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歡喜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歡喜觀后感 篇1
《小別離》之后,終于等來了姊妹劇《小歡喜》的開播。汪俊導演執導,黃磊和海清這對夫妻cp繼續出演,又有陶虹、詠梅、王硯輝、沙溢等一眾熟悉的演技派演員加盟,為這部劇的高口碑奠定了堅實基礎。登錄浙江衛視和東方衛視播出不久,《小歡喜》就頻上熱搜,收視更是連續登頂,豆瓣口碑突破了8.3。
《小歡喜》通過普通家庭的教育經歷,以及關于親情支撐的溫暖記憶,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中國式教育”的關注與思考,其中,劇中三個截然不同的家庭,更是以“一考定終身”的教育方式,生動地演繹了中國式家長的眾生相,反映出一些共同的問題。
高考是中國普通家庭的關鍵戰役,但兩輩人的`溝通不能忽視,只有互相尊重,代與代之間才能求同存異,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就此而言,《小歡喜》對三個家庭有不同以往的細膩刻畫,尤其是對喬家這條線的創新描繪,讓整部戲跳出了觀眾的刻板印象。
通過《小歡喜》這部電視劇也許會讓千千萬萬的父母感同身受,因為那份為孩子無怨無悔投入、付出和犧牲的愛,每一個家長都體會過。
但為什么孩子就是不領情呢?教育觀念雖然不同,三家中國式父母的愛子初心如出一轍。
方家媽媽前面還在為孩子學習墊底大發雷霆,后腳就為了保障孩子睡眠的充足,搬進了月租過萬的學區房;喬家媽媽為把女兒送進北大清華,不惜辭職照顧,發明了“生吞海參”的食療方法以讓女兒能多背20個英文單詞,但窒息式關懷和興趣干涉讓女兒喘不過氣;季家區長為不讓兒子受凍,逼其穿上秋褲,為了跟孩子親近,去嘗試孩子喜愛的賽車……
我們愛子女,只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是否也要反思我們愛的方式是否正確呢?
當父母強制性地將自己的意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時,孩子不僅不堪重負,很可能適得其反;教育并不僅僅體現在孩子的分數上,更應體現在孩子的品德、素養、良知上。可能很多人認為,教育問題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可實際上,教育問題與親子關系緊密相關。
父母擁有怎樣的教育觀、如何對待孩子,都會深刻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觀念、學習狀態,乃至孩子的性格人品、身心健康。否則,如果孩子成績上去了,身心卻受到損害了,與自己的關系卻崩塌了,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胡適曾在里寫道:“我生了子女以后,從來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雖然給了他生命,養育了他。孩子高興,那我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生活的不開心,我就會很內疚,因為是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的。”
小歡喜觀后感 篇2
這部劇講述了方一凡、喬英子、季楊楊等幾個高三家庭進入高考備戰期的焦灼狀態。本來是孩子們的高考,家長們也不敢松懈一絲一毫。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就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泛濫。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一場艱苦的戰役。每個家庭的環境背景不同,面對高考,家長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的孩子爭分奪秒學習,仿佛勝負就在那過去的每一秒決定。業余愛好該放棄的也逼著孩子放棄了;該搬的家也還是二話不說地搬了;該刷的題也總是一大摞一大摞地刷著。于是,那些考生的高考生活就這樣在裝上了隔音墻的小房間里啃著書度過了,所能張望世界的途徑也就只有那一扇小小的觀察窗。
對于那些備考學生的家長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是中國普遍存在的中國式教育理念——“以愛為名”。也許,家長認為這樣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可是孩子們卻未曾感覺到快樂,他們在家長的期待下負重前行,可能內心已經傷痕累累了。他們會認為,這樣的愛,不要也罷。
