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1
我們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的禮儀之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著特色。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我認為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在我們的校園里,經常看見有許多的同學亂扔紙屑,有的人還認為反正有人打掃,一起上掃掉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隨著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有些人已經不注重禮儀了。使得中國的“禮儀之邦”的這個美稱早已不名副其實。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現代文明禮儀。
有人曾經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你還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你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將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希望我們能重視禮儀,讓我們“禮儀之邦”的這個民稱名副其實…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2
中國人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君子成才之路完美概括。這其中,我們的先賢將修身放于第一位,絕不是空口之談。只有修身,才能成為有人品,有道德的人,才能讓人信服。今天,我們捫心自問,我國的國民素質,究竟提高了多少,我們是否,還擔得起“禮儀之邦”的美名?香港的大黃鴨事件,大陸游客躺著也中槍,這無疑是對我們的警告:以禮儀之邦自居的中國人,要重新補回修身守禮的一課。
重新找回失去的美德與修養,必須要從教育抓起。首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告訴他懂禮貌。這個懂禮貌,不單單只是一句“阿姨好”或“謝謝”、“對不起”,而是要身體力行去展示自己的敬意。別人困難時仗義相助,上級作出指示后積極執行,接受別人幫助后學會鞠躬致謝,答應別人的事保證完成。其次,孟母當年教子時,為了讓孟子背書不再遺忘,不惜剪斷剛織好的布段,以此警示孟子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家長和老師不能為了一時的懶惰而放縱孩子為所欲為,要時時警醒著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完全。再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要深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去旅游,要制止孩子亂涂亂畫的行為,讓他明白無論是家里還是外面的世界,我們都有義務去保持它的清潔。成年人也要管好自己,現在的很多旅游景點,竹竿上柱子上那些“某某到此一游”的字眼,相信不少是成年人所留的,這種情況十分值得警醒。子不教,父之過。家長任重而道遠。
良好的社會環境也很重要。昔日孟母三遷,也就是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更好地學習環境,可見社會影響的重要性。香港大黃鴨“漏氣”了,沒有人說是港澳臺人士所為,而直接將矛頭指向大陸游客,由此可見大陸的社會環境急需改善。改革開放后,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人心浮躁起來,功名主義蔓延,人們為了一己之利不擇手段,因此很多傳統美德被荒廢了。川流不息的馬路,讓人們越來越不能寬容人行道上行動緩慢的殘疾人;數不清的欺詐行為,讓人們不再敢于扶起路邊摔倒的老者,中國人,越來越自私了。我夢想有一天,當尊老愛幼的號召聲響徹云霄時,中國再一次實現“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愿望;我夢想有一天,當顧客第一成為普遍共識時,母親能放心地將美味的菜品一盤盤端上餐桌。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與實踐。
毋庸置疑,禮儀之邦的重振也需要國家的強制力。先賢說,上下同欲者勝,國家與人民都應抱著堅定的信念,做出各自的努力。而當前,最具阻礙性的問題就是腐敗。質監部門的腐敗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部門的腐敗導致交通政策難以得到真正實施。清乾隆時期,一片盛世弘景。然而,這卻是虛假的'脆弱的繁榮,盛世背后藏了太多隱患,貪官橫行以致出現和珅之類的人物,終致國勢衰弱。清末,慈禧政權極度腐敗,百萬作為海軍軍費的白銀,竟然被挪用去為老佛爺修園子,這樣的中國,怎么可能抵住外敵入侵?治民必先正身,只有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廉潔政府,中國夢的實現才有保障。
小農經濟時期,中國有過艱苦樸素的農民,有過溫文爾雅的君子,有過淳樸善良的百姓,有過大道之行的夢想。如今,蒸汽機轟隆而去,愛迪生創造了希望的光芒,時代的曙光照亮了現代人不再黑暗的夜晚,中國,這東方巨龍,要收起浮躁與冒進,重現昔日的美好安詳。
21世紀,是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的時代,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啊,你從孔夫子厚重有力的聲音中走來,從青花瓷精美細致的紋絡中走來,從彌漫著茶香與酒香的田園中走來,請一定要帶著時光滌洗過的純凈、優雅,將禮儀之邦的美麗重新展現給世界,祝福你,新生的禮儀之邦!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是什么讓平凡的生活變的不平凡,是什么讓普通的人變得不普通,又是什么讓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呢,是文明!在這美麗的世界里,文明之花到處開放,那么,當代中學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好少年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有些中學生在公交車上面對站立的老人置之不理;有些中學生在高談闊論時不時冒出一兩句臟話;還有些中學生只因為一些小事就大動干戈,惡語相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學校形象和社會正常秩序。有些同學可能會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可你知道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從生活的點滴做起,才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為一名文明好少年。
