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觀《感恩教育》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感恩教育》有感1
山峰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塵土;江河感激懷里的每一滴水滴;麥穗感激陽光的照耀,也感激暴雨的洗禮:楊柳感激春風的和煦,也感激秋霜的凜冽。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同樣也應感激打敗我們的人,我們感激身邊的一切。
感激父母
母親如春天中的細雨,滋潤著花兒,灌溉著大地,我們吮吸著細雨茁壯成長;父親如秋天里的微風,吹黃了大地,吹金了稻谷。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給了我們幸福。
前有周總理失父痛涕,今有田世園捐腎救母。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懂得“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感激自然
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綠色只有道旁樹,但早已被灰塵淹沒了光輝。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面對著高科技的輻射,兒童早已迷失了自我,讓我們返璞歸真,領略自然的風采。只需帶上一支筆,一個本子。用我那美好的眼睛去包攬巍峨的高山,遼闊的江河,用我那靈巧的雙手去抒寫大自然的饋贈,用最嘹亮的聲音高呼:“謝謝你,自然,給予我如此美的禮物!”
所謂的幸福就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幫你信賴的朋友。我感激父母無私的奉獻,我感激朋友純潔的友誼,我感激大自然的禮物,我感激身邊的一切!
觀《感恩教育》有感2
這一周,學校要求同學和家長在星期六上午一起收看《感恩教育》的電視節目。星期六上午,我早早地起了床,到了時間我打開電視,調到了浙江少兒頻道。不一會兒,節目開始了,主講是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
于丹老師講了好多方面的東西,什么學會自強、自信、自律啊,學會孝敬父母長輩啊,對我和媽媽都受益匪淺。其中,我聽于丹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深受感悟。這個故事講了,有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當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墻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在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撥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都撥出來了,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你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的樣子了。”這使我想到:一個人和你吵架,你對他說了難聽的話,就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傷口與陰影,難恢復。
看完后,我思潮起伏,想起了以前我所做得不對的事,想著我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觀《感恩教育》有感3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今天我看了一堂名為《感恩教育》的講座,它對我有很深的觸動。講課的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于大樹和男孩的寓言故事,大樹為了男孩能交學費、買玩具、蓋房子、娶媳婦、增遠見而貢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干。想到大樹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正如大樹那般的默默為我付出嗎?
想著想著我的思緒漸漸的回到了過去,記起很多和爸爸媽媽間的往事。每當我生日時,父母都會陪我過生日,但在我開心的點燃蠟燭的時候卻不曾想到多年前的那一天卻是媽媽的受難日,媽媽在那一天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我并開始了永不停歇、不求回報的付出。還記得在我摔倒時是父母趕緊把我扶起并鼓勵我勇敢的向前走;還記得在我生病時是父母焦急的送我去醫院并默默的陪我到最后一滴鹽水掛完;還記得過新年時是父母陪我買新衣服,從鞋子、襪子、褲子到上衣,別人有的我也都有,父母從不讓我失望……可是,父母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卻為他們做了什么呢?“好嘮叨、真煩”、“不要你們管”,這一句句不經意的話卻深深的傷害了父母的心。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正為本孝為先。原有陳元帥為母洗腳、周總理替母喂飯,現有田世國瞞著家人捐腎救母、賴東進討飯養父母,還跪著喂他們吃飯。孝道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耳邊不知道什么時候又響起了這首歌,聽著聽著我慢慢的閉上了眼睛,輕輕抬了頭,緊緊握住了拳頭,那一聲發自內心深處的話語以我最大的聲音呼喊而出:“媽媽!我愛你!……”
觀《感恩教育》有感4
伴隨著一陣陣勁爆的音樂,同學們一邊拿著椅子,一邊摩肩接踵地行走在擁擠的人海之中。大家期待多日的“為了所有的愛與期待”感恩教育演講終于在學校大操場拉開大幕。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好的一位老師。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從此就有了父母那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夠給予我們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他們能夠給予我們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東西——生命。
父母為子女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郁時……只要你想,就可以隨時回到這里,享受著父母對你的那份無盡關愛。這,便是他們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開心、快樂,這就已經夠了。
而老師就像是一位辛勤勞動而又不求回報的園丁,每個工作日都會給我們一道道“輸送知識”的水源。這種知識的水源將會伴隨我們一生;老師就像是一支紅燭,一點一點地融化我們心靈的冰川,走近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遠離寂寞。她給我們的愛,輕輕地,柔柔地,像茉莉一般,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
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但又暗含著一些偉大。我們的老師,雖然沒有華麗的舞臺,也沒有簇擁的鮮花,但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臺,便是他們為我們奉獻青春的戰場!他們的幸福,就是讓自己的學生在長大之后對自己的`國家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感恩老師,給了我一個前進的動力;感恩老師,給我飛翔的翅膀;感恩老師,給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師,給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我的父母,我的導師,你是我人生之中的一部分!你們是我人生航船的掌舵手,我們的一切來之于你們。我在這里深深地要對你們說一聲:“謝謝!”和“對不起!”
