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八佰》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八佰》有感1
“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在四行倉庫的樓頂上,謝縉元團長慷慨激昂地鼓勵著八百壯士們(其實只有400人)。這是電影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正是因為有他們,才會“中華不亡!”
電影主要講訴了在1937年松滬會戰末,八佰壯士在團長謝縉元帶領下,堅守最后一道防線——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電影最吸引我的不是激烈的交戰,而是壯士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仍然毫不畏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打動了我。
在戰斗的第二天,日軍揚言要在三小時內占領倉庫,并且派出工兵妄想炸毀倉庫。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一個身上綁滿手榴彈的.士兵在倉庫上毫不猶豫的跳進了敵群,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和敵人同歸于盡了。他叫陳樹生,在犧牲之前他僅僅塞給別人一條汗衫,并留下一句:“給我媽!”就離開了。當別人打開汗衫,發現上面用鮮血寫下八個字:舍生取義,兒所能及。當時看到這,我不禁留下了淚水,心中有說不出的難受。
還有一個是小湖北,他才十幾歲。因為戰爭,他和哥哥跟著舅舅來到了這里。在這里,他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看到身邊一個個戰友、親人死去。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會不會在那個戰場上臨陣脫逃?在他這個本該上學的年齡,卻參軍打仗。他原本有著美好的憧憬,想看看上海。可戰爭卻打破了這一切,在夜晚,他常常面對倉庫河對面繁華的租界美好的幻想著。在掩護戰友們撤離時,他仍然跟在敢死隊后面一起阻擊敵人,他們的結果可想而知。
還有那些河對岸的中國人,他們無時不刻關心四行倉庫里的壯士們,他們積極參與募捐,為壯士們送補給。還有記者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倉庫記錄戰士們作戰的每一刻。這些溫暖的細節,卻使我為此感到欣慰。
電影雖然在戰士們過橋的那一刻結束了,可我的內心卻久久無法平靜。現在中國雖然非比前惜,可我們要勿忘國恥。畢竟這雖然是一場失敗的阻擊戰,卻透露出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句話。盡管如此,我覺得我還是在這里向先輩們致敬,正因為有了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的人在努力,才能有今天的中國。
觀《八佰》有感2
當我成塵時,你必然看見我的微笑。
——題記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了一場侵華戰爭。而89年后的今天,當警報再次長鳴,我們對那些保衛國家領土的英雄們依舊有發自于內心無比真摯的敬畏。
《八佰》這部電影,再現了發生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一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影片由一段老人的獨白,將人們瞬間帶入劇情。在戰爭爆發前夜,垃圾橋對面的租界,燈火通明,歡聲笑語,而此時的上海卻一片狼籍,死氣沉沉。正像那位長官所說:前面是天堂,那后面便是地獄。中華民國,當時的泱泱大國,擁有雄兵百萬,為什么墮落成這樣?是人心!鴉片戰爭的爆發,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定,割讓出香港島給英國的那一刻,中國人的心就散了!群龍無首,上海幾乎淪陷,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不敢打!八百人可以守住六天,70萬大軍若都像他們一樣舍身忘死,誰敢侵犯中華半步!
士可殺,不可辱。當國旗在倉庫上空高高飄揚的時候,中國軍人的風彩才真正展現給全國人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當士兵把炸彈緊緊綁在身上,用血內之軀硬生生炸退敵人時,人們才意識到“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當人們冒死紛紛向對岸的軍人送電話線時,我們才真正看到——中國還有希望!
前方深淵,身后地獄。這是八百壯士的處境。前方有勢不可擋的日軍,后方又是通往天堂的死亡之路。要知道有許多人正在暗處阻擊,九死一生來形容他們毫不過分!但他們甘愿以生命做賭注的無畏,已經振奮了所有中國人民的心!
