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攀登者觀后感1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名叫《攀登者》。這部電影講的是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和一位隊長,他們一起攀登珠穆朗瑪峰,在攀登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雪崩,隊長在這次雪崩中不幸的犧牲了。臨終前囑托他們說:“不要管我,你們一定要爬上珠峰,我們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經過艱苦的努力后他們終于登上了珠峰。他們挖出來一個化石,并且把國旗埋在了雪中。可是還少了一個證物,就是用攝像機拍下三百六十度的視頻。原來方五洲在救曲松林的時候被迫丟掉攝影機,因此攀登珠峰這個事實受到了全世界的質疑。
十年后中國再一次組建登山隊,方五洲為突擊隊長,杰布為后勤隊隊長,曲松林因為在上一次登頂的時候受了傷,被截了半條腿,因此不能登山,被任命為副總指揮,楊光擔任攝影師。
第一次向山頂發起沖鋒時,由于天氣預報小組預測晚了,錯過了窗口期,因此他們玉帶了雪崩,差點沒了命,第一次攀登失敗。
第二次,楊光申請自己帶,最后終于得到了許可,當他們登上第二臺階時,楊光被氧氣罐砸倒到懸崖下,所以第二次沖鋒也失敗了。
一年一般只有一兩個窗口期,正在眾人垂頭喪氣的時候,氣象小組得出三天后很可能有短暫的窗口期,方五洲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再次燃起熱情,向山頂發起第三次沖鋒,經過艱苦的奮斗,他們終于登上了峰頂,并且拍下了三百六十度的.攝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最后他們登上去后,興奮的用通話機說道:“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現在是北京時間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十四時三十分,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
攀登者觀后感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打卡愛國電影——《攀登者》。
故事開篇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在廣闊的天空中,大雪紛飛,珠穆朗瑪峰的上空,一群鳥在大雪中飛翔。當它們嘗試飛過珠穆朗瑪峰時,強勁的風暴來臨,把它們大片大片地擊落。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就被震撼到了,在心里真心稱贊鳥兒的.強大,也十分震驚鳥兒的毅力。攀登者向著更高處攀登,不論多少次,像被擊落的鳥兒那樣被打擊,依然都不能放棄,連鳥兒都知道頑強堅持,人又怎會不知呢?
還有一個片段令我受益匪淺。井柏然演的角色是一名即將要登山的隊員,教練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可是,幫井柏然掐表計時的,是一位后勤組隊員,提前十秒鐘讓井柏然完成了需要堅持一分鐘的任務。
這被教練看在眼里,并讓井柏然參加了第二組的訓練。井柏然體力不支,所以落后了,教練還讓井柏然繼續參加訓練。不知道會出什么事兒,井柏然表面上沒有說什么,可是心里其實十分惱怒,他認為教練是在針對他。教練知道后,對他說,你是我們隊里非常重要的一名隊員,你是負責扛攝像機的,這個任務是十分有分量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不是針對你,而是珍惜你。井柏然聽到了這一切,豁然開朗,深切地體會到了教練的良苦用心。
影片最后,看到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插上五星紅旗,我十分自豪,內心也十分激動,心里在為他們歡呼:登山隊員,好樣的,我為你們自豪!
通過這個片子,我學到了人要頑強地往上攀登,走向人生的巔峰。
攀登者觀后感3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每每聽到這首歌,都使我心情激蕩,作為一名中國人,要時刻牢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通過觀看《攀登者》,在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峰頂,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飄揚。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面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中國人”1975年,他們背負著前輩的重擔,他們肩負著祖國的使命,他們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挑戰,這不僅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人內心意志的征程。低溫,風雪,缺氧,這些艱難險阻擋不住中國人,因為他們有著那一顆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夢想就有征程。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奮斗。當攀登者們佇立于世界之巔的時候,有力地詮釋了“奮斗”的。《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年的品格,也應像天的剛毅奮進一般,奮發圖強,自我更新、堅持奮斗,永不止步。
通過《攀登者》我們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論是求學、工作,還是整個人生,都是不斷攀登的過程,這個過程困難重重,每個階段都要克服不同的困難,但是有青春的地方,就會有迷茫,這正是成長與強大的過程,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意志、努力奮斗,問題就會越來越少,精神在,希望就在,青春應當展現出奮斗的姿態。
攀登者觀后感4
在開始寫之前,我又去做了一點功課,為什么要登山?