這部劇之所以會讓人感受到它的真實,就是因為它還原了我們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或者說它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家長逼,孩子學。在我們努力的過程中,家長卻仍然無法真正看到我們努力,又換句話說,他們是視而不見。《小歡喜》這部劇中曾出現多少家長與家長之間“比孩子”的劇情,或說你家的孩子學習好,或說他家的孩子性格好。日常生活中的家長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一群家長中,他們普遍認為;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家孩子優秀呢?卻不曾看見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似乎是他們總能把缺點放大好多倍,所以屏蔽掉了他們尋找優點的能力。也許,對于他們來說這樣比一比可以激勵孩子改進,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扼殺他們“做好自己”的天性。
我特別喜歡劇中方一凡說過的一句話:“各個家庭狀況不一樣,這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這句話是真的特別耐人尋味。其實他說的一點也沒錯,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在不一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所養成的一些習慣、性格以及特點當然都不一樣了,自然也沒什么可比性。而家長們卻還總是愚昧地“攀比”。
我從別的地方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完美的角色,殘酷的現實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光去接納彼此的平庸。把這句話銘記在心里,堅信“做好自己”最重要。
小歡喜觀后感 篇3
現實題材劇《小歡喜》自東方衛視開播以來,收視成績持續走高,位居衛視同時段收視榜首。隨著劇情的發展,豆瓣評分更從8.0升到8.1,是今年以來衛視劇最高評分。
導演汪俊日前接受采訪,回應這部話題劇的諸多幕后深意,并透露因為演員演得好,拍攝《小歡喜》比拍《小別離》時更盡興。
《小歡喜》通過三個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討了當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關系上的問題。“真實”是觀眾對于《小歡喜》最多的評價,也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劇中強勢媽媽童文潔對孩子的又打又愛,單親媽媽宋倩對孩子強控制欲的愛,季區長對孩子小心翼翼的愛,都讓觀眾看到了自己或者身邊的人。
汪俊導演透露,《小歡喜》很多素材都是黃磊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細節上、橋段上是別的`戲沒有的,這點很重要。一部劇不怕大題材雷同,而在于故事、人物、細節的不一樣,《小歡喜》里展現的都是來源于身邊的事兒”。
《小別離》中,觀眾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黃磊和海清主演的方圓一家。而《小歡喜》里,陶虹、沙溢,詠梅、王硯輝的實力派組合,讓三個家庭各有各的精彩。多年不接電視劇的陶虹、詠梅,齊齊出現在《小歡喜》,著實給了觀眾一個驚喜。汪俊導演透露,這次請她們來非常順利,“她們非常樂意接這樣的題材,劇本賦予的人物,她們也非常有興趣。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而《烈日灼心》里演殺人兇手、《我不是藥神》里是假藥販子,塑造反派角色深入人心的王硯輝,這一次成了體貼妻子、操心兒子的干部老爸。之所以覺得王硯輝能演好這個區長老爸,汪俊導演說,“我們覺得他在基層歷練得非常好了。這個角色既是領導,又是一個慈父,又是一個嚴父,覺得他完全有功力演好這個角色。現在看到的這個形象非常可愛,雖然是領導,但是一點兒都不會覺得他裝,或者討厭,他把一個領導在家里的那一面展示得非常好。”
拍攝《小歡喜》時,汪俊導演經常在監視器前又哭又笑。他笑稱,“這次拍戲多了一個感受,就是可能老了吧,會更容易被打動,好多場戲都是流著淚拍完的。”比如觀眾覺得特別戳心的英子和媽媽吵架那場戲,他就是一邊拍一邊哭。“后面還有很多,確實是演員非常好,我覺得演員必須首先打動我,才能打動觀眾吧。”
小歡喜觀后感 篇4
最近《小歡喜》這部電視劇挺火的,于是也隨大流看了看。總的來說,這部電視劇還是挺好的。吸引我的主要有兩點: 第一、《小歡喜》這名字寓意深刻。什么是“小歡喜”?不是大喜大悲,更沒有“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憂傷豪情,僅僅只是眾多普通人的生活寫照,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僅僅只是在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之后的談談滿足!人生何必巔峰……小歡喜足矣!
