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它感人至深,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先生,他來到了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做學監,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問題少年”,學校的校長哈森是一個殘忍而粗暴的人,他用“行動——反應”這一制度來管束著這些孩子。然而,馬修在校期間卻十分痛恨這個束縛孩子天性的制度,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寬容感化了這些在別人眼中看似無可救藥的孩子們。他十分熱愛創作,他費盡心思把這些孩子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對他們進行教導,用音樂來凈化他們的心靈,最終,給這些孩子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動的一個場景是:當馬修先生不得不離開“池塘之底”的時候,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用美妙的音樂來送別他,并且將自己對馬修先生的思念和祝福全部都寫在了紙飛機上,飛到馬修面前,使他留下了幸福的.淚水。電影結束后,這個場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偉大。
馬修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化著這些內心孤獨的孩子們,即便是校長否定他,他仍然堅持讓愛來點燃希望,用心照亮前程。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僅僅從外表來看,只要內心純潔——就像那些看上去很調皮的“壞”孩子,實際上是十分善良的——沒有什么是改變不了的。(姚騫澤)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一口氣看完了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是在激動、理解、寬容中欣賞完的。的確是不一樣的視角,卻給了我們很好的驚醒,告訴我們用心做老師。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投放的學生的身上,想想他們需要什么。影片里院長和馬修老師就是兩種類型的教師的典型的代表,院長一類可能就是一些個別的把自己的目的放在教學之上的老師,一開始的時候,他非常反感馬修老師帶領孩子們成立合唱團,而且態度非常明確,他對馬修老師說“我不喜歡你的態度,更不喜歡你的做法”,但到了自己加官進爵的時候,伯爵夫人來參觀的時候,指名要欣賞馬修老師組織的合唱團的時候,這位院長卻完全變了態度,組織合唱團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對此還到處吹噓說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學,是自己對教學法所做的新貢獻。但實際上呢?他為了這群烏合之眾閉嘴,變得老實一些,什么樣的體罰都用上了,讓池塘底教養院變得死氣沉沉,烏煙瘴氣,甚至是陰森恐怖,在這里的孩子好像囚籠里的小鳥一樣,絕望地在高墻之內,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們沒有希望,直到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他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了孩子們的特點,分別從不同的側面鼓勵孩子,他是一位細心的老師,他善于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他讓孩子真正找到了自由,心靈的自由,他甚至敢于去破壞院里的規矩,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郊游,這些都是馬修老師從孩子們的眼中的到的。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做的事情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他的學生心目中。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看到馬修老師都是在尊重、相信、理解、寬容自己身邊這些可能在當時院長看來劣跡斑斑的男生,正是這些讓我們感覺的馬修老師教育的偉大,即使是一位在當時人人都望而生畏,人人都認為無可救藥的蒙丹的時候,馬修老師還是更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寬容,蒙丹對馬修老師的大不敬在我們好多人看來是無法容忍的,但馬修老師還是不斷的替他說情,所以當最后蒙丹被警察帶走的時候,他朝馬修老師淡淡的一笑,或是對馬修老師最后的回報吧,但可惜的是教養院卻沒有給這樣的一個少年一次信任的機會,結果也是把他推上了懸崖,以至于教養院最后遭到蒙丹報復性的放火。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都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充分地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用心做老師,我們在于一種理念的傳播。如果問馬修老師做為一名代課老師,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可能就是一種理念的傳播,這種理念是符合人性發展需求的,是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交給學生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馬修老師給皮埃爾一個演唱的機會的時候,皮埃爾沒有辜負老師對他的期望,“在皮埃爾專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著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通過我們的教育,讓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在這之后,我們是不能要求想要的太多的,記得電影中一個鏡頭讓我很是感慨,在回看片段的時候,五十年后的皮埃爾指著照片中的馬修老師說“還有那個代課老師,叫什么來著?”當通過老同學的回憶他也想起來他的老師叫做克萊蒙馬修的時候,他說“不知他現在怎么樣?”,不知為什么,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突然眼角澀澀的`,鼻子有些發酸,在我們看來是皮埃爾恩師的馬修老師,竟然在五十年后,皮埃爾竟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但皮埃爾卻的確由一個教養院里不懂事的頑皮小子成長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音樂家,這不得不說是馬修老師給他在思想上的啟蒙所帶來到,這也許就是馬修老師傳播理念,不去追名逐利帶給我們的最好的啟示吧。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善于去細心地去觀察我們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如果說皮埃爾是千里馬的話,那么馬修老師便是決定他命運的伯樂了,這要取決于馬修老師對皮埃爾的細心觀察和培養,才讓他做了合唱隊的領唱,并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以至于最后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但又有誰會相信這樣的一位音樂家竟然是從教養院里走出來的呢?用心做老師,我們還要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打擊。看看下面這段電影對白吧,當最后,馬修老師因為帶著孩子們去野外,擅離職守被開除的時候,他和院長有一段對白:
馬修:院長先生,在臨走之前,我想說出對您的看法
院長:我知道你要說什么?