當被學生問到,登山能解決吃飯問題嗎?吳京飾演的方五洲說:“幾億人就只想著吃飯問題,那我們民族又能有什么出息?”
我也有自己的一點理解。是為了探索自己的可能,可能到達的高度。
印象深刻的還有他說的一句話,他說:為什么登峰對他來說是天堂,對別人來說就像是地獄。
我想到了改變,思考,也許還有其它的可以代替的詞語。
這部電影是和老大一起去看的,擔心她會看不懂,也許這需要過程,反正也不需要她來總結寫觀后感。她也問我為什么要登山,我覺得我的這些理解,她可能還不會懂。
我只是給她提了一下,之前給她講過的科比的故事,對她說:我也說不清楚,但這讓我想起來科比,他為什么要那樣要求自己去練球呢?
再升華一點或許也可以這樣去想,人既然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什么還要攀登,創造,熱愛,探索更好的自己?
挑戰自己的極限,到達更高的高度,做自己卓越的領導者,到達你自己也不知道但卻是你應該到的.地方。
除了這些,還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在隔十多年后,第一次相聚向方五洲敬酒,先說感謝他,當初他們三個人登山在第二臺階他滑落下去,隊長方五洲在緊急時刻沒有伸手去抓曲松林遞過來的相機,而是抓住了他的手,救了他一命,這也導致了后來因為沒有影像資料,不能證明他們三個人登頂。
第二杯酒他又說恨他,為什么不去接相機。隊長方五洲說,再重來一次,他還是會救他,因為生命更重要。這也是我比較喜歡這部影片的地方。
十多年后,國家重新組織的登山隊新隊長李國梁也是在登山途中,自己滑落的時候,選擇把相機遞出去,自己隔斷繩子滑下山崖,此時當作為副總指揮的曲松林把李國梁的尸體拉回來的時候,抱著方五洲大哭。我覺得那一刻,他可能才真正明白隊長為什么救他。
我覺得自己能理解的也很淺,但我喜歡電影里這一個地方的態度:生命更重要。
攀登者觀后感5
9月20日,電影《攀登者》發布了人物預告,繼《戰狼》系列、《流浪地球》之后,吳京又將為我們帶來新的電影作品。據悉,吳京這一次又是帶傷演戲,并且在劇中傾注了真情實感,他出演的角色“方五洲”,被稱為是“這個電影的靈魂”。
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稱,吳京是“用真情實感去演”,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吳京非常入戲,一個鏡頭已經拍完了,吳京還在情緒中沒有走出來,拿紙擦眼淚和鼻涕,演員張譯看得十分動容,走上前去給吳京一個擁抱。
在拍《攀登者》這部電影時,吳京腿上的傷還沒有完全康復,所以經常拍著戲就會出現傷痛,而且還要做許多跳、摔、跪之類的動作,沒有完全好的腿傷變得更加嚴重了,可以看到吳京的腿部使用了機械固定,還雙手拄著拐杖。
胡歌贊吳京:“在工作中像中流砥柱一樣”,可以看吳京在這個劇組中的重量。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為了拍這部電影,吳京變滄桑了不少,甚至胡子都很長了還沒有刮。
工作上的吳京非常認真嚴謹,然而在拍戲之外的時間,吳京表現得像個活潑的大男孩,今年已經45歲的他,會在片場做出很多小男孩才會做的動作,井柏然稱吳京永遠像一個大男孩一樣。
這部電影有很多鏡頭看起來都非常驚險,在拍攝時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從劇照中可以看到,拍攝在海拔很高的'地方,吳京需要拿著氧氣瓶。據悉這部電影的拍攝地點在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海拔在5200米以上,拍攝環境相當惡劣。
譚維維、章子怡、吳京等紛紛發微博為電影做宣傳,看評論中的網友也是非常期待,“ 最后一躍不知道干嘛,就是好感動!國慶必看!”“票房大賣,30號不見不散”、“ 加油,一定會去電影院捧場”。
電影《攀登者》在9月30日上映,在十一國慶檔有不少好電影都要上線,比如《中國機長》,還有《我和我的祖國》,網友們紛紛表示忙不過來,但是一定要去看,相信吳京拍的電影不會令觀眾失望。
攀登者觀后感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電影《攀登者》,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吳京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電影很精彩,看完以后我覺得:《攀登者》
第一,攀登者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
電影中登山隊員們在登山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雪崩、冰裂縫等困難,但是他們都努力克服了這些困難,他們用登山鎬固定住自己,需要有很強的力量。
第二,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電影中氣象局預報登山的“窗口期”已經消失了,決定已經要撤退了。但是電影中的女科學家發現還有希望,她和吳京演的登山隊長都沒有放棄,最后在克服了惡劣天氣的困難之后,終于成功登頂。