他們失敗了,沒守住上海;他們贏了,激起了千萬同胞的`斗志!“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不知是誰在電影院喊了一聲。掌聲,瞬間在全場炸響,久久不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國總算完成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度。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巨鷹,翱翔于天際!落后就要挨打,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不是我們的世界和平了,只不過我們出生在了和平的時代!在一個個漆黑的夜晚,我們曾幾次在奮斗?數不清了。在一顆顆子彈下,有多少英雄倒下?天文數字!此時不搏,更待何時?難道要等到戰爭再次打響,才開始奮斗嗎?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了今天,就讓我們用汗水,書寫祖國輝煌的明天!
觀《八佰》有感3
今年八月份,國產軍事電影《八佰》正在點映,我有幸在正式上映前一睹為快。“在蘇州河的南岸,喝著咖啡就能看見北岸在打仗殺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事。”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88師524團堅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謝晉元團長奉命率軍在四行倉庫阻擊敵人,掩護大軍撤離。當進入了四行倉庫就意味著變成了孤軍,他們連接擊退敵人多日,做出了頑強抵抗,守護著xx最后唯一屬于中國軍隊的國土。。倉庫中僅有420人,但為了迷惑敵人,對外聲稱800人。很快,他們受到租界的民眾支持,并舉行了升旗儀式,雖然招來了日軍的空襲,卻讓戰士們的信念更加堅定,讓人們抗日的信念更加堅定。最后得到特派員的撤退命令時,謝晉元團長才知道,這不過是蔣介石給英美等國逢場作戲罷了,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冒著日軍的強大火力,最終撤退至英法租界。影片中,我看見了國難當頭英雄的豪情壯志;看見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看見了那些冷漠的人被打動,自發地捐獻物資;也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冷血與無情。這部電影讓我體會到祖先們前赴后繼以生命,傷痛和鮮血為我們換來的和平是多么的可貴,因為戰爭奪走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家庭的幸福,一個個國家的繁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慘痛教訓,是心中無法抹去的陰影。戰爭讓生命脆弱而渺小,讓和平顯得更加可貴。我們這一代人接觸不到狼煙,戰火的紛擾與威脅,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戰爭正無時無刻地摧殘著一切。我們現在的安逸和平是無數個像八佰壯士一樣的革命戰士以生命為代價為我們換來的,如今我們心念猶存,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不可亦不曾磨滅。5000年的中華民族摔倒了就再站起來,繼續向前行,民族的意志永遠與我們同在。
觀《八佰》有感4
“此岸是戰火硝煙,彼岸是夜夜笙歌”。影片講述的是淞滬戰役的一役,描寫的盡是普通戰士誓死保衛上海的畫面,那些戰士有的在殘酷的戰場中掙扎,有的在戰場里猶豫動搖,但面對保家衛國,他們挺身而出,無畏生死,用血肉之軀,建起一道堡壘,用血性和尊嚴讓旗幟在戰場飄揚。僅一橋之隔,那邊是天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也許說的便是這番場景了。此景我想說,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影片中的八佰壯士,其中有幾位從貪生怕死到英勇就義,從膽小畏懼,到大義凜然。因為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戰士的犧牲,喚醒了他們最后的民族之魂,促使了他們的轉變。“舍生取義,兒所愿也”,“信念不會亡,中華不會亡”。
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些戰士們在倉庫將被攻破時,綁上炸藥,報完姓名和籍貫后一個接一個地跳下去,頓時成為一團血霧的畫面。那些人還來不及留下一點點念想,甚至一張照片。
當謝晉元升起青天白日旗,當樓頂的戰士鳴槍為死去的壯士哀悼,當他們說著“中華不亡,中華不會亡”時,河對岸的人有的駐足低頭默哀,有的摘下帽子停下腳步表達敬畏,有的贊揚他們是英雄。他們將戰士們的浴血奮戰看在了眼里,于是,開賭場的拼死送去了電話線,唱戲的不再用言語表達他們所謂的愛國,學生偷偷渡河進入戰場,平民百姓用簡易的投擲器送去食物和用品。當女記者問起那戰士“這場必然失敗的戰爭,再繼續下去的意義是什么?”,那戰士的回答是“意義——這里是我們的家”。
