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dāng)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狗十三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狗十三有感1
電影一開始喜歡物理的初中生李玩在選課時父親以為你好為由替女兒選擇了英語,同時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才知道李玩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期間后媽送了一只小狗給她,她也逐漸從拒絕到接受了這只小狗,并取名“愛因斯坦”,后來“愛因斯坦”在跟著爺爺買菜途中走丟。李玩瘋了一般一直尋找,期間爺爺因此摔傷,多年未出門的奶奶尋孫女出門迷路。父親怒火中燒責(zé)打了李玩,并事后流淚道歉,表示其實(shí)是因?yàn)閻劾钔妫M钔娑虏糯蛄怂?/p>
李玩家人商量后又給她買了一只狗,說這就是“愛因斯坦”,李玩仍然從抗拒慢慢接受。這只狗后來還是因?yàn)橐Я死钔娴艿鼙桓赣H送到了狗站,并告知她“愛因斯坦”已經(jīng)賣給狗肉店了。
李玩物理競賽獲獎后她父親很開心,也很激動,很為李玩驕傲,稱女娃兒終于懂事了。
如他所愿,李玩后來能夠笑著跟給她夾狗肉的叔叔說謝謝,并吃下了大塊的狗肉。是的,如她父親所說,女娃娃長大了,也懂事了~
故事很簡單,沒有青春期的叛逆、逃學(xué)、抽煙打架,有的也只是家庭間的瑣碎小事。其實(shí)《狗十三》講的就是一個小姑娘在各種沖突中不斷妥協(xié),不斷改變自己認(rèn)知,同時也成長為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的故事。
從開始到觀影結(jié)束,我都代入了李玩的角色,一直沉浸在對李玩的惋惜當(dāng)中,感覺這個女孩子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會越發(fā)的不夠“純粹”了,她學(xué)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也學(xué)會了委屈自己只希望家人滿意。仔細(xì)想想我的惋惜可能更多來源于每個人心里都活著一個“過去的`李玩”,希望心中“過去的李玩”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學(xué)物理就學(xué)物理,想去天文館就去天文館,想養(yǎng)狗就養(yǎng)狗。于是看到李玩的轉(zhuǎn)變,自己會痛惜,會難過。李玩的轉(zhuǎn)變也是映射了自己年輕時候的轉(zhuǎn)變,心中猛地就噴涌出無盡的委屈感和不甘。我為什么要變,我多希望大人們能夠理解我、幫助我、體諒我!或許正是因?yàn)檫@種心態(tài)才會更加痛心李玩的變化吧。
《狗十三》就真的是那顆被一層一層的扒開洋蔥,看著讓人流淚,讓人揪心。我也是一個父親,看的過程當(dāng)中我一直暗暗的告訴自己我以后一定不能打女兒,一定要多和女兒溝通,一定不要只關(guān)注女兒的學(xué)習(xí)成績,也一定不讓女兒受到來自我的委屈,心里不停地閃現(xiàn)出無數(shù)個一定。
現(xiàn)在距離這這部電影也有好幾周了,回頭想想,其實(shí)從大人角度來看,李玩的轉(zhuǎn)變并不是不可接受的。李玩懂得聽別人的話,能夠察言觀色,同時也會好好學(xué)習(xí),這就是大人所期待的呀。盡管李玩現(xiàn)在感覺很委屈,但是她長大進(jìn)入社會會發(fā)現(xiàn),她的適應(yīng)能力會很強(qiáng)。青春期受到的挫折真的只是挫折。成長的過程都是不斷完善自我認(rèn)知,塑造價值觀的過程,其間磨去棱角的痛楚對孩子而言都是“殘酷的,不解風(fēng)情的”。但是說是這么說,其實(shí)有了女兒的我還是滿腹矛盾,既希望女兒以后能夠獨(dú)當(dāng)一面,又希望女兒能單純依舊,沒心沒肺快快樂樂的。可這卻又是對立的,沒有經(jīng)歷又怎么能成長,成長又怎么能缺乏挫折和委屈?