第二、作為教育題材的作品,切入點把握準確,有現實意義。三個家庭的孩子都是高三學生,敏感時期的敏感話題,高考成績是壓倒一切的,學生家長老師都得圍繞考試指揮棒轉……學生有了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不僅僅只是老師,來自家庭、父母的力量或許更為重要。通常認為高三學生的父母既不能輔導孩子功課,又不能影響孩子學習,還不能給他們任何的壓力。于是乎家長們一致認為只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盡量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不讓他們擔心家里的.方方面面……仿佛把孩子們保護起來,給他們創造一個靜靜的學習環境……這就盡到父母的責任了!至于孩子們的學習那自然是需要老師們來解決的……
《小歡喜》中的三個家庭,在孩子高三這一年中,過得并不平靜,父母們努力隱瞞失業、生病、中年危機……力求做到不影響高三的孩子,一切為了高考……
孩子們卻早已經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會獨立思考,思考著生活……學習本來就不是單純“象牙塔”里面的一個美夢!夢想與現實的矛盾才是生活本身!
面對高三學習的壓力,緩解壓力的,不僅僅是噓寒問暖的照顧。讓他們適當的面對家庭的柴米油鹽,給他們分享父母的一些事情,告訴他們作為家里的一份子,需要與父母一起面對的生活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父母不論怎樣,都會與他們一起共同進退!
自律的力量是來自于一個人感受到的,自己肩上的責任,別把18歲的學生當成一無所知的孩子,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父母不愿意告訴他們的艱辛歷程,比任何的說教都能讓他們盡快成長……
小歡喜觀后感 篇5
張嘉譯閆妮新劇《少年派》接檔《筑夢情緣》播出后,首播收視率成功破1,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時隔一天,同樣以高考為題材圍繞親子關系講故事的都市情感劇《小歡喜》就播出了預告片。《小歡喜》是黃磊海清繼《小別離》之后的再度合作,在演員陣容上新加入了實力派演員沙溢和小陶虹。
兩部劇撞題材又撞檔期可謂針尖對麥芒看點十足。首先從校園配置來看,《少年派》選在了貴族學校,從校服到宿舍都洋溢著一股青春偶像劇的氣息,該劇中的林妙妙、鄧小棋、江天昊都是住校生,側重與家庭校園雙線并行。而《小歡喜》從預告片來看雖然同樣以高中生活為中心,但側重點仍然在親子關系上,主要講劇中方家、季家和喬家三組家庭在高考備考期面臨著不同的家庭矛盾。
黃磊飾演的方圓與海清飾演的董文潔是片中的一號家庭。董文潔一心望子成龍,但學渣兒子方一凡(周奇飾演)卻整日沉迷游戲,分班考試還考了倒數第一。相反,方一凡的.表弟林磊兒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與學霸同一屋檐下,方一凡被老母親天天耳提面命處處比較,母子間矛盾一觸即發。心思細膩的父親方圓在冰火不容的母子間處處周旋教會家人“橫向看母親縱向看兒子”。
沙溢所飾演的喬衛東與陶虹飾演的宋倩是劇中的第二組家庭,二人已經離異,女兒喬英子(李庚飾演)同媽媽生活,媽媽強勢的性格使之與女兒的矛盾越來越大。母女間的矛盾如何化解,這對夫妻又是否能破鏡重圓都將是該劇的亮點。
王硯輝所飾演的季勝利與詠梅飾演的劉靜是劇中的三號家庭,整日忙于事業的夫妻倆與兒子季楊楊(郭一凡飾演)日漸疏遠,被舅舅養大的楊楊迷上了賽車卻被父親視為不務正業。
一邊是為兒子著想的父親,一邊是不服管的兒子,父子間的裂縫又該如何縫補?