在他們撤退過橋時,他們不問是生是死,也不求勝利與否,只為喚醒中國人民的靈魂。在他們全體沖橋時,對岸的人嘶吼著,沖開了阻擋著他們的柵欄,從那漆黑的網格鐵門里,伸出手,那一刻,我看見了他們覺醒的民族之魂!在中華悠久的歷史中,不僅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有無數人在中華危難之際喚醒人民。有棄醫從文的魯迅,有戊戌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有讓人們睜眼看世界的嚴復……還有無數為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他們是永遠屹立不倒的榜樣,永遠矗立的標桿。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觀《八佰》有感5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眾所周知,《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xx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只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只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于為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并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它甚至沒有采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為伍,百人為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xx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xx淪陷,攻破四行倉庫。于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接受。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積極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但是會避開租界。為什么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只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才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并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于放棄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于愿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于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向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后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觀《八佰》有感6
快消品行業,都在講金九銀十,九月份顯得格外的重要,所有的商家都在這個季節拿出各自的本領進行各種促銷活動。恰巧,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又是同一天,因此9月20日前的銷售結果就會非常的重要。
選擇“沖鋒”作為本月的命題是我在看完《八佰》后的獲得的一些感觸。有人會問,一部愛國情結的戰爭題材的影片和我們銷售人員有什么聯系呢?我想說的是,銷售行業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有人勝利,就會有人失敗。沒有人愿意失敗,但是勝利的結果一定是建立在堅實的平臺上。
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人會在大義面前放棄尊嚴,放棄努力,哪怕付出的代價是無比的,但是我們曾經努力過。這就好比是我們青啤營銷人員,面對競品的猛烈進攻,我們需要的不止是資源配置,我們還需要沉著的心理,多變的手段,踏實的技戰術,必勝的信念。拿我負責的'長治、晉城、臨汾區域來說,雪花在20年疫情后的投入是顯而易見,這就是敵軍的重炮,不斷的擊打著我們的防線,因為,從去年打到今年,雪花在市區的店是越來越少,而我品在穩定存量的基礎上,不斷的去瓦解競品,通過我品淡爽發揮小尖刀的作用,隨后我在客情已經相對穩定的終端內開始做產品結構調整,這樣的話我們在滿足銷量的基礎上還做了進一步的產品調整,整體銷售環節處于良性閉環狀態,也提高了我品的防御高度。
其次,老人帶新人,這就像影片里的端午,老算盤這樣的角色,他們也是從最初的貪生怕死當逃兵,到最后為了民族尊嚴,舍生取義,成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這就是老兵起到的帶頭作用,每個英雄的自報家門,一個個的飛身一躍,在敲打著每一個人內心。就像我們銷售人員一樣,如果在日常推進中,我作為負責人如果自身懶散,如果帶領隊員在市場沖鋒陷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如果不夠嚴于律己,隊員們又如何能服從我的推進安排。那市場就不會得到改善,持續下去的話,我們就是這個市場第一罪人,所以為了尊嚴,為了我們的信仰我們也要不斷沖鋒,向競品發動攻擊。讓我們擰程一股繩,博盡一份力,狠下一條心,共圓我們的青啤夢!
