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一)基礎教育任務全面完成
20xx年末全鎮總人口3.7萬人,鎮域總面積72.4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800余人,楠楊常住人口2000余人,萬年場常住人口約1200余人。全鎮20個村2個社區,2113名適齡兒童分別在兩所學校、兩個幼兒園就學,適齡兒童入園率、入學率、完成率均為100%。“普九”債務全面解決。學校建立家長學校,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心教育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支教為榮、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鎮教育事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二)成人教育成效顯著
結合農業結構的調整,富余勞動力的增加,堅持成人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教育成果明顯,全鎮無青壯年文盲,從業、就業能力增強,群眾文化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三年來成人教育實用技術培訓6158人;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130余人,指導性培訓1107余人,崗前培訓1023余人)農村勞動力培訓面不斷擴大;脫盲鞏固率達100%。
(一)加強學校義務教育。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基礎教育工作,在校園里開展“捐資助學”,“兩免一補”活動,關愛女孩,關愛殘疾兒童,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享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三年來無一個兒童輟學,學校基礎教育得到全面貫徹執行;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為學校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創新辦學模式,引進機關幼兒園成功領辦楠楊幼兒園,推進了教育城鄉一體化進程;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技術達標率100%;民師問題基本解決。
(二)加強成人教育。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5·12地震后,災后住房重建實現了農戶的高度集中,農戶生產半徑加大,成教管理中心根據本鎮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進行實用技術、勞動就業等培訓,為剩余勞動力得到有效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巨大作用。
1、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針對我鎮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且專業技能較低的現狀,成教學校充分整合地方,組織全鎮各類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多種專業技能的培訓。
一是提高培訓針對性。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在農發局、就業局、村社區、學校、企業的配合下,對村社群眾進行摸底,了解需求,然后制訂了科學的培訓計劃。按計劃落實培訓工作。近年來主要培訓內容是農業實用技術、特色產業開發、特種水產養殖、經濟果林種植、高產技術、特種畜禽飼養與防病以及農家樂經營管理等。
二是提高培訓質量。為提高培訓的質量,我們對授課教師作了慎重的配備,采取“土專家”講解,農科專家“請進來”的方式上課。“土專家”、農技專家、職高教師當場示范使參培者得到較大收獲。
三是提高綜合素質。為提高當代農民的綜合素質,鎮還舉辦法律、環保、社會生活常識、計生、衛生保健、科技信息、市場經濟等專題的講座、培訓,增強了農民的法制意識,市場經濟意識。三年來全鎮近6000人次參加了各類培訓,張貼、散發各種招工信息數千余份,許多農民從培訓中受益,并走上了就業之路,富裕之路。
2、創新培訓形式,凸顯種、養殖重心。
(1)加強種養殖技術培訓。我鎮的種養殖業(種蔬菜、種大蒜、種木耳、養豬)已有一定基礎。這就需要一大批技術過硬的種養殖戶。為此,我們以楠新、紅廟、官倉、熙玉村種養殖為依托,組織農民現場參觀,學習種養殖技術,并在全鎮推廣。三年來,多次組織現場培訓,使現代養殖技術不斷提高并轉化為經濟效益。
(2)重視示范區建設。三年來,我鎮充分發揮“農科結合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每年堅持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農戶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和專業咨詢。目前大曲、花園獼猴桃基地已成規模,楠新甜葉菊種植已見成效。實用技術培訓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等優勢得到發揮。
(3)居家就業培訓。積極推廣服裝加工、插花、手工刺繡、編結、物業管理等居家就業實用技術培訓,為群眾增收創造條件。現已建立“樂江服裝加工培訓基地”、“文林村大棚蔬菜培訓基地”、“永樂村、楠新村手工藝培訓基地”,真正實現了居家就業。
(4)建立勞動力信息庫。為有序轉移勞動力提供有力支撐,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力度。聯合工會、就業局加強了與用工單位的聯系,了解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就業情況,注意做好再提高培訓工作,努力使被轉移的勞動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
(一)增加教育投入,“5·12”地震后,在福建對口援建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新修了兩所九年制學校和兩所幼兒園,并配套完善了各項硬件、軟件設施。每年召開教師節表彰大會,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繼續加強基礎教育,鞏固義務教育辦學成果,保持入學率、完成率100%,促進和提高全民素質。
(二)重視科學興農戰略,繼續加強成人教育。結合產業調整科學規劃,重視搞好成教學校基地建設,提高辦學條件,創新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技術素質,使其更好的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三)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我鎮綜治辦、城管辦和文衛計辦聯合組成整治小組,對我鎮的兩所學校不定期進行檢查和整治,通過經常性的整治,凈化了校園的周邊環境。
【教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育督導工作總結01-24
教育工作總結10-11
教育培訓工作總結03-12
教育行業工作總結02-07
教育幫扶工作總結02-27
教育見習工作總結03-13
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04-24
教育小班工作總結05-13
教育實習工作總結06-16
教育工會的工作總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