總結來看,《小歡喜》與《小別離》雖然在題材和檔期上趨于一致,但在劇情上還是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少年派》家庭校園雙線并行,而《小歡喜》則更側重于揭露修補寡淡疏遠的親子關系。兩部劇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回歸家庭與少年們對未來的選擇,播出時勢必會引起熱議。
小歡喜觀后感 篇6
由黃磊、海清、陶虹、詠梅等人主演的《小歡喜》在浙江衛視和東方衛視聯播,該劇豆瓣評分高達8.0分,目前打分的人數還不算很多,不過這部劇也是剛開播不久,未來打分的人會越來越多,然后評分應該也會越來越高的。
《小歡喜》是聚焦高考的一部現實題材家庭劇,依舊是《小別離》的班底,只不過是小演員們變了,男女主角仍然是由海清跟黃磊飾演,就連夫妻倆的名字都沒換。
這部劇的劇情勝在寫實,無限貼近現實。高三的那種緊迫感,學校為了升學率而舉行的一系列活動,也讓人“夢回高三”,一次次的排名、模擬考試,書桌上摞的比頭還高的`課本等,都令人想起了自己當年備戰高考的時光。
誰在看的時候不高呼一句“我媽本媽”?夢回煉獄的高三時代,每一個走過路過的觀眾都得喟然嘆息,在這場大戰來臨之前,任你是誰,都是一個披荊斬棘的普通人。
除此外,演員陣容加分太多,除了黃磊和海清以外,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陶虹和詠梅,王硯輝、任重、沙溢全都是電視機前觀眾熟悉的面孔,而且這些演員的演技都非常精湛,相當自然,現在要么就是大制作,要么就是主旋律,否則你再也無法從一部普通的電視劇中找到這種演員配置。
《小歡喜》值得更高的分數,因為這部劇的劇本的確是用心了,對比之前《少年派》的“懸浮”,《小歡喜》更加立足于當下,雖然沒有狗血、跌宕起伏的倫理情節,但卻以平淡、歡喜的尋常百姓生活取悅觀眾,為觀眾描繪了一幅“眾生相”,任何一個角色,你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
全沒有違和的代入感是這個系列必然成功的可能性,在當下國產劇市場上,能做到“接地氣”“不懸浮”就成功了第一步。
小歡喜觀后感 篇7
今年最爆的電視劇有《知否》、《都挺好》、《破冰行動》、《少年派》,很多人期待下一部爆款劇是什么,大家都把寶壓在了《小歡喜》身上,《小歡喜》和《少年派》一樣,也是講高三學生高考的,但是兩部劇呈現出來的成績不太一樣。
《少年派》剛播出的時候吐槽聲特別多,大家都批評趙今麥演技差,張嘉譯背景板,該劇豆瓣開分只有6.8分,不過很快該劇的話題度就展開了,因為收視率大好,所以口碑也開始回升,達到了7.6,奈何結局因為開放式,又回落了。
《小歡喜》的口碑顯然是強于《少年派》的,該劇日前豆瓣開分,近六千人評價,評分整整有8分,不過該劇都快播一周了,收視率還沒有提升的征兆,話題度也完全沒有打開,問題出在哪兒了呢?
