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發言稿>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更新時間:2024-10-26 08:41:58
  • 相關推薦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光盤行動的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我能行》!

  清代教育家朱柏廬在《朱子家訓》中寫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告誡世人: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里有多少人的付出,真的是來之不易;用每半根絲、每半縷線時,都要想想絲縷間要消耗多少物質能源,應該好好珍惜。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

  開學之初,我們每個班都上了“三愛三節”的主題班會,知道了節水、節電、節糧的重要性。可是我們每個人把這些要求落實到行動上了嗎?單說節糧,餐桌上摞起來的盤子,有幾個是真正一粒飯不剩的呢?看水池旁的垃圾桶就知道了;給同學們加的水果、點心、牛奶,有多少真正變成了強壯身體的營養?看各班丟出來的垃圾袋就知道了。

  同學們,當大家以飯菜不合口味而抱怨,甚至把大量飯菜倒掉時,你知道餐廳老師為了這每一餐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嗎?我校師生人數超過了兩千人,餐廳老師每天早上5:30就要上班為大家準備早餐,早餐后一直到大家吃上香噴噴的午餐,他們又在一刻不停地忙碌。而晚上等他們把餐具衛生洗刷打掃完,就七點半多了。當同學們上完一節晚自習,吃著香甜的水果時,他們才結束餐廳一天的工作。每周為了定菜譜,餐廳老師也費盡腦筋,先要保證給同學們足夠的營養,然后再研究所配的菜品和烹制方法,盡量做到每周不重樣。為了照顧同學們的口味,他們不斷捉摸新菜品。餐廳的廚師長石磊老師為同學們創新出面食蘿卜絲餅,正在逐個年級推開,爭取較短的時間讓每位同學都能嘗到。同學們,知道了這些,你還忍心浪費這些凝聚著他們的關愛與辛苦的飯菜嗎?可能有的同學飯量小,可能有的同學加餐時間真的不餓,那就可以告訴老師,提前把多余的餐點退回餐廳,也可以避免浪費啊。

  在我們物質生活比較富裕的此時,同學們可能不知道,饑餓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當我們在教室里認真聽講,在食堂享受學校可口飯菜的同時,世界上還有很多同齡人正處在饑餓的水深火熱之中。數據表明,全世界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也就是說,當我們將剩飯剩菜倒入垃圾桶的那一個瞬間,可能就有一位同齡人因為吃不上飯而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目接近總產量的十分之一,相當于兩億人一年的口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盤,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是對社會資源的節約,更是個人文明素養的`體現。在家里就餐做到光盤,會讓勞累的父母感到欣慰;在飯店就餐做到光盤,會讓周圍的人心生敬佩;在學校就餐做到光盤,會讓餐廳的老師感覺付出有所值,辛苦也快樂。吃光自己盤中的食物,這對我們來說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但它能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還能彰顯美德,同學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堅決踐行呢?

  同學們,“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我們每個開元學生的素質,它是我們義不容辭責任。希望大家就從現在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從生活細微處做起,做勤儉節約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同學們,請跟我們一起說:“光盤行動,我能行!”

  我們期待著看老師們和同學們在“光盤行動”中的完美表現!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

  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的熱烈響應。所謂“光盤行動”,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在外就餐時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

  同時,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因此,大家不但要爭當勤儉節約的行動表率,更要結合光盤活動的開展,積極倡導節約文化,廣泛宣傳,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用我們的身體力行感召、影響和帶動家人、同學、朋友及身邊的每一個人加入節約行列,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助推“勤儉節約”成為時代徽標、“儉約生活”成為社會時尚。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共同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讓我們節約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電,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節約型社會發揮自己的正能量!

  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莊嚴而親切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大家肯定都讀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要我們節約糧食。前幾個星期我們全校開展了“光盤行動”,經過老師的監督和同學們的努力,部分班級做的比較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但是有個別班級還要繼續努力。

  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倒掉;午餐過后,有的班級的飯菜筒里還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費呀!