觀《八佰》有感7
掀起歷史凌亂、凄慘的瓦礫堆,拉開抗日戰爭悲壯、沉重的血色大幕,聽著歇斯底里的恐懼和聲嘶力竭的吶喊,以及聲聲撕心裂肺的沖鋒聲,感受著國民軍隊為國恥家恨殊死抗戰的英勇氣魄。
名曰“八佰”,是為了震懾敵軍、渲染抗日的熱情、告訴國人軍隊還有更多的人在戰斗。然而,此刻的四行倉庫內,實則只有區區一半。他們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爭取國際社會援助,為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抗戰,為了喚醒國家,喚醒已然麻木、落魄的中華民族,生生決然與數以萬計的日軍抗衡,堅守在上海的最后一塊陣地上,用血肉筑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打退日軍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擊,用慘烈的.犧牲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支持,播下了抗日不息的種子,引燃“星星之火”、造就“燎原之勢”。
對岸就是燈紅酒綠、歌舞聲揚的租界,一個充斥著麻木和冷漠的“天堂”。然而,僅在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他們卻在“壘自己的墳墓”、卻正經歷著戰爭的凄慘壯烈、卻早已血肉模糊……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不假,但他們也有父母妻兒,都是血肉之軀,更何況,他們很多并不是真正的軍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誰能不怕?只是此刻,面對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國之不存,民將焉附”,面對國恥家恨、在“死有所值”時,他們毅然選擇視死如歸。
當國軍特派員向謝晉元團長傳達上級命令時,說道:“戰爭背后都是政治”時,我看到他們的眼角含著淚和滿眼的絕望。絕望為浴血奮戰的戰士的犧牲感到“不值得”,絕望在強大的日寇面前國軍的卑微和無能,絕望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絕望國人的麻木、絕望民族即將走向衰落……
但在死神又一次來敲門的時刻,聽到謝團長說:“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時,戰士們眼中閃爍著無比堅毅的目光。那目光,重重地刻在他們的臉上,此刻,即使是魑魅魍魎,也要讓他們三分。
面對國際社會對日本侵華的綏靖和麻木態度,國民軍隊以血的犧牲,告訴世界中華民族沒有倒下,中國人民還在戰斗,“中華不會亡!”喚醒國人、贏得援助,不只要死守,更需要用鮮血和無所畏懼“演”給他們看。
當國軍旗幟飄揚在四行倉庫頂上的那一刻;當日軍戰機掃蕩護旗戰士的那一刻;當旗桿被擊倒,又再一次豎起來的那一刻;當一個接一個血肉模糊、嘴角流著鮮血,卻仍面無懼色的戰士,不斷補位護旗隊伍,用尸體筑牢旗桿的那一刻;當旗幟已是千瘡百孔卻屹立不倒的那一刻;對岸的“另一個世界”震撼了……
當對岸的人民向戰士們的英勇頑強敬禮時,當對岸伸出接納的雙手、揮動振奮鼓舞的拳頭時,民族再次燃起了希望。
雖然終是一死,但他們的犧牲重于泰山。他們用鮮血演繹抗日的悲壯;他們用鮮血詮釋英雄的本色;他們用鮮血喚醒落魄的民族;他們用鮮血矗立不朽的豐碑;他們讓“慫”變成了“雄”!
觀《八佰》有感8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股熱血馬上沖上心頭,每個人的刻畫仿佛自己身臨其境一般,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守護住了國家的最后一點尊嚴,不屈不抗,英勇就義,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祖國同胞們做出的犧牲,國人們銘記在心。
在觀看中段期間,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后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墻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為國獻身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里滿是淚水與激情,國人的勇敢與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偉大的,國家的民族氣概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戰勝,國家威武!民族威武!國人威武!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桿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桿下的水泥樁。戰斗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后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百名士兵決定沖過橋的對面,沖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愿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后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里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感謝英雄的先驅們,給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作為現代的我們也要學習先驅的英雄精神。最后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觀《八佰》有感9
“活下去就是勝利”,伴隨著謝團長最后一次嘶聲力竭的命令,電影逐漸落下帷幕。
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了維持三個月,隨著四萬多國民黨的撤離,第88師團謝團長率領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四天,浴血奮戰,直至上峰命令,撤往租界。
《八佰》給了我情感沖擊,片中有很多觸人心弦的時刻,其中最讓我覺得戳心戳淚的一幕,是發生在敵軍要鑿開四行倉庫墻體引爆的時候,當時敵軍已深入倉庫墻角,一旦引爆墻體,整個倉庫都會失守。而戰士們也沒有足夠的火力阻止敵人,危急時刻,陳樹生挺身而出,他采取了:“自殺式”引爆,他身上幫著滿滿的炸藥,走到樓前,大喊自己的姓名,利落干脆,沒有絲毫猶豫,直沖沖地跳了下去,“呼”,一聲巨響與一團火光震撼了對岸的民眾。隨后,接連的戰士都采取了“自殺式”引爆,他們用身軀與生命來抗衡火力的不足,那奮不顧身的背影,令我淚流滿面!