《小歡喜》對比《少年派》最大的'優點就是該劇集結了不少復雜的角色,還找來一大批演技派助陣,這部電視劇里我們可以看見熊孩子方一凡、孤傲校花黃芷陶、高冷富二代季楊楊、縣城來的學霸林磊兒、家庭離異的英子……
導演想要詮釋每個人的生活,但是他野心太大了,所以給人一種沒有重點的感覺,導致每個人角色深挖的都不夠細致。而《少年派》就有重點,也是以四個少年為主角,前期的時候主要描寫林妙妙和錢三一的小曖昧,后期的時候雖然開始撒狗血,講述二胎、離異,但是劇情是高能的。
《小歡喜》目前給人的感覺太平淡了,我們可以點贊海清、小陶虹、詠梅演技炸裂,但是劇情不夠抓心,看到現在,最讓人感興趣的角色就是林磊兒了,至于方一凡,雖然也很可愛,但是我們已經見識過林妙妙了,所以熊孩子人設不是那么搶眼。
目前《小歡喜》和《加油,你是最棒的》收視率不分高低,想要大爆,必須要有沖突性劇情出現,希望我們可以看到。
小歡喜觀后感 篇8
近期,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小歡喜》刷爆朋友圈,劇中以喬家、劉家、方家三個不同高考家庭的備考故事展開,抱著“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三個家庭陷入無比焦灼的備戰狀態。高三的緊張氣氛,家長們焦灼的狀態,各種矛盾突顯成為劇中最大的看點。
電視正在熱播中,劇中喬英子是個學霸,個性懂事,但是媽媽望女成鳳,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美好,高三階段,媽媽比孩子更重視,為了讓女兒安心學習,沒有給她熬滋補的藥膳,甚至把女兒的房間按照錄音棚的`標準進行改造,隔音效果極佳。英子每天放學就待在籠子一樣的房間看書、寫作業,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她學習雖然很好,但她的心愿與媽媽的不同,兩人內心的壓力都很大。媽媽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讓她忽視了女兒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女兒健康成長最重要。
對于備考學生的家長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孩子卻未曾感覺到快樂,他們在家長的期待下負重前行,家長逼,孩子學,在我們努力的過程中,家長仍然無法真正的看到我們的努力,換句話說,他們是視而不見,我們遠遠不如別人家孩子優秀,我們的努力也稱不上是努力。
我特別喜歡劇中方一凡說過的一句話:“各個家庭狀況不一樣,這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他說得沒錯,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在不一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所養成的習慣、性格當然有所不同,自然沒有什么可比性,而家長們卻在盲目的攀比。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上帝是公平的,給你一扇窗,必會關上一道門,沒有一個完美的角色,殘酷的現實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光去接納彼此的平庸,把這句話銘記在心里,堅信做自己最重要。
小歡喜觀后感 篇9
戲劇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好的劇本加之優秀演員的表演方可才可以為我們呈現一出出的精彩演出。
我們以著局外人的身份,來評判著戲中人的生活,在小歡喜這部影片中,最喜歡的就是季勝利和劉靜的片段,他們是愛人,但更多的時候給我一種兩人一體的感覺。劉靜是季勝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幫手,雖然是夫妻關系,但相比一地雞毛蒜皮的家庭來說我比較喜歡處理事情不慌不忙不驕不躁的劉靜,對丈夫事業的.絕對支持,這點從年輕時候跟隨季勝利四處奔波就可以看出來。在對待父子關系上,劉靜也起了潤滑油的作用,使父子關系得到改善。
她的身上還有一種知書達禮的氣質,這不單單是年齡決定的,更多來自自身的修養和生活的方式吧。這是我喜歡的一種女性。
更羨慕的其實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后面的劇情中,劉靜患病,為了不影響兒子的高考,為了不讓愛人擔心。她選擇獨自承受這一切,以溫柔的謊言來到醫院進行治療。我們的季勝利同學真的很愛自己的老婆,以細微的洞察力看出了老婆的不對勁,以簡短的幾個字“你在哪”。
問出了對老婆的擔心,以匆忙奔跑的身影看出了對老婆的愛......
看的入了迷走了心,我在幻想將來是否會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來走進我的生活,我和他一起走過人生的每個春夏秋冬。我們都在羨慕和憧憬完美的愛情,那么愛情到底時候是什么呢,折服于柴米油鹽就算是了嗎?
