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格言吧,格言是指導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步。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格言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子治家格言1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碗粥一碗飯,都要想到來得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都要常常想到得來的艱辛。
“自奉必須儉約”,自己的飲食用度要節儉、節約。“宴客切務留連。”我覺得這句話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自己宴客的時候,不宜太奢侈浪費,關鍵是誠心誠意,有禮有節。二是自己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也不要有奢求之心,吃飽就好了,也不要逗留太長時間,讓主人為難,給別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煩。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飲食節約、節儉,不奢侈浪費,自己菜園里的瓜果蔬菜勝過奇珍異食。
“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不要因為貪口腹之欲而肆意殺害牲畜及家禽。
以上四句,都是朱柏廬在《朱子治家格言》里反復談到,要從吃喝用度上來節儉、節約的問題,說明從飲食上來節儉非常重要和必要。
也許有的人會說,以前是因為物質貧乏吧,才需要提倡節儉,現代社會,物質那么豐富,再來談節儉會不會過時了。其實,古今中外,無論貧富,少長老幼,都需要培養而具備節儉的美德。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家庭的持家之本。歷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圣先賢幾乎在每一本經典里都會無一例外地談到勤儉節約問題。
《論語》里,談儉約的經句俯拾即是。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子說:“讀書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以簡陋的衣服與粗糙的食物為可恥,那就不值得與他談論什么道理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破舊的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貧的生活,他卻不改變自己原有的快樂。回的德行真好啊!”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彎起手臂做枕頭,快樂就在其中了啊!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就好像浮云一樣。”在整部《論語》里,從孔子到其弟子,都在提倡“君子謀道不謀食”的`思想,為了追求“道”,雖吃的是粗茶淡飯,亦是快樂的。
《道德經》里,老子也說:“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太多的美味吃多了,會令人味覺減弱,反而品嘗不出食物原汁源味自然的美味,所以圣人們以能吃飽為原則,而不追求五花八門、奇珍異食。
《曾國藩家訓》中,曾國藩也有一條十六字治家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面對奢華的飲食,他說:“一食千金,吾不忍食,目不忍睹”。
喜歡孫中山先生的題詞——“飲和食德”,其出處:“飲和”語出《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食德”語出《周易·訟》:“六三,食舊德”。吃喝后感覺自在、享受和樂,飲要和諧,食應道德,享受先人的德澤。也就是要吃自然天成的食物,返樸歸真、順其自然。
如今提倡的“光盤行動”,從各級政府到普通民眾,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吃光盤中的食物,不浪費糧食,就是在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古德,令人欣喜。
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學校、個人在餐前,都要誦念“飯食之德”和“感恩詞”:
飯食之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自奉必須簡約,宴客請勿流連。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即出自《朱子治家格言》,蘿卜青菜保平安人生。“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出自《弟子規》。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
“飯食之德”的誦念,可以提起自己的恭敬心,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浪費飲食,以培養自己的福德。
朱子治家格言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盡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卻讓我受益匪淺。利用寒假的時間,我重新精讀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讓我懂得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仔細細數了一下其中的文字,發現古文極為精煉,僅僅五百二十二個漢字,卻極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養性,治家的合理理念,蓋稱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寫也極為細膩,小到打掃門戶,戶外灑水,內外整潔,整齊劃一的外在行為活動。還有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的內心檢點。而這,正好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要知道,現在的社會生活好了,鋪張浪費的事情就多了。小的僅僅是浪費一點點糧食,但是如果浪費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國十三億人口,每人浪費一粒米,加起來就是十三億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為一碗飯,那就是十三百萬碗飯,夠解決多少貧困人口的糧食問題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費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來維持自己萎靡的生活。這就是一種更加不正確的生活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我們要時刻謹記一飯一粥,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還有就是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堅實潔凈,泥土燒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飲食適度,家常便飯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實就是叫我們要學會約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潔自律,勿要因為一些金錢物質等財物而丟掉了屬于自己而真正寶貴的東西。在朱子看來,還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顯得更加高貴。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國救濟糧的崇高精神,在面臨死亡的.威脅的時候,在物質和精神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精神。這讓我深受震撼。而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更深層次的明白了這一點。
實話實說,這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在這篇文章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我也確實開始慢慢地踐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這些東西要從我們這一代人做起,從現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盤行動。我也學會了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
朱子治家格言3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無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隳自甘,家道難成。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4
孩子學習伏羲文化后,自己有幸接觸《朱子治家格言》,讀后頗有感觸,下面說說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對于這兩句話,感觸尤為深刻。孩子的姥姥姥爺、即我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村人,他們做事勤快且有安排,在印象中父母每天早上均是四、五點起床,在七點左右,已將孩子的吃喝及家里雜事基本都處理好了,然后下地做農活,因忙農活而忽略上學的孩子、因收秋而臨時準備農具、因家中大筆開支而到處借錢等在農村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父母身上從未發生過,在父母的影響下,我們姐弟均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參加了工作。仔細品讀兩句話,凝聚了父母的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在品讀老祖宗幾千年前總結的.經典時,我恍然大悟,這是教子治家的寶貴財富啊,勤儉持家、努力學習、鄰里和睦、家庭和諧……,同時使我深切體會到,稱職的父母,一定會培養出稱職的孩子來。
朱子治家格言5
中國自古重視家庭教育,但是說來慚愧,《朱子治家格言》卻是我迄今為止讀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這部格言內容豐富,涵蓋了日常作息、勤儉持家、和睦鄰里、尊師重道等諸多方面,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從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來看,全文提倡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概括為兩個詞,就是“自重”、“自持”。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早睡早起不僅對身體好,還能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氣神,對個人的生活,影響深遠。當今社會的誘惑太多了,好看想要更好看,有錢想要更有錢,可殊不知,知足才能常樂。《朱子治家格言》教導我們,“勿謀華屋,勿營良田”,很多事,除了滿足欲望之外,還要考慮應不應該,合不合理。“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即使掙錢,我們也不能掙不干不凈的錢。我們自強不息,努力奮斗,財富自然而然就來了。做人要謹慎自持,喝酒不可貪杯,有多少人因為酒后失態而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朱子治家格言》彰顯出了中華文化無比寬廣的胸襟和卓爾特立的價值觀,是儒家文化的深度總結,倘若我們能按照朱子的.家訓去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家庭會更加的和睦,整個社會也會更加的和諧。
朱子治家格言6
《朱子治家格言》又稱《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為清代學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僅五百多字,卻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講述了許多為人處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張的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力戒色1欲和浮華,反對見利忘義、諂媚寶貴等觀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朱子治家格言》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家訓》、《朱柏廬治家格言》,與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純(1617-1688),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昆山縣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者。名用純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蘇昆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并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為先生所拒絕。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納集》。《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我們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原文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譯: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注釋):庭除:庭院。這里有庭堂內外之意。
