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奇跡男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奇跡男孩》有感1
這一天我看到一部電影片就叫《奇跡男孩》,而我要講的就是他和他朋友二人那珍貴的友誼。他的朋友杰克本是因為要拿校長的獎學金,才勉強與奧吉做朋友的。可隨著相處的時間一長,他卻感受到了奧吉雖長了怪物的面龐但他卻擁有常人未必能擁有的品質。比如心地善良、珍重友誼、熱心幫助朋友補習功課……但因為萬圣節時杰克說了奧吉的壞話,奧吉便不再理杰克了。但因為科學展覽作品需要二人合作,奧吉杰克倆人才和好。他們的友誼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有時平坦有時崎嶇……
奧吉和杰克倆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覺得他們這種友誼十分值得我學習,我雖然有許多的朋友,但真正要好的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出來。我有些朋友只要你有錢請他吃東西便跟你好,一但沒有錢,他便不認你這個朋友了。見到你也不會與你打招呼,而是轉身走去,一副素不相識的樣子。這和奧吉的友誼簡直是天壤之別……當然,我也有一些講義氣的朋友。在學習上,我們互相幫助;在生活中,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讓我
印象深刻的還是圖始曼校長說過的一句話:友情是值得捍衛的。這讓我多么震驚啊!的確,友誼是值得捍衛的!畢竟,在當今這個社會,能找到一個真心朋友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友誼是珍貴的,珍貴的友誼是值得捍衛的。馬克思說過:“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我認為這句話用在奧吉身上正合適——他與杰克、與莎莫的友誼正是如此啊……
觀《奇跡男孩》有感2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她保護他,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當孩子長大了,她鼓勵孩子走出去,并和孩子站在一起,給予他力量。當小家伙感覺不被外界所接受的時候,媽媽教他要把外界想象成一個自己被歡迎的情境,這就像是給了孩子一把利劍讓孩子感覺自己有了所向披靡的能力。可是外界的敵意超過了一個十歲男孩的承受能力,當他哭訴時,母親的溫柔接納讓孩子有了發泄的出口。
由于奧吉的身體問題,父母母親和父親付出了很多,也更多的給了奧吉很多的關注,姐姐也就被忽視了很多。幸運的是她有最愛她的奶奶,奶奶給了她最溫暖的陽光,當奶奶過世好朋友突然不理自己的時候,她幸運的遇到了很棒的男朋友,而且媽媽也注意到了她的.被忽視專門留下時間來享受母女時光。當在母女時光里奧吉出事媽媽再次被奪走的時候,姐姐生氣的扔了遙控器,但是在奧吉回家一個人悶著不出屋媽媽也束手無策的時候,姐姐出手了,她帶弟弟走出了被好朋友背叛的陰霾。
這個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長圖什曼,他對奧吉的接納,對朱利安因為奧吉和富家子弟杰克·威爾打架事件的理解,對富家子弟離開的痛心,他就像一個溫暖的懷抱,睿智的洞悉孩子們的內心,能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學習和生活,孩子們真幸運啊!《奇跡男孩》用平凡的鏡頭組成不平凡的故事,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帶來最真實的溫暖,不僅觸動了父母的心,也讓孩子們學會怎樣去面對社會面對成長,無疑是今年冬天最適合全家觀看的影片。
觀《奇跡男孩》有感3
在今年的寒假,我看了(奇跡男孩)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十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又經歷了27次手術,非常不幸。此前一直在家中跟著媽媽爸爸自學。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因為奧迪他天生臉部畸形,小奧吉戴上頭盔掩飾自己真實的樣子,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并終日受到嘲笑和排斥。 然而,小奧吉沒有被嘲笑和譏諷嚇到,而是勇敢沖破了內心的壁壘,打開了頭盔,變得自信堅強,也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歡迎。