  同學們,對照老師剛才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莊嚴而親切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大家肯定都讀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要我們節約糧食。前幾個星期我們全校開展了“光盤行動”,經過老師的監督和同學們的努力,部分班級做的比較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但是有個別班級還要繼續努力。

  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倒掉;午餐過后,有的班級的飯菜筒里還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費呀!

  同學們,對照老師剛才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做多公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那么,就參加“光盤行動”吧!“吃光盤中餐,今天不剩飯”拒絕浪費,珍惜糧食!期待你和你身邊的人加入“光盤族”。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惜。從中午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同學們,“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莊嚴而親切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大家肯定都讀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要我們節約糧食。前幾個星期我們全校開展了“光盤行動”,經過老師的監督和同學們的努力,部分班級做的比較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但是有個別班級還要繼續努力。

  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倒掉;午餐過后,有的班級的飯菜筒里還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費呀!

  同學們,對照老師剛才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文明就餐光盤行動”是一種大眾自發認識到節約糧食,倡導節約糧食資源的一種方式。它首先是由國土資源報社的副社長徐xx先生提出來的,進而由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活動,經過媒體傳播行成的一種社會群體的“文明就餐光盤行動”。“文明就餐光盤行動”的出現,是一個符合當前社會的現象。在21世紀的年代里,已經不再是30多年前的那種食不果腹,到處饑餓的'社會了。人們不再為了一點糧食而去感到可惜,越來越多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蔚然成風。人們在飯店里有時為了一時氣派,不惜花錢買許多吃不了的東西,只是為了排面上的奢華,他們只以為自己的賺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其實,尊重糧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大傳統美德。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光盤行動》。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到人走盤光,做到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日針對社會中存在的奢侈和浪費現象作出了“厲行節約,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的重要批示。有關數據顯示,饑餓仍是全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僅餐桌浪費食物的價值就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了另一種景象。人民日報曾談到這樣一個細節,一行國人在德國一家餐廳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飯菜被罰款50馬克。餐廳工作人員解釋道,雖然吃飯花的錢是你們自己的,但資源是社會的,誰都沒有理由浪費。浪費食物絕不是小事,也不是個人私事。常聽到有人振振有詞,“我花我自己的錢,我浪費關你什么事?”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你雖然花的是自己的錢,但浪費的是社會資源。社論指出,對這種浪費食物現象,不能止于道德批評,還應引入懲罰機制。幾年前,芬蘭央行行長在一次公務接待中,僅僅因點了一盤20歐元的.鵝肝而被迫辭職。近日國家糧食局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針對浪費現象,現在正在探索將“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條款寫入《糧食法》,以后將用法律手段約束整治浪費糧食的行為。

  減少“舌尖上的浪費”,有人建議吃不了兜著走。其實,與其吃不了才兜著,何不一開始就少點些菜?與其說是“舌尖上的浪費”,不如說是一種丑陋的價值觀在作祟。誰不知道“粒粒皆辛苦”?誰不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誰不知道“浪費用水可恥,節約用水光榮”?誰不知道“節約用電,隨手關燈”?但當我們看到泔水桶里那只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我們看到那嘩嘩直流的龍頭,當我們看到空無一人的教室里那寂寞長明的日光燈,我想,我們做的和說的真的不一樣。目前,祖國的南海主權不斷遭到他國的挑釁,與其夸夸其談,不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讓我們節約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化為點點滴滴保衛祖國母親的力量!

  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們每一位師生共同做起,需要我們共同從現在這一秒做起!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隨著社會各界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今天,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剩菜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盛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節約糧食,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文明就餐光盤行動”是一種大眾自發認識到節約糧食,倡導節約糧食資源的一種方式。它首先是由國土資源報社的副社長徐志軍先生提出來的,進而由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活動,經過媒體傳播行成的一種社會群體的“文明就餐光盤行動”。

  “文明就餐光盤行動”的出現,是一個符合當前社會的現象。在21世紀的年代里,已經不再是30多年前的那種食不果腹,到處饑餓的社會了。人們不再為了一點糧食而去感到可惜,越來越多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蔚然成風。人們在飯店里有時為了一時氣派,不惜花錢買許多吃不了的東西,只是為了排面上的奢華,他們只以為自己的賺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其實,尊重糧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大傳統美德。