馬修:你是個既無能又壞心腸的人
院長:他們呢?
馬修:他們沒的選擇。
院長:我也沒有,我從來沒想過去改造犯人,別告訴我你想在此終老一生,我和你一樣有其他抱負。
馬修:別把您的失敗怪罪在孩子身上。
院長:你以為我喜歡當看守,總要有人去做,你去做呀,帶著你朝圣拐杖去巴黎見特級部長,“嘟嘟嘟嘟,我是馬修,我們要真的教育家,而不是廢物,”快加入,您是大圣人,大圣人,有信仰,其實你只是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小小小,小代課老師,懂嗎?你以為你是誰,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
馬修:你瘋了
院長:我累了,去下地獄吧
馬修:不,是離開地獄。
用心做老師,我們不應該刻意去追求名利。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也是引用電影最后的結尾的片段獨白“他并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知道。”當悅耳的音樂響起的時候,這個小院里,一切的骯臟、冷漠都煙消云散了,馬修提著自己的行李,帶著孩子們美好的祝福——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因為在這之前,這里的孩子是冷漠的,是孤獨的,是排斥別人的,但自從有了他,孩子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了,生命中有了信仰了,所以最后馬修老師說“此刻,我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又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呢?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偉大的藝術家很快地找回了自我,我叫克萊蒙馬修,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雖然他這么說,但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他的明顯的自信,對自己音樂家的自信,對自己代課老師的無怨無悔,因為他沒有像院長一樣地去追名逐利,而是堅守自己的陣地,凈化孩子們的心靈。
馬修老師的日記的最后說自己是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但我要說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啟蒙家和最偉大的教育家。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學校組織大家觀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覺有很多的借鑒意義。電影中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而我們學校的各個班級中也會有個別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學生就更多了,電影中馬修老師的成功和校長的失敗給我很多啟發。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馬修老師用音樂啟發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覺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己的天空。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通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我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老師也深感責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借自己的判斷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況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并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后來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為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里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干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動。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斗,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感動萬千,并深深愛上了它,它就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馬修老師了,影片的一開頭,是由一個叫佩皮諾的人執行遺囑而引起了,之后,關于“池塘之底”的回憶噴涌而出。
確定自己人生走到最低點的馬修,來到一個類似于監獄一樣的學校。那里有一群幾乎被放棄的孩子,他們或頑皮或暴戾或自閉,以與老師為敵為樂。學校里還有一位善于體罰的校長哈森,還有一間專門關學生禁閉的教室。在這里學生受到體罰是件很平常的事,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他們沒有感受到過愛,校長暴戾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教會孩子愛,相反地,這里的教育加深了孩子們對這個冷漠社會的絕望。除了馬修老師之外,沒有人相信這里的孩子能變好,能變得優秀,包括他們自己。
富有責任感和愛心的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之后,開始了他艱難的教學生涯。影片中馬修老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顆善良的心,他始終相信孩子們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面對孩子們的.搗亂,他始終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來處理。面對嚴厲并善于體罰的校長,馬修選擇了站在孩子一邊,給孩子更多的愛與理解。學校原來的學監因為孩子的搗蛋而受傷,馬修老師并沒有像校長一樣直接關孩子禁閉,而是讓他去照顧受傷的老師作為懲罰,從而喚醒了孩子原本善良的內心。
與馬修老師相比,我們是何等的幸福!我們接觸的孩子善良,活潑,可愛。然而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作為班主任,我往往會為了孩子們無意中的“搗蛋”而大動肝火,控制不住地發一頓脾氣,使得孩子們靜若寒蟬。然而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只是暫時的壓制,而不是真正的改變。孩子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的不對,而且他們并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那又要他們如何改變,從何改變呢?
