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支教小組工作總結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海長寧區仙霞高級中學赴金平縣八一中學支教教師賀俊去年8月下旬,我們長寧區支教組一行5人在市教委統一安排下,離別家人離別親朋,踏上美麗的紅土地,來到了偏遠的滇南邊境少數民族自治縣金平,開始為期一年的邊疆支教工作。一年來我們身處邊疆、認識邊疆、感受邊疆、服務邊疆,為邊疆教育獻智慧不遺余力,為邊疆發展作貢獻竭盡全力!
對這片熱土作全面的了解、感知和認識,是我們5位支教教師初來金平的共同心愿。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上學期開學,也就是我們剛到金平八一中學,剛剛放下行裝的第二天,大家不顧旅途勞頓,不顧剛到新環境的諸多不適,便踴躍參加了學校每年例行開展的新學期“控綴勸學保學”社會調查。我們攀行了泥濘不堪的山間小路,領略了山村秀美的風光,見識了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現狀,也品嘗了原汁原味的哈尼豆豉,體驗了農村生活的艱辛和淳樸。一次走訪,一番調查尋常而又普通,但在我們心中卻留下了難忘的印記和美好的回憶!一年來,我們的足跡遍及金平所有鄉鎮。所到之處,我們看學校,看醫院,看鎮容鄉貌,了解風土人情,了解邊貿經濟。大家熱情高,勁頭足,不怕艱苦,克服困難。下鄉過程中我們有的老師因水土不服上吐下瀉,有的被蚊蟲叮咬皮膚潰爛,有的被日曬脫皮痛不堪言,但大家無怨無悔地把汗水灑在金平的村村寨寨。社會考察讓我們全面認識了金平,認識了我們支教的這塊土地在全國貧困縣之列。也正是因為經濟的貧困落后,制約和影響著當地教育的發展,使得教育設施、教育手段乃至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可喜的是這里的人民勤勞淳樸,智慧善良,他們沒有放棄理想和追求,他們沒有喪失改變命運的信心,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國家的,特別是在對口支援的國務院外交部和上海市長寧區等單位和部門的大力幫助下正一^步一步走向脫貧,走向發展,走向繁榮。
積極家訪助貧幫困。家訪是班主任的職責,而作為任課教師家訪則是了解學生接近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最好途徑。一年來,我們5位老師常常主動與班主任聯系,利用節假周末走出校門,走集鎮下村寨,家訪看望學生。山區家訪不比城市,這里有些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只能徒步跋涉,有些地方山路崎嶇來回要十幾個小時,為了看看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況,家訪一個學生需要用上周末兩天的時間,不能當天返回只得住在學生家里。特別是幾位女老師,住在學生家里生活起居十分不便,有時會兩天不梳不洗,加上飲食習慣不同,真是吃不下嚼不香,遇到了許多在城市在校園在家中不可想象的困難。可我們沒有人叫苦喊累,因為大家清楚這是自愿和責任,也是機遇。當然一分汗水換來一分收獲。一年來,我們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師生關系十分融洽。我們不會忘記新年伊始同學們給我們送來的祝福,那一束束鮮花、一枚枚吉祥果正是學生對我們辛勤耕耘汗水付出的最好回報和最高評價。
我們在家訪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生活的真實面貌,看到了邊疆山村生活的真實狀況,特別是貧困學生學習生活的艱難。現實讓我們震撼,我們怎能漠視呢?一年來我們積極聯系親朋好友為這里的學校和貧困學生募資金拉贊助。我們共募集資金16.3萬多元,其中,15萬元用于學校(10萬元資助馬鞍底中學;5萬元資助八一中學)的基礎建設和校園改造,還有1.3萬多元防直接用來資助貧困生20人次。
我們5位教師自己也拿出錢物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孩子:有的資助生活費,有的送去衣被,有的買給學習用品,點點滴滴絲絲縷縷竭其所能,傳達的是我們對邊疆人民、對邊疆孩子的真情厚誼。
作為教師,我們更愿意把熱情和關愛轉化為教育的行動。我們許多老師都在課余默默做著培優補差工作。吳迎春老師為當地老師子女,為所帶班級差生義務補習、補課,從學期初到學期末,一年到頭從不間斷。我們把金平當自己的家,我們把金平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
我們助貧幫困補差的真誠行動溫暖了貧困學生,感染了問題學生,激勵了困難學生,堅定了他們生活的信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鼓舞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一年下來,他們有的成績進步很快,成為學習的表率;有的思想意識轉變很大,成為班級的先進。我們在為學生長進欣喜的同時,也為我們自己能用實際行動樹立上海教師勤奮敬業的形象而自豪!
