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
激光刻印在舞臺,清晰勾勒出冬殘奧項目的形象輪廓。這一刻,殘奧運動員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在“留聲機”上不斷重現——
42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連摘三金,以16塊金牌追平冬殘奧男子金牌紀錄,用卓越的表現詮釋著拼搏與熱愛;中國隊選手紀立家、王鵬耀、朱永鋼、張義琦包攬殘奧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比賽前四名,一舉創造歷史;57歲的比利時運動員琳達·勒邦和女兒搭檔完成比賽,追夢的道路上溫情流淌……
一次次奮力跳躍、一次次全力沖刺、一張張真摯笑臉,來自全球的近600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不斷挑戰極限,用行動表明身體殘疾并不阻礙前行的'腳步、無法阻擋奮進的征途,譜寫出一曲生命贊歌。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體育彌補人生缺憾,鋪就圓夢之路。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在這里共享體育運動帶來的激情與歡樂,他們展現出來的競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著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個人。
國家體育場內,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緩緩升起。中國觀眾齊聲高唱,激蕩著自信與自豪。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2
伴隨著唱片的轉動,唱片上逐漸顯現出運動的人物造型。隨后,一個個賽場瞬間呈現了出來。北京冬殘奧會的精彩,就是由這樣的一個個難忘的瞬間組成,北京冬殘奧會的記憶,就是由這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構成。
在賽場,所有人都是勝利者!“我們延續了冬日暖陽的設計主題,用胭脂粉與冰雪藍兩種色彩營造溫暖氛圍。”冰雪藍呈現冰雪運動的空靈與清澈,胭脂粉象征溫柔、希望、包容與樂觀。此外,云水藍、丹紫紅、寶石藍、檸檬黃等明亮色彩作為輔色加入,讓暖意更加濃郁、飽滿和明媚。
“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斕的世界里,殘疾群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擁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懷揣著對更美好生活、
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美學的融合,用“簡約而不簡單”的表現形式,成為手冊的亮點。在各代表團旗幟入場與向志愿者致謝環節的頁面中,放射性的線條構成了千姿百態的、綻放的花。“觀眾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種,這正是我們想達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釋,花朵的圖形既是殘奧運動員奮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愿者默守崗位的身影。
在愛的感召環節的頁面設計中,橄欖枝的枝蔓頑強地向前伸展,寓意愛和和平。中國式的浪漫帶給世界以震驚,隨著冬奧的圓滿結束,北京冬奧產生的影響將持續擴大,愿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溫暖時刻,留存為永恒的記憶。到了和雪容融說再見的時候了,你是否會不舍?是否會留戀?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3
今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央,一張閃耀著光輝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樂。這是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現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這張唱片在舞臺呈現出的“留聲機”上旋轉啟動。
音樂環繞在“鳥巢”上空。這一環節的音樂改編自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創作于19世紀的曲目《乘著歌聲的翅膀》,它描繪了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啟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音樂繼續飄蕩,隨著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著“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殘疾人運動員穿越冰雪,在9天時間里拼搏奮斗、挑戰自我的瞬間再次感動觀眾。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導演沈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達的是殘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為,由此來完成溫暖和感人的瞬間。他介紹,本次閉幕式的創意策劃從20xx年就已經開始。
據悉,本次參演群體中,約30%為殘疾人,70%為健全人,再一次詮釋了殘健融合的理念,將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4