第三,攀登者精神是一種甘為人梯、甘于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電影中當登山隊員到達第二臺階的時候,山壁幾乎是完全垂直的,而且全是冰,這個時候中國的隊員們用疊羅漢的方式搭了人梯,最終成功登頂。第一次登頂的時候,隊員為了避免把當人梯的.隊友踩上,他把有釘子的登山鞋脫了,光腳爬山,最后腳凍傷了。
第四,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登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大風口,隊員們用繩子把每個人都系在一起,這樣隊伍就不至于被風吹散。有一次大風來的時候,把一塊大石頭都吹落下來了,差點砸到隊員,他們合力把梯子移開,成功躲過了石頭。
最后,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
電影的最后,隊員們在珠穆朗瑪峰的最高處插上了五星紅旗,代表著這座山真正是屬于中國的,因為中國人成功地從北坡攀登上了頂峰,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我愛我的祖國,我更為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
攀登者觀后感7
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電影院在國慶節這個檔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電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來就是已經一個月沒有見的朋友,我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以后就想找個電影看一下。初步選擇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國》,但是好像所有的場次都是被包場的'那種,所以就選擇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國第1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由于雪崩丟掉了攝影機,所以沒有留下相關的視頻證據。導致國際的登山協會不承認中國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件事情也對當時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遺憾。事隔15年以后,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決定完成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一個勘測任務。只要準確測出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寫歷史。
重新組建的這只登山隊,前后一共進行了三次登山活動,前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在他們登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暴、雪崩和危險的風雪天氣,而且還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縫。在第1次登山過程中,他們在路中遇到了十級的大風暴。其中有一個隊員為了保護女隊員,犧牲了自己的一條腿。在第2次登山過程中,那個攝影師為了保護攝影機而犧牲了自己。兩次登山結束以后,氣象局宣布已經沒有很好的天氣可以讓他們再次登頂,宣布他們撤退。最后又根據新的氣象的指導,而登上了頂峰。
他們在從第2臺階到峰頂的斷崖上設置了一個梯子。影片的最后說,這個梯子在此后的30年內幫助了無數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在登上峰頂以后,登山隊隊長拿出了中國國旗,將它插在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備用攝像機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同時中國隊也勘測到了珠穆朗瑪峰當時的高度,也在世界的歷史上畫上了一筆。
攀登者觀后感8
十一國慶第一天,期待已久的電影攀登者如愿看完了,出了影院感覺自己遲遲還在電影當中,場面的震撼,人性的光輝,細膩的情感都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應該用了不少紙巾,淚點低的孩子。“為國登頂,寸土不讓”這樣的激動人心又堅定不移的信念著實讓中國振奮!