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孩子們做每一件事肯定會有自己的原因,我們只有真正地站到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們為什么這樣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用溫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愛心和寬容去包容學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像馬修老師一樣收到孩子們寫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后,感動至極,所以寫下這篇讀后感。下面,有我一一道來。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天傍晚,莫翰奇小時候的同學貝比特來看望他。貝比特把馬修老師的日記給了他,日記講了:在一個男生寄宿學校里,有一班問題學生。一名叫蒙斯特馬修的人來學校當老師。馬修老師認真教學生們,甚至組起了一支樂隊,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認可。最終,因為一場大火,被勸退。院長因為體罰學生,也離職了。
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馬修老師教學生唱歌。馬修老師每天晚上,等到學生們睡熟了,開始寫歌,白天時教學生唱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修老是用自己的心,融化著每個學生心里的一塊冰。他把自己的精力毫無保留的花費在學生身上。他用這樣的方法,一次一次消除著自己和每位學生之間的隔閡。他和學生很親密,還被當作親人。
還有一個情景我也很喜歡: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麥神父就被學生刺傷眼睛,院長就要關學生的禁閉。而馬修老師卻不體罰學生,只是想讓做壞事的.同學自己承認,可見他費盡了多少心思,想方設法的和同學友好相處。馬修老師還為學生,又一次寫起了歌。
我覺得馬修老師特別偉大,能為自己的學生付出一切。面對許多問兒童,他并沒有逃避責任和體罰他們。他就像一位英雄,不顧自己,去幫助自己的學生。
這部電影十分好看,十分感人。我推薦給大家。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著暗灰色夾克,提著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著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著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后,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后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于是在放學后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后不但沒有責怪,最后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圣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后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凈、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里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蘇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群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并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梁。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說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說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很有幸,借著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后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著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里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于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么,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圣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后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里隨時都吹著凜冽的寒風,這漫長而冰凍的冬天,正板著臉,似乎隨時都會憤怒地將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絕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里的一群孩子。他們似乎生性就是這么頑劣——四處惹事生非、弄傷老師、偷拿老師的東西、私下貶低老師、抽煙……一切被列為差生的行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似乎已無藥可救了。
一個音樂代課老師的出現卻成了孩子們的一劑特效藥。他不僅寬恕孩子們的調皮,還把這些處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當作自己的兒子,用愛來教育他們。他不顧那個沒有人情味的`校長對他的厭惡、警告和鄙視,義無反顧地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走出低谷、走進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為此而失業了。盡管校長也因為懲罰嚴茍無理而失業,但這位“小”代課老師也未能回到孩子們的身邊……
誰說差生永遠只能是差生?誰說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誰說一時的嚴寒會伴隨你一生?那只不過是你沒有努力罷了。若你滿懷希望,不斷向前,春天怎會不到來呢?
而我們在面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時,又該怎么做呢?是哀嘆著“他們無藥可救!”“完全沒有希望!”“要讓他們變得優秀?別開玩笑了!”……還是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用愛與希望來告訴孩子,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沒有那么差,其實他們是可以成為優生的,是能從池底浮起的。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走出冬天,怎么讓別人走出冬天。我們應該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樣來到春天里,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總是會過去的,那時,會有一束溫暖的春光將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假期里玩得多想的也多,究竟想的什么也理不清一個具體思路。想起還要看電影于是就放下一切去書房,打開電腦搜出《放牛班的春天》才知道是一部法國片,剛開始毫不起眼就是音樂家皮耶和助理的對話,以及皮耶在知道母親病危依然堅持認真的對待自己的音樂會。隨著指揮棒的高高低低我的思緒也起起伏伏,這電影究竟要說些什么帶著些許的焦急與不耐繼續看下去這是皮耶回到家鄉參加母親的葬禮。就在當天的夜里故事開始了,當那個總等待周六的孩子捧著馬圖老師的日記來找皮耶時我的興趣開始點燃。
馬圖老師的來到那個叫“塘底”的特殊學校,他覺得那是他人生的低谷,是的看到“塘底”我們也會想到是墮落、腐朽一些不好的,尤其是當馬圖老師走進學校第一天遇到的校長是自負的,遇到的學生是頑劣的,我想他的心里更會覺得灰暗到底。可接下來事情又微微又了變化,當那個好心的大叔被學生傷的幾乎眼瞎,當那個離開的老師展示被學生傷的縫了幾十針的胳膊,我想這樣的事實面前馬圖會怎樣處理,帶著好奇就堅定的隨馬圖老師一塊去接觸這個讓人沮喪的地方。
校長這個人在面對受傷大叔不想著怎么去治療,而是選擇粗暴的找兇手這點讓人無奈,更可恨的當找不到兇手讓馬圖老師從名單里任意選一個來懲罰,他認為是一個殺雞儆猴的方法,還得意地向馬圖說“行動”。此時我看到了馬圖眼中流露出的無奈、不忍、還有失望,他試圖想給校長說些什么卻被無情粗暴的打斷。
這個學校不負塘底之稱學生與街頭混混無樣,給老師起綽號課堂上搞惡作劇著實令人頭疼,此時我不再好奇而是興致勃勃的看馬圖行動,對就是“馬圖行動”.