(譯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
(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譯文):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原文):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注釋):未雨而綢繆(chóu móu):天還未下雨,應先修補好屋舍門窗,喻凡事要預先作好準備。
(譯文):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原文):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譯文):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原文):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注釋):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饈(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譯文):餐具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譯文):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以下灰色內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譯文):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艷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裝。
(譯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艷麗的妝飾。
(原文):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譯文):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
(原文):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注釋):義方:做人的正道。
(譯文):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原文):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譯文):不要貪不屬于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原文):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譯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占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并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注釋):乖舛(chuǎn):違背。
(白文):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譯文):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
(原文):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譯文):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注釋):厚奩(lián):豐厚的嫁妝。
(譯文):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原文):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譯文):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賤不過的。
(原文):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譯文):居家過日子,禁止爭斗訴訟,一旦爭斗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
(評說):爭斗訴訟,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蕩產,即使贏了,也得不償失。有了矛盾應盡量采取調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譯文):不可用勢力來欺凌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譯文):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
(原文):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注釋):狎昵(xiá nì):過分親近。
(譯文):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歷多而善于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
(原文):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釋):譖(zèn)訴:誣蔑人的壞話。
(譯文):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爭,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原文):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譯文):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
(評說):常記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及所處的環境,則人間即是天堂。以忘恩負義之心看待周圍的人事,則人間即是地獄。
(原文):凡事當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譯文):無論做什么事,當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
(原文):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譯文):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
(原文):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譯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
(原文):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注釋):匿(nì)怨:對人懷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現出來。
(譯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原文):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馀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馀,自得至樂。
(注釋):饔(yōng)飧(sūn):饔,早飯。飧,晚飯。
國課:國家的賦稅。
囊(náng)橐(tuó):口袋。
(譯文):家里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余也自得其樂。
(原文):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譯文):讀圣賢書,目的在學圣賢的行為,不只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么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譯文):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譯文):如果能夠這樣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賢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治家格言7
南懷瑾先生曾在《國學與中國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響了中國三四百年,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政府沒有花什么錢,都是老百姓自己培養子弟出來,影響一個國家,影響整個時代。南懷瑾先生8歲便會背誦此書。而他的父親也以身作則教導著南懷瑾先生,由此可見,此書之于百姓意義有何重要。
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結了中國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家庭教育精華,在問世后的數百年間,更成為了中國童蒙養正的必讀精華,對教化人心、保留和傳承中華美德產生了持久、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給了我深刻印象,這句和唐詩《憫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半絲半縷,皆是勞動所得,這些物資來之不易,更應該把他們視若珍寶。勤儉,不但是節約一點物質財富的問題,而且關系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現的新聞“男子見義勇為反被拘留14天”引發熱議,網友們對這種判決紛紛表示不滿,甚至有人發言認為,如果不能保護見義勇為,就不要再呼吁見義勇為。這讓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讀后感·如果做好事是為了讓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惡人。它告訴我們,行善,是內心的修行,不應該帶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林語堂曾說:“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的方向。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么樣的意義。”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與精辟入理,字字珠璣,其讀書的意義也一覽無余。
僅僅54句,522字便精辟地講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謙、仁、善為主,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蒙學經典,它在尋常的瓦舍評書中,暗藏著齊身的秘訣;明事箴言,它在簡樸的青磚白墻上,鐫刻著治家的追求。
朱子治家格言8
1、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2、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3、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5、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6、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7、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8、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9、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10、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11、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12、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13、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14、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5、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16、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17、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18、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9、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20、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