我自己也不斷思考隨著女兒的長大,我以后會怎么教育她,怎么對待她。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尊重她,換位思考,與她共同成長。
觀狗十三有感2
去看了《狗十三》,哭得斷氣,事實(shí)上我看什么都能哭得斷氣。看電影還是得一個人去看,約了人就有偶像包袱就要忍住眼淚,如果還化了妝那更不能哭,看場電影卸個妝那還了得。
剛開始覺得李玩挺討厭的,就像青春期的你我一樣,吃飯時捧著個碗坐電視機(jī)前看電視,不吃的東西吐掉。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為那就是全世界。更有代入感的是電影里那個旱冰場跟我小時候常去的超像,裝滿了自以為很酷的殺馬特少年,抽著煙。
少女李玩以為,家人的愛是無條件的。他們愛的形式或許粗暴,但愛的投放對象一定是她。李玩的狗——愛因斯坦丟了,爺爺遛著去買菜的時候丟的。和全天下其他的少年少女一樣,她拼了命找它、沖著家人生氣、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聽音樂排解苦悶。而家人處理的方式是,找一條長得像的狗來告訴她愛因斯坦找到了。她很生氣。她說狗找不到了可以一起慢慢找,為什么要弄一條假的非說是真的。我認(rèn)為這里所講的是“愛的方式”。中國的家長們,他們不愿意和一個傷心的孩子朝夕相處,他們不愿意處理你的情緒,不愿意去理解一個孩子,不愿意花時間溝通。你看起來不好的時候,他們總是想以一種最簡便的方式,糊弄或者暴力之類的,迅速地讓你“好”起來。
少女李玩離家出走了,找堂姐的男友喝了酒,堂姐的男友把她送回家。“以后這樣的事兒還多著呢”,他說。回家后,她爸打了她,大哭之后,他們又和解了。
到此為止,電影也還是溫情的。后半部分就太殘忍了。
李玩的叛逆來自于她的'爸爸和爺爺奶奶都愛她,而李玩的懂事來自于,他們也有可能不愛她。他們告訴她,她的后媽和她爸爸有了孩子,他已經(jīng)一歲了。
她爸答應(yīng)帶他去看天文展,因?yàn)橐粋飯局而沒能去。她爸因?yàn)樗染贫蜻^她,飯局上卻叫她敬酒;她的弟弟有媽媽保護(hù)著,而李玩只是一個被防備的外人;爺爺奶奶陪著她弟弟玩兒,弟弟頑劣,打了奶奶推了爺爺,卻被全家人寬容了;她的弟弟打了狗,狗咬了弟弟,狗被丟棄了;為了不破壞氣氛,她在她爸爸的飯局上吃了狗肉。“以后這樣的事兒還多著呢”,那個男孩兒說完這句話,李玩人生的真相突然飛快地砸中她。沒有人等她,沒有人等她造出鎧甲,她只能被砸得頭破血流。
后來她拒絕了那個愛她的男孩兒,我相信她也愛他。他在脖子后邊兒紋了“玩”,她把世界地圖畫在橙子上送給他。后來在路上遇到了走丟的愛因斯坦,她掉頭走了。變成一個大人必須要明白的一點(diǎn)就是,有些東西再好,再喜歡,也沒有辦法擁有。我們必須在一開始就做好失去的準(zhǔn)備,或者直接放棄。
電影有一些我非常喜歡的地方。
一個是李玩她生活富足成績優(yōu)秀,她的成長不是建立在什么死了親人破了產(chǎn)這種戲劇性的悲劇上,而是極其細(xì)膩地敘述了一個少女意識世界的根基如何不動聲色地倒塌,這很難。
還有一個是電影對所有人物都留有余地。爸爸畢竟沒有把狗真的送去狗肉店,畢竟對讓她喝酒感到心虛,畢竟為自己沒有做一個好父親而落淚。后媽畢竟還與她保持表面的和平。這些人太像生活中的成年人了,所以好像都值得原諒似的。但對我個人來說,“平庸之惡”也是惡。就好像電影里李玩問“這個單詞怎么讀?”“hypocritical,偽善的。”她重復(fù)地念道“hypocritical,hypocritical,hypocritical,hypocritical。”
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一天李玩回家的時候,樓下停著輛救護(hù)車,一個胖子被捆在擔(dān)架上運(yùn)上救護(hù)車,他的手臂上別著“大隊(duì)長”的標(biāo)志,他嘴里發(fā)出鳥叫的聲音。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李玩和她堂姐說:“樓上有人養(yǎng)鳥,每天能聽到鳥叫。”堂姐說:“不可能,什么鳥晚上叫啊。”
在電影的結(jié)尾答案揭曉,那個李玩想象中的鳥,只是一個被困在童年的精神病人。
可事情總是這樣。我們的周遭,我們的生活,這個世界,在你毫無保留的時候狠狠推開你,當(dāng)你有了戒心,懂得距離,它才會過來擁抱你。
【觀狗十三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狗十三觀后感06-26
《狗十三》觀后感04-13
狗十三觀后感3篇09-20
狗十三觀后感(3篇)11-07
《狗十三》觀后感4篇11-14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03-07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04-01
神舟十三號的觀后感11-26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