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之中,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講堂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前兩天看到《道德講堂》中關于誠實守信的一個真實故事。這件事發生在不久前,地點就是離我們不遠的鹽城,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再平凡不過的環衛女工。她們在一座橋上撿到了抵得上兩人一年工資的現金后,在風雪中苦苦守候了三個多小時才得以將錢歸還主人。事后,兩人更將央視特發的2000元獎金也捐給了19歲患重病女孩王晶晶。
這兩個環衛女工大概之前誰也沒聽說過,一個叫韋青,一個叫陳紅,她們月工資僅800元,兒女都已上高中、大學,一家人卻住在十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靠她們掃地維持生計。
無疑,那價值上萬元的鈔票能讓她們富裕一段時間,甚至可以不再做環衛女工這個苦職業,但這兩個善良的女工仍選擇了誠實守信。
孔夫子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巴金一生尊崇“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古人說得最多的便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哈佛大學招生不但注重成績,而且更加注重誠信……一切的一切都表明誠實的重要性,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人無信則不立”。的確,人無信不立,誠實是生活社會中最好的“通行證”。公司老板如果欺騙員工,員工也會受他影響或紛紛跳槽,導致公司破產;同樣,古代君王如果欺瞞臣民,就會眾叛親離,國破人亡。故而,誠實也是促進人與人之間友好信任的橋梁。
然而當今社會中卻存在著許多的爾虞我詐,毒牛奶、毒奶粉、瘦肉精事件,一直存在的商場逃稅現象,中高考、考研的作弊現象……諸如此類,不計其數。更有甚者,打著“保健”的旗號賺取一些老人的血汗錢!我們中國從古時的禮儀之邦到當今的被外國譴責沒素養,絕對算是一個悲劇。
如果世上多一些“韋青”、“陳紅”,那么生活就會多一些真實、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光明。
人無信不立,“信”往往能評定一個人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只有“誠”,才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