21、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2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3、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24、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25、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26、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27、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28、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29、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30、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31、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32、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33、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34、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35、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36、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37、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朱子治家格言9
今年五年級課外背誦古詩文的目錄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讀過也背誦過。今年再讀再背,還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獲的。《治家格言》又稱《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為清代學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僅五百多字,卻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講述了許多為人處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張的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力戒色欲和浮華,反對見利忘義、等觀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朱子治家格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智慧結晶,開學初,經香港路小學骨干教師整理以后更加適合我們小學生學習。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習慣。
《朱子治家格言》中講的掃灑庭除、關閉門戶等看似簡單的小事,恰恰是一個人做事態度和品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態度、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就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要擺正心態,腳踏實地地把學習中的每件事認真做好,逐步培養嚴謹細致的習慣。同時,要養成“未雨綢繆”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防止“臨渴掘井”。
二、團結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班級
《朱子治家格言》勸誡我們要溫恤親鄰,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居家戒爭訟,是指要注意搞好與鄰居、親朋之間的關系。在一個班級中,同學之間要相互團結,互相謙讓,多為他人著想;作為一個教師,則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考慮各個方面的利益,為班級、為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
《朱子治家格言》講到:輕信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們在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特別在處理班級事物中,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多調查研究、多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妥善處理同學糾紛,不要輕信片面之詞,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職守。這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老師。
四、生活簡樸,做一個廉潔自律的教師。
“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 在現在社會中,各種思想觀念不斷涌現,其中有些積極向上的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錯誤的觀念,我們要堅決抵制。首先要約束自我,保持廉潔自律。其次,要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不要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堅決不搞有償教教,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幸災樂禍。不要結交不良朋友,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注意言行舉止,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治家格言10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宗祖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長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
長幼內外,宜發屬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逼凌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墮自甘,家道難成。
狎匿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忌嫉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怨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11
1、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2、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3、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4、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5、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6、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7、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8、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于心,吉兇惟人召。
9、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10、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11、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12、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13、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
14、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15、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16、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
17、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18、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19、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20、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21、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22、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23、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24、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5、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26、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27、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28、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29、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30、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
31、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32、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33、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34、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35、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36、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37、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38、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39、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0、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41、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42、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43、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44、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45、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6、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47、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48、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49、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朱子治家格言12
