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觀后感>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9-22 10:23:29
  • 相關推薦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共4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觀后感需要表達真實的情感,不能虛假刻意。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神舟十三號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1

  10月16日,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只為目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時那動人場面。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10分鐘左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并按照原計劃成功與天宮空間站完成自主交匯對接,3名宇航員正式入駐天宮空間站。這精彩一幕,讓每一名中國人為之驕傲。

  當看到載人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是一名女同胞時,我急忙上網搜尋,看到網頁上顯示——“重型火箭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進程中的重大科技創新活動。容易長期參與重型運載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她帶領團隊開展大直徑箭體結構、大型地面試驗技術等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并取得一系列進展。全程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和空間試驗室的六次發射任務。容易任長征二號F火箭總體設計師工作期間,夜以繼日地工作,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火箭故障模式、故檢判據理論、門限制定方法,完善了整流罩分離失效故障模式的判別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故障診斷的準確性和航天員的安全性……”容易常說:“保證宇航員安全可靠地進入太空,是每一個從事載人運載火箭研制人員身上擔負的使命和責任”,簡短的文字讓我看到一位偉大女性在崗位上勇于奉獻、胸懷大局的時代風貌。這種航天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作為煤炭企業中的女職工,如何學習先進、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展現作為,我想到最多的是用實干譜寫光榮和夢想。時代為我們女職工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怎樣在這個舞臺上展現作為,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在平凡的崗位上,著眼當前、腳踏實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做到邊工作、邊學習,在工作中提高、在學習中拓展知識面,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努力適應新的形勢、新的變化,與時俱進,把良好的愿望和實際工作效果結合起來,實現工作和效果的統一。其次,將創新作為一種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在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進步。要有進取的意識,在技術攻堅上下功夫、不怕辛苦、不畏艱難,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領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標放在干成事上。第三,還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明確本崗位職責,確立工作目標,在實際工作中狠抓工作落實,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采取有效防范,主動出擊、出色的`完成工作。第四,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立足本職,恪盡職守、砥礪奮進,以實際行動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航天是一個高科技,也是高風險的行業,每一次發射都是重大挑戰,必須做到周到細致、嚴肅認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因為很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是航天人工作準則。這個準則在煤礦也非常適用,煤礦職工也要在小事上下功夫,在細節上把好關,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在平凡崗位上爭創佳績。

  非常喜歡這句話——“用實干鑄成自己的精神氣質和品質。”我要與身邊的同事一道用自身的點滴努力,把煤變成陽光,扮靚多姿多彩的礦山,這是煤礦女職工用行動學習先進最好的詮釋了。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2

  北京時間4月16日0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遠在渤海之濱的天津濱海高新區,來自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18所)、518所的多個創新成果應用到了本次載人飛行任務當中,成為航天英雄背后的堅強技術后盾。

  太陽電池陣為飛船注入能源

  在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18所),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太陽電池陣,憑借著優異的發電能力,成為助力此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利器”。

  據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18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采用了其自主研制的剛性太陽電池陣產品。為了滿足任務提出的輸出功率要求,該產品采用了轉換效率高、抗輻照性能好的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發電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作為一款繼承性產品,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18所)自主研發的剛性太陽電池陣結構穩定、可靠性高、在軌驗證充分,即使面對軌道上復雜的供電環境,也能保持穩定。

  中電科能源有限公司(18所)長期致力于電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所研制的太陽能電池陣產品幾乎貫穿中國航空航天發展史,曾應用于神舟、天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等多個載人航天工程,成為中國航天事業背后重要的支撐力量。

  518所多項成果在神舟上運用

  位于天津濱海高新區的518所在此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承擔了部分地面裝備與星上產品的研制工作,包括軌道艙、返回艙的包裝箱和飛船上搭載的寬波束中繼天線等。

  據介紹,此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結構與神舟十二號相似,均是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其中,神舟十三號的軌道艙和返回艙在地面運輸和轉場過程中使用的都是518所為它們量身定制的`專屬運輸包裝箱。這些518所出品的運輸包裝箱有著可靠的結構強度和剛度,具有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壓力控制、密封控制、減震等功能,同時還能夠滿足密封檢漏、短時間停放的需求。