本故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60年代為彰顯中國國家實力和民族自信。中國政府以國家命令組織人員登珠穆朗瑪峰。估計誰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這是挑戰人類極限。在他們眼中他們已經不在是為自己而活,他們身上的使命肩負著祖國的榮辱,依然非常喜歡吳京的表演,用生命在演繹,里面的年輕演員都用心的詮釋自己的角色。這也是這個影片吸引大家的原因。這部影片帶給我兩個最深刻的.詞是:愛與勇氣。是方五洲對攀登的愛,是方五洲與徐纓戀人與共同克服困難的愛,是李國梁對祖國的愛!是敢于再次攀登珠峰的勇氣,是徐纓用科學對抗反對的勇氣,是敢于犧牲自我的勇氣。對祖國純潔的愛與為祖國犧牲自我的勇氣,無一不讓人感動,我們將保持這個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與祖國一起走向未來。
人生,是一場登峰,你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么不可預知的事情,你只有接受他,然后去面對自己去戰勝他,相對于他們的那個生與死的決戰,我們又是如此多渺小,渺小到有時候會因為極小的事情而氣餒,還會選擇逃避與放棄,看到攀登者,感覺看到了希望,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推動著整個國家,而我們身為光榮的一份子,我和我的祖國同在。
攀登者觀后感9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人們一直都想征服他,但是征服他談何容易,影片《攀登者》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在1960年中國組建了第一支登山隊,想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也遇到了許多危險,在臨近山頂時,他們遇到雪崩,老隊長犧牲了,為了完成老隊長的遺愿,他們繼續前進,在準備宿營時,突遇十級大風暴,也為了救人,他們不小心把相機掉到了山下,所以這次登頂雖然成功但并沒有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認同。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1975年再次沖頂,第一次沖頂他們錯過了最佳的登頂時期,遇到了大風暴,隊員受傷,登頂失敗。第二次他們繼續沖頂,可是他們走到第二臺階時,有一名隊員踏空,導致氧氣罐飛落,砸中走在隊尾的隊長,大家又滑了下來,而且還遇到了冰崖,在這危急時刻,隊長割斷繩子,犧牲了自己,保全了大家,第二次登頂又失敗了。就在大家要放棄的時候,氣象組的專家又意外發現了珠穆朗瑪峰的第三次窗口期,但國家氣象局并沒有認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錯過時機,盡快登頂,他們再一次做了周密的`安排,氣象組隨同登山,時刻監測天氣情況,尋找最合適的登頂時間,在氣象組的幫助下,在第二臺階前他們終于錯開了大風暴,9人登頂成功,而氣象組的主任卻因高原反應,永遠地留在了珠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了珠穆朗瑪峰最頂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壯舉!這一刻,無比的激動人心,這一刻,我們也終于測算出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8848.13米。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登山隊員們堅忍不拔,面對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永遠都是一個攀登者,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克服困難,永不言敗,去攀登那一個個“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觀后感10
你們聽說過珠穆朗瑪峰嗎?我相信你們肯定聽說過,因為它是世界最高峰,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登山隊曾經去攀登過珠峰,當時因為沒有照片,而不被國外認可。
這部電影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峰的真實事件改變。在開篇時,國家登山隊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峰,因為當時沒有影像資料,而被國外提出異議。1975年,中國重新組建了登山隊,第2次攀登珠峰。
在電影中主角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峰的一名隊員。當時攀登上珠峰的只有三個人,他們隊伍剛出發時有9人后來犧牲了6名隊員。1975年,他還在鍋爐房里當鍋爐工人時,突然收到了國家登山隊的一封來信,讓他去國家登山隊報道,他熱淚盈眶。
國家登山隊重新招收了許多的隊員,也有一些人在訓練中因為不達標而被淘汰。最后登山的時候,不少隊員在中途犧牲了,前后兩次任務失敗了。
當時國家氣象局檢測出來已經沒有窗口期了,在他們正準備放棄此次計劃的.時候,幫助登山隊登頂的氣象組卻報告說還有一次窗口期。于是他們又一次向山頂沖刺,最后終于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還準確的拍攝了360度的照片,將中國國旗插上珠峰,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測量的珠穆朗瑪峰新高度:8848.13米。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只聽別人說的話,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觀察,這樣子你才能成功。正如電影中一直堅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為堅持,才最后成功的攀上了峰頂。這樣子的事例還不夠鼓舞你嗎?快快變成一個努力的人,去干好自己想干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觀后感11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艷,卻不曾看到在綻放之初,它曾經受暴風與血雨,灑滿了奮斗的淚泉。”
