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種思想感悟,觀后感相當注重“感”,也就是從作品中領悟出的道理與思想。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功勛》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近日,電視劇《功勛》在黃金檔熱播,將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華彩篇章與新中國奮斗史聯系起來,詮釋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境界。廣大年輕干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堅守“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年輕干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貫徹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堅定“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
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為年輕干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
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復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癥結,破解難點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堅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
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比參軍更為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著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著共產黨去奮斗”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后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苦干實干、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征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年輕干部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功勛》觀后感】相關文章:
《功勛》觀后感11-26
《功勛》觀后感8篇12-06
《功勛》觀后感7篇02-15
觀看《功勛》的優秀觀后感09-13
電視劇《功勛》觀后感12-03
《功勛》電視劇觀后感11-26
《寶蓮燈》觀后感04-02
防火觀后感04-02
殘奧會觀后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