學生在黑板上畫了他的漫畫肖像來諷刺他,他以其人之道還之讓這個孩子知道此種做法帶來的是什么。學生犯下的錯誤很多畢竟是一群被稱為是問題的孩子,可是馬圖老師都一一化解了,最后我發現化解這些的主要方法是愛和耐心。再想我們自己班上的孩子比這些孩子可愛多了我們為什么總抱怨學生這個那個我們缺少了馬圖老師的什么。
最震撼的是蒙丹,一個幾乎被所有人放棄的人,當學校丟了一大筆錢校長在嚴刑逼問下沒有問清實情就丟給他一頂小偷的`帽子,并找警察來抓他,蒙丹沒有反抗,校長不聽嗎圖的解釋,在警察帶走蒙丹的一剎他突然望著馬圖老師笑了。這個笑太意味深長,日后校工找到了那筆錢證明蒙丹不是賊,馬圖想讓校長給蒙丹平凡,可校長又是什么態度,又是怎么說的,這為他日后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這樣一群問題孩子馬圖老師沒有放棄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孩子們分類,什么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之類創立了自己的合唱團,這在別人眼中是不可能的,校長更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當合唱團得到伯爵夫人的好評時校長又不知恥的把功勞撈到自己身上,此時的校長不知有沒有想過當他阻止時老師和學生是怎么偷偷去練習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圖老師卻像頑石下的雜草一般,堅強的伸長著
蒙丹回來了帶著報復回來了,在校長即將授勛章時回來了,這個鏡頭好有諷刺,愛學生的老師領著學生親近自然去了,校長領榮耀去了,學校著火了校長的榮耀沒了,學校沒了,當人們為這60多個孩子傷心時,峰回路轉老師領著孩子們快快樂樂的出現了,每個孩子的臉上都帶著滿足,可校長憤怒了,他不感激馬圖挽救了孩子還埋怨馬圖沒有看好學校還因此解雇了他。
馬兔拿著行李走了,學生卻被校長束縛著沒人來送,此時我又很又難過這些孩子好無情,當紙飛機像雪花一樣飄落下來時,當馬圖念出學生的名字時我的淚流出來了再也止不住了,腦中就兩個字“值了”。
當影片結束時,我又看了看這個可敬的名字基望舒馬圖,那個胖胖的有點禿頂的老師。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里,有這么一群孩子們,他們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而被放逐,到了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里。在那里,他們遇見了一位改變他們人生命運的老師——馬修。
馬修老師是“池塘之底”新來的校監。在別人的眼里,這群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連這所學校的校長拉齊也對孩子們很冷酷。但是,馬修老師卻不放棄他們,給他們成立了合唱團,用音樂來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同時讓他們找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塑造了一大群個性鮮明的孩子們形象。可憐又可愛的派皮諾在二戰中失去了爸爸媽媽,他經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別人溝通,同時也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在合唱團,派皮諾雖然不會唱歌,但善良的馬修老師并沒有放棄他,而是將他委派他為合唱團的副指揮。找到了存在感的派皮諾,封閉的心靈逐漸被打開了。在影片末尾,當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是派皮諾沖出了學校,央求馬修老師把他帶走。他的堅持感動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熱淚盈眶地抱起派皮諾上了大巴,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影片結尾處,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當孩子們的紙飛機紛紛落在馬修老師的腳邊時,當馬修老師撿起紙飛機看到孩子們溫暖的留言而微微一笑時,當馬修老師把派皮諾抱上汽車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時,那種無盡的愛中所包含的永不言棄的精神,讓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影片講了:在一所小學里有一個班,這個班里的學生有許多不好的行為,盜竊,吸煙,喝酒,打架……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這些學生改掉了他們的壞毛病,從此不再吸煙,打架……變得上課認真,不再開小差,做惡作劇。
在這影片中有兩位老師,他們有著強烈的對比,一位是馬修老師,一位是哈善老師。當學生做錯事時,馬修老師會很幽默的去教育他,而哈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只會用懲罰來處理學生。
這讓我想到了在我身邊的老師。在一次英語興趣班的時侯,有位同學遲到,然后老師就讓他站在門口,那位同學就很驚訝地說:“我只不過是去上廁所,所以才遲到了。而老師卻大聲喊道:”對,沒錯,你是去上廁所了所以才遲到的,可是下課那么久,你就一直在上廁所嗎?我看你是下課的時候去玩,然后大上課鈴以后,你才去上廁所的是吧!“
