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好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好觀后感1
一切美好的回憶之中,必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青春;一切斥之苛、責之刻的故事之中,必有執著古板的敬業老師和精靈鬼怪的淘氣學生。電影《老師·好》估摸是試圖演繹好老師苗宛秋的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或是在重現王海等學生從若無其事到若有所思再到趨之若鶩的一次蝶變。
一段耐人尋味的開場白拉開了電影的第一幕,“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一幀幀真實的畢業照的快速閃現宣告了電影的結束,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北方的,有南國的;有統一服飾的,有穿著不一的……這些照片定格著不同時代的校園印記和學子夢想,這不正是一位位好老師愛教情、從教志、執教行的寫照?
一曲悅耳動聽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1965年的苗宛秋同學在教室里的口琴獨奏,張國立扮演的班主任沒有制止沉浸于吹奏之酣暢的男生,任其打碎那個年代里的沉悶,這是老師的寬容。當教室外臺階上又一次傳來那悠揚的旋律,班主任只是靜靜地坐在苗宛秋身旁,輕輕地說:“去讀師范大學吧”,這是老師的點撥。
一張未曾褪色的錄取通知書,不曾抵擋住彌漫在那個激情燃燒歲月里的硝煙,化作苗宛秋老師書柜里的藏品,讓苗老師不時地拿出來撫摸;只有得其真傳的翹楚學子,才能目睹這份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通知書的真容。
一個以“勤勉、文雅、活潑、奮進”為班訓的班級,一位曾被學生稱之為“苗霸天”的班主任,一群和“苗霸天”耍“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高中生,也許這不是電影《老師好》的全部,它卻分明勾勒出了1985至1988年的高中影像。
一名信守“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的傳道者————苗宛秋總是希望他的學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總想做個“快樂的阿里巴巴”的洛小乙、總想隨著“冬天里的一把火”而炫舞的關婷婷就是不讓“苗霸天”省心。
一輛自行車成了“苗霸天”和他的學生斗智斗勇的受害者,同時是用心良苦的老師和迷途知返的學生相知相伴的見證者。
卸下自行車擋泥板,是“其實你不懂授業者之心”的學生們的泄憤。挫去自行車油漆,是被要求除去指甲油女生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為去漆的自行車綁上彩帶,是知錯孩子的幡然醒悟。下晚自習之后的學生們,打著手電筒滿街去找、直到讓苗老師的寶貝自行車失而復得,這是感解惑者之恩的學生的'投桃報李。
這輛自行車是地區教委發給優秀老師苗宛秋的獎品。苗老師得到的獎項不勝枚舉,獎狀是最多的,印著鮮紅的“獎”字的茶杯格外引人注目,就是難以被獎勵到一套苗夫人翹首以盼的房子。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自知自勝的老師永遠是學生心中的英雄。他們宛如秋日暖春苗,宛如明燈耀行人;他們不忘從教之初心,干得安心;他們堅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他們執拗地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誰在小學沒有過蹦蹦跳跳?誰在中學沒有過打打鬧鬧?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所有的好老師把和學生的相聚和別離當作人生幸事。
1985年,王海在念高一,我在念初二;20xx年,王海將他和苗宛秋老師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這才有了電影《老師·好》。王海是想對和苗宛秋老師一樣優秀的所有老師說聲“老師,您好!”這是我們過去經常說的,這也是我們將一直堅持說下去的————“老師,您好!”
老師·好觀后感2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的學校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學校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之后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明白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我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并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愿,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后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適宜。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斗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所以,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學校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么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當是當下對那個年代老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老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我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里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歡樂著學生的歡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后,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我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后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能夠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臺詞的演員。這應當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研究外,還有對老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完美。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么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后感3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苗宛秋,顯然不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也許,還是最討厭的那一個。
他古板,禁止學生燙發、化妝、涂指甲,在課堂上用紙巾當場抹去女孩的口紅。
他教條,沒收武俠小說,反對課外活動,全班同學好心幫他找回丟失的自行車,卻被他以缺席晚自習為由狠訓一通。
他唯成績論,一切向成績看齊,把班長頭銜硬塞給成績拔尖、但綜合能力平平的“乖乖女”安靜,引發班級民憤。
就是這樣一個“討厭”的老師,卻讓人紅了眼眶。他號召同學捐款救助生病學子,自己拿出了一個月的工資;他免費幫貧困學生補課,反被同行舉報開小灶;他用親身經歷勉勵學生參加高考填報名校,去探索人生更廣闊的可能性……
很多人說,苗宛秋身上有自己老師的影子,可恨又可愛,可嘆又可敬。苗老師,的確是千萬基層教師的一個“縮影”——他們有真實的困惑與突圍,也有真實的搖擺與堅守。在偌大的校園里,他們教過的學生一批批地來了又走,去更廣闊的世界中探索無限可能。但他們的天地似乎永遠只有那么小——小到數十年囿于一方黑板,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粉筆頭那樣粗細。
日復一日的重復教書,不算豐厚的物質回報,肩上沉重的家庭負擔,被學生怨懟時的委屈……大時代的'洪流從苗宛秋的身上碾壓而過,原本可以通過讀書進入名校、改變命運的他,因為出身原因不得不選擇教書,選擇接受老師要面對的一切。
一度,我們以為苗老師放下了、釋懷了,卻在他與學生安靜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隱痛依舊:“如果你選擇北大中文系,那你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如果你選擇保送讀師范院校,就要做一個跟我一樣普通的老師。”
安靜困惑地反問:“做老師不好嗎?”