如這花兒一般,當新中國成立伊始,當中國的五星紅旗聳立于珠穆朗瑪峰之巔時,成功已向我們展現出它豐盈又明艷的光輝,當然我們也需要看到這背后所經受的種種困苦,番番磨難。
胸有理想者懷錦繡,這部電影中一位位“攀登者”們,個個自信、心懷大志,渴望與山頂并肩,渴望為祖國爭光,于是心中卷起萬千浪濤,于是胸中跨過壯麗的山河。有理想,仿佛若有光,于是困難中給予力量,使之不至于氣餒彷徨,即使身處險境卻仍心存希望,終于在逆風的攀登中收獲了自己的夢想,廣袤的皚皚白雪中,祖國的壯麗,夢想的來之不易,皆盡收眼底。
勇于前者得云梯。電影中的風雪大得驚人,呼嘯著使人心顫,攀登者難道不畏?非也。他們并非不畏,而只是有著更大的勇氣,而只是有著更強的意志,這如同火種般的熱血,在他們身上流動著,書寫著一份份不畏艱險,勇于前進的壯美詩篇!不是沒有失敗過,不是沒有痛苦過,而只是堅定那份炙熱而真摯的.勇氣,暗自振作,為下一次沖刺積蓄力量。終于,奮勇前進有了最本質的收獲,是國旗飄蕩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終得實現的淚流滿面。無疑,都是奮進這架云梯所傳達的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長途,難免遇到各種心酸困苦,但又有什么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峰更高哪?但又有什么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腳步難以丈量的哪?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顆更加堅強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氣從頭再來,勇于奮起前進的勇氣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兒也終將向我們綻放。
攀登者觀后感12
在假期最后一天我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他主要講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留影像資料。于是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這是生與死的挑戰,也是一份最高榮譽,他充分展現了為國家榮譽不惜犧牲小我的大無畏精神!
在這之前我也看過類似的電影,但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總會不斷的回憶他。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是講述了攀登者這樣的一群人,更是向我們傳遞了攀登者的精神。
無論是電影中方五洲的那句“中國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還是影片的那句宣傳語“為國登頂,寸土不讓”它都淋漓盡致的傳達的為祖國榮譽而奮勇爭的中國精神。
歷來的國慶檔都是各類影片廝殺的主戰場,而今年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應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數,而能夠與《攀登者》相提并論的唯有《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從三部影片的票房上來看,《攀登者》排在第二僅次于《中國機長》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對于祖國有著深沉的愛意對于革命先烈更是懷著無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個裝備落后的時代,中國三人登山隊完成沖刺,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瑪峰,足以振奮國人,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
而如今被搬上熒屏自然值得每個人觀看,也值得我們學習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更值得我們每個人觀看!
攀登者觀后感13
漫漫人生長路,恰似攀登一座高山,我們在這過程中會遇到無數個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像征服那座珠穆朗瑪峰,我們要直面困難,從中汲取經驗,勇往直前。
在《攀登者》里,主人公為了證明中國,而勇闖珠峰。他一次一次被困難擊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來。雪崩、狂風、隊長的犧牲、越過第二級階梯,困難告訴他:要對任何事盡責任、有擔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明白了,團結的力量最強大,世界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困難和挫折往往會變成我們成長與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就會從中得到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我們會汲取失敗的`經驗,然后再一次挑戰它,最后戰勝它。攀登者們先后三次挑戰珠峰,僅僅只有一次成功登頂,他們被一次次擊敗,但又一次次地去嘗試,所以困難也是人生的“課堂”,它教導我們要堅持不懈。