當我聽到老師這么說時,我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氣憤,甚至于想站起來去反駁老師,批評老師。我想:再怎么樣,老師也不應該這樣去批評學生,沒有證劇就這樣亂說學生。我希望老師都能理解學生,用愛去指導學生,而不是去處罰學生,批評學生。”其實沒有壞學生,只有你不懂得學生“
在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一位學生,名字叫莫翰奇。他之前在馬修老師的眼里,他就是一個差生,他的行為非常不好,可他卻有著音樂的`天賦,他的歌聲非常優美。所以在最后,他用自己的勇氣戰勝了困難,改變了自己。經常在老師和同學們下課以后就偷偷地來到教室練唱歌。我想對差生說:”世上本沒有差生,只要你們知錯改錯,并且向著自己好的方面去發展,你們就可以像莫翰奇一樣,有著自己的天賦。
最后,我要把《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推銷給老師,同學們。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于我來說,《放牛班的春天》意義深刻,這是第一部令我淚流滿面的電影。世界上最能凈化心靈的是什么?如果要我回答,我想是音樂了,天使一般純凈的童聲,亦或是嘹亮的高音,氣勢磅礴的進行曲,種種節奏不一,曲調不同的音樂,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圍繞音樂展開的電影,劇中頑劣的少年們,似乎已被世界拋棄,因為一個老師、幾個音符播下了愛的種子,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當大家深深愛上音樂的時候,馬修老師離開了。
影片最后,馬修老師被迫離開學校,被禁止走出教室的孩子們折了飛機,寫上告別的話語,從樓上的小窗口拋向老師,飛機上承載的不僅是對老師的不舍,還有對老師之愛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我想,這部電影的音樂固然經典,純凈如天籟的歌聲,久久縈繞在耳畔,但它講的不只是音樂,在這里,音樂只是一個載體,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借助音樂的多種形式和不同節奏表達音樂的影響力,同時反映出社會的黑暗現狀。片中的池塘畔底輔育院更像一個縮微的社會,有天真的貝比諾、音樂天才少年莫罕奇、被誤解的孟丹、嚴酷自私的校長、寬容的麥神父。可敬的馬修老師用音樂改變了老師們和孩子們生活和認知,卻無法改變社會的黑暗,的確,世界太大,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極為有限的,但馬修老師讓我們看到了正義,光明,和天使一般的師之愛。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人本平凡,但不平庸,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杰作,永遠不會有兩個相同的孩子。不管是誰,哪怕是夜空中并不起眼的小星星,也會綻放只有它才擁有的獨特光芒。教育一個孩子,如同牽著一只蝸牛散步,不能急,不能火,棍棒并不能起到作用。因為牽著蝸牛散步的人不同,長大的蝸牛也不同,有的勇攀高峰,有的安于現狀。每個孩子的未來,基本都掌握在教育者們的手中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真實的詮釋了這個現象。在一個輔育園內,被送進來的孩子們無理、傲慢。而這個輔育園的園長更是貪圖官利,內心丑惡。他實行了不聽話,就懲罰的不合理規定,使孩子們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壞習慣變本加厲。
園長的這一做法讓新來的音樂老師馬修十分反感。相處了一段日子以后,他發現這里的孩子們心靈純潔,聲音動聽,于是將他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馬修教他們唱自己寫的歌,孩子們的歌聲如同天籟之音。這些飽含正能量的歌曲,使孩子們恢復善良,樂于助人。這些得到了一位女公爵的贊賞。于是,貪婪的園長為了官利,欺騙女公爵說合唱團是自己的杰作,女公爵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獎勵了園長金錢和官位。而馬修仍然在教孩子們唱歌,幫助孩子們走出陰影,重現陽光、快樂的童年。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后,園長將責任嫁禍于馬修并無情的將他開除。而園長繼續對孩子們行使不合理的管教,因為多次嚴重體罰學生,關學生禁閉,不給學生飯吃等等,被人檢舉最終送進了大牢。
影片以倒序法放映,批判了棍棒教育以及那些貪圖官利,金錢的教育者們。將善良的馬修和丑惡的園長做了明顯的對比。園長的不合理管教方式只會讓孩子們走向沼澤,監獄,但善良的馬修將孩子們拉了回來。影片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閃光點和本領特長,只要勤于發現,樂于探索,勤學苦練,就能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本平凡,但不平庸,只要有皎潔的月光籠罩著我,給我溫暖,哪怕我是一顆又小又丑、光芒微弱的小星星,也會綻放異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生命中,有兩東西堅如磐石:面對他人苦難的仁慈和面對自己苦難的勇氣。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質樸的電影,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沒有能讓人驚心動魄的感受。可在每個細小的情節里,會有一種沐浴陽光的溫暖,幸福得讓你有想要流淚的沖動。
