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宇宙與人》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與人》觀后感1
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因此說運動是絕對的。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有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
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那宇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概括其是無限的。而這種無限性又是其本質和現象、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一。眾所周知,宇宙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于是無限的物質以運動作為自已存在的根本方式,沒有運動就無從顯示物質的客觀存在。
而作為統一物的宇宙,一方面在任何時刻都將有自身的無數特定的具體形態,而每一種具體形態卻都受特定時空等條件的具體限制,因而呈現出宇宙的相對靜止性和有限性;另一方面,宇宙的任何具體形態都因其內在矛盾決定而將不斷地被否定,從而顯示了宇宙的絕對變動性和無限性。于是,宇宙在上述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中,達到了這樣的局面:“無限時間內宇宙的.永遠重復的連續更替,不過是無限空間內無數宇宙同時并存的邏輯補充。”
我們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利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漸漸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身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不過,人類作為歷史上產生的具體的物質形態,是宇宙自然的產物,也必然服從宇宙自然的法則。不管它有多大的智慧和創造能力,也不能違背辯證哲學的法則。不管它世世代代延續得多么久遠,不管它將來適應性多強和如何發展,更不管它在所居星球毀滅后遷移到了哪些星球,其滅亡總是必然的,這點不應諱忌。從長期來看,人類發展就是一個從邏輯原點走向相對無限發展、直到消亡的歷史過程。
《宇宙與人》觀后感2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教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并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那里我們能夠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可是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能夠相信,僅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么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之后人類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杯具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當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并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我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可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我來建設,否則,禮貌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期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當感激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能夠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與人》觀后感3
浩瀚之宇宙,萬物生靈。哲學并不神秘,它就是一個人對于世界和社會的看法和態度,并為解決關于問題提供一種思路。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的任務不在于如何解釋世界,而在于如何創造世界。
過去我們總認為唯物主義是唯一解釋世界存在的正確理論,即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由物質來決定,并對物質有反作用。但如果世界是由物質唯一決定,那整個世界就是由原初的一團死的物質,而形成一個非常有組織、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標、極其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顯然單純的唯物觀和唯心觀都難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實際上,萬物的存在意義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種過渡,并從屬于某種更超越的目的、目標。大自然就整體就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各部分相互協調并承擔著統一于某種普遍廣義秩序的功能。這種現象就是宇宙存在著內在的、預設的和諧的秩序。哲學已從生物學中重新發現了生物設計的“目的性”,自然進程的“目的性”是一個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這種目的性,才能超越對于自然過程的機械性解釋。
宇宙進程絕對不是無組織、無目的、無理性的。在貌似無機與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后,存在著一張神秘而不可見的網。在這張網上有目有綱,這個無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網,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網”,就是“天道”,也就是莊子的“天籟”,就是黑格爾的“邏格斯”、“絕對理性”,康德的“先驗理性”。顯然這種以“信息”和“能”概念為基礎的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第三類哲學本體范疇,實際上對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已經作了某種有意識的消解。這一觀點可稱為辯證唯理論。
宇宙的本體存在是理性的存在。這種理性,就體現在自然現象之后的秩序、法則、組織。這種理性不是被人的思維所主觀決定的。相反,人類思維是以符號系統模擬和把握著宇宙中存在的本體邏輯組織。
現實的`世界是一個二重性(現象/本質)的世界,一方面是物象的,好像有實在性的世界。另外還有一個深藏于實物之內的信息性的世界,其中有數學規律以及各種邏輯秩序這才是物的靈魂。
不但是生物,而是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宇宙的存在、發展進程,也是一個自我組織、自我協調的進程。這種自我組織和自我協調的運動實際上也就是將宇宙不但理解為實體,更理解為“主體”,即活的有面的而且是有邏輯組織和目的性的實體。這種哲學顯然應該是生命哲學。
宇宙的豐富多彩就在于此。
《宇宙與人》觀后感4
很長一段時間,宇宙這個非常大的時空組合,像其他人一樣,充滿了一種貪得無厭的好奇心。而且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媒體的飛速發展,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而生活中撿來的東西和拼湊出來的宇宙面貌,卻是模糊不清,不完整的。
上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科教片—— 《宇宙與人》,彌補了我在宇宙中的認知缺陷。它讓我系統地了解,歸根結底,宇宙這個巨大物質世界的產生、發展等等。更重要的是,結合我們所學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可以清楚地理解生活在這個物質世界里的人與宇宙的關系。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
宇宙本質上是物質的。150億年前,一個溫度極高的能量奇點突然爆發,創造了這個充滿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個爆炸過程還在繼續,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就會被自身的引力摧毀。物質的客觀存在是毫無疑問的。這個特點決定了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表現,物質是這一切的根源,任何超越物質條件的觀念都是不可能的。