觀《感恩教育》有感5
周六早上八點十二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知識講座。于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一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
“什么是孝呢?”于丹老師首先發問,然后講述了一個《男孩與大樹》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著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后來大樹貢獻出樹干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游世界。可以說大樹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為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看過了,現在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
故事中大樹和男孩的關系多像爸爸媽媽與我的'關系呀!都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它只求奉獻不求回報。而作為子女又應該如何呢?“正為本,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作為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現代有偉大的總理周恩來在百忙之中還要抽出時間給父親喂飯,田世國為救母瞞著她偷偷捐腎;臺灣企業家賴東進跪著給失明的父母喂飯。看看我自己,在家是個“小公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要什么有什么,可一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我就會對爸爸媽媽大發脾氣,怨東怨西的,甚至有時對他們的說教不屑一顧。
講座中說到:作為兒童,我們應該要去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快樂、面對挫折。可是,于丹老師提到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名兒童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每個人都有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而我卻不一樣”。如果孩子沒有朋友,整天只知道呆在課桌前、電腦旁,不同別人交往、溝通,就會變得自閉、自卑,不自立。
現在,為數不少的家長都反對孩子自己在外交朋友。也許是為了安全吧,只讓孩子呆在家里,變成了“宅童”。這些家長的糊涂觀點,不好!我認為只有讓孩子充分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同分享收獲、經歷困難、將來步入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更強。
于丹老師說:把一個雞蛋、一根胡蘿卜、一把茶葉分別放在三個沸騰的鍋里煮一段時間后,再把它們拿出來看看。把雞蛋剝了皮兒,所見到的蛋清和蛋黃被煮的硬邦邦的,這種人就是被現實世界熬得心硬的人;另一個鍋里的胡蘿卜,被煮成了一灘軟蘿卜泥,這是被世界熬得完全沒了自我的人;那一大把丑陋的茶葉,已經在水里舒展開來,還把一鍋無色無味的水,煮成了一鍋好喝的茶,這種人通過煎熬僅使自己變得美麗。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后我懂得了要珍惜父母之愛,學會感恩,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有用的人才,回報父母。我們要像茶葉一樣,奉獻自己,留芳他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只有能經得起煎熬、克服困難,甘于奉獻,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觀《感恩教育》有感6
周六早上7:30左右,我收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深受啟發!
“孝為德之本。”早在古代,甚至更遠以前就有了這一觀念,“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都是這類典型的代表,就連偉大的周總理在操勞于繁重的國務之余,也無時無刻不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老父親……這些都明確了從古至今“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然而現在,有些人卻忽略了“孝”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
于是乎,在生活中,就常常能看見下面一幕幕場景:快餐店里,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飯,,母親卻在一旁滿臉笑容地看孩子吃;飯桌上,添菜的永遠是母親,兒子卻不知道為父母添;大人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地拼命工作,小孩在一旁悠哉閑哉,還埋怨父母工資太低,買不起豪華的洋房別墅……
“百事孝為先!”正是因為有爸爸媽媽才能有我們今天的'生命!不僅如此,父母還給了你明亮的眼睛,讓你去觀察世界;給了你靈敏的耳朵,讓你去傾聽世界;給了你一雙腿,讓你去走遍世界;給了你一雙手,讓你去改造世界;給了你一顆心,讓你去感受世界……難道我們不應該心存感激嗎?我覺得,孝敬很簡單,只要遇到一些山珍海味或一些好玩的先想想父母需不需要在考慮自己,平時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節目雖然已經播完了,但它所包含的內容還深深印在我心中!