面對一群頑劣,令人絕望的孩子,馬修老師的到來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轉折。而馬修老師用他的關愛和呵護將這群孩子們潛移默化。人性的光芒在他的'身上閃耀著,那是一顆帶著熱度的真心。他用音樂將大家粘合在一起,孩子們變得喜歡上了馬修老師。
孩子們變得喜歡上了馬修老師。可離別又悄悄地來到他們的腳邊,讓他們分離。或許是天意,馬修老師走了,還帶走了貝比諾。這次歡送他的是充滿友愛的紙飛機,不再是令人惱怒的嘈雜課堂。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你的心可能會停留,可腳步卻不能就此止住,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總得選擇前進,有了直面困難的勇氣,才有腳底行走的動力。
可行走的過程中,我們會遇見許多人和許多事,兩條互不相干的線有了交點,我們便要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像馬修老師一樣,用一顆溫暖的心溫暖周圍人的心靈,將他們欲墜的心托起。我們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最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人的生命不只是為了活出自己,而是能夠像鹽一樣,讓我們的生命和周圍的事物更有味道;像光一樣,不只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美好的心靈,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孤獨,它們用愛給世界涂抹著天堂的色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六一”那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視作品,我感觸頗多。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到一個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學監。馬修用自己的善良和寬恕感化了這般放蕩不羈的男孩,并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由于他為人正直,最終被殘忍、勢力的校長哈森開除。在臨出門的時候,那些男孩用委婉動聽的歌聲和一架又一架載滿感恩的紙飛機來為他送別。
這部電影令我感動的是馬修在得知是勒蓋萊克在馬克森斯大叔的門上做了手腳,沒有把他交給校長處理,而是懲罰他去照顧因他惡作劇而受傷的馬克森斯到康復為止。誰知馬克森斯的病情突然惡化,勒蓋萊克十分后悔,經馬修的一番教育,他的心門打開了......
馬修就是這樣,用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了一個又一個內心孤獨的孩子。不只如此,他還用自己的方式使這群男孩們團結起來,誰能想到,這群問題少年竟能唱出天籟之音,這與馬修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事實上,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無私奉獻著,凈化著我們的心靈。我也要做一個像馬修這樣——正直善良、無私寬容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與愛心幫助著別人。
我會把這部電影推薦給更多人,希望馬修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學習馬修的高尚情操,這樣,生活會更美好,更和諧!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相關文章: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1-20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3-21
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03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06-08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06-10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通用15篇)06-11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集錦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