教學做師范,教研成骨干。應該說我們支教所在的金平八一中學是全縣最好的學校。學校領導年輕有為,敢想敢做,充滿活力;教職人員絕大多數來自各鄉鎮中學領導和教學骨干,素質較高。學校教育條件、教育設施、教育環境較好。但由于受大氣候的影響,加上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教師間交流不多,學習機會較少。毋庸置疑,將新觀念、新思維、新方法、新形式帶到這里是我們的責任和任務。一年來,我們在金平全縣內,在八一中學校內多次開講座,利用一切機會與當地教師交流學習。其中,我們在全縣語文教學大獎賽上的“認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意義,樹立全新語文教育觀念”的專題講座引起反響,效果較好。周蒙捷老師、羅燕老師、汪靜靜老師更是利用教研活動和課余時間熱情輔導當地年輕教師,手把手指導他們做課件,幫助他們使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當看到年輕的教師有了這樣的意識和興趣的時候,我們心中真的是無比喜悅!教學上我們更是毫無保留,將新的教育觀念落實在課堂中,展示在全校師生面前。一年中我們人人開了公開課,有的還開過2次并至3次。我們用課堂教學的實踐讓大家親眼目睹二期課改的科學和先進性。
教學中,我們注意借鑒學習當地教師適應本地學生學習特點的方法和經驗,大家相互切磋,相互尊重,融洽了關系,帶動了教研。我們參與輔導了“紅河州初中語文教學比賽”和“金平縣語、數、外教學大獎賽”的參賽。參賽教師獲得獎賽的一、二等獎,這是他們個人的成績,是學校的榮譽,也是我們的光榮!
教學不忘科研,積極撰寫論文。這一年,我們在忙社會實踐、忙教育教學中沒有忘記理論總結,沒有忘記教學研究。我們將日常教學感想、教育心得整理成文并積極投稿爭取發表。其中《語文教學上的“功利”與“非功利”》《邊疆地區數學考試的難易程度的科學把握》《邊疆地區英語教學中對教材的使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在鄉土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論文在《金平教育》上發表。《散文、小說總相宜——新教材課文內容把握與教學方略探討》在全國性刊物《中華基礎教育》上發表。另外我們的社會調查隨筆《下鄉先過山路關》等文章也有幸發表在《上海教育》雜志上。顯然,這些教學論文和生活隨筆的發表成為我們支教工作的又一個売點。
參與管理獻計獻策。來到金平,我們分別被聘為學校副校長和各學科教研組長等職。我們認為職務只是形式,重要的是為金平教育發展,為八一中學的發展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實事。為此我們總是利用各種機會為學校制度化建設獻計獻策,為學校依法治校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出謀劃策Q我們為學校起草的《八一中學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構想》《金平縣八一中學校本教研計劃》等文件,得到學校的重視,為學校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礎。
支教工作不可謂不艱苦,但充滿了歡樂和幸福。尤其在支教工作中與當地領導和老師加深了了解,結下了友誼,我們感到這最為珍貴最為難得。愿友情長在友誼長存!
我們來到金平來到邊疆,能直接為邊疆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感到萬分榮幸。我們代表著上海的形象,帶來的是上海人民對邊疆人民的深情厚誼,在具體工作中傳達這份真情、表現這種實意是我們的使命。今天在此回首這一年的經歷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沒有辜負期望,沒有辜負使命!
平凡的人生,難忘的經歷!我們永遠記著紅河,記著這片紅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