苗老師苦笑一聲,嘆道:“不好……也好。”
不好在哪?工資捉襟,分房受挫,晉升受阻,就連幫貧困學子免費補課,都被同行舉報挨了處分。好在哪兒?或許,只有老師這一種職業,能夠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一代代莘莘學子的認知和思想。
臨走時,苗宛秋給同學們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話: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字里行間,寫滿了一名普通教師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職業的全部真相之后,依然選擇熱愛它。
在青春勃發的年代,老師都曾參與到你我的生命與情感中。只可惜,學生時代的我們年紀太輕、目光太淺,對于老師的印象常常簡單而粗暴。只有長大后,回頭望時,才能從更多維度看到老師所承載的壓力和重擔,感受到老師質樸的熱愛和堅守。
記得初中的時候寫文章《我想從事的職業》,毫不猶豫地寫了“想成為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閱后,找筆者談心,神情語調和電影中的苗老師如出一轍,當時的自己懵懂未知,只覺得教師的職業光鮮亮麗,在黑板前揮斥方遒、妙語連珠,令人心生敬意。如今卻在電影中感受到了教師職業背后鮮為人知的艱與難,體悟到了“教師”二字沉甸甸的責任和重量。
芳草地,紅磚墻,青春歲月可追憶卻回不去。《老師·好》以時間為線,串聯起了學生時代的顆顆珍珠。交疊在心頭十余年的師生情,仿佛也在珍珠的光澤中被怦然激活,熠熠閃光。
老師的好,長大后的我們,終于懂了。
一句遲到的“謝謝”,獻給親愛的你們。
老師·好觀后感4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這部影片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表,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于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余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地讀書,偷偷摸摸地參加補習……真實的人物刻畫,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蕩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讓所有的觀者于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于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雖然年代變了,上學條件變了,教書、讀書的人也換了一群又一群,但是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老師還是那樣到處操心的老師,同學也還是那樣調皮可愛的同學,師生之間也還是‘相愛相殺’,這可能就是師生關系的最好狀態吧。
影片笑點頗多,于我,從開心的笑到肆無忌憚,到被感動到哭得深陷其中,笑中帶淚,觸人心弦。看著片中為非作歹的同學們好像看到了自己帶的孩子們,也是那樣的個個三年,也是那樣的“交鋒”。相伴的,畢業后也收獲了他們給予的滿滿的溫暖與感動。
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里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美好時光。
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么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后感5
《老師·好》這部電影選取了八十年代一個看似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作為背景題材,而較為新穎的敘述方式是通過高中班上的一個男生的整個高中的回憶,串起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來觀看這部剛上映的電影《老師好》。但最后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愿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沖動,坐在那里,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該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癡兄弟文明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集體。苗宛秋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同,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表,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于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于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只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該是讓人看了之后,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并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么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圣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后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后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后的理想。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責任,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老師·好觀后感6
有時候,嘴邊總掛著這么一句話“嚴師出高徒”,而我們又有誰真正地理解過這句話嗎?
你知道《老師.好》這部電影嗎?它是一部勵志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叫苗宛秋的高中老師帶領著高一三班全體同學度過一段非常難忘的高中生活。在他的學生里有愛闖禍的、調皮搗蛋的、有積極向上的,甚至是一些性格截然不同的學生。然而就是在這么一個班級里,班主任苗婉秋還不放棄他們,把他們從無知帶向成熟。苗宛秋是一個看似古板不近人情,實際上是心系學生的老師。他對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毫不手軟,背后還是默默地給學生們輔導功課,讓他們迷途知返。他們的班級生活真是像極了我們啊!我們討厭他他的.嚴厲,厭倦他的啰嗦。可是回過頭來一想他們又是多么地辛苦,多么地仁慈啊!他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輔導。
還記得有一次我犯了錯。我以為老師會慢慢淡忘我的“罪行”,然而并沒有。他用冷若冰霜的態度對我,讓我一遍又一遍地寫檢討,讓我蹲在教室外面自我反省,那一次我記憶猶深,現在想想他的眼里流露的全是關心。若他當初真的草草了事,我真不知道以后該怎么面對!