  根據可靠數據,每年消費者僅餐飲方面浪費蛋白質和脂肪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的口糧。“全世界饑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饑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這是“光盤行動”宣傳單上的話。相信無論任何人看到這樣的驚人的數字,都會感到驚恐,都會啞口無言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光盤行動”的要求,都要有自覺的節約資源意識。

  每個人都有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義務。世界是屬于全人類的,人類就必須保護不必要浪費的資源。資源是有限的,而我們的生活是長遠的。我們不能只為了當前的.生活的舒適,而去浪費糧食,要知道,誰也無法預測自然災害會在什么時候發生,我們要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吃多少就做多少,點多少,吃不完的能打包就打包,不要因為麻煩就倒進垃圾桶里。如果我們都能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那么我們就等于會拯救很多將會餓死的人。我們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活著,更是為了我們的后代活著。

  我們的行為將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尤其,已經作為父母的人,孩子還是在學習事物的過程,父母自然要做一個好榜樣。如果帶自己的孩子去飯店點一堆東西,只是為了讓孩子吃的開心,然后浪費一堆食物,那么這種行為將會在孩子的腦海里留下深深地印象,自然以后就自然而然的也做了跟家長同樣的事情。但是,如果反之,我們每次,每天都會教育孩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那么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節約,更加富有。

  我們更要監督用公款海吃海喝的行為,這是很厲害的一種浪費行為,國家更要進一步落實這樣的政策。我們是現代文明人,就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行為修養,文明修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后果。“光盤行動”的出現就是證明現在浪費行為已經很嚴重,所以每個人務必節制自己不好的浪費行為,為自己,為后人,為國家,為世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明白,保護好我們地球的資源,沒有一點壞處。

  “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這是光盤行動的口號。正如,海子說的“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是啊!就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光盤”一族吧!世界是我們的,我們屬于世界,關心我們身邊寶貴的糧食吧,它是我們人類的珍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9

  日前,中國石化印發《集團公司黨組成員所在黨支部、聯系黨支部"雙示范"創建實施意見》,著力把黨組成員所在黨支部建成全面過硬的示范黨支部,把黨組成員聯系黨支部建成全面進步的示范黨支部,在全系統營造抓黨建促發展、抓基層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雙示范"黨支部創建的具體內容包括:黨組成員所在的.機關黨支部在政治功能過硬、基礎工作過硬、本領能力過硬、工作業績過硬、紀律作風過硬等五方面下功夫,努力在全系統基層黨支部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黨組成員聯系黨支部在政治引領進步、"三基"工作進步、凝聚群眾進步、推動發展進步、紀律作風進步等五方面下功夫,切實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根據《實施意見》,黨組成員要把"雙示范"創建納入"一崗雙責"責任體系,嚴格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做實領導干部聯系點工作,抓業務與抓黨建統籌推進,深入支部抓支部,身體力行指導推動支部工作,以實際行動影響帶動黨員群眾;黨組成員所在黨支部、聯系黨支部要對照目標、強化落實,不斷整改提升,努力爭創示范;機關和基層黨支部要協同創建,通過送黨課、送管理、送技術、送服務等形式加強交流。"雙示范"創建工作還將納入總部機關和基層聯系單位黨建考核和黨組成員年度述職內容。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光盤行動》。

  所謂光盤,就是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餐畢盤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時,也要厲行節約,狠剎“舌尖上的浪費”之風。農業學家袁隆平說:“我們國家人口這麼多,耕地又這樣少,人均耕地這么少,好不容易國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們每年辛辛苦苦來鉆研,提高產量,我們的'水稻產量,每畝提高十斤五斤都是艱難的,提高了單產之后呢?又浪費了。”顯而易見, 我們的浪費建立他人腦力和勞力的辛勤耕耘之上;我們到下的是自己碗中的剩飯,而流走的卻是他人辛勞的汗水。

  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饑餓喪生,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中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約占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如果我們人人都反對浪費,不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那么我們可以救活多少饑餓的人口啊!