觀《感恩教育》有感7
今天早上,我看了于丹老師關于感恩教育的電視節目,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于丹老師說了捐腎救母的故事。有一個名叫田世國的`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癥必須換腎,田世國決定把自己的腎換給母親,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多么令人感動啊!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要孝敬父母。小羊有跪母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他們為我們的學習操勞,為我們的生活奔波,為我們的一切而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應該要感恩偉大無私的愛。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觀《感恩教育》有感8
感恩,這兩個字,我們幾乎天天掛在嘴邊,但是人要是能夠堅持做到,卻很難。今天,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更加透徹地理解了感恩的意義。
講座首先映的是一部電影,名叫《暖春》。里面講述了一個女孩子從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卻做起來不容易經歷。她的父母開始對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動了父母。成人后,她沒有離開家鄉,而是留在了這里,當了一名鄉村教師,用這種方式來回饋自己的`父母和這片土地。
在這個講座里,于丹老師還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棵大樹,它將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給了一個小男孩。最后,大樹已面目滄桑,而滿頭白發的孩子,卻來陪伴那早已一無所有的老樹根。大樹做的一切不正象征著父母對孩子的毫無保留地愛嗎?
看完了講座,我更加感覺到,父母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話:羊跪乳,鴉反哺。連動物都知道感恩,我們呢?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行動起來,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觀《感恩教育》有感9
印象最深刻的是節目中講到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孝心和愛心,如何培養孩子們自立、自強、自信,提到了我們家庭教育的問題,“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懂得,這個社會不只父母疼愛他,還有許多人關心他,要使別人關心自己,首先自己要關心別人,給人以愛心。在家庭“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人性,最崇高偉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憫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里來吧。”經常讓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關心、幫助人的,對于培養孩子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了。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現問題,你的批評教育才能讓孩子認可和改正,還有,你想讓孩子變的怎么樣,你就常把他說成什么樣,慢慢發現,孩子真的會變,再者,孩子平時學習你的行為,就會變得很有愛心和責任心。隨著孩子的長大,還要逐步擴大教育內容,教育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事業,熱愛人生…… 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仁慈博大的愛心、人道主義的道德,就會在孩子心頭扎下根,就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孩子的愛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如果想擁有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那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培養它、呵護它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愛心和集體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家長都把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個世界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的!
觀《感恩教育》有感10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收看了于丹教授講的《感恩教育》,無數發自內心的感受就都被瞬間激發出來,構繪出這篇觀后感 。
節目要講了四個方面:一、如何培養我們的孝心。二、如何培養我們的愛心。三、如何讓我們建立自理、自信和自強不息。四、如何培養我們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所講的話出口成章,令人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她精煉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我嘆為觀止。
一則極其平凡的事件,卻蘊含著真正的道理。生雞蛋、胡蘿卜和干茶葉,用相等的溫度與相同的時間煮。過了一段時間,生雞蛋的蛋清變軟了,可蛋黃還是硬的,這就說明在社會的磨練中,雖然艱苦,可心卻是堅強的。胡蘿卜成了胡蘿卜泥,胡蘿卜是指聽領導和大家的老好人。而干茶葉在水的煮下,變得特別豐美,成了一杯味道好的茶葉水。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著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生命呈現的結果不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群中學會愛,在山水中發現永恒,在社會中勇敢承擔,在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
有一則感人的故事,他使我懂得了感恩。這個人叫田世國,他的母親長了重病,需要腎,田世國竟瞞著母親偷偷為母親捐腎。俗話說:“正為本,孝為先。”這就是孝。一聲親切的問候,一碗孝順的水,這都是感恩。要學會感恩,來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看了這些,使我想起了我自己。和這相比,我做的太少了,我要繼續努力,來孝敬我的父母,來感恩我的父母。
感恩與孝敬,并不是一種外在要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愿望。生命呈現的結果不同,一個孩子也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讓我們學會感恩與孝敬,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一個燦爛奪目的人生!