當困難與挫折降臨,如果我們都以“與我何干”的想法去對待它,那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戰勝這個困難,那么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呢?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路,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電影中,老隊員因當年主人公為了救自己而丟下攝影機,導致未能取證,最后沒能為祖國效力而耿耿于懷。他恨主人公,也恨自己。多年后,擔任登山總指揮的他為了完成自己當年的心愿,剛愎自用,不惜讓新隊員們去冒險,當隊員們遇難后,他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最終明白了為自己隊員的生命負責比其他的更重要。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不能逃避現實,逃避困難,因為困難也是人生的“課堂”,它教導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逃避、放棄,這只能讓我們在困境的深淵中越陷越深,只有我們直面困難,感悟從中獲得的經驗,最后用于實踐,才能幫助我們戰勝人生當中更多的困難,所以困難也是“課堂”。
攀登者觀后感14
《攀登者》電影的原型史實介紹,轉自鄧鉑鋆。中國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戰氣氛最緊張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機不斷干涉我國內政,對我國有領土野心。
中蘇決裂之后,面臨重大經濟困難的中國一個宣示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有能力憑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艱難的標志。有關部門擠出寶貴的外匯采購重要物資并派專機運輸。為了幫助登山隊節省路途上的體力,日喀則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現代意義上的行車公路(雖然很簡陋)。登山活動并不太平。由于當地叛匪出沒,登山隊由一支150人的軍隊保衛,所有登山隊成員都攜帶防身,因為登山行動前夕剛剛有一批解放軍的`醫務人員遭到匪軍襲擊犧牲。登峰醞釀期間,中國正與尼泊爾進行邊界談判。中國提出平分珠峰,尼泊爾嘲諷:“貴國都沒爬上去過,憑什么分一半?”同時,從當年開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戲”的印度一直對存在企圖,印度登山隊計劃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輪中尼邊界談判前夕,聽聞印度登山隊即將取得成功的高層下令,“登山隊200人因為傷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頂條件不要緊,只剩下一個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時候,登山隊因為接連的惡劣天氣和意外遭遇重創。多名沖頂種子選手受傷,2名隨行進行冰川研究和氣象觀測的青年科學家遇難。根據天氣預報,下一次惡劣天氣將在2天后襲擊珠峰,一行人決定下撤。接到了沖頂命令之后,登山隊召開動員大會,紅旗下宣誓,選擇4名尚保有實力的選手組成突擊隊,沖頂珠峰。突擊隊隊長突發身體不適,不得不離隊,又一名沒有準備的后備隊員補上缺額。這位隊員本來是執行攝像任務的。為了避免更多的犧牲,多名適應高山氣候的執行物資后援支持的藏胞隊員下撤,本來他們要跟隨登頂突擊隊前往海拔8200米處,幫助突擊隊搬運輜重。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判斷失誤,登頂4人攜帶物資明顯不足,并消耗了大量體力搬運物資。
攀登者觀后感15
看完《攀登者》,憑借自己微薄的徒步登山經驗,對這部影片產生一些疑問:第一,請對雪山的認知不要僅停留在雪崩,因為正常遭遇雪崩唯一的結果就是無一幸還,這也是為什么梅里雪山一直禁止攀登的原因;第二,我敢肯定沒有哪個成熟的領隊可以完成方五洲那一系列騷操作中的任何一個,優秀的領隊憑借的是理性的頭腦而非戰狼式的身手,并且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正確的抉擇和冷靜的判斷帶領隊員沖頂并安全下撤(如果能成功登頂就更棒了),此處可以參考《絕命海拔》,一個領隊的決策會給全隊帶來怎樣的結果;第三,全篇用了太多藝術的夸張手法來表現登山,而對真實面臨的困難很少描述,當年北坡比南坡更難攀登,面對蘇聯臨時撤走技術支援,沒有受過專業登山訓練的中國登山隊依靠簡陋的裝備,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架起“中國梯”成功登頂,當時吃的什么,用的怎樣的.裝備,背負多重的物資,只有克服這些令人信服的困難,才能讓觀眾真正體會到登山英雄的壯舉多么令人驕傲;第四,把李國梁尸體拉回大本營的橋段太假,參考韓國電影《喜馬拉雅》,就能知道從珠峰運尸體是有多困難,這也是登山路上隨處可見尸體的原因;第五,大部分死亡都發生在下撤途中,電影對下撤無任何描寫也令人失望;第六,沒有進行專業登山訓練的隊醫和氣象學家可以跟著登山隊上到海拔七千多米,以及得了肺水腫還能堅持走到北坳,簡直是對那些訓練多年的登山者的一種侮辱。整個電影拍的太浮夸讓人看著及其尷尬,以至于正片部分還不及片尾那一小段登山隊原型的影像資料。
【攀登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攀登者觀后感05-10
《攀登者》觀后感05-03
攀登者觀后感06-14
攀登者觀后感(精選15篇)12-15
攀登者觀后感20篇12-27
《攀登者》觀后感15篇06-13
《攀登者》觀后感(15篇)06-25
攀登者觀后感7篇09-26
攀登者觀后感(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