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的雨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優美,情深意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以秋雨為線索,描繪了一個豐收美麗快樂的秋天。文章的語言富有兒童氣息,通過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動地表現了秋天的美景,并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動物幾個方面描繪了秋天。通過美的、充滿詩意的語言體會秋天的美好,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朗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一節成功的語文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今天聽了金老師和朱老師的兩節同課異構的課,感受頗深:
一、在讀通課文上,舍得花時間
朱老師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總體感知時把各段的總起句找出來讀一讀,再組成一首小詩讓學生讀,初知全文內容。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第一遍默讀,圈出顏色詞,第二遍自由讀,找出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了誰。
金老師先讓學生齊讀課文,然后在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時分別讓學生讀這段。
從今天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讀通課文至關重要。
二、在讀準字音上,舍得下功夫
檢查自學情況時,朱老師、金老師都舍得花功夫。她們按分類分行出示了詞語,先讓小老師分行帶讀詞語,再分行讓學生說出特點,在指導讀詞語,有輕聲的五個詞語,有多音字,有前后鼻音的字,最后再去掉拼音讀,再在學生讀句子時讀錯時糾正。兩節課老師都非常重視字詞的教學,那么學生讀準句子,讀準課文應該沒問題了。
三、在理解詞語上,要講究方法
第二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要做重點的教學,今天兩節課不約而同都教學了第一、第二兩個自然段,也都把重點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其實就可以抓住一個重點詞來教學,就是“五彩繽紛”,而且這又是在總起句里。那就先要讓學生理解這個詞,可以像朱老師一樣,想讓學生找出顏色的詞,然后讓學生再把顏色的詞分分類,照樣子再說幾個,然后告訴學生,這么多的顏色就是五彩繽紛,再給五彩繽紛找幾個近義詞。這樣學生對“五彩繽紛”這個詞,應該理解得很透徹了。還有“你擠我碰”,“頻頻點頭”這兩個詞可以讓學生用動作來演示一下,進行理解。朗讀時也可以讓學生配上動作,增加趣味性。
四、在朗讀指導上,要落到實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在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很重視朗讀,都能引導、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充分地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配樂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但是再讓學生讀的同時,教師也要參與進去,在學生讀不好時,教師要適時的示范指導,如今天的兩節課中,學生對“輕輕地,輕輕地”“飄啊飄啊”“扇啊扇啊”都沒讀好,教師要進行示范,讓學生仿照讀一讀。要抓重點句進行指導,不要每一句都指導,平均用力,這樣一句也讀不好。像有兩句話,句式是一樣的,只要指導好第一句,第二句就可以讓學生仿照第一句來讀了。節省指導的時間。
五、在語言的積累運用上,要鋪設階梯
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
金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有一個環節是教師課件出示了寫銀杏葉和楓葉的兩句話“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句式相同,都先寫把什么顏色給了誰,都運用了生動的比喻,而且學生通過朗讀也體會到了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然后老師出示了一個填空題,要求學生仿照例句來說一說。學生前半部分說出來來了,后半部分不太說得出來。我想是不是可以先出示圖片,讓看看圖片進行想像來降低難度,或者第一句,只填前半部分,第二個練習在填兩部分,最后最好讓學生自己寫個完整的句子。這樣層層鋪墊,水到渠成。
【秋天的雨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秋天的雨02-17
秋天的雨作文12-27
秋天的雨說課稿01-30
《秋天的雨》說課稿07-16
秋天的雨說課稿01-11
《秋天雨》說課稿01-01
《秋天的雨》說課稿02-04
秋天雨的詩句09-15
描寫秋天的雨的句子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