  我們以“光盤”為榮,以“剩宴”為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用文明演繹生活,用行動展示形象!我們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和朋友宣傳節約糧食,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

  在家庭餐桌上,我們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燒菜、做飯,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做到不扔剩飯剩菜,不可避免有剩余的,用于餐桌二次供應,爭取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拒絕浪費,珍惜糧食。

  在職工食堂,我們倡議按量取食,吃多少,盛多少,“吃光盤中

  餐,今天不剩飯”;提倡自帶飯盒,剩菜剩飯要打包,環保又節約,低碳又健康。

  在外就餐時,我們倡議點菜要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記得打包兜著走,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或許有的人說:“我吃飯花自己的錢,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吃不完也是我用錢買的。”是的,我們是花自己的錢,可我們浪費的卻是社會的資源。我們要對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負責,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做節約的大使,作浪費的殺手。

  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積滿籮。我們的節約,僅在觀念一瞬間,節約的是糧食,拯救的卻是他人的生命;我們節約一小步,卻文明一大步。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Say No!

  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文明用餐。說到愛惜糧食,相信很多同學就會想起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李紳的《憫農》,他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我也想把兩位節約糧食的說給大家聽。

  位說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時,規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湯再加一碗白米飯。就是在他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張多加了幾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評,席間小孩灑了幾粒米,他瞪著眼睛,自己以身作則夾起掉了的米粒,并吃掉。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位是一代偉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向來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

  這個學校為了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規定一天三餐到學校食堂吃基本餐,這是學校增加了,特別是食堂阿姨們,起早貪黑,他們為的是什么,就是我們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著想。同學們如果飯不夠吃可以叫食堂阿姨加一點飯,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里,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飯菜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還有同學甚至有的菜一口都每吃。浪費現象觸目驚心。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最新顯示,全球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饑餓死去。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我們的同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要注重合理的的營養吸收。那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另外,在文明就餐上老師還要提醒大家幾點:

  1、安靜

  包括進餐廳,排隊領打飯過程不說笑,不打鬧,吃完后安靜離開。

  2、有秩序

  3、

  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范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于饑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范。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御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里。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里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同學們:

  前段時間電視媒體在“CD行動”之前出現了一個新詞!“有一種儲蓄叫CD,一種公益叫CD,一種習慣叫CD。所謂CD就是把盤子里的東西都吃了。”

  當今社會,餐桌上浪費的食物數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費”令人震驚,我們身邊的浪費無處不在。據調查,中國每年只有13億人在餐桌上浪費20xx億元的食物,傾倒的食物相當于每年2億多人的口糧。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總量相當于約500億公斤糧食,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饑餓仍然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平均每年有1000萬人死于饑餓,每六秒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饑餓。

  這些數據讓你震驚了嗎?想想自己,也許在你倒掉食物的那一刻,你覺得浪費一點食物根本不算什么,但是當你看到垃圾桶里全是食物的時候,你真的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嗎?浪費是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可恥行為!在這里,我主張你和我們家應該做以下幾點:

  1.珍惜食物,點適量的食物,消除剩菜,減少浪費。

  2.不要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

  3.想吃多少吃多少,不要扔剩菜。

  4.提醒身邊的同事朋友積極停止浪費食物。

  5.做一個節約宣傳者,向親朋好友宣傳食品節約。

  6.積極參與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氛圍。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入“光盤行動”吧!讓我們小班融入“CD族”大家庭!杜絕浪費,對“舌尖上的浪費”說“不”!跟著我做光盤操作。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殊勝而神妙親切的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演講的考題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大家肯定都讀過唐代隋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要我們節約糧食。前幾個星期我們全校順利開展開展了“光盤行動”,經過同學們同學的監督和同學們的努力,部分班級偷懶的比較好,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但是有低年級個別班級還要繼續努力。

  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胡亂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放進去;午餐過后,有的班級的飯菜筒里還剩下一大部分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么令人心痛似乎的浪費呀!