現在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的n年里,可以一起面對人生的風浪,遇事不無理由的責備,不瞎吵鬧。不順心的時候身邊有那么一個人給你鼓勵,身邊有一個為你全身心操心的人。兩個人保持著一定的步調,有著一定的節奏,從而向著自己人生理想和美好生活齊步邁進的人。
小歡喜觀后感 篇10
全民熱播電視劇《小歡喜》在前不久迎來了大結局,在大結局里英子考到了心往已久的南京大學,方一凡考到了南京音樂學院,磊兒如愿考到了清華大學,季楊楊考去了德國。大結局里三個家庭在高考結束后看似歡喜,實則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感傷。正如方圓在本劇結尾的祝酒詞里說的一樣“這個孩子們都走了是吧,突然啊想謝謝一下孩子們是吧,那個孩子們突然上大學去了,我們也挺想方一凡的,本來童文杰還老覺得這個家里這個房子還不夠大呢,孩子們一走這房子突然變大了空空蕩蕩的,那個我們經常教育孩子這個叫養兒方知父母恩說著將來讓他們有一天大了知恩報恩,報父母的恩情,但說實話我有的時候覺得爸媽對孩子的愛肯定是無私的,但是多少呢我覺得還是有時候講點條件,有時候讓孩子干點這個,要求孩子做到這樣那樣,童文杰對方一凡要求那是相當的'嚴格,宋老師就更甭說了。那孩子們呢其實對我們做父母的那感情其實是從來不打折扣那絕對是百分之百付出的,你想我們成年之后多少感情還是分配到別的地方有一部分,分給伴侶的,分給朋友的,還有分給事業的,但孩子不一樣,孩子從生下來,胖嘟嘟的小臉看著我們開始,那真的是把他們所有的愛,所有的善意,所有的美好百分之百的都給了我們,所以呢就借著今的酒,孩子們都上學去了,來我們這個謝謝孩子們。祝福他們,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開心快樂,希望他們有一天長大,不論是多大年紀,在世界哪個角落,孩子們可以不像我們這樣比我們活的更清澈,更純粹,更簡單,別跟我們似的,為點過這些關,過這些坎,去為了這點小小的歡喜忙活。希望他們有大的暢快,大的歡樂。”
正如電視劇里的一樣,當我們考上大學,出去工作,留下來的卻是漸漸老去的父母,和承載兒時記憶太多早已泛黃的老屋,或許早已太久沒回過家了,家中的老物件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對我來說或許只有闔家團圓的歡樂才是我最大的暢快。無論我飛到哪里,扯動風箏線的那一頭都有父母在給我力量。在我寫錄這篇稿件之時,正式中秋節之前,作為兒女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小歡喜觀后感 篇11
看這部劇,很多的時候都是流著淚看完的,雖然三個家庭都不相同,但是其中折射出來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這和我們大多數的家長都一樣。為什么會看的流淚,那是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現在的自己或者是當時的自己。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心也會很疼,一方面覺得和父母反抗是不孝,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想要得到的是父母也會尊重我們,聽聽我們的想法,遵從我們最開始的心。就這樣,活在兩者的糾結之中。總有一天,是會爆發的。
我的媽媽也是同樣,雖然已經過了學生的年代,但是很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在我找男朋友想要結婚的時候,我媽不同意,想要我在家里,因為我家兩個女孩,怕我嫁過去受委屈,也怕以后沒人給他們養老。所以我想要帶男朋友回家,我媽都是一口拒絕我。
我媽嘴上說的是為了我好,在家的話,就算以后兩人吵架了,也有人幫我。說我不懂。當時我的心里真的是好難過。我也想要我媽能夠理解我的感受。雖然是為了我好,但是我也想要和他在一起,不想和他分開。我媽都不聽我的想法,就把她的想法強加到我的身上。
我從這部劇中,看到了我媽的影子。真的希望家長也能夠聽聽自己孩子內心真是的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溝通能夠讓兩個人的關系變得更好。相反的話,可能會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說,和孩子做朋友,什么事情都商量,也就不會有代溝這些問題了。
小歡喜觀后感 篇12
最近一段時間看《小歡喜》,看到里面的父母們為了孩子高考,千叮嚀萬囑咐,凡是一切都已考試為先,我又瞬間回憶起我的高考。只是,我對高考這件事有代入感,對緊張的父母沒有共鳴,是因為那是我爸媽都似乎對我是接近放養狀態,平時也根本不怎么問。到高考一個月前的時候,我媽才稍微有點點重視,讓家里打麻將的人不要在我隔壁房打麻將,也會晚上我回家的時候給我煮面,讓我吃飽點。 我想我爸媽為什么跟這里面的父母完全不一樣呢?按理說我們這種家庭,更容易信奉高考改變命運這種大部分家長都認可的信條。電視劇里海清飾演的家長童文潔說的關于高考的一番話讓我記憶尤深。
我對這段話產生了一個疑問,在故事背景設定里,可以知道她和老公方圓也都是上了好大學的,那他們現在過的怎么樣,兩個人都是公司里的'職員,童文潔職位是總監,方圓也是一個小領導,但是兩人也面對著中年人都會遇到的所謂中年危機。在他們自己看來,現在的日子過得也不是怎樣,那童文潔為什么就認為兒子考了好大學以后,就一定比自己的父母過得好呢?