關于物質的一切都是時間和空間的存在。物質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但一個純粹而豐富的物質世界是可以創造智慧的.。人,一種從宇宙的轉變中衍生進化而來的生物,已經成為思維的載體。一個沒有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世界將是可怕而蒼白的。再說,在這樣的世界里,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宇宙的運動創造了地球,充足的陽光為一切生命的開始提供了養料。生物從海洋爬行到陸地,在不斷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中,最終選擇了赤道附近森林的南方古猿。他們是人類的祖先。迫于生存,它們開始用后腿走路,前肢拾起樹枝或石塊防御敵人。四肢分開使用,長期進化,慢慢變成了手腳。于是,就這樣,人類已知的唯一有思維能力的高等生物——出現了。脫離宇宙的人類,脫離宇宙的生命,都是空話。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和過程可以孤立存在,而是與周圍的其他事物和過程聯系在一起。每一個事物和過程的要素和環節都不能孤立存在,都是與其他要素和環節相聯系的;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和過程,一切事物和過程都是宇宙連接網絡的一部分、環節或階段;與其他事物和過程不相關聯的孤立事物和過程是不存在的。
既然人類可以在宇宙和地球上存在,就應該研究宇宙的發展,關注宇宙的起源和趨勢。這樣,結合我們智慧的高科技產品的利用,主觀地逆轉宇宙的轉變,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我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也在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宇宙如此永恒的發展正被我們神秘的面紗一點一點揭開。讓我們帶著這個愿景繼續探索。
《宇宙與人》觀后感5
上周,我們在課堂上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一個小時的視覺洗禮后,我感慨萬千,從中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星光燦爛的宇宙和智慧的人類。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宇宙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按其自身的規律不斷地自發演化,展現出發展的多樣性。150億年前,宇宙誕生于一個大爆炸中。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在它的瞬間的膨脹中,溫度開始下降,能量演化出物質。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使物質和諧地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現在的宇宙像氣球一樣還在不斷地膨脹,不斷地演變,不斷地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轉變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
在浩瀚宇宙的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小。目前,人類看到的宇宙依然是很有限的,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太陽系。也就是宇宙還有很多事物未被人類認識,但這并不意味它們不可認識。因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的東西,不存在不可認識的東西。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5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恒星。它的原子核燃燒出來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講到生命,應該說,生命的誕生是宇宙的偉大創舉。特別是人類的誕生,更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人類的出現,可以說是最終實現了宇宙的物質向精神的飛越。通過500萬年的進化和演變,目前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中。作為智能生命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采,正是這種不斷趨于健全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并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
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并且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顯然,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人生充滿追求,珍惜自身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地球。充滿追求,方可使自身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宇宙與人》觀后感6
星期五,我看了《宇宙與人》這部電影。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
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經常看到的,例如:在某個巷子里,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盒就是白色垃圾。再例如:在商場里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你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為什么我們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么還遠沒有一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真讓我搞不懂。
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你塑料袋,為了環保。
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可以節省能源90%;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噸鋼可節省水約25噸,可減少空氣污染物90公斤;可減少水污染物45公斤。
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一樣的.東西,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買,這樣廢品再利用了,并且沒有個給大自然帶來一點污染。
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甚至,有的還可以贏利。
而中國呢?目前國內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約占70%—80%;堆肥法,約占10%—20%;焚燒法極少,僅占1%。由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較晚,全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只有少數城市借助國際援助建成一些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國內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大多因資金不足,設計、施工標準不高,加之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健全,設施簡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監測手段,距無害化處理標準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垃圾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力,填埋氣體和滲瀝液引排不暢,難以保證長期安全性,成為遠期的污染源。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世界的環境。我希望在新世紀里,人們的觀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顧眼前的發展,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排出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類的事情不要在中國發生!