近日,孩子在國學班上開始學習《朱子治家格言》,媽媽也從未學習過,于是就跟著孩子學讀,不僅孩子很受啟發,媽媽也很受教育。這些古老的文字里散發著淡淡的馨香,真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細讀家訓,反觀自己,且聞且思,受益匪淺。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黎明即起床,打掃衛生,務必要保持內外整潔,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會讓人有一種留戀的感覺、欣悅的感覺。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晚上早點休息,關鎖門戶,讓心靈得到安寧和休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我們平日里吃的一粥一飯,要備覺珍惜,常常想想得來的多么不容易。農民從把種子種下去,施肥,澆水,拔草,頂著炎炎烈日,皮膚曬得黑紅,背上的汗水浸濕了他們破舊的衣衫。等莊稼成熟收獲后,拉到市場上去賣,有的車子旁邊還有一個頭發蓬亂,熟睡的孩子。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一粥一飯。感恩上蒼,感恩每一個為一碗飯付出的人。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我們身上穿的半絲半縷,每一件衣衫,哪個不是經過很多工序加工而成的呢?我們珍惜衣服,就是在珍惜別人的勞動,憐惜別人的辛苦。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買了一柜子的衣服,還要買,甚至有的不穿(我在批評自己,因為我就是。),這樣怎么能心懷別人呢?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先計劃好,不要等不好的結果來了再去補救,那樣就來不及了。就像沒有下雨的`時候,要事先想到如果下雨了要怎么辦,就像臨渴的時候去準備打井,一切太遲了。這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理性的人,避免一些感性的情愫。計劃可以小到一件事的計劃,大到為自己的生命做一個計劃,免得空度一生。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對自己要勤儉節約,對客人要大方待之。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待自己不薄,雞鴨魚肉,珍饈美肴,不在話下。而對于別人,錙銖必較,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真真的,生怕吃一點虧。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做面,等盛到碗里端給客人的時候,表面上和我們的一樣,碗下面常常窩著一個荷包蛋。而媽媽碗里常常把肉啊、豆腐、雞蛋撿給我們這些孩子。自奉簡約,寬厚待人,自小就印在腦海中。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碗具要干凈整潔,不求華貴。而飯食呢,要簡約,田間的蔬菜勝過山珍海味。這里的勝過自然是指功效而不是口感。很多人,吃飯吃肉,要品種多,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唯恐漏掉一個。很多人漸漸吃成了將軍肚,那是男同志,女同志腰里如同帶了一個汽車輪胎。一定要告訴自己,要飲食知量。
以上是自己邊讀邊思的文字,意在激勵自己,反省自己。朱伯儒給后代所留的家訓,關乎做人,做事。個別地方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但對于人性里的東西,沒有歷史時間的隔膜,都是相續相通的。
細讀家訓,反觀自己,且聞且思,受益匪淺。
新學期,老師布置同學們讀《朱子家訓》。一開始我把讀《朱子家訓》當作是一種任務,但是在認真閱讀《朱子家訓》之后,我發現,“任務”是我們對它的誤讀。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通俗易懂,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視。
在今天看來,《朱子家訓》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處處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有想過打掃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整理自己的書籍,生活、學習完全離不開大人們的呵護,更不要說是節約了。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慚愧。
“宜未雨而綢繆,忘臨渴而掘井”。意思是:應該還沒下雨時就把東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就是說凡事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事情急了、來不及了才動手。讀完這段話,我也是有體會的。以前學習,直到快考試了,才想起把書本拿出來翻翻,從來沒有想過平時就帶著復習復習。所以,每次考試的時候總是慌急慌忙,不是這里出了問題,就是那里出了差錯,考試成績自然也不理想。
讀完《朱子家訓》,真是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更要從小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所以,現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后悔。
朱子治家格言13
朱子一生,潛心學問,淡泊名利,以弘揚理學為己任。其最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處事方法之大成,含義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讀完頗有所感。
克己修身
〝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執政的基礎和根本〞。而〝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這句話便是告誡我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灑掃庭除。關索門戶看似是小事,卻體現著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以及品德修養。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們珍惜大好時光,明白人生短暫;內外整潔則是告訴我們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潔的`環境更有利于我們的讀書學習生活;親自檢點則是告誡我們做人要有責任心,高度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則是告誡我們要〝節約資源,惜福報恩〞。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對于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兒時我們便吟誦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而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更應該節約資源,將勤儉樸素牢記在心,合理利用資源,讓人類發展得以延續。〝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我們不應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所帶給我們的快樂。三思而行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學會自省,不斷檢討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貪財,不算計,低調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風范。
廉潔自律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為人正直,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于貧困的人,我們不能落井下石,而應雪中送炭。對人刻薄,終會收到他人的反擊;不守倫理,終會遭人所棄。對于貧富一視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嚴守道德規范,我們的社會風氣將越來越好。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持自己的初衷,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總結領悟,不斷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僅僅是家訓,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會不斷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朱子治家格言14
《朱子治家格言》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事的寶貴精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屁股還不愿意起床,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媽媽洗曬,懶惰在我身上越來越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部倒掉,一件衣服不好看就不穿,在學校同學們比誰穿的衣服品牌好,誰的貴。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事,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 莫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并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讀了《朱子治家格言》后,我的理解甚為膚淺,還需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雖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從我做起,將這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朱子治家格言15
前幾天,我得到《中華美德書》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讀,《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世的寶貴精神.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到屁股還不愿起床.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能“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母親洗曬.懶惰在我的身上越來越嚴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襪要講時髦.還學著別人穿戴首飾,飾發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莫貪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并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最能煉就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讀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為膚淺,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我認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體會到的',對格言的教誨,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還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為祖國的富強胸懷大志:為官心存君國.
【朱子治家格言】相關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05-15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09-22
[精華]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1-21
正己化人--讀《朱子治家格言講記》有感01-16
《朱子家訓》讀后感03-19
《朱子家訓》讀后感7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