觀《感恩教育》有感11
這個周日,我準時在早上七點打開電視機,收看濰坊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講座。
于丹老師在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中為我們講了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小男孩,他天天爬樹玩,有一次他不高興地對樹說:“別的小孩都交得起學費,就我交不起。”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去,去市場上賣掉,就能交學費。”小男孩就把樹的果子摘了去賣掉,就能上學了,但小男孩摘完果子就不來了。
當小男孩已經是青年的時候,他跑過去一臉不高興地對樹說: “我別的朋友都蓋新房娶新娘了,可我沒有房子娶不了新娘。”
老樹說:“你把我的樹枝砍了,蓋成房子就可以娶新娘了。”男孩聽了,就把樹枝砍了,蓋了房子,然后娶了新娘。
又過了很多年,已到中年的男孩再次來到樹下,還是不高興地說:“我的朋友都劃著船去環游世界了,就我沒去。”老樹說:“你把我的主干砍了,做成獨木舟,就可以環游世界了。”中年的男孩聽了,立馬把樹的主干砍了,做成獨木舟,環游世界去了。
已經是老年的男孩又一次來到老樹跟前,這時老樹已經成了樹墩了,老樹問他:“我已經什么也沒有了,你還來做什么?”老男孩回答:“我回來陪您曬曬太陽。“
父母就是這棵樹,我們就是這個小男孩,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什么,父母就給我們什么。父母為我們做的事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孝心孝敬父母,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看完于丹老師的講座,我覺得自己有時候做的`有些不足,我經常看電視,也玩電腦,父母的話經常不 聽。我以后要多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跳皮筋,也玩丟沙包,鍛煉自己和別人交往的能力。聽父母的話,在家里多幫家人干自己能干的事情。
觀《感恩教育》有感12
周六上午,我觀看了于丹老師關于“感恩教育”的講座。在這次講座中,它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如今學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難。看完之后,我對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學習、成長問題有了很多的感觸。
一、于丹老師主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習,是自我能力的開發。
每個家長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都應該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中過于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一直與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提高操作能力、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課程和活動嚴重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甚至從不讓孩子做家務,因此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父母勞動的辛苦。
我認為:和生活脫節的學習不僅是不快樂的,而且自我能力的開發也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于丹老師也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都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這樣一來,子女就都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給予是本分,不給予是虧欠。還不僅這樣,有許多的子女總是會對自己的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甚至以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用古代的孝順歷年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于比登天還難。
因此,要從小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
于丹老師的教育觀點和理念不僅僅是這些。總之,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信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孩子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愛,在山水中明白永恒,在社會法律法規中學會勇于承擔!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觀《感恩教育》有感13
周六早晨7:30上下,我觀看了由北師大專家教授,博導于丹講學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備受啟迪!