  同學們,對照老師這兒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極快的損失了!讓我們一起來算筆箋:如果一個人五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吃60多年的時間。

  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性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為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藥理學合理搭配葷素菜占比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開夜車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做多公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那么,就參加“光盤行動”吧!“吃光盤中餐,今天不剩飯”拒絕浪費,珍惜糧食!期待你和你身邊的人加入“光盤族”。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令人鼓舞,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惜。從中午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同學們,“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意識。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建功立業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 篇14

你們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我想考一考同學們,10月16日是什么節日?是世界糧食日。

  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節約糧食!

  下面,我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學過了,是表現了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節約糧食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在我們學校用餐的同學,我們覺得絕大部分同學就做得非常棒,在我值班的時候,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將所打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我經常表揚他們,對著話筒大聲地表揚他們。你們知道徐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嗎?對了,就是希望每位同學都像他們一樣,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實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員工作的一種尊重!更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

  在節約糧食這件事上,我們不僅僅今天這個世界糧食日要重視,每天每餐飯都要牢記在心!同學們,根據20__年我國的一項統計顯示,就中國大陸民眾一年平均倒掉六百億人民幣的剩菜和剩飯。

  同學們,其實光盤行動,就是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像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有菜譜的,就是說,飯菜的選擇是經過科學搭配的。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從今天的午餐開始,我們就來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班級哪些同學在吃飯這件事上做得!

  當然,節約是多方面的,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節約不到一輩子窮。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說就好。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的口號。"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也需要。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從節約糧食做起,強化節約意識,節約學校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讓每一個人都快快樂樂地生活在藍天,白云,綠水,陽光下!有關光盤行動演講稿篇3

  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與此同時,饑餓卻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萬人因饑餓喪生,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

  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據報道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__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舌尖上的浪費”已到亟須遏制的地步。沒有經受過饑餓的人們常常以為,剩飯剩菜是很常見的了,不足為奇。可是,這只是“君不曾處于饑荒之中,不曾受過饑餓之苦。”世界上還有太多的災民,食不果腹,一日不進米飯,不說是米飯,連稀粥都喝不上。不愁三餐的我們,又怎么能體會到饑餓難耐的痛苦?又怎么懂得米飯的粒粒珍貴。更何況,現在還有公款吃喝、商務宴請的,一頓飯不知浪費多少汗水。我們說,一頓飯吃不掉一頭牛,但一頓飯必須點價值一頭牛的食物的大有人在,這已經超越了我們一般認為的“舌尖上的浪費”了。

  從古至今,吃飯,只有在饑腸轆轆的人那里,才是一種生理需要。很多時候,國人賦予了吃飯諸多不同的文化深意。比如,到哪個時令、節日吃哪種食物,國人均會寄寓別樣的希冀和祝福;不同的美食佳肴,也可以折射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甚至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但是,另一層“文化深意”是食物與身份、地位、感情的潛在捆綁。比如,吃昂貴的食物,才能顯示身份的高貴;只有浪費一些食物,才能說明主人大方、不吝嗇。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剔除那些消極的“舌尖上的文化”,培育全新的“光盤文化”。從細節上講,吃多少點多少,不要眼寬肚窄,有句話說得有點過,但是也有道理,“要么少點餐,要么吃不完兜著走。”總之,做到消費而不浪費。

  拒絕浪費,從我做起,一起向浪費說“不”,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任重而道遠,唯有制度保障、人人參與、廣泛發動、長期堅持,“光盤”才能成為水到渠成的自覺之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光盤行動體現的是居民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

  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還記得那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盤行動滿滿的正能量,讓節儉歷久彌新。

【光盤行動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光盤行動標語03-14

光盤行動標語03-01

光盤行動的作文12-21

光盤行動的標語07-26

光盤行動口號04-01

光盤行動作文06-26

光盤行動活動策劃方案05-17

光盤行動宣傳語11-02

光盤行動標語14篇03-02

光盤行動作文范文05-04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区美女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婷婷影院 |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 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