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凡事經歷了才有發言權,體驗了才感同身受。前兩屆老師在學情分析會上,談論班情變化給教育教學帶來的挑戰,今年我也經歷了一番,感受頗深。課堂氣氛的沉悶,思維的停滯,讓我迷茫,挫敗感沖擊著我的自信。班級走了21名學生到預科班,感覺一個溫馨集體被拆散,孩子們一時找不到大家庭的溫暖,神情木然,沉默不語,上課的空氣似乎凝固了,思維飛揚的場面不再。顯得空曠的教室,失去了往日的“嘰喳”,我也找不到上課的感覺。盡管焦急,只能針對學情,積極應對,“改變”自己。
一、“改變”應對。
首先對學習氛圍的變化,在失去思維主流的課堂上,及時調整心態,用放大鏡的眼光去尋找學生的優點,用顯微鏡下的心態去肯定學生一絲一毫的努力與進步;其次,改變教學方式,由原先探究式思維碰撞的合作學習,變為以圈畫批注靜靜涌動思維的自主學習模式;再者,變更教學節奏,由快節奏變為慢節奏,降低學習坡度,也一再降低預期值,扎扎實實推進教學進度,夯實基礎。
二、作文教學。
調整“傳閱作文”小組,更換博客管理員,一周一評,展示交流。引導小組合作創作,雛鷹組《龍時代》2萬多字和精英小組《冰封王座》5萬多字分享于班級群中,《冰封王座》第二本書已經出爐,班級傳閱,以此激勵學生寫作熱情。
三、閱讀指導。
目的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做到每課批注《拓展閱讀》、每天晨讀誦讀《日有所誦》、每周學習小組分享推薦共讀書目、每月全班共讀師生同聊經典書目和班級借閱圖書登記公示等措施,營造閱讀氛圍。如何由閱讀的“量”深入到閱讀的“質”的提升,還需要在閱讀“思維導圖”的引導上不斷改進。
四、教務處建議:
1.注重心理疏導。學生青春期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心理成熟偏早,要關注少數女同學的特殊時期,關注“小團體”現象,側重同伴的評價,營造正能量,將負面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
2.關注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來自于教育有缺失的家庭,我們依靠家長但不能依賴家長。做到“四不”原則,即不抱怨、不指責、不訓斥、不放棄。堅定信心,盡我們綿薄之力將他們送進七年級,做到問心無愧,就是盡到了我們的教育職責。
3.教學進度問題。學科性質不一樣,進度也不一樣,下學期課程內容是否提前?因人因班而定。據個人經驗,語文提前上效果不理想,能否將總復習的知識點分散到本學期末?像古詩、名言警句,拼音、漢字、詞語等知識點提前到本學期復習,做到扎實有效,是否更科學?
【在六年級學情會上的發言】相關文章:
學生代表在獎學基金頒獎大會上的發言04-04
家長會上的經典發言07-24
家長會上的發言09-27
家長會上的發言[經典]03-21
家長會上的發言(熱)11-08
畢業座談會上的發言11-02
【精品】家長會上的經典發言10-09
在全行工作務虛會上的發言08-29
(通用)家長會上的經典發言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