隨著中國殘疾人體育走向世界,中國在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成功舉辦北京遠南運動會、廣州亞殘運會,到圓滿舉辦上海特奧會、高水平舉辦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開放的'中國全面參與國際殘疾人體育事務,有力促進了國際殘疾人事業發展。20xx年9月5日,東京殘奧會上,中國運動員表現神勇,實現金牌榜和獎牌榜雙第一的五連冠。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共參加160項國際賽事,獲得1114枚金牌。中國殘奧代表團在近五屆殘奧會上實現了5次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雙榜首,為國際殘疾人體育運動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此次中國也派出了參加冬殘奧會以來規模、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的殘奧會代表團。96名中國參賽運動員中有85名首次參加冬殘奧會。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張海迪說,北京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已經從“冰墩墩”手中接過接力棒,期待著殘疾人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展示“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共同書寫不畏困難、奮勇拼搏、超越自我的感人篇章,一起向未來。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5
6歲時,一場意外讓申翼風失去了雙腿,曾經調皮好動的小男孩變得沉默寡言。冰球運動像一束光,照亮了這位“折翼男孩”的夢想。“冰球運動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在團隊協作中,我的.性格越來越開朗。”申翼風說,“到世界各地比賽開闊了我的視野,我越來越熱愛這項運動。”
體育總是帶給人們希望和夢想,賦予人們膽識和魄力。“勇氣、決心、激勵、平等”——這不僅是殘奧運動價值觀的核心,更是廣大殘疾人的座右銘。在夢想旗幟的引領下,沒有什么困難不可戰勝,沒有什么阻礙不可逾越。
作為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禮儀人員,來自北京建筑大學的甘亞佼與殘疾人參演人員長期一起訓練和聯排。在和許多殘疾人朋友的朝夕相處中,甘亞佼深受震撼。
“閉幕式參演人員中有不少殘疾人,他們有悅耳動聽的歌聲,有整齊劃一的動作……他們用勇敢之心點燃生命之火,以自信人生綻放獨特光彩。”甘亞佼說,“我也收到了許多殘疾人朋友的贊許和祝福。他們甜美的微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北京冬殘奧會不僅是殘疾人運動員的體育盛會,更是廣大殘疾人的夢想舞臺。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前后,一系列活動讓殘疾人朋友共享盛會、感悟人生。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6
北京冬殘奧會激戰正酣,各路好手盡展風采,中國殘疾人選手更是一路高歌,他們敢打勇拼的精神風貌令人折服,網友們的贊嘆之情溢于言表,難怪歐美國家將殘疾人稱為“有特別才能的人”。這種發自內心的溢美之辭,全面地肯定了殘疾人“出眾”的一面,健全人能完成的競技項目他們同樣能夠參與。當盲人以敏感的聽力和靈巧的手來展來自己的技能時,當聾啞人以靈活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對運動的感覺時,當殘肢者以堅定的意志完成一個個高度動作時……冬殘奧會無疑是的舞臺,而最出色的“演員”們都是世界一流的,即便沒有站上領獎臺,即便沒有金牌掛在胸前,他們勇于參與的熱情和激情,這難道不正是我們難得的觀賞良機嗎?
人們從關注冬殘奧會到正視冬殘奧會,我們常常深受感動的是各國殘疾人動動員用自己的不屈不撓、自立自強,演繹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其中,包含著汗水、淚水甚至是血水,堅持自己夢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驅使著他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奮力前行,這種不放棄、不言敗、不退縮的信念,讓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進而也在升華著人類的精神境界。盡管身體殘疾了,但他們的理想沒有破滅,追求沒有停止,奮斗仍在繼續。從他們身上散發的激情,我們可以領略到殘疾人熱愛生活、追求事業、奮力拼博、珍惜生命的熱情和志向,這也是冬殘奧會引人入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7
一張唱片留存“高光”時刻
閉幕式上巨大留聲機現身鳥巢,留存北京冬殘奧會最美的記憶!
“手語”舞蹈感召愛
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介紹,以《愛的感召》為題的表演環節,由超過60%的殘疾人作為表演的`主體,以“手語”的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為世界繪就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央視新聞,閉幕式,《you raise me up》的歌聲在鳥巢響起,悠遠動聽的美聲傳遞出美好與溫暖。
“一朵雪花”故事的終章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依舊延續“一朵雪花”的故事。據沈晨介紹,冬殘奧閉幕式更會讓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們的心中。“一朵雪花”貫穿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四個儀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盲人演員用小提琴聲熄滅主火炬
在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雪花火炬臺緩緩降下。在盲人演員小提琴演奏的主題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緩緩熄滅。時光流淌,記憶永存,微火不微,永恒綿長!