一個文明好少年,在家里,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在學校里,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勤儉節約;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在社會上,要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爭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只有這樣,每時每刻鍛煉自己,發揮特長,才能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文明就像一陣風,輕輕地吹走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文明更像一堵墻,擋住罵人的嘴打人的手;文明還是一個垃圾桶,把一切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的陋習通通掃除,是啊,文明就是一個天使,她飛到哪,就會把幸福、快樂、平安傳播到哪。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告別不良習慣,爭做“文明好少年”,讓一切疾病遠離我們,讓我們擁有更加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我們的家園才能變得更加美麗。
最后,讓我們攜起手來,帶上文明之花,活躍在校園里,開放在祖國肥沃的土地上!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文明,好大的一個詞,許多人都只把它掛在嘴邊,卻忘了用行動來詮釋;文明,好簡單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態度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好神圣的一個詞,它拉近你我的距離,使我們彼此可以用心溝通;文明,屬于文明每一個人的詞,從小我們就在心里埋下文明的種子,用心靈去灌溉,它感動著我們的感動,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文明,不僅僅只是一個詞,也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它并不偉大,因為我們人人都能做到;但它也并不平凡,因為它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完完整整的心,把它完完全全地裝起來,時時刻刻與文明成為一體。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文明,它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見這樣不和諧的情景:在校時彬彬有禮的學生,一出校門卻罵聲不斷;著裝時髦的雅士,扔起垃圾也格外的`瀟灑;進來時干干凈凈的會場,散會時卻臟亂不堪;紅綠燈下有序的車隊,轉眼就堵死在它巷……每當我看到這些情形時,我總是覺得這些人嚴重影響了一個地方的形象,影響了個人的、集體的、甚至國家的尊嚴。也許有的同學會為自己辯護:“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我想告訴你們:“你們完全錯了。”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子也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有正確的道德選擇于正確的道德行為,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合格的中學生。
同學們,青春的歲月一晃而過,讓我們在陽光下接受洗禮,在風雨里迎接磨練,在正氣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能擔當明天重任的有責任感的中學生吧!擁有文明,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健康;擁有文明,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愿文明與我們同在,愿我們的明天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前孔子所推崇的“禮”,雖被后世褒貶不一。但時至今日,不少傳世精華仍在延續,永而不竭,蓬勃發展。這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愈加的舉足輕重。文明、負責、包容,這些大國詞匯也是人們重新定義中國的精選之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國人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中華文明也因此與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
然而近些年來,國際上對我國文明的評價不斷降低,而諸多國家也都在各自旅游景點額外張貼“中文告示”:“禁止隨地吐痰”、“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大聲喧嘩”等等雖只是短短數語,卻也如針尖一樣刺痛中國人的心,各地不斷的報道層出不窮,而其中的核心只有一個“中國人不講文明”此語一出,國人先是驚訝,而后,更多的卻是沉默和反省。“文明之道,行于當下。”老祖宗傳下來的禮儀美德,為何在當下都被拋之腦后?不斷涌出的有關國人的報道讓建立起中國的形象上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今,不止在國外,就連在港澳地區,也都相繼出現類似的事情,范圍再一次縮小到大陸游客身上,此時的我們再也無法逃避,只能面對這件事找出根源,解決問題。