這部電影中的一個人物,給了我很大印象,那便是——端午。他是一個被沖散的“兵”來到四行倉庫,他膽小懦弱,在前幾次的進攻中,他縮在墻角,身子忍不住抖,連槍都不敢開,更是在他救一個女學生時,被炸藥擦傷了脖子,而驚慌失措,大呼自己要死了。可在執行“升國旗”活動中,他那躍躍欲試的軀體,咬緊的牙關、堅定的眼神,與之前的.他截然不同。這次活動,他的腹部受傷,里面的腸子都留了出來。但他渾然不知,沉浸在勝利的喜悅。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人”、“壯士”,更是中國民軍十四年頑強抵抗的縮影。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觀《八佰》有感10
9月14日下午,在久違的電影院里,和同事們一起觀看了電影《八佰》,聽之前看過的同事說帶足紙巾,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被震撼了。
蘇州河一側是四行倉庫,一側是租界。倉庫內筑工事、救傷員、槍林彈雨,一時間人間地獄;租界內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出美景天堂。租界里的人看著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壯士浴血奮戰,外族在飛艇上冷眼旁觀記錄著這一戰役。國家積貧積弱,民族倍受欺辱。在這弱肉強食的戰爭里,上演著一出孤感無奈又英勇無畏的戰役。
抱著此處即是我們埋骨之處的決心,眾將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倉庫的天然優勢,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日軍的沖鋒。他們的奮戰也引起了蘇州河對岸市民的關注,不僅為他們搖旗吶喊,還秘密為其籌集物資。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為炸彈縱身跳下同歸于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愿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愿意舍得頭顱去碰那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沒有戰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槍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新的戰斗,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觀《八佰》有感11
他們用昔日的血填滿了太平——題記
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這一次我看了一部在開場之前就已經知道會讓我哭的稀里嘩啦的電影。畢竟,我前幾天看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也哭了。我們其實生活在太平年代,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可能什么任何東西都有所缺陷,但是我認為和平永遠都是我們唯一追求的,它沒有任何缺陷。我們都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共經歷了24個朝代,如成吉思汗的大元國,還有大唐盛世,清朝的閉關鎖國,我們都耳熟能詳。
可是,說實話,我們真的了解歷史嗎?準確來說,似乎我們都不是特別了解。
我不能確切的說《八佰》完完全全的反映了當時的淞滬戰爭的所有悲歡喜樂,但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剖析出它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是如何的。例如科幻電影你可以看到驚艷所有人的'特效,喜劇電影你可以擁有很多歡笑,但是喜劇的結局并不是所以的都是快樂的,有的也是悲劇。值得感人淚下的深層次內涵依舊存在,如果是愛國片呢?它不好笑也不是讓人欣賞特效的地方。
我可以說那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值得每個人去那安安靜靜坐上兩個多小時。等待著幾年的歷史陳述從三小時的幀幀畫面緩緩流過。你何敢想象今日的太平是他們用昔日的血填滿的。
當所有的刀槍刺入腹中我不敢睜開眼看,當炸彈將身體四分五裂,我不敢想象那樣的痛苦,我就像個怕死鬼想躲在一個安安靜靜的角落里像老鼠一樣東躲西藏,藏在下水道里永世不得見光。我更想象過路的戲子讓眾人鼓著掌,也想當個湊熱鬧的官民去賭——賭這世間終究誰為王。
我怕死,看完這部電影,我確切的明白,我怕死,可死是什么,到插入腹中,心臟不在跳動,入土人間,這叫死嗎?