看了這個電影,我很受感動。一是他的父母和姐姐沒有放棄她,堅持給他,最堅強和無私的愛;二是老師和學校對他的.包容和照顧,讓她走出困境,比如校長教育,引導其他的同學去幫助他;三是有的同學很有愛心,不惜一切,忍受同學們對他的孤立也要幫助他,比如杰克在一次科學實驗中與他合作,取得了第一名。堅強的奧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他人對他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同學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見,把奧迪當做一個正常孩子來看待,同時也不會再去鄙視其他的殘疾人。這樣,奧迪給社會添加了一絲絲正義與善良,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一是不要嘲笑別人,這樣會讓別人非常難受;二是被人嘲笑時不要氣餒,只要擁有堅強的內心,就一定會受人尊重的。
觀《奇跡男孩》有感4
在這部感天動地的電影《奇跡男孩》中有著一位默默無聞代表了天下所有好人的人——奧吉的媽媽。
她寫得一手好論文,在僅僅只差一點點就能獲得輝煌成就的時候。他生下了奧吉,而奧吉一出生就被抱了出去做了整整27次是手術來使他正常,最終也只能達到大家口中的"丑八怪"的程度,她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幾乎所有的母親都無法承受如此蒙難,但她的善良與愛讓他勇挑重擔,毅然當起了奧吉的家庭教師。為了讓無法見人的奧吉能夠在生命中在家中度過,她不顧自己的.論文,不理自己的一切來陪著奧吉。
直到奧吉五年級時,她也無法不將他送上學校,在學校里的幾天奧吉承受了太多太多流言蜚語:被排斥,瞧不起,欺負八零甚至被嘲笑,被朋友欺騙以及與家人和她吵架不滿,最后也說出來他討厭學校,這時媽媽感到了無助與無奈,她的愛是無條件但有規則的,只有狠下心等待轉機,這次是無限的愛打但敗了善良。
奧吉在一次生氣離開時,媽媽對他的心坎說到丑:你不,我是你媽媽,我最了解你……奧吉在學校中也逐漸有了知己,與老友復了原,與原來的敵人共同擊敗了嘲笑者,最后還獲得了科技獎牌。還在結業典禮上媽媽又發自內心的說:你·是一個奇跡,是一位奇跡男孩。奧吉上臺領取了助人獎牌。最后深深感動了我。
觀《奇跡男孩》有感5
寒假我看了電影《奇跡男孩》。電影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普米的男孩,他天生長得很丑就像嚴重燒傷的人一樣,但是他成績十分優秀,特別是科學課。
普米在父母的鼓勵下鼓起勇氣入學,但只要在公眾場合別人總是對普米指指點點、低頭議論,班里很多同學都不和他玩,連吃飯也是一個人吃,普米感到孤獨難過,回家總是發脾氣。
后來有一個同學和他玩了,但其實那個同學另有目的的,是為了他的助學金,在一次萬圣節的時候被普米識破,普米失望地和他斷絕來往。后來有個正義的小女孩反感別人因為外貌而排斥普米,主動和普米交朋友。拿助學金的男孩后來后悔了,他感到不應該嘲笑自己的好朋友,其實和普米一起很開心有收獲,最后拿獎學金的'男孩和普米道歉,他們又和好了。
有一天班里一個富二代把集體照里的普米刪除,還寫著普米不應該在這世界上,普米感到很委屈,拿助學金的男孩幫普米出氣把富二代打了一頓,面臨被開除的危險,后來正義的校長了解情況后,還拿助學金男孩清白。
有一次外出活動,普米被社會青年嘲笑,拿獎學金的男孩和富二代一起將社會青年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最后普米榮獲了學校頒發的“最有影響力的人”稱號。
通過這部電影我懂得了外表給人第一印象,內在的知識、文化、品德、為人才是最長久最重要的。
觀《奇跡男孩》有感6
丑陋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心靈
其實我們的心多多少少都有些丑陋的想法,它或許三觀不正,或許挺自私,但在友誼面前,這些算不了什么。
在交朋友的時候,你也許會像杰克那樣子挺身而出,也許會像米蘭達那樣不敢開口,表面上如此,但在心中想著的還是自己的朋友。
如果你不知道米蘭達的身世和各種舉動的原因,也許只會認為她是一個虛情假意的朋友。她有兩個家,一個是與她生活,借酒消愁的母親,一個是在她孤獨時給她快樂和溫暖的地方。當奧吉他們一家在裝飾圣誕樹,歡聲笑語時,而米蘭達卻只能在窗外看著時,我知道,她明白,只有這個家最懂她,只有維婭最明白她。
米蘭達或許有很多朋友,但是知己卻只有維婭一人。她們彼此都很受傷,維婭不想失去這個朋友,米蘭達也后悔自己冷落了她。
米蘭達并不丑,丑的那刻是在她冷漠了維婭的.開始起,因為她為了要合群,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我們的心也有丑陋的時候,也許是在一次不經意的傷害,也許是在一次與父母的斗嘴,我們都曾傷害過彼此,但是很多人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敢承認罷了。假如你真的意識到是自己的錯,那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去道歉,好好珍惜身邊那些愛你的人呢!