人與人之間交往尚且以禮相待,當我們踏足異鄉,就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準則,尊重他鄉的異國風情,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也許我們是在本國旅游,代表的僅僅是自己的家庭,但來到異國他鄉,我們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人的風范,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文明出游,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也許,謠言會被打破,但它所反應的實質卻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我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應該為國家負責,終有一天,我們不會再見景區特有的中文提示,不會在新聞中看到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也就不會有大陸游客“躺著也中槍”,這一切所期望的,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未來。
我們以禮待他人,世界就會以禮回報我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再多的譴責也無益,再多的埋怨也無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的新圣人。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華民族是數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但是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講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縟節的禮儀已經不重要了。但這些禮儀還是存在的。
記得暑假,我和媽媽去上海玩,因為天氣很熱,我就買了杯喝的',當我們去看老虎區時,因為人很多,人們就排著隊,繞著走一圈,這看起來比較好。我前面是個阿姨和叔叔。
這時,不知道為什么東西絆到我了,我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了,人和沒有蓋上蓋子的水一起撲到了阿姨的背上,只聽見阿姨叫了一聲,我急忙跟她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聽見旁邊的叔叔說:“哎呦!你怎么回事,會不會走路啊!你看看,衣服都濕了,怎么辦啊?”我心想:完了,完了,這下可怎么辦啊!”這時,我再一次跟她說一聲對不起。只聽見阿姨溫柔地對我說:“沒事的,你干嘛對她這么兇啊!你看,把她都嚇壞了,只是水而已嘛,天氣那么熱,一會就干了,沒事的。”聽到這一番話,我原來的緊張很焦慮完全沒了。我急忙從包里拿出一張餐巾紙幫阿姨擦,只見阿姨拿過餐巾紙說:“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吧!”阿姨的寬容再一次感動了我。但是,只聽見那位叔叔拉著阿姨用很冷淡的語氣說:“我們走。”
這時,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那么大,一個是寬容,而另一個是狹隘。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那些代表繁文縟節的禮儀已經不重要了,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動作,能表達一個人的內涵,所以不管時代再怎么變化,經濟再怎么發展,有時候應該適當的用一下。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7
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是“禮尚往來”的。1949年前,我們和“友邦人士”的交往就屬于“禮尚往來”--當然,到底誰吃虧是算不清楚的,只怕算清了也會說不清吧。
誠然,那是新中國成立前。其實,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譬如,我們的“友邦人士”--美國,毀我大使館后賠禮道歉。他們所謂的“禮尚往來”,也就是損害中國的利益,“誤擊”我國駐南聯盟使館后,表示一下“深深的歉意”吧!
我不善交友。但我知道朋友是有許多類的。美國這類“友邦人士”大概是“不打不相識”的那種吧!
不是嗎?追溯到1949年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有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是美國。如今解放后,曉得新新人類的交往是親密無間的,就與我們“打打鬧鬧”,“玩玩笑笑”起來了。
首先,便是炸大使館,看到過朋友之間的打鬧嗎?譬如,摔破了書再幫助粘好之類的。哪知中國人小氣,區區一個大使館,鬧了半天,又是游行,又是示威,使得朋友很尷尬,又保證再也不會了。
于是,“友邦人士”曉得中國“一本正經”了,就充起諍友來了。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中國沒有人權,面紅耳赤地爭啊爭。“友邦人士”終于生氣了,“友邦人士”第二次“驚詫”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于是,小心眼的中國在保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與未經許可闖入中國領空的美國偵察機“輕微磨擦”一下,可懂得“人權”的“友邦人士”卻拒不道歉!
中國就是放不下“禮尚往來”的架子,真是想不開。
這便是中美外交史。
中國,依舊是禮儀之邦。
【中華禮儀之邦演講稿】相關文章:
禮儀之邦作文02-20
禮儀之邦舞禮儀之邦舞蹈主持詞04-25
禮儀之邦演講稿11-05
[經典]中華經典詩詞06-22
中華經典詩詞06-21
中華少年夢02-27
傳承中華作文02-28
中華漢字作文02-23
中華傳統作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