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同桌的你》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同桌的你》觀后感1
結束一天繁重的工作之后,去看了電影《同桌的你》。也許是才畢業不久的緣故,電影中的橋段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有歡笑,有淚水,致那些年我們最好的青春,也致那個唯一的幫我削過鉛筆,刻過我的橡皮,給我傳過紙條,也打過我小報告獨一無二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講述了一對相伴走過學生時代的同桌。從初中時代二人成為同桌,而后一起經歷高中、大學,隨著時間的流逝,青澀的相互喜歡進化為濃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會一帆風順,隨著時間推移總是會讓很多曾經美好的夢想成為泡影。當相愛的兩人天各一方,愛情是否會被現實打敗?十年后的重逢卻是在女孩的婚宴。
在影片中,故事里的事件與事件之間沒有太大關聯,前一秒中還處于手術的生死時刻,下一秒立刻煙消云散。影片中的每個橋段都讓我們憶起曾經我們的學生時代,前一天還在吵架,第二天卻開始討論每天能當幾分鐘的男女朋友。這種單純在我看來透漏著那么一點兒詩意。
從電影《那些年》到《致青春》再到現在的《同桌的你》,不知道還有多少荷爾蒙噴滿熒幕,又有多少眼淚浸濕紙巾,但哭過之后幾番感慨我們的生活依然要繼續,有條不紊。男主角擺在講桌旁的座位,或許你犯錯時也被罰坐過;女主角爬到三樓砸破玻璃讓男主角逃出隔離樓,或許你也明知是錯卻義無反顧過;你或許沒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沒有遇到過青梅竹馬至成年的發小,但你總會有一位同桌,幫你削過鉛筆,也刻過你的橡皮,給你傳過紙條,也打過你的小報告。
在這個青春題材已然泛濫的市場,能有這樣一部作品哼著我熟悉的曲調、講述著我們似曾相識經歷過的年少,其中真的會有一些鏡頭毫無防備的戳中我的淚腺,照進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猝不及防。
在影片當中也留意了一下,《同桌的你》延續的還有一大部分懷舊情結,但可喜的是它甩掉了一些慣有的簡單粗暴的懷舊手法,拋棄了單純以經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畫面來喚醒觀眾回憶的手段,轉而以戀愛這種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繹。雖然主演周冬雨和林更新坐在一起時感覺完全不是一個畫風,但卻毫無違和感,就這么將一整段80后的青春呈現在我們面前。
周小梔和林一的愛情從開始到結束都順遂的好像林一在片頭中吹噓的美國生活一樣,只是在結尾處驟然變了調,更讓我們感慨也許大部分的青春和回憶都是以遺憾收尾,回不去的最美時光和那個說了再見的同桌的.你。
影片的最后,周小梔選擇了一個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輩,她的內心從沒忘記過林一,兩人卻再也回不去了。無法像是《中國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戀平靜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騰相視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離才能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青春曾經有多么的刻骨,如今只有沉默無奈。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 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會惦記 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當影片的最后音樂再次響起,電影已落下帷幕,而青春也在那么多年中一晃而過,都說遺憾也是一種美,可我卻覺得,當我們在感慨電影中人物的結局時,也應該思考的是,我們不應讓青春輸給現實,人生和回憶不需要那么多遺憾,珍惜眼前擁有,錯過的真的就不能再重來。
電影《同桌的你》觀后感2
如果一部電影為了顯得有故事而制造故事,那該有多惡心?《同桌的你》直接戳破了“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底線,以一種近乎強扭的方式生產了一只表面上看起來光鮮水嫩的瓜,但很顯然,這只瓜并不甜。
主要還是故事。如果你經歷過初戀或者任何真正的感情,你在觀看《同桌的你》時,就會感覺到一股深深的扯淡感在四周飄蕩。這部由高曉松監制并參與編劇的電影,即便影片不那么三番兩次的使用《同桌的你》作為配樂,也還是會帶有濃重的高曉松風格。這種風格和他的網絡脫口秀《曉說》一樣——看起來很像那么回事,但實際上又并非那么回事。
《同桌的你》講述的所謂感情故事,不接地氣也就算了,反正國內很多感情片都不怎樣接地氣,不缺它一個。但不接地氣卻還硬生生地要制造一些“戲劇化效果”以博取觀眾的一絲“情感共鳴”或“觀影享受”,表現得又如同初級商業微電影一樣的水平,就未免太敷衍了事了。影片的敘事方式本身就有些過于追求風格,時空交叉的敘事并沒制造個性令人驚嘆的效果,反而給人一種“沒本事偏要耍得很花”的.輕佻感。而故事的過于追求“戲劇化”,以及試圖表現“現實對感情、青春的打磨”,都讓電影顯得異常別扭。好比強扭的瓜一樣,影片男女主角的感情缺乏真實與自然,故事的發展缺乏邏輯與說服力,結尾不僅僅沒有給人一種感情或三觀上的振奮,反而用一個狗血劇情帶來一個不知悲喜的結局。
一對有著近十年感情的情侶在應對所謂現實的時候,分開十年,最終沒能在一齊——這對情侶特么到底有沒有感情?沒有感情為什么愿意放下優質大學,為什么愿意忍痛打胎,為什么愿意非典中奔跑,為什么愿意輕易放下奔赴美國,為什么愿意為到達女孩要求而拼命努力,為什么愿意吃醋而大打出手,為什么愿意在美國忍辱負重,為什么就不愿意回到國內,為什么兩個人就那么輕易地被“即將上市”的所謂現實所打敗?難道這就是創作者所理解的感情或者現實?
你有時間幻想搶婚,有時間想象美國街區,怎樣就沒有時間爭取在一齊?能被現實擊垮的感情本身就不是感情,能夠輕易擊垮感情的現實也不是現實。《同桌的你》試圖傳遞某種看似正確的觀念或情感,但又并不具備一個完整且具有說服力的故事,值得勉強地制造一些故事佐料,加在影片當中。于是,我們看到的這部試圖勾起某些青春、校園、感情等共鳴的電影,被生硬的扭成了一個帶著做作帶著夸張帶著莫名其妙的奇葩。
并非雞蛋挑骨頭,也并非對高老師不敬,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真的很期望能在影院里重溫一些舊夢,收獲一些共鳴,引起某些思考。但《同桌的你》并沒有像老狼演繹的歌曲那般具備觸人心弦的魔力,盡管影片在表現校園生活方面的確充滿了趣味和懷舊感,但最基本的故事沒有講好,再華麗的回憶,也難免不夠給力。電影不能當MV看,不能當段子看,更不能當歌曲聽,真誠而實在地把故事講好,說不定真會比歌曲還經典。電影更多的是給觀眾看的,所以,不要太投機,不要太勉強,不要太自戀。如此,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某個時間里,會有人想起,會有人惦記,那個同桌的你。
【電影《同桌的你》觀后感】相關文章:
同桌的你電影觀后感12-19
同桌的你02-17
同桌的你作文06-12
同桌的你經典句子02-20
同桌的你作文02-15
同桌的你優秀作文02-15
同桌的你高一作文03-27
同桌的你高三作文03-20
同桌的你作文(15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