丑陋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心靈,假如一個人歧視你,請不要擔心,請相信這個世界的善良,我們的心雖然有點丑陋,但善良總是會戰勝邪惡的念想。
觀《奇跡男孩》有感7
電影《奇跡男孩》上映了,聽說是根據暢銷小說《奇跡》改編而來,我很想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奇跡。這次,爸爸居然也欣然同意,一同前往影院觀看。
電影講的是一個名叫奧吉的男孩天生臉部畸形,經過二十七次的整容仍十分丑陋,但是他的家人并沒有放棄他,父母甚至犧牲了事業陪伴他。奧吉是個聰明敏感的男孩,在校園里,有的`同學認為他身上有病菌,歧視他。但也有的同學慢慢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他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和智慧,收獲了友誼,還得到了學校的勛章,成為了一個校園奇跡。
奧吉聰明善良,在科學課上,他透露了一個點子,引來許多同學爭著與他合作。他和好朋友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做了一個小屋子,打上一個小孔,人在漆黑的屋子可以透過小孔看到一個顛倒的外部世界。這居然和我們自然課用紙板做的實驗異曲同工,但我更佩服奧吉的想象力。甚至那些之前討厭、嫌棄他的同學都很愛玩這游戲。被大家評選為最受歡迎的實驗,大家都向奧吉和他的朋友投來羨慕的目光。
內在美才是吸引他人的關鍵因素,不管有什么外在缺陷,學會和他人團結合作、分享喜悅,用智慧征服他人,不論外表如何,都能取得他人的尊重,不辜負關愛你的人。奧吉的內在品德,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觀《奇跡男孩》有感8
據當地媒體報道,4月10日,13歲的瑞奇騎著腳踏車在路上行駛,被一輛時速高達80公里的汽車撞上。當他送到鳳凰城兒童醫院時,無法自行呼吸,頸部以下癱瘓,瀕臨死亡。當時神經科醫生曼華寧的診斷是,瑞奇已經“內部斷頭”,頭部從內部被切斷,也就是說瑞奇的頭部與脊椎之間的連結全部被中斷。 而且當時連接頭部和脊椎的韌帶也已經完全被撕斷,他的頭之所以沒有掉下來,是因為還有肌肉和皮膚在那里支撐重量。
就醫生的經驗,像這樣嚴重的傷勢絕大多數后果都是死亡或者全身癱瘓。
醫生為他進行緊急手術,植入一根鈦金屬棒,以及數根鋼釘,將他的頭顱與脊椎重新連結起來,沒想到,術后36小時,瑞奇開始呼吸,而且當時他的'右腳就已經可以動。
瑞奇媽媽說:“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他活過來了,而且還能動,他當時是有意識的,他在用眼神和我們對話。”瑞奇醒過來以后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發生車禍,他奇怪自己怎么突然就躺在醫院病床上。
鳳凰城兒童醫院的神經科主治醫生丹恩·多納說,目前還無法完全用科學來解釋瑞奇的神奇復原,“在我從醫的18年生涯中,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奇跡。我只想好好地幫助瑞奇,因為他的身邊肯定圍繞著很多守護天使。”丹恩說,瑞奇的復原只能解釋為第一他很幸運,第二是當時的急救醫生的處理措施非常科學有效。
觀《奇跡男孩》有感9
《奇跡男孩》撥開迷霧,誰不是在和生活苦苦奮戰?