有一次,我無意看見了這樣一段文字“嚴管你,不是老師要求高,而是這個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不理你,才是真的放棄你。”然而我們學生和家長為什么不能對“嚴師”多謝理解呢!在老師發的那段視頻下有一位主編說過了這樣一句話:“各位家長,請善待各位嚴厲的老師。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和學生沒有血緣關系,但是愿意真誠的呵護學生,嚴厲管教學生,為學生點滴進步而喜悅的外人。”只有負責人的老師才會頂著種種壓力和風險,去苦口婆心的管教孩子。我們應該為這樣的老師點贊,而不是一味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甚至是埋怨!
老師教導學生的文章比比皆是, 但有一篇卻讓我受益匪淺。它這樣說道:“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其實墨子用馬和牛作比較的方式,告誡耕柱子,正因為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馬。也就告訴我們,快馬才需加鞭,因為在老師眼中,你是一個值得鞭策的馬,是一個可塑之才啊,所以我們更要理解老師的諄諄教導啊!
直到我們真正長大了,才明白了這些老生常談的詩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好”這三個字,雖然在一些同學眼里已經感到索然無味甚至是一種無聊的問候,但是當我們領悟到它真正的含義時才知道它是如此的神圣,它不僅是學生對老師一種禮貌的問候,更是老師是付出努力和心血后得到的尊重。雖然我心所悟的文章并不是雕文織采,錯彩鏤金的,但是這也許會道出許多人心扉。我還想說:“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請少年的你們,珍惜時光,不負當下,為自己拼搏一把,加油!
話不多說了,最后就以《老師.好》里的來結尾吧!“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里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觀后感7
4月11日晩上七點,學校工會組織全體老師到安江新城觀看電影。電影所講述的是八十年代中葉高中時期的學校生活,觀看后我深有感觸。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
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表,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整體敘事并沒有禁錮在愛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癡兄弟文明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么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 “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里。面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么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于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后把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里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老師·好觀后感8
《老師·好》這部電影選取了八十年代一個看似普通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作為背景題材,而較為新穎敘述方式是通過高中班上一個男生整個高中回憶,串起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很大教育意義。
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來觀看這部剛上映電影《老師好》。但最后換來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肅然起敬寂默不語……影院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愿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沖動,坐在那里,沉浸其中……我在片尾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該是最好點評吧。
1985年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目光紛至沓來恭維。桀傲不馴洛小乙溫婉可人安靜新潮前衛關婷婷大智若愚腦袋舞癡兄弟文明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集體。苗宛秋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他身邊這輛自行車噩夢。三班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老師改變了他們一生。
以往多塑造眾多喜劇形象不同,于謙飾演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表,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藹一面。人物豐富細膩?情感在于謙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于謙是“被相聲耽誤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刻畫,對真正好老師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嘗試。難以磨滅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回憶。“不是在最好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時光”,不僅是苗老師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懷舊,也不單單是只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該是讓人看了之后,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開悟,并找尋到人生中新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么多繁文縟節絢爛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圣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一種禮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代價之后贏得尊重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后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后理想。
當影片里插曲《讓世界充滿愛》《誰》響起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責任,也體現了老師偉大。
老師·好觀后感9
午時和同事去電影院觀看了3月22日上映的電影《老師好》。題目很吸引人,讓身在其位的我們也更加好奇,于是買了兩張電影票,坐在最終一排,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以“調侃”之心詮釋不易,但最終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愿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沖動,坐在那里,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當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學校,理解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癡兄弟禮貌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團體。苗宛秋怎樣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一樣,于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表,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于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于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僅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當是讓人看了之后,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并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么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一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圣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后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譜寫生命樂章,
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我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后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后的夢想。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職責,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老師·好觀后感】相關文章:
《老師·好》觀后感05-16
《老師好》觀后感01-06
老師好觀后感05-04
《老師好!》觀后感05-17
《老師好》觀后感11-12
《老師好!》觀后感01-04
《老師好》觀后感01-13
老師好觀后感06-13
《老師·好》觀后感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