至于她蹦出的為你好這三個字,那是千千萬萬父母在安排兒女生活時常說的語錄。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覺得做不到,不要讓別人去做。我覺得對家長來說,即使己所欲,也不要亂施于自己的子女。
小歡喜觀后感 篇13
身為老師,宋倩應該是最懂教育的人,為何她的教育方式卻是如此的極端呢?我覺得這與宋倩的性格經歷不無關系。宋倩曾經是春風中學的老師,在經歷了婚姻破裂后,她為了更好地給女兒英子陪讀,毅然辭去了工作,成為了時間上更為自由的金牌補習老師。從宋倩的一系列行為,可以看出她實際上是一個很要強的人。
因為婚姻破裂,所以宋倩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女兒身上,同時也將所有的期望都托付在了女兒身上。她希望女兒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因為她潛意識里認為,如果英子能考上最好的大學,那她這些年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她所作的一切選擇也沒有錯。也就可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破碎的家庭中是勝于丈夫的那一個。
正是因為她這樣要強的性格,所以才導致對英子的學習、生活都管得很嚴,因為她只許英子成功,不許失敗。身為一個母親,她肯定也會有“望女成鳳”的想法,沒有哪一個父母會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宋倩當然也是這樣的,她希望英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她認為英子成功的象征就是:考上清華北大。
從宋倩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母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自然是沒有錯的。但是一味的“打壓式教育”真的'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味的“打壓式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傷害,降低孩子的自尊,削弱孩子的主見和自信,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撒謊和報復。
小歡喜觀后感 篇14
假期觀看了電視劇《小歡喜》,頗有感觸,但文采有限,幸有網絡劇評,與所感頗為相似,與大家共享。
“這部劇是以高考為主題,以家庭作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橫切面,濃墨重燃那句老生常談:高考,不僅是孩子的高考,也是父母的高考。教育的失敗,莫過于給予、施加的初衷衍生出抵觸的本能,越是強加的,越是遭到孩子的否定和反抗。”
在我國,以前有應試教育,現在有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注重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長在應試教育背景、活在素質教育背景的老師,感覺應該把這兩種教育背景進行重合,就像偶像劇里的霸道總裁:既有顏值,又有才能。
“教育在不同時代和個體維度上,都同時摻雜酸甜苦辣。”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何兼顧養育、教導和愛,古往今來一直沒有找到過完美的.模式。”
現在的教育,學生負擔、家長負擔、教師負擔越來越重。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家長,更是重上加重。回想自己上小學、中學、師范時代,家庭教育并沒有這么突顯的重要,家長負責掙錢,孩子有能力就上學,沒能力就及早進入社會。
教育是一種修行,是多維度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強調某一方面,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基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只有家校聯合好,才能把基礎打結實,學生步入社會才能發展的更好!
【小歡喜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歡喜作文01-26
生活中的小歡喜作文10-17
《小歡喜》觀后感(經典)08-27
《小歡喜》觀后感07-17
小歡喜觀后感06-22
《小歡喜》觀后感集錦(4篇)09-05
空歡喜作文11-19
歡喜冤家作文11-06
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