我一直在剖析死的深層含義。
我非常推薦大家看一看。不是看什么虎頭蛇尾,也不是所謂的爛尾。我們需要銘記的是屹立不倒的血肉之軀和即使怕死心系家人,但為了國家英勇奮戰的精神。
當一部愛過劇供人娛樂,那才是淪落世間最大的悲哀。
觀《八佰》有感12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觀看電影《八佰》之前我準備了手帕,因為提前瀏覽了影評和一些采訪視頻,看到許多觀眾泣不成聲。而“舍生取義,兒所愿也”也被網友評為“年度愛國最佳誓語”。雖然早有準備,可當看到陳樹生渾身綁滿手榴彈,從窗口一躍而下,還有緊隨其后的“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斗……”,我還是不能自已地淚流滿面。他們為了大義,舍棄一切慷慨赴死的精神像一粒種子深深地種在了我的心里。
也許大多數人更多地看到了謝晉元等大英雄的壯舉,可我卻更加鮮明地共情到了巴蜀商會的刀子、逃兵老算盤、涉水送國旗的女學生等小人物的心路歷程。當陽臺上看熱鬧的男人拿起槍向日本人射擊的時候真的很男人!當賭場老板蓉姐拿著醫藥箱奔跑的時候真的好帥!當記者冒死撿回戰士遺物的時候,他配得起戰士對他的臨終托付!他們都是在英雄的感召下勇敢站出來的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并不是小人物的個人英雄主義,這是千千萬萬個覺醒的中國人的縮影,這些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希望!也許上一秒我們還在劇情中暴風哭泣,可是下一秒我們就要回到現實中,點點滴滴地生活,悲傷過后更多的應該是覺醒,應該是讓民族大義的種子生根發芽!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不應該只是鳳毛麟角的幾個人站出來,而應該是一大批人涌現出來,前赴后繼,如果每個國人都茍且偷生,誰來拯救中華?電影里有一個記者采訪戰士的鏡頭,戰士對記者說:“擔心不過來幫忙,就趴著看嗎?”簡直是醍醐灌頂!所有事不關己的你我他還不站出來么?所有假裝睡著的人還不醒過來么?
曾經有人說中國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他們懶惰自私麻木不仁。可是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全民戰役中,他們站出來了!用實際行動告訴全國人民,他們就是中國的希望,他們就是最平凡的英雄!當直面死亡的時候,哪個人會沒有恐懼?又有哪個人會沒有牽掛?但是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把生命的高光時刻留給了祖國人民,留給了民族大義。他們從來不在嘴上高呼熱愛祖國,他們也從沒有感受過“改革春風吹滿地”,但他們卻有“丹心何需言在口”的風范。為祖國科技發展而殫精竭慮的新一代航天人、在體育館內刻苦訓練揮汗如雨的體育健兒……到處都是年輕人的身影。也許她們的床頭還貼著明星海報,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也許他們的手機里還有剛到手的裝備等著一試身手,在虛擬的世界里匡扶正義。他們都是孩子啊,可是在大義面前,他們卻是勇士。他們做了應該做的,他們做好了應該做的,而我們呢,也應該做好自己應該做的。當無數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沖鋒在前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跟英雄的步伐,嚴守紀律,執行命令,全民參戰!我們更應該以時代楷模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將民族大義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電影結尾處,租界欄桿外,無數覺醒的人們伸出雙手,渴望即刻拉回戰士的手、堅強加油的手、點贊的手……勿忘歷史,“我們今日的富足生活,是革命先輩一個一個拿著鮮血給我們鋪出來的。”跟隨英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觀《八佰》有感13
我一直以為,和蘇州河畔相關聯的一定是輕柔的吳儂軟語,或者是悠揚的蘇州小調,直到這部電影鏡頭將畫面在這里緩緩展開。
蘇州河水潺潺,悄無聲息流逝,用一己之力劃分天堂地獄兩個世界,月色寒涼,照著南岸的天堂,燈火通明、歌舞升平,也照著北岸的地獄,硝煙彌漫,殘垣斷壁,這樣的景象,何其震撼,何其直擊人心!
