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修上冊第四課《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xx中學的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節課的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是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關于彰顯勞動的偉大意義的單元,本課選取了三則人物通訊,主人公分別是袁隆平、張秉貴、鐘揚,他們都是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通過寫出他們的典型事跡,贊頌了他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課通過記敘的表達方式,結合時代特點,語言簡煉、優美;層次清晰、用詞準確;描寫生動、細致,“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多層次采用細節描寫展現人物風采是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情分析
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因此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非常重要。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讀懂課文的能力,但在學習上仍有以下特點與挑戰:一是學習習慣的改變,學習由初中的老師督促學習變成自主學習,二是高中語文知識難度增大,閱讀任務加重,三是學習思維方式的轉變,語文由死記硬背更多走向思考積累、融會貫通。
核心素養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文特點和高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結合單元引言與單元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核心素養目標:
學習三篇通訊,了解袁隆平、張秉貴、鐘揚的優秀事跡,感受他們的人生情懷。
了解通訊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讀懂通訊的能力。
分析三位勞動者的人物形象并且學會人物通訊寫作展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學會人物忠于祖國、奉獻人民、在勞動中堅持不懈,工作崗位上不斷探索追求的精神及生命價值、意義。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核心素養目標的設立,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1.深入了解袁隆平、張秉貴、鐘揚的優秀事跡。
2.學會人物通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據此去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確定為:
1.新聞通訊的語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點。
2.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身邊的勞動者,正確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教法、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更好地去獲得真知,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有導讀分析法、讀寫互促法。現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構建活動,因此,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必要的,同時,以閱讀任務帶動寫作熱情,以寫作任務促進閱讀深入。
學法上,我貫徹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通過學生的讀、想、寫等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塑造正確的三觀。
教學過程
本課篇幅很長,我準備安排三課時來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
本課時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任務閱讀,填寫表格,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有利于貫徹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語言建構與應用”理念。下面我著重講一講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為了完成核心素養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下面我具體談談本課時的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處我采用激情導入法,以提問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積累知識:介紹人物通訊這一新聞體裁,及其新聞性和文學性特點,使學生能獲得在平時通過接觸新聞提升自身媒介素養的能力。
具備以上能力之后,教給學生如何分析通訊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強調要抓典型事跡、抓細節描寫和品讀語言。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會以多媒體出示問題一,請同學們根據《“探界者”鐘揚》概括鐘揚一生的典型事跡,根據文章給出的層次進行概括提煉,培養學生抓典型事跡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再設置問題二,給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時間,找出《喜看稻菽千重浪》中關于袁隆平的細節描寫,分析出人物的精神品質,培養學生通過抓細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接著找出三段人物通訊中的一些個性化語言,可以是作者或他人的評價,或者是人物自身的一些抒情性語言,品讀這些語言描寫對于人物形象的豐滿作用。
完成了以上內容,學生已經對三位主人公形象有了清晰明確的把握,接著拋出問題:人物通訊的寫作選取人物時有什么要求?這樣設計是為了明確通訊這一文體能夠拉近寫作對象與讀者的距離,并且引導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普通勞動者。
再自由討論,本文選擇的三位人物可以說是“中國的脊梁”。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在這些人物的身上學習到了什么?我們該如何去落到實處,要求自己?通過這一開放問題的設計,充分滲透了“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到這里,本節課的內容已經基本學習完畢,我會以袁隆平、鐘揚的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結,升華主旨。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善知識體系,我設置如下任務:寫一寫你知道的行業杰出的工作者,或者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的故事,描繪其形象。不少于200字。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優秀的勞動者,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第三課時:
本課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新聞閱讀能力,新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同學們選擇一份報紙或一個新聞網站,瀏覽一周的內容,從中挑選出比較優秀的人物通訊和新聞評論各一篇。形式開放,自由。旨在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設計反思
我總結了一下本節課的設計特色,本節課安排三個課時完成,有學生的自主閱讀,也有課堂上的指導閱讀。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真正意義上做到“樂學”、“學會”、“會學”、“會用”。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袁隆平細節敬業奉獻
人物通訊張秉貴語言艱苦奮斗
鐘揚故事責任擔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