《宇宙與人》觀后感7
在前幾天的一節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十分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構產生核聚變,構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當感激它們,應當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當做的,是我們能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經常看到的,例如:在某個巷子里,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盒就是白色垃圾。再例如:在商場里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你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為什么我們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么還遠沒有一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
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你塑料袋,為了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能節省能源、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在日本,每一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必須溫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一樣的'東西,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樣廢品再利用了,并且沒有給大自然帶來一點污染。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甚至,有的還能贏利。
而中國呢?目前國內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極少,由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較晚,全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僅有少數城市借助國際援助建成一些到達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國內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大多因資金不足,設計、施工標準不高,加之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健全,設施簡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監測手段,距無害化處理標準有必須距離。異常是垃圾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力,填埋氣體和滲瀝液引排不暢,難以保證長期安全性,成為遠期的污染源。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世界的環境。我期望在新世紀里,人們的觀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顧眼前的發展,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排出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類的事情在中國發生!我們已經長大成熟了,讓我們一齊為善待和奉養我們的地球母親,貢獻我們的力量。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
《宇宙與人》觀后感8
前幾天一節哲學課,我們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影片詳細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從宇宙中的核結構產生核聚變,形成基因,這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由基因組成。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那就是小核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讓他們繼續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人生。也許保護宇宙超出了我們的能力,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能做的,我們必須做的。
科學家已經證明白色垃圾是大自然無法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和塑料制品。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在一條巷子里,幾個人推著車去買飯盒,那些飯盒都是白色垃圾。再例如:在商場或者菜市場買東西,他們總是給你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白色垃圾,為什么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一個大國,為什么我們的環保遠不如一些比我們小很多的國家好?
在芬蘭,商場不會給你塑料袋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回收可以節約能源,鋼鐵和紙的再加工可以節約能源,玻璃的再生產可以節約能源。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從各大商場和零售店收集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上進行處理。他們把橙汁燒到一定溫度,把白色垃圾變成鐵一樣的東西,經過特殊處理變成纖維,把纖維織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場上賣,這樣廢品就可以再利用,不會給大自然帶來任何污染。這些方法不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地保護了環境,甚至有些還能盈利。
而中國呢?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很少采用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燒法。由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開展較晚,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只有少數城市在國際援助下建成了一些符合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我國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大多由于資金不足、設計和建設標準低、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健全、設施落后、缺乏污染控制和監測手段等原因,遠遠達不到無害化處理的標準。特別是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到位,填埋氣體和滲濾液的引入和排放不暢,難以保證長期安全,成為長期污染源。
中國是一個大國,它的環境將直接影響世界環境。我希望人們的觀念在新世紀能改變。不要只關注眼前的發展,而忘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酸雨等事情在中國發生!我們長大了,成熟了。讓我們貢獻我們的力量來對待和支持我們的地球母親。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宇宙與人》觀后感9
我津津有味地看了這部電影,宇宙的真面目好像有抹上了一層層的迷霧。使他更撲朔迷,讓我有太多的好奇以及疑難雜問!
“宇宙到底有多大?”
也許這個問題對別人來看是一個白癡又明知故問的問題,但對于我的來說——這意義非凡。
既然宇宙是萬物誤和的大爆炸而產生的神奇“結晶”!它的范圍也在日日夜夜地擴大。但,為何宇宙已是泛濫全界的“霸王”了,為何還可以膨脹呢?還是宇宙的無邊無際根本那就是浪得虛名的呢?
如果真的有我們胡編亂造的邊界之地!那將會是何境何地呢?是白茫茫的一片荒無人煙的境地?還是人們渴望和追求的未來和人們愛恨交加的過去?如果確實為真,我們又何時可以到神話中的邊界呢?啊!我渴望的邊界!你何時才能揭開你的重重面紗,讓我可以一一看透你的神秘面孔!
黑洞——這陰森又極其可怕的地方!他可以吞噬一切偷跑到禁地的光明。或許,他可以將太陽光融煉于它的“煉火爐”中!然后煉成“三味真火”,讓木星——太陽系的“老二”化為“太陽二號”!
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它的大小和太陽的“腰圍”及其相近!在太陽爆炸時,那開天劈地的爆炸威力甚遠!他的“音波功”或許可以將黑洞碎尸萬段!那“三味真火”會嚴重泄漏,然后隨著引力導入木星。木星的——讓人毛骨悚然的核能與熱量,電子與分子,急速摩擦相撞,火焰將木星餃子似的包了起來。一個過了“保質期”的爆炸與一個“新產品”產生的大爆炸相相廝殺!可想而知,誰更厲害呢?我們人類就可在“太陽二號”的.庇護下得到保護。
現代科技的日益發展,拉下了最原始無比的帷幕!未來更是日新月異的,也許,未來還有“城市飛俠”——它是核能為源源不絕的能量。是海陸空的“三犧動物”。以光速為標準,可謂海中穿,驚海物;陸上行,掀風浪;空里翔,破浮云!讓人有欲速則達的瞬移感。速度它認第二,誰敢人第一?