沒有援軍,沒有退路。
歷史就是如此殘忍又真實,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里,在這場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中,那為壯聲勢對外號稱八佰人的四百人,生命在那一場戰役,永遠被定格!
被戰爭裹挾的每一個幼小的個人,都有牽掛,有掙扎,有惶恐,每一次天明,都有人再也沒能睜開眼睛,這里沒有風花雪月,來不及說聲保重,也許下一秒就是永別,可我慶幸,沒有人真的退縮,當士兵們舍身炸日軍的鋼板陣,一個接一個的名字報出來,一個接一個的赴死,我的'眼淚洶涌而出,他們也是兒子,也是父親,也是丈夫,可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也是他們。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為我們守護歲月靜好的身影,從未遠去,直至今日依舊在!
近日,衛國戍邊烈士遺骸的現場交接儀式上,大型軍機抵達機場,將士們列隊集合,為保衛國土的英雄們鳴槍致敬,無比莊嚴的儀式,是給他們的最高敬禮。
他們是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犧牲的烈士,是以生命為代價守衛祖國疆土的人,他們中有人即將為人父,有人只是青澀少年,他們也曾在某個夜晚抬頭望月思鄉,但這一刻,母親的思念沒了盡頭,那些愛著他們的人也再等不到消息……
保衛祖國疆土,守護巍峨邊界,當肩負起這樣的神圣使命,他們便是身披鎧甲的勇士,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敬佩的人!
我們的民族,遭遇過天災肆虐,也對抗過戰火紛擾,我們的民族從廢墟中一次次站起,一次次奮進。
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不要忘了祖國,不要忘了舍生忘死守衛祖國的人,不要忘了是誰在身后為我們守護和平,守護安寧,我們這些被守護的人,能做的,唯有銘記,唯有敬畏!
望明朝,未有人嘗戰血,未有人聞硝煙,未有人顧自看戰場寒涼的月光。
觀《八佰》有感14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為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于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游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戰士前仆后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斗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觀《八佰》有感15
《八佰》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國家歷史的折射,故事圍繞日本人進攻倉庫,號稱八佰壯士的軍隊誓死捍衛榮譽的電影,這部電影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人性的變化。俯視鏡頭以四行倉庫為中心旋轉,蘇州河為界北邊是日占區的地獄,南邊則是英法租界的天堂。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戰士們面對惡魔般的日軍,后背繁華且似乎和這場戰爭毫無關系的租界區,他們沒有不滿、怨言,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蘇州河對面平民百姓從剛開始的冷漠到最后的覺醒,這是一個國家從死到生的希望,片中小湖北的'哥哥護旗戰死,化作趙子龍,騎著一匹白馬,獨挑大軍,應了那句話不解沙場戰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那一代人有他們的信仰,他們心中都有個信念,中華民族一定會站起來。
面對強大的外地入侵,單純依靠裝備落后的軍人抵抗外敵侵略,將士們可歌可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以更要依靠群眾的力量,發動全民族進行對抗,是非常符合客觀實際。歷史的悲歌不能重演,為現世所警醒!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里,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現在的和平應當值得每一個人去珍惜!
【觀《八佰》有感】相關文章:
觀《八佰》有感02-21
觀八佰有感03-17
觀電影《八佰》有感11-03
觀電影八佰有感11-03
觀《八佰》有感(精選22篇)09-28
觀八佰有感700字06-17
觀《八佰》有感800字06-17
觀《八佰》有感(15篇)06-17
觀八佰有感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