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時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一些觸動,這時就可以寫一篇感言。那么感言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競賽獲獎感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競賽獲獎感言1
說實話,其實這次的競賽我考得并不好,盡管還是進了,但分數比我高的大有人在,讓我寫這篇文章實在使我感到十分受寵若驚。
人人都說競賽是聰明人玩的游戲,不是每個人都能參加競賽的,而在各項理科競賽中又數數學競賽最難。我自己小的時候也并不知道除了普通的課本內容之外還有競賽這么一項富有挑戰性的"附加題",自己也是在后來幾次聽說了別人獲獎有怎么樣怎么樣的好處,又是如何如何值得羨慕,并在老師的"號召"下才開始我的競賽生涯的,并在幾次牛刀小試之后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可能也有家庭氛圍的關系)。沒有人會自愿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嘗到甜頭了,有了興趣,這樣才是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以為,興趣是邁出第一步的關鍵。
然而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興趣僅僅只是一次點火,使木炭達到了著火點。但要想真正讓火焰燃燒下去而不熄滅,那就需要不斷地有氧氣補給,越充足的氧氣能使火焰燃燒得越旺。學習中的"氧氣"就是毅力和熱情。越充足的毅力和熱情越能使學習得心應手。"只要工夫深,鐵棒磨成針"這句話無論放在何時都不會過時。學習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扎扎實實地學習,思考,再學習,日積月累,才能真正從量變轉化為質變。尤其像數學這樣的理科,只有不斷地做題與反思才是獲取成績的王道。在這次的競賽里,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填空題第一道的關于數列的題目。數列和不等式一直是我的薄弱環節,剛開始的時候甚至拿到題目根本無從下手。后來也是在慢慢一點一點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解答規律和技巧,然后我去查閱了資料,知道的朋友應該曉得這個學期初我交的課題報告就是關于如何利用特征方程解數列通項式的。于是在不斷的做題和積累下,我逐漸總結出了數列通項公式的一些一般解法,而這次的那道數列填空題,也在我一眼之下便認出是一普通的高階遞推式,利用我已知的方法迅速解決了。可見,學和思是分不開的.。學習沒有捷徑,不要存有僥幸的心理。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甚至是在所有的科目學習中,多花時間,多花精力,用心去學,去做,去思,只要工夫夠深,沒有一樣是難的。
學習永遠是苦的,這是我所體會到的、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們的事實。怕吃苦就永遠獲得不了成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如何在這注定痛苦的生活中發揚一下阿q精神,自己找樂子,即使只是騙自己的又怎么樣呢?我選擇了競賽,就不能只是抱著玩玩而已的心態,既然選擇了,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前面還有很多題目要做,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我會記得我最初為何選擇了它,我不會使自己在茫茫書海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永遠不要放棄對成功的希望,時時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想,建立在汗水上的成就才是最大的,最有意義的成就吧。
沒有過硬的分數就沒有發言權,在這里我也就不想再多說些什么。努力是不需文字解釋、也是不能用文字解釋的。我想,真正等到我有發言權的時候,就請等到全國聯賽之后再等我的消息。
數學競賽獲獎感言2
在很久很久以前,學習遠離了快樂,快樂拋棄了學習。
這是一件很無奈卻很必然的事情。對于學習的動機,我們迷茫;對于學習的過程,我們痛苦;對于學習的結果,我們又往往是失望。帶著對世界的無知走進學校,灌輸,記憶,操練,檢驗,我們得到了什么?對許多人來說,只是一點點知識和更多冷漠而已。這不是社會、學校抑或我們中的任何一方想看到的結果,但的確是不得不接受的現狀。快樂學習是一種境界,人人都想達到,但又談何容易?
一個人快樂,歸根結底是發展需求得到了滿足。學習的本意是對知識的探索與獲得,是一種滿足認知欲望的活動,它應該是帶來快樂的。但出于很多原因,我們天生的好奇心與熱情被重復的簡單訓練不斷消磨,從主動的求知蛻變成了被動的受苦,從去探索變成了被灌輸。當我們的主動性被不當的教育方法驅趕的時候,學習的快樂也悄然遠去了。
作為學生,無法改變規則,那只能改變自己。說是正視學習也好,阿q精神也罷,能培養一種能夠提高效率,有益身心的心態就是成功。能夠接近這個目標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讓自己相信所學的東西是真正有用的。中學教材內容如此繁雜,不可能字字珠璣,但哪怕是自欺欺人地認為有用也比不斷拷問自己學這些到底有什么用來得實在些。適當的`自我欺騙可以當作保護心理健康的手段。
其次,為用而學。我們在杭外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中體會到的快樂早已超過了學習,原因就在于圍繞一個目標學習能夠激發人的潛力。英語節,水火箭,它們對動手能力和相關知識的激發應該能帶來一些啟示。尋找一些目標,讓自己感到每個階段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再次,降低期望值以調節壓力,建立規劃、培養條理。這些都是不容易做到的陳詞濫調。
最后,看到自己的進步,并給自己以獎勵。巴甫洛夫用這招讓小狗建立了搖鈴反射,我們同樣也能用這種心理暗示強化獲得的快樂并轉化為繼續努力的動力。有收有放,找到一種健康的節奏。
這些話的確很阿q,但處在一個給學生的壓力大到如此無以復加的環境中,阿q一下也不失為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不是阿q精神又是什么?請相信,享受過如此"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中國特色教育,接受大任的日子必不遠矣!
謹以此自勉。
【數學競賽獲獎感言】相關文章:
競賽獲獎感言12-08
關于競賽獲獎感言02-06
勞動競賽獲獎感言09-20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發言11-01
獲獎的感言10-15
經典獲獎感言01-15
獲獎感言05-15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發言4篇[集合]12-31
學生獲獎感言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