孝為德之本。早古時候,乃至更遠之前就擁有這一意識,孔融讓梨、戚繼光盡忠報國,全是這類典型性的代表,就連杰出的周總理在勞碌于繁雜的國務閑暇,也無時無刻不體貼入微地照顧好自己的`父親這種都確立了從古到今孝在大家心里的影響力!殊不知如今,有的人卻忽視了孝的必要性,因為大部分人全是獨生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爺公主的生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經常能看到下邊一幕幕情景:快餐廳里,小孩津津樂道地吃著飯,,媽媽卻在一旁一臉微笑地看孩子吃;餐桌上,添菜的始終是媽媽,孩子卻不清楚為父母添;成年人每日不辭辛勞,起早貪黑地拼了命工作中,小孩子在一旁悠閑自在閑哉,還抱怨父母薪水太低,沒錢買奢華的花園洋房獨棟別墅
百事可樂孝為先!更是由于有父母才可以有大家今日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也給你眼睛說話,讓你看世界;給你聰明的耳朵,讓你傾聽世界;給你一兩條腿,讓你去世界,給你一雙手,讓你去更新世界;給你一顆心,讓你了解世界不應該感激嗎?我認為,孝順非常簡單,要是碰到一些美味佳肴或一些好玩兒的先想一想父母要不要在考慮到自身,平常幫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就可以了。
綜藝節目盡管早已播完后,但它所包括的內容還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觀《感恩教育》有感14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使我對感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感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恩,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感恩是出于真誠懇切的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感恩,并不止于此。當一個人經常說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
我們感謝父母,從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所以感謝他們給予的生命,撫養我們成人;感謝老師,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感謝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引領我們做大寫的人;感謝朋友,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所有給予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
感恩,讓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為貴;感恩,讓我懂得承膝于祖輩的樂趣;感恩,讓我領略到陽光的嫵媚;感恩讓我明白什么是披肝瀝膽,風雨同舟;感恩,讓我明白鳥語花香,蔚藍的蒼穹。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為有了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了,懂得了感恩。親愛的同學,有過這樣的感動嗎?如果你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勸勉,如果你曾感動于一縷陽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動于乳羊跪母、烏鳥反哺、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讓我們合上雙手,閉上雙眼,向上天誠心的禱告,愿天下人都學會感恩!讓感恩意識傳遞,相信我們的前途會更加光明,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觀《感恩教育》有感15
11月4日周日上午,我在法制頻道收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一欄目。
節目一開始,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三個故事。其中,《過獨木橋》這篇故事最讓我深有感悟:
一次,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10名學生去過一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中的一座橋。幾分鐘后,他們輕松自在的`順利通過了這座橋。過完這座橋后,教授便打開了屋里的其中兩盞燈。發現這座橋是一個很狹小的獨木橋,獨木橋的下面竟然是鱷魚池,鱷魚池里的鱷魚在池里爬來爬去。這10名學生被眼前的一切全給嚇呆了。教授說讓他們自己過著獨木橋從回去,幾個學生卻誰都不愿意。過了一陣子,其中3名學生站了起來,過了這個木橋。剩下的7名學生還是在那里呆呆地站著。于是,教授又打開了其中3占燈,學生們發現獨木橋四周原來都裝有防護網。于是有5名學生又重新站了起來,順利通過了獨木橋。而剩下兩名學生卻遲遲不肯過橋。
這就像我們的人生,剛開始當我們是一個嬰兒時是對夢想充滿著自信。成長到少年階段,你就有些失去自信,最后在工作上,一些難完成的任務,讓你選擇了退縮。就看你能不能踴躍跨出去。
我們還要學會感恩父母。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對她像伺候公主一般。一次,她媽媽的手不小心被開水燙傷了,當她把手伸給正在看動畫片的女兒時,女兒卻不耐煩的把母親的手推到一邊,說:“干什么,沒看見我在看動畫片嗎?別煩我!”
父母供你吃穿養活你這么多年,我們要學會感恩他們,要報答他們。
在人生道路上,要學會善于和他人交往,這是給你邁出自信的第一步。交往相處當然是你、我兩個人,所以要學會“仁”。“仁”這個字意思是兩個人之間的仁愛和不仁愛關系。
人的行為將會決定人的生活和人的命運,從小我們就要養成自強自立的好習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報答祖國吧。
【 觀《感恩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觀《感恩教育》有感06-08
觀《感恩教育》有感15篇11-02
《感恩教育》觀后感11-30
感恩教育觀后感03-13
關于感恩教育的觀后感11-12
感恩教育觀后感04-01
于丹感恩教育觀后感02-05
感恩教育學生觀后感12-05
感恩教育觀后感范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