現代科技的日益發展,拉下了最原始無比的帷幕!未來更是日新月異的,也許,未來還有“光纖仆人”——這是千辛萬苦才有“SLH”納米技術研發出來的。上天入地,飛檐走壁,無所不能;上刀山下火海,毫無怨言;貼身保鏢,最佳仆人,家庭教師······百變金剛!讓自身享受皇室般無所不欲的待遇。······
也許我的想法都是天馬行空!但,一切都要由我們的思維去綻放夢想的花朵。宇宙是無奇不有的,為了一看宇宙的真面目,為了未來日新月異的發展,為地球欣欣向榮的未來,我們應該理所當然的去努力學習。讓未來的望遠鏡穿透宇宙,讓未來的火箭穿梭全界,讓未來的我們創造奇跡!
宇宙太撲朔迷離,但它帶給我的的好奇以及疑難雜問,會不斷努力走向科學的領域,去探索,去追尋!
《宇宙與人》觀后感10
濃黃色山巒淡出畫面,隨著雄壯的音樂響起,山巒的形體起了變化,最終如一錘定音一樣在畫面上終止,現出“宇宙與人”四個大字,科教片《宇宙與人》如同一幅風光油畫逐次映入眼簾,充滿一種別樣的詩情畫意,使人身臨其境般的感受著宇宙及人類自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宇宙與人》是一首大氣磅礴的宇宙史詩,同時也是一首震撼人心魄的人類贊歌。影片通過電腦特技,深入淺出的向我們介紹了宇宙和人類:我們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物質“大作坊”,人類是他的最值得驕傲的產品;太陽是一個擁有億萬能源的“暴發戶”,它給人類生命提供了非常大的光和熱,月亮使地球旋轉速度減慢,由每天12小時變成了24小時,給地球一個穩定,給人類提供氧氣,讓人類生活是自由的……這一切,都是我深深的感覺到,人類是宇宙全部物質運動的'最大受益者,人類是宇宙的精靈。宇宙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間——藍色星球,這是到目前為止在其他星球所沒有發現的。因此,人類是幸運的,人類的生命是美麗的,是高尚的。既然宇宙賜予人類這么難得的生命條件,人類就沒有理由不珍惜我們美麗、高尚的生命,熱愛我們美好的生活,以回報宇宙的博大和慈愛。
《宇宙與人》在啟迪我們心智的同時,也濡染,凈化著我們的心靈。影片以不容置疑的語言告訴我們:宇宙是一首偉大的物質演化的史詩。宇宙把物質和智能交給我們人類,而精神和道德的健全卻要靠我們自身來健全。才能不辜負宇宙對我們的希望。是啊,宇宙給人類創造了取之不盡的物質資源。如引力,太陽能,核聚變等等。人類只有用宇宙賜予的這些寶藏來改造宇宙和大自然。才能創造如:計算機,通信衛星,宇宙飛船,這樣輝煌的文明史詩,也不能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否則,人類如果用宇宙賜予我們的東西來殘害生命,破壞自然,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這是人類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大自然是我們的防護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能源。大自然是大方的,但就不是好欺負的,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必定遭到無情的懲罰。沙塵暴,酸雨,泥石流。大自然的任何微小的報復,都足以摧毀我們好不容易建起的家園,可是仍有人,樹照樣濫伐,煙囪依然吐出那黑的濃煙,工廠依舊排放那些渾濁的污水,綠甚至可能成為一抹遙遠的回憶,為了人類的生存,為了造福后代,我要大聲呼吁保護地球上的動物,植物,保護地球上的生態平衡,保護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你”“我”“他”。
珍愛生命,珍愛自然,這是《宇宙與人》給我最大的感受,我希望我們國家能多多生產出一些這樣既有完美藝術形式,又能啟迪人的心智,凈化人的靈魂的好片,大片。我們學習的內容將會更多,更廣。
《宇宙與人》觀后感11
浩茫宇宙,包容了一切事物,包含可能的,不可能的;現在的,未來的;而人,一個小小的生物,落足于一個宇宙中的小小的塵埃――地球上,二者根本沒有可以比較的余地。然而,人的思想卻比宇宙還大,比宇宙還廣,于是便比起來了:宇宙,人,孰為主宰?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大約200萬年了,而200萬年之前,甚至更久遠――以至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情形,我們都無法具體了解,就更不用說不知道年齡的宇宙了。據說存在宇宙大爆炸的歷史,但宇宙為什么爆炸,爆炸之后的物質何去何從,如何形成宇宙的各個部分,至今仍無確切說法。宇宙的空間之大,其物質之多,也許真和人類的思想有得比。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銀河系,而銀河系之外還存在著河外星系,而河外星系之外呢?也許,一個沒有概念的空間。
宇宙中發生的`事很多都出于我們的知識范疇,或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看似不可能的事。如《宇宙與人》影片中所介紹的太陽與木柴燃燒的原理:在本質上,木頭的燃燒只是原子們互換位置放出一些化學能,燃燒后,原子核的質量一點沒有減少。而太陽的燃燒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讓原子核燃燒。愛因斯坦用聞名的質能轉換的公式計算出,核能量能達到普通化學能量的20xx萬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也就是4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個過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雖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質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于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鐘的樹枝中所蘊藏的核
能,足以把一盞100瓦的燈泡點亮100萬年。
我們一直以為太陽會一直“照顧”我們,永遠沒有消亡,然而這錯了,大錯特錯。影片中提到,太陽終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太陽只有2次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大約10億年的氦聚變。當氦燃燒完的時候,太陽的引力會繼續塌縮而且將沒有抵抗,此時,它的力結構將會出現一些不穩定而噴出一些外圍的物質,然后這些物質會形成艷麗的光環。在宇宙中有很多這樣的氣體光環,這些都是類似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恒星的死亡符號。如果它們中有被孕育過的生命,不知它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尋找到新的居住地,幸運的是,人類有至少40億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星系并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質集團,它們有更大的組織,我們的銀河系就同大約20多個星系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星系團。在這個星系團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兩個星系,它們各有幾千億顆恒星,相距3000萬光年,就是說每秒30萬公里的光,在它們之間旅行一趟都要3000萬年。