其實,原著比電影早十個月就來中國了。只是,去年3月時,這部小說的名字還叫《奇跡》。現在,這部小說的簡體中文版再版了,封面還是原來的封面,書名卻換成了《奇跡男孩》。可是將《奇跡》改為《奇跡男孩》便發生了意圖上的誤解:這部作品不同于一般勵志小品,作者要講的也并非是一個身有缺陷的男孩如何創造奇跡——奧吉一個人的奇跡。事實上,帕拉西奧想要表達的,是人世的困局是什么?這才是影片真正要討論的。
影片最后過盡千帆,主人公奧吉來到一片大湖邊,出現了一段他的內心獨白,可以說是全片的題眼:“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本身就是一場奇跡。當然奇跡從來都不代表完美。多點善意,撥開表象上的迷霧,誰不是在和生活苦戰?”這也證明了將“奇跡”歸于小男孩奧吉及其家庭是種誤解。
殘缺的男孩像一個太陽,光照出他周圍普通人世界的殘缺,只是這殘缺不是在臉上,而是在心里。學校里,那些參與嘲笑和霸凌的同學們,何嘗不是殘缺的?影片中,媽媽在安慰奧吉時說:“也許,他們對自己不是那么有信心。”當霸凌者真實恐懼的.一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當摯友間的誤會逐漸解開,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相信,自卑便是殘缺的實質旨意。人性,有時表現出完全相反的表象。
我們都是有殘缺的孩子,人人心中有難以啟齒的真相、需要破解的困局。影片因為如此種種多維度的開掘,擺脫了一部雞湯電影的勵志套路,走出了一番超越常規的美式家庭片的小別致來。然而,也僅僅只是小別致而已。知識,如若絕大多數惡,都能這么容易抵達彼岸,那么那些和生活苦戰的人又是為何而戰?
觀《奇跡男孩》有感10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奇跡男孩。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想寫一篇觀后感。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奧吉的男孩,一出生就長相怪異,于是,他的家人就為他做了24次手術,才可以變得像正常人的長相一點。而奧吉因為長相怪異,所以他的父母一直都沒有把它送到學校,而到了該上五年級的時候,他的媽媽堅持要把他送到學校,在學校里,大家都認為只要碰了他,就會得瘟疫,所以,大家一看到他,就會說:瘟疫來了,瘟疫來了,因此,他的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但就在此時,他交了一個好朋友,叫杰克,但是在萬圣節上,因為大家都裝扮成各種各樣的人,都帶著面具,所以都不知道誰是誰。而此時的他聽見杰克對別的同學說:要是我張晨高級那樣,我一定會自殺。就因為他的這句話,斷裂了他們兩人的朋友關系,但是在一次科學大賽上,;奧是要卻同桌合作,杰克本來說好了和別的同學一起合作,名單是不知道為什么,她就改變了主意,荷坳擠一起做科學小實驗,因此,因為他們兩人齊心協力,造好了一個提別先進的屋子,在大賽里得了獎,兩人都很開心,于是又變成了好朋友。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奧吉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及時他被同學說了侮辱的話,但是他仍然把這些當成耳邊風,沒有聽進去,而在他的努力下,他拿了學校最高級的獎章。奧吉,是一個不平凡的男孩,因為上帝為他關上了門,但是又為他打開了一扇窗。
這部電影真有教育意義呀!
觀《奇跡男孩》有感1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奇跡男孩》。他告訴我人生如同翹翹板,一端落下,另一端必定會升起。的確,上帝給了你智慧就可能會給你加上痛苦,上帝給了你財富就可能不會給你智慧。
故事里講的是因為小男孩名叫奧吉,因為先天性不足而被迫做了二十七次手術,。以至于臉部有點畸形。在奧迪十歲,那年一直在家自學的他被送到學校上五年級,卻無情的遭到了同學們的.打擊。還好,他結識了一位朋友,。可在他漸漸對學校產生好感時,他發現這位朋友在她背后罵他,說她壞話,這是他徹底不想上學,繼續在家中自學。終于在姐姐的鼓勵下他又重新上了學并結識了許多真正的朋友在一次野外活動中,當她被七年級包圍時,許多朋友都挺身而出,。幫助奧吉,并且在畢業典禮上成功的獲得到全校最高獎。
一個先天就有不足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智慧下成功的交接了如此之多的朋友,并且獲得到全校最高級獎,這真是一個奇跡。這讓我想起世界級歌曲家,維也納古典主義三杰---貝多芬。
