稿11-10
學習莫振高事跡觀后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