沈晨表示,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熄火環節是四個儀式的結束,也是雙奧之城“結束”,但這個“結束”是省略號,這份精神和人文價值將繼續傳承。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8
這一個個奮斗、堅韌的故事讓無數網友“破防”,冬殘奧會也向世界傳遞了更多溫情理念:點燃全世界殘疾人的自信和勇氣,讓全人類看到殘疾人的力量和精神。他們帶來勵志、平等、團結、友誼的希望,為全球殘疾人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讓更多人投入到關心關愛殘疾人的事業中來。
這樣的理念,在賽事正式開啟前就已經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印證。比如,冬殘奧會火炬手中,殘疾人占21%,還有大量熱心助殘事業、弘揚殘奧精神的各界人士;4日晚的開幕式將以五彩斑斕的風格營造溫暖、熱烈而打動人心的氛圍,參演人員中30%為殘疾人,舞臺風格強調“同心圓”概念。這些表明,殘疾人運動員是冬殘奧會競技賽場的主角,但冬殘奧會不是要突出殘疾人群體的“特殊”,而是要強調“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地球村普通一員”的主題。在賽場外的廣闊舞臺上,我們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更應建立在這種平等視角基礎上。正如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曼德維爾火種采集現場所說,“我們相信北京冬殘奧會將再次給世界帶來和平、友誼、團結、合作的希望”。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9
舉辦冬殘奧會,將殘疾人置身于白色世界之中,享受世界繽紛的精彩,關鍵的著力點就是關注殘疾人的生存狀況,不僅僅是健全人對殘疾人的同情那么簡單。心理上的健康與肢體康復同樣重要,因為在追求平等的社會氛圍之中,殘疾人的心態常常被健全人忽略,他們期待與健全人一同展示自己的風采,渴望在溝通上的無障礙和心理上的自我實現。當冬殘奧會充分考慮到殘疾人不同程度的'殘疾的特征,在比賽時進行科學的分級競賽,為其展示和較量聰明才智及競技才華提供了公正的平臺。
冬殘奧會帶給世界的印象,需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而不是同情的眼光,用健康的心態來看待殘疾人和冬殘奧會,正視他們身體上的殘疾,發現和體會他們精神上的崇高,這是一個健康社會所必需的,也是人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當冬殘奧會向全人類傳達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屬一個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的現實和理想時,我們將會從他們身上學到更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困境的能力和力量。這恰恰是人類在創造和諧世界中追求殘健同行、和諧共榮的真諦嗎!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0
在位于北京順義的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冰壺館中,“平昌奪冠已成歷史,從零開始奔向北京”這句高懸的標語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訪中,中國輪椅冰壺隊隊員表示,要把壓力變成動力,打好自己的比賽。
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決賽,中國隊通過加時賽6-5擊敗挪威,奪得中國代表團歷第一枚冬殘奧金牌。
近年來,中國殘疾人冬季運動發展迅速,全國冬殘奧運動員由原來不足50人發展到近千人,技術官員從無到有,發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由217人組成,其中運動員96人,是中國參加冬殘奧會以來,代表團規模、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的一屆。
雖然其中有85名運動員為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占比88.5%,但多個項目展現出不錯態勢。例如2017年從零起步的中國殘奧冰球隊,僅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達到世界A組水平,同時獲得北京冬殘奧會參賽資格。
平均年齡只有21.8歲的`中國殘奧單板滑雪隊,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最年輕的隊伍。領隊張國生表示,這一年多下來訓練效果很不錯。“我們有信心在本屆冬殘奧會中展現出殘疾人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風貌。”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1
圍繞閉幕式“在微暖中永恒”的主題,本次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視頻總監王之綱,聯合國內多家頂尖視覺設計團隊、多所高校優秀師生團隊,在開幕式“同心圓”視覺形象的基礎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一個“留聲機”的視覺形象,運用先進的視聽科技及注重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手法,達到“溫暖感”“記憶感”“包容感”的統一,實現了“讓溫暖成為永恒”的主題。
開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一張閃耀著光輝的唱片開始在“留聲機”上旋轉啟動。在4位豎琴演奏者演繹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會徽烙印在“留聲機”中央,本場閉幕式在金色光輝中開啟了擁抱世界的歡聚。
隨著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著“留聲機”的旋轉而激情浮現。當精彩瞬間在歡呼與喝彩中定格,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迸發出璀璨的榮光。
在代表團旗幟入場環節,鍍滿金色光輝的唱片在“留聲機”上旋轉,變幻為璀璨星河中的藍色地球。所有人歡聚在雙奧的鳥巢,歡聚在全人類共享的美好家園。
通過充滿“記憶感”的回顧、與彰顯“包容感”的呈現,達到與“留聲機” 播放、存儲、留念的特質一脈相承的藝術效果。旨在讓全體參賽運動員的 記憶,能夠在“一起向未來”的過程中生生不息。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2
“如果說北京2008年殘奧會永久改變了夏殘奧會的舉辦方式,那么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也將把冬殘奧會的辦賽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帕森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作為東道主,中國通過提供最好的平臺、最流暢的運行和最體貼的服務,讓殘奧運動員更好地發揮。而殘奧運動員通過在賽場上的表現,激勵并改變著整個世界。”
賽場亦如人生,夢想鑄就傳奇