貝多芬一生的時間非常短,僅僅享年五十七歲。他一生出過許多作品,如《月光奏鳴曲》、《c小調第五交響曲》、《英雄》、《命運》等。可她一生卻一直與死神爭斗,他1774年患上了中耳炎,從1796年開始他的聽覺就開始減弱,在1818年至1827年,貝多芬的耳朵失聰,健康、精神都在惡化,又在1826年患上重感冒導致肺水腫。在1827年去世。他在病魔的威脅下,還在創作。后人感嘆道:“當你站在貝多芬的靈柩跟前,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與奧吉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坎坷,或是先天性不足,或是病魔降臨。但他們仍然以智慧和樂觀的精神創造出奇跡,我們這樣的健康人,一定要比他們更加努力,比他們更出色。
觀《奇跡男孩》有感12
《奇跡男孩》這部電影分別從不同角色視角講述事件,可能大家所關注的是主人公奧奇,但我最感興趣的是主人公姐姐維婭,我喜歡從她的角度出發看待整部電影。
要知道,奧奇不是個普通男孩,他是個“奇跡”,不知情的人總會為此嘲諷、看扁他,但姐姐并沒有為此嫌棄、排擠他,反而對他關愛有加,然而她心中的一點兒小九九終究是藏不住的:她對朋友謊稱自己是獨生女,她認為父母從未正眼看過自己,父母太過于關心、愛護弟弟了。這些行為或許在旁人看來很虛偽,可我能理解因為作為姐姐的我曾經也感同身受。在媽媽肚子微微隆起的那一刻我就認定,這個新生命今后會與我共同瓜分母愛,甚至統統擄走!我經常聽見爸爸將耳朵附在媽媽肚皮上聽弟弟“打招呼”時爽朗的`笑聲,那時我總會暗自流淚。父母輪流輔導我功課的時間逐漸擠沒了,取而代之的是苦口婆心讓我體諒他們,學會自覺自律的勸說。那時的我只顧著幼稚地嫉妒,卻忽略了其實父母心中愛的天平絲毫沒有因為弟弟的出生而傾斜過半分……
還記得幼兒園畢業典禮時我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臺,正在為父母能否來參加而發愁時,殊不知爸爸連夜將弟弟送回老家托付給奶奶照顧,只為同媽媽一起來給我加油鼓勁。他們默默付出,我卻毫不知情,當我賭氣站在舞臺上呆若木雞,偶然間用余光暏到那個光線最暗角落,頓時熱淚盈眶,他們舉著全場最顯眼的熒光棒,用全場最響亮的嗓音在為我吶喊著!他們眼神中流露出的愛意深深打動了我!我在舞臺上萬受矚目,他們在臺下默默付出,我卻毫不知情……每當弟弟入睡時,媽媽總會踮著腳尖來到房間來與我說說心里話;爸爸為弟弟吃飯時也不忘給我加些菜,叮囑我要營養均衡;媽媽上網給弟弟買衣服也忘不了我……回想起這些,曾經那些幼稚的胡思亂想不翼而飛啦!
就如維婭的父母其實也很愛她,他們及時趕到戲劇院為她打氣,盡管她只是燈光負責人。是父母對我永久不變的愛使我那些幼稚的想法不攻自破!他們對子女的愛就好比一片望不到邊的海,不會因烈陽而消逝半滴……
觀《奇跡男孩》有感13
觀看了《奇跡男孩》這部電影,我的內心掀起了層層波瀾,這之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句話,都波動著我的心弦。
電影講述了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從小由母親在家里教導,五年級時,他終于有機會進入普通的學校學習。初進學校的奧吉因為自己的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但是在父親、母親、姐姐、老師以及好友的幫助下,他最終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小男孩奧吉,但是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主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幸運與不幸。
這部電影中最突出的便是奧吉和他的姐姐維婭。奧吉的面部畸形,在學校受盡了嘲笑與冷漠,成了一個孤獨的人,擁有一個朋友都能使他高興好一會兒。入學后,他還受到了第一個朋友的欺騙,這讓他再一次將自己的內心封鎖起來,難受了很久。但是如此與別人不一樣的.不幸的孩子卻有著最幸運的一個東西,就是父母竭盡全力的愛。
這份愛是維婭十分渴望的,但父母幾乎將所有的愛都投入到了奧吉身上,雖然父母總是夸維婭是這個世界上最懂事的女兒,但還是在很多時候忽略了維婭。維婭常常看著父母與弟弟奧吉牽手的背影,想必她的內心是十分苦澀的。但是維婭十分愛她的弟弟,可父母的愛卻又讓她十分羨慕與嫉妒弟弟,她的這份復雜的情感一直伴隨著她,在電影中的她也老是皺著眉頭,心情失落。但她卻也是讓人羨慕的,她的好朋友米蘭達自從在夏令營將維婭的故事說成自己之后,就有了很多朋友,米蘭達羨慕維婭的故事和性格,她知道她交的這么多朋友是因為她在夏令營講的故事,這曾一度讓維婭和米蘭達之間有了距離。