《宇宙與人》觀后感12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么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并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希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該感謝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與人》觀后感13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教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并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因此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那里我們能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可是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能相信,僅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之后人類學會了利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漸漸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杯具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當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并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我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可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我來建設,否則,禮貌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期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當感激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能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與人》觀后感14
在前幾天的一節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構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去創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科學家已經證實: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謂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這些白色垃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能經常看到的,例如:在某個巷子里,幾個人推著車子買盒飯,那些飯盒就是白色垃圾。再例如:在商場里買東西,或在菜市場買菜他們總會給你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為什么我們不采取保護措施呢?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的環保為什么還遠沒有一些比我們小得多的國家做的好呢?
在芬蘭,商場買東西不會給你塑料袋,為了環保;在意大利,鋁和塑料的再造可以節省能源、鋼和紙的再加工可節省能源、玻璃的再生產可節省能源;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處理車,收集各大商場,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車內處理,他們把橘子汁燒到一定溫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鐵一樣的東西,再經過特殊的處理,變成了纖維,又把纖維經過紡織,織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樣廢品再利用了,并且沒有給大自然帶來一點污染。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嗎?這些方法,極大的保護了環境,甚至,有的還可以贏利。
而中國呢?目前國內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法、堆肥法、、焚燒法極少,由于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開展較晚,全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只有少數城市借助國際援助建成一些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國內自行設計的.衛生填埋場,大多因資金不足,設計、施工標準不高,加之無害化處理技術不健全,設施簡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監測手段,距無害化處理標準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垃圾填埋場防滲措施不力,填埋氣體和滲瀝液引排不暢,難以保證長期安全性,成為遠期的污染源。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世界的環境。我希望在新世紀里,人們的觀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顧眼前的發展,忘了長遠的目標。不要讓加拿大工廠排出的廢氣,飄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類的事情在中國發生!我們已經長大成熟了,讓我們一起為善待和奉養我們的地球母親,貢獻我們的力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宇宙與人》觀后感15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因此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利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漸漸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并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于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身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身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希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該感謝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與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宇宙與人觀后感02-19
《宇宙與人》觀后感04-08
宇宙與人觀后感06-28
宇宙與人觀后感(推薦)07-05
宇宙與人觀看心得01-04
宇宙與人觀后感(15篇)09-22
宇宙與人觀后感15篇06-09
《宇宙與人》觀后感5篇07-04
《宇宙與人》觀后感(15篇)07-22
《宇宙與人》觀后感1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