中國輪椅冰壺隊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再次奪冠,書寫新的傳奇。除了胸前金光閃閃的'獎牌,隊員們無比堅毅的眼神令人為之動容,充滿激情的吶喊讓人熱血沸騰。自信、樂觀、幽默、風趣……隊員們在賽場上的表現,也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18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后,我高位截癱了,這讓我一度意志消沉。”中國輪椅冰壺隊的陳建新說,“練習冰壺讓我重拾生活的希望,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拼搏。我決定直面艱難困苦,讓進取代替沉淪,讓振作代替失意。”
在北京冬殘奧會殘奧冰球銅牌爭奪戰中,身披17號戰袍的申翼風打入兩球,為中國隊鎖定勝局。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3
北京時間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
在本屆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取得18金20銀23銅,總計59枚獎牌的成績,在金牌榜和獎牌榜均排在榜首,實現歷史突破。
閉幕式的主題為《在溫暖中永恒》,以一臺留聲機的概念貫穿全場。
開場后,伴隨著唱片旋轉,上面逐漸顯現出六個大項的運動員造型,造型變得立體,向著唱片中心旋轉,轉換為十天里賽事瞬間的回顧。
留聲機再次啟動,音樂聲響起,在《歡樂頌》的伴奏下,唱片變成地球圖案,代表團旗幟入場。
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為楊洪瓊,她在本屆冬殘奧會越野滑雪項目獲得女子長距離-坐姿、女子短距離-坐姿、女子中距離-坐姿三個項目的'金牌。
在《愛的感召》節目中,由視障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等組成的演出團隊一同演繹《You Raise Me Up》。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向殘奧運動員致辭:“你們不是歷史的旁觀者,你們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對逆境,你們展現了多樣性的力量。”
主火炬熄滅之前,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擊樂配合場上表演,借以表現奔流不息的“時間”前進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
播放有本屆賽事精彩瞬間的光盤影像一一向場地中央匯聚,構成一個鐘表盤。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題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緩緩熄滅,伴隨著童聲合唱,北京冬殘奧會正式閉幕。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4
3月13日,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宣布,楊洪瓊將擔任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
云南籍運動員楊洪瓊,89年9月出生,曾為輪椅籃球運動員,20xx年進入國家殘奧越野滑雪隊。本屆冬殘奧會上,她包攬了殘奧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3個項目金牌,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數量最多的運動員。
今夜,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在鳥巢舉行。聯大特殊教育學院36名學生承擔了節目《愛的感召》、《生生不息》以及演員返場謝幕三個重要任務。在圓滿完成開幕式演出基礎上,同學們以最崇高的抱負完成家國使命,站在國家最高演藝舞臺上,再次以頂尖的`技藝,飽滿的狀態,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此次光榮任務!
36人中,有25名視力殘疾學生、1名聽力殘疾學生及10名健全學生。同學們在完成冬殘奧會的開幕式第二天就進入到閉幕式的緊張排練中。從排練到演出,日日夜夜,只為竭盡全力在世界舞臺上展青年大學生風采。
作為《生生不息》節目的C位演員,王得江已經封閉訓練定音鼓60余天,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一次又一次的復盤,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我,終于向全世界展示了最好的自己!
從冬殘奧會的開幕式到閉幕式,聯大學子們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責任與擔當,擦亮了中國的青年名片,他們不負使命不負青春,為他們點贊!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5
作為貫穿閉幕式全篇的核心創意,“鳥巢”場地中間直徑55米的“留聲機”令人印象深刻。為什么要采用這樣一個主視覺形象作為核心創意?來看總導演張藝謀的解讀。
北京20xx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留聲機”要成為我們閉幕式的一個亮點,就有點像冬奧會閉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冬殘奧閉幕式通過一個道具來完成這個亮點。
折柳寄情是通過整體的表演的一個氛圍,和講解來傳遞的一個感情,留聲機現在就成了一個道具要發揮這個作用。它其實是個意念,是個理念,不一定專門指膠片時代,黑膠時代,它只是人類作為留存記憶的一個東西,要勾連這個共同的`共情,所以這個留聲機一放,我覺得這個還是很能帶動大家的一個感覺。
沈晨介紹,閉幕式將在50分鐘左右完成,共有12個儀式環節,其中以《愛的感召》為題的表演環節,將由超過60%的殘疾人作為表演的主體,以“手語”的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為世界繪就了一抹斑斕的色彩。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依舊會延續“一朵雪花”的故事。沈晨透露,冬殘奧閉幕式更會讓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們的心中。“一朵雪花”貫穿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四個儀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相關文章: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的觀后感12-13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1-06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1-10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0篇11-12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9篇11-13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5篇)11-13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通用15篇06-10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觀后感13篇11-13
北京冬殘奧會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