在生活中,也許很多人都在為自己得不到的而傷心難過,常常忽略了自己得到的,也是別人羨慕的。看了《奇跡男孩》之后,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運與不幸,每個人都不是最不幸和最幸運的。
觀《奇跡男孩》有感14
“偉大并非在于力量的強大,而是你去正確的使用你的力量。所以偉大的人,不論男女,將自己的魅力化作力量,影響周圍的人” ——題記
主人公奧吉是一位出生后做了27次手術的小男孩。這27次手術是為了讓他恢復視力,說話,擺脫助聽器。
奧吉身材矮小,又十分瘦弱,一臉的瘡疤讓他被人們所排斥。她從小跟隨媽媽在家自學,可到了奧吉10歲時,媽媽堅持把奧吉送去了學校讀五年級,在學校,奧吉開始被同學排斥,甚至有人認為只要誰和他接觸就會被傳染“瘟疫”。后來,奧吉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友誼,收獲了自信和榮譽。
士什曼校長的真心呵護讓奧吉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布朗老師交給學生的每月箴言是一種道德和精神的引領,“如果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一個人的善舉永遠會被銘記”;姐姐告訴奧吉,你融入不了他們,是因為你天生就與眾不同;這些人雖只是匆匆過客,卻也對奧吉的成長又來了影響。而我認為,是“媽媽”的善良與愛,造就了奧吉這個奇跡。
在上學的第一天,奧吉面對許多同學投來的目光,他想起了媽媽的話:“如果你不喜歡這里,就想象一個你想去的地方。”可是,面對同學們的嘲笑奧吉還是感到了自卑,在晚餐時與媽媽吵架。媽媽追著奧吉到房間后對奧吉說的話讓我無比感動,1。請你摘下頭盔,你這樣離開餐桌是不禮貌的,不合規矩;2。你不丑,我是你媽媽說話才最算數,因為我最了解你;3。心里有個地圖,指引我們去哪里;臉上是一張地圖,顯示我們去過的地方。媽媽對奧吉的愛是無私的,但也并非是無規矩的'。他會對奧吉不對的行為進行指出,但也為了奧吉放棄了一切。她作為一位優秀的科學老師,為了奧吉,他放棄了即將考到手的學位,丟棄了很多熱愛和喜歡的事。
奧吉在畢業典禮上對媽媽說:“媽媽,謝謝,謝謝你送我上學。”媽媽當時十分喜悅的對奧吉說:“奧吉,你是個奇跡,你是個奇跡男孩。”“媽媽”的善良與愛觸動了我。
“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人,你只需要用心去看。”“如果我們了解別人的想法,就會知道,沒有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值得大家站起來為他鼓掌一次。” ——后記
觀《奇跡男孩》有感15
劇情大概就是一個名為奧吉的10男孩,因為天生的面部缺陷,在學校里受到了各種欺凌。雖然他憎恨過自己的面容,也憎恨過那些欺負他的同學,但在校長、家長和姐姐以及自己的好朋友的鼓勵下,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
聽起來很老套對不對?
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讓我們思索的問題,比如:外貌真的決定了一切嗎?決定了一個人TA是好是壞?決定了TA是不是一個怪物?
白雪公主里面的皇后,長得當然是漂亮,那么她的心呢?是不是和她的長相一樣匹配、一樣美?
答案當然是“不”。
大概開場剛剛10分鐘左右,我就已經哭得稀里嘩啦了。
當我看到奧吉幻想著,自己是一個凱旋歸來的宇航員,大家都搶著和他握手時,對比一下現實,眼淚真的忍不住了。每個人在特定的境界下都是妄想癥患者。
當然奧吉也不是一直一個人,他有好朋友(到結尾處還蠻多的.),他們給奧吉的鼓勵也是很重要的。
“善良無處不在,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看看。所以,我想,我們只是看看,一直在尋找善良。事實上,善良到處都是。”這是奧吉在畢業典禮上說的一番話,我不清楚有多少人在這一幕潸然淚下,反正我是哭了。
“每個人,全都是一個奇跡。你是,我也是。”
【觀《奇跡男孩》有感】相關文章:
觀奇跡男孩有感11-03
觀《奇跡男孩》有感03-16
觀電影奇跡男孩有感12-09
觀奇跡男孩有感15篇11-03
觀《奇跡男孩》有感 15篇11-02
觀《奇跡男孩》有感14篇06-18
觀《奇跡男孩》有感(14篇)06-18
觀《奇跡男孩》有感15篇06-20
觀《奇跡男孩》有感(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