  與以往的包裝箱相比,518所的工程師對這款包裝箱的監測系統進行了特別的調整,首先是根據包裝箱沿途運輸的各種環境,對監測系統的硬件進行升級,儀器均采用工業級器件和組件,可在多種惡劣外部環境中可靠工作。此外,工程師對包裝箱內的監測系統軟件進行了優化,將趨勢圖窗口與時域顯示窗口合二為一,增加了溫濕度顯示曲線窗口和自動對時功能,并且優化了數據分析操作,讓數據分析更加簡潔明了。同時,還為該監測系統新增了高速數據傳輸功能,對總共110個小時約200G的數據全部下載,也只需大約4小時。

  此外,518所還承制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的寬波束中繼天線,其中包括寬波束中繼S接收天線、寬波束中繼S發射天線,共計4副天線。這些天線均屬于518所成熟產品,主要用于實現飛船與中繼衛星和地面的通信功能。

  518所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研制單位之一,在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二十多年歷程中,伴隨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一路前進,先后參與了我國全部型號的載人航天器研制任務,為確保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3

  8年前,王亞平在太空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在“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的話語中,讓無數個孩子從此喜歡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師”再次出征,您說愿意再次帶著孩子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去開啟新的探索。心潮澎湃之余,應當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用青春熱血點亮奮斗征程。

  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信心追逐遠大理想。在那個一枚鐵釘、一根火柴都需要依賴進口的年代,如果有人說中國人將來可以遨游太空,在天上“過年”,一定會被當成癡人說夢。從“神一”到“神十三”,從“天問”到“天和”,中國航天從零開始,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向蒼穹出發,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顯著成就。“最美航天員”王亞平出征前說,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觸摸到它。正是因為中國人民“不信邪”,我們才先后甩掉了“東亞病夫”“中國貧油”等一個個標簽,讓“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全面小康夢”一個個成為現實。鳥兒就該向往天空,樹木就該向陽生長。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未來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應該發揚“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讓逐夢之舟突破陳舊思想的藩籬,駛向未來的'星辰大海。

  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恒心砥礪實干真功。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用《詩》這個部分向我們展示了“長征一號”火箭研發的艱辛,當年為精準控制固體火箭的推力,章子怡飾演的火藥雕刻師需要以不超過兩張A4紙厚度的誤差,手工修正燃料箱中固體燃料的形狀,刀具一旦與金屬摩擦產生火花,固體燃料就會被瞬間引爆。可以想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一代到四代的發展過程中,前輩們究竟克服了多少科研和技術難題,又凝聚著多少航天人的鮮血和汗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任何偉大成就都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想著“繞路”“躺平”的人,必定無法成為棟梁之才。年輕干部應當培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韌勁,在艱苦地區、吃勁崗位上為意志“淬火”,在與頑癥痼疾的較真碰硬中為能力“開刃”,將干事創業的“金剛鉆”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灑向千峰秋葉丹”的初心擦亮公仆底色。經過層層篩選首批入選航天員的鄧清明,23年間作為“備份”與“主份”一起進行過無數次同等強度的艱苦訓練,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為“國之大者”作了最好的注解。從“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雷鋒到“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從“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到“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的張文宏,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將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挺在最前,任何時候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火熱的初心溫暖“人民的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輕干部不要自我感覺學歷高、能力強就顯得十分“高冷”,而要想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任何時候都不忘為民初心、牢記為民理念、站穩人民立場,以真摯的為民情懷擦亮公仆底色,當老百姓身邊的“貼心人”。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4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斗和特別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并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么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并舉,還要做到規范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范文集錦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并舉,規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相關文章:

神舟十三號的觀后感11-26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12-06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后感12-10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3篇12-06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后感7篇12-13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后感300字5篇07-19

2022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返回觀后感06-03

神舟十一號觀后感06-12

神舟十六號的觀后感06-1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 日韩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亚洲影院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