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心引力》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心引力》觀后感1
期末檢測結束以后,為了緩解我們緊張的情緒,學校組織我們初一和初二級部集體觀看了影片《地心引力》。
男生,也許會因為這部電影的特效和神秘莫測的太空,以及主人公驚險刺激的經歷。但是,作為一名女生,我更側重于這部電影所表現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感情。
關于犧牲,關于信念,關于母愛,關于友誼……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震撼絕不只有熒幕上的神奇太空,更是這些感情,讓一部科幻電影充滿了人性色彩。正是這些感情,讓我人不看下去。
其實我沒有男生那樣對科幻電影十分癡迷,更談不上喜歡,但是,是什么讓我看下去了呢?
當電影里面的斯通博士講述著自己女兒死去的事時,我的眼淚并未掉落;但是當她即將入睡,訴說著即將去見女兒時,我的眼眶卻濕潤了。這是怎樣的絕望啊,當人們面對死亡時,首先想到的'是否是自己的至親。斯通博士的壓抑,她面對著女兒的離去卻并不能挽回什么,這是否是一種無奈?面對死亡的無奈?我覺得電影中的克沃斯基令人痛恨,他雖是為了同伴的生存而選擇犧牲,但是對于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讓她再次放手時多么的殘忍?她未能有機會救自己的女兒,卻在擁有救同伴的機會是被迫放手,這種痛苦誰能想到?我承認,克沃斯基是理智的,在死亡面前,能活下去就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寧可選擇毫無可能的救他,也絕不會放棄他!親手放任同伴死去,這對誰都是一種殘忍,盡管最后女主人公成功活了下來,她對生命的渴望令人動容,但是我始終相信,同伴的死去,對她來說永遠是一個隱痛。影片的最后,女主人公爬上沙灘,面對的是生和希望,令我再次動容,這是人們對生命的渴望,是新的希望!
總之,這是一部男生女生都十分適合的電影,要想了解更多,不妨去搜尋這部電影看看,相信你會陶醉于它的神奇!
《地心引力》觀后感2
帶著被感冒病毒侵蝕的軀體,今天跑到隔壁香村欣賞了這部關注了好一陣的《引力邊緣》(Gravity)。看完之后一個字——值,哪怕是一邊眼淚鼻水流得稀里嘩啦看完的,仍然不能妨礙被它那恢宏逼真的場面、簡約但并不簡單的故事以及令人窒息的氣氛深深感染,渾然忘我的效果。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幽閉題材作品,而更難得的是它用浩渺的空間營造出狹窄空間才有的幽閉感。說到太空,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是何等的煙波浩渺、廣袤無垠,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恢宏的景致下,導演卻用失重的狀態制造出一種強烈的.幽閉恐懼感,讓你從影片開始不久就和主人公一樣,一面為眼前那難以想象的壯觀場面驚嘆,一面急著要擺脫這令人窒息的該死地方。
除了成功的氣氛營造使得觀眾產生喘不過氣來的幽閉感之外,本片的視覺效果也絕對是功不可沒,影片開始一氣呵成的長鏡頭雖然明顯有后期制作的痕跡,但是隨著看起來沒有任何切換的運動鏡頭,讓觀眾感覺自己就是片中人,那種感同身受的滋味用一個例子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平常坐車坐船容易頭暈的妻子,看完這段長鏡頭后告訴我她也有暈眩的感覺。所以假如你容易對云梯之類的運動產生排斥反應,或者存在同樣暈車暈船的情況,請謹慎選擇這部絕對能在視覺上讓你和主人公一樣心慌意亂、甚至腸胃翻騰的作品。
我們通常評價一部作品的特效是爆米花式的賣弄還是刻畫劇情的神來之筆,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個畫面會不會讓你記住了畫面而忘記了故事,還是畫面成為打動人的情感的一部分。當女主人公絕望中落淚的場面出現時,效果絕對勝過了《阿凡達》中那顆拂過主人公眼前只為凸顯立體空間感的那顆水滴。這就是不為炫耀技術的特效永遠比沒感情的爆米花特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順便強調一點,這部影片也是迄今為止除了《阿凡達》之外,第二部真正讓人感覺到畫面有出屏式立體效果的作品。
《地心引力》觀后感3
作為一部太空題材的影片,《地心引力》不愧是一部令人感慨萬千的新穎之作。正如《綜藝》所述——“沒有外星人,星際空間的大戰,也沒有反烏托邦情節的設置,只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最不利的環境下,應對所面臨的問題,但這卻構成了十分緊湊的90分鐘。”實際上,喬治·克魯尼飾演的馬特只占據了影片1/3的時長,剩下的時間,我們看到的是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瑞恩在(幻想中的)馬特的幫助下成功回到了地球。
我想,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在走出電影院時有一種想哭的沖動,就仿佛和女主人公瑞恩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奇遇。當人所處一個寂寞、黑暗的空間里,會有著怎樣的絕望和恐怖?這部影片給了我們答案。瑞恩作為宇航專家,無疑是成功的,但她的私生活卻令人惋惜——單身母親,女兒四歲時就不幸摔死,自己一直陷入悲傷中走不出來。這次瑞恩在太空中遇到的事故,對她來說也是讓她走出低谷的契機。當她因為沒有實際操作過飛行器想要尋死時,幻想中的馬特給了她答案“你是想回到地球還是在這里等死?”于是,瑞恩振作起來,鼓起勇氣對照著手冊進行操作。當她自言自語地說讓馬特轉告女兒她為女兒感到驕傲時,我們知道瑞恩已經走出了陰影。回家后,她一定可以不再悶頭開車,去欣賞周圍的美景了。
當瑞恩坐上中國制造的飛行器,沖進大氣層,忍耐著高熱時叫到“不管怎樣,這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時,我不禁熱淚盈眶。
是啊,只有真正邁出了步伐,才能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我們只是縮在黑暗的角落里自生自滅,那等待我們的只有死亡。即使我們去爭取了沒有成功,我們也可以享受到過程的美好。
在影片結尾,看到瑞恩因為不適應重力踉蹌著爬起,最后終于站立在大地之上時,我感動地笑了,眼淚劃過了臉頰。瑞恩已經重生了!我知道,我也會找到生活的力量,面對困難,學會不再退縮。
《地心引力》觀后感4
對于科幻片,我們不能以劇情片的故事發展來要求它,畢竟兼顧劇情與視效不是哪位導演都能做到的,同時也不是所有觀眾都能在一個多小時內能完全消化劇情和欣賞視效,適當得削弱劇情,得以讓觀眾留下更多的腦細胞來欣賞視效,才是一部合格的科幻片,而《地心引力》做的非常出色。
當年我的眼睛還很明亮,當年我還很有想象力,那年我還有夢想,躺在竹床上仰望星河,對于那漆黑而又神秘的空間充滿好奇,然后一遍一遍做著太空夢,可惜所有的夢都在稍微長大一些幻滅了,此生,這些夢應該只能是夢了。感謝卡隆,圓了我的太空夢。那么真實的場景,蔚藍色的星球近在眼前,日出日落,夢幻的極光,仿佛真的置身那個空間,那瞬間,我不是我,不是坐在電影院紅色的座位上觀看電影,而是置身太空,身著宇航服,夢中的那個我。
微博上很多同學吐槽,說上當受騙了,只有兩個演員,神神叨叨地不知所云。我倒是無力吐槽他們了,難道要在太空上整出一部《紅樓夢》構筑一座大觀園嘛,在拉上此玉彼玉我們一起來歡快得談戀愛么,讓你的眼淚澆灌我然后我為你癡為你顛么,這是一個孤獨的故事,在那個孤獨的空間,感受的應該是瑞恩的一呼一吸,感受的是在碎片陣里的驚險。沒有體會過孤獨,沒有感受過寂寞的人,怎么能耐得住一分一秒的寂靜。
關于演員的表演,喬治·克魯尼的時間太短,而且全程隔著玻璃罩,我當時是想盯著他眼神,可惜我英文水平差,還得兼顧字幕,所以沒什么感覺。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非常棒,眼神,呼吸,甚至每一絲肌肉的顫動都那么真實,流露出的驚慌、絕望也能讓人感同身受,但我著實不喜歡她自殺的那段,可能編劇是為了體現她也有人性的弱點,但我覺得,這不是浪費了大帥哥的犧牲么......總的來說桑德拉的表演非常非常好,畢竟在80%只有她一個人的鏡頭里,她的表演沒有把我踢回地球。
有些只能是夢,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喜歡腳能踩在地上,抬頭能看見太陽,然后我想說,有重力的感覺真特么爽。
《地心引力》觀后感5
時間尚早,茫然中心里有了想看電影的意念。一個人走進影城買了一張《地心引力》的影票。進去的時候電影已經開演了,女主角瑞恩。斯通博士因太空站遭受毀滅性的破壞而獨自一人漂浮在廣袤無垠的太空里。逼真的3D效果和宣傳噱頭長鏡頭的不斷變化,把觀影人的心揪得緊緊的,身臨其境般從瑞恩急促的呼吸和布滿恐懼的眼神里去感知太空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體會無邊的孤獨、無助和恐懼。明知自己會死的恐慌慢慢地侵蝕掉博士原本堅定的求生欲,深深地把我帶回了自己曾經親歷的那種讓每個毛孔都顫抖的無邊的`無助和絕望中……
影片大概是想表達母體可以給人安詳和安全吧,唯一的同伴馬特放棄自己、幫助瑞恩最終成功進入可以給她一線生機的俄國太空船,歷經千險后的瑞恩退掉了身上厚重的太空服后身體開始不斷懸浮蜷縮,整個畫面猶如子宮內的胎兒一樣美到讓人震撼。心頭被重重地一擊,深深地慶幸,當災難降臨時我給予了我腹中的寶貝大抵同樣的安全,讓他得以對生命依舊充滿期待。危機重重,封閉空間里的瑞恩幾度絕望直至關掉一切儀表等待死亡慢慢的降臨,她坦言:我知道自己會死,可是我依舊如此害怕。在意識不斷模糊的過程里,瑞恩想起了自己夭折的女兒,充滿遺憾的疼愛和思念,看得讓人心碎。也就是這種不同空間里的愛的力量,讓瑞恩突然恢復意識并清醒又發瘋一般決定自救……驚心動魄又溫婉動人的大結局,宏大的背景音樂響起,瑞恩成功地把自己從外太空帶回到地球,當她從泥土地里站起、重新適應地球引力踉蹌前行時,影片留給我深深的震撼:生命,永遠不該輕言放棄;活著,就有更好的可能。奮力一博,即便最后化為灰燼都不后悔當初的選擇……90分鐘的片子,情節簡單人物單一,傳遞出有關生命的感悟卻發人深省,我三年來的心路歷程,真真地在這90分鐘里找到了共鳴、歸宿并得到升華:心中有愛,愛便和我一路前行,哪怕穿越空間和時間。
【《地心引力》觀后感】相關文章:
地心引力觀后感11-08
《地心引力》觀后感03-24
《地心引力》觀后感(9篇)11-06
地心引力觀后感5篇11-11
地心引力觀后感12篇11-13
《地心引力》觀后感(8篇)01-10
《地心引力》觀后感8篇12-23
《地心引力》觀后感13篇04-17
《地心引力》觀后感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