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1
初讀這本書,心想這又是一本彌漫著冠冕堂皇的客套話的一個小冊子而已,沒有什么實質的用處。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我錯了,紙張很樸素,設計很樸實,文字很簡單。沒有經常看到的設計、藝術書籍的精美與設計,但是就如同最有著時間沉淀感的窖香白酒,看似清澈,但是有著最為醇厚的味道。
細細的瀏覽了目錄,精簡明了的章節:“方向比努力重要,目標比勤勉有效”、“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風骨”、“張揚個性,做最好的自己”、“讓業余情調滋養你的人生”、“做一個陽光快樂型的教師”、“科學求索世界,躬行歷練人生”……
文字中間,那一份源自教育的幸福與滿足,自得與自樂,自信與飽滿的教育人生,引起了深深的共鳴。
不禁又想到了自己這本書自序的標題“我和我的孩子們的幸福”。原來,我所感受到的美術教育的幸福之后,蘊含著、隱藏著這么多更為深厚的教育情感共鳴。
這是來源于一線教學一線的實實在在的書,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真是受益匪淺!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人生在世,行事做人離不開讀書與學習。同樣,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年輕教師來說,讀書顯得尤為重要。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感覺明顯的提高了自己的見識和素質,提高了綜合文化素質,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自己在教學的時候能夠更好的教授學生,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成績和文化素質。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由什么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么人相伴。”讀書就是和書的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我期待著和同事們共同分享 徐世貴先生的這本書,這本書的理論和經驗一定會幫助每位教師加快專業成長的步伐。
重溫一遍,其中一些經典話語歷歷在目,細細品味方能顯真知。
書中介紹了10個要訣,先從第10個要訣說起吧!
讓我印象頗深的還是動力。可以說,動力不僅是教師這一職業發展的基礎,而且還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動力中包含了教師對理想的定位,對職業的.認同,對專業的追求,正是有了不竭的動力,才能一如既往,堅持不懈的向著教書育人不斷努力,不斷提高。
另外,教師快速成長要訣10:幸福,講的也是耐人尋味!
徐老師重點介紹了教師職業幸福的尋找與體驗,一是熱愛生活,二是善于發現,三是用于創新,四是學會轉化,五是寬容大度;六是舍得放棄。
如何“學會轉化”?徐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教師減壓“八法”
1.課前勤一點,課上懶一點。
有些教師負擔重,主要來自課堂教學效率低。而課堂教學質量差,與備課質量差有直接關系。課堂教學效率惡性循環:備課時間少——備課質量差——課堂質量差——學生問題多——學生作業多——教師輔導多——師生負擔重。想想看,我們的教育現實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2.寫教案思考多一點,撰寫少一點
3.教育學生寬心多一點,生氣少一點
4.對待名利看開多一點,計較少一點
不要總想著自己比別人干得多,比別人干得好,領導看不見,同事不買賬等工作之外的東西,人無奢望心自靜,平常心是身體健康的良藥。
5.體育鍛煉多一點,辦公室靜坐少一點
6.參與集體活動多一點,交酒肉或牌場朋友少一點
7.利用休息時間工作少一點,和家人朋友活動多一點
8.家庭溫馨多一點,心中郁悶少一點
談到寬容大度,徐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鍋心靈雞湯,書中引用了唐向榮先生曾撰文說過得一段話:“不幸的是我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兩項比較大的學術發現受到表彰,個別人心理失衡,乃翻云覆雨,我被“妖魔化”了,多么想澄清啊!但那就得落下很多課題。我看到整人者看重的只是榮譽和待遇罷了。我淡而棄之,潛心治學。十幾年過去了,幾十個課題完成了,我感到事業的快樂,盡管我犧牲了很多……”
人的快樂,除了享受成功之外,還有更崇高的內涵:“仁者愛人”的襟懷與忍讓,欲成他人而承受委屈,為了遠見與事業而躲閃內耗,這樣才是快樂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菜根譚》里也有一句話:“處事讓一步為高,退一步即為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則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馬泰曾對朋友說:“人要想得開,別總是給自己吃皺眉飯。遇到什么事,閉閉眼就過去了,細想人生就是六個字:別生氣,全是戲。戲里有正劇,有喜劇悲劇,也有鬧劇。”
天助自助者,人尊自尊者。碰到不順心的事,希望我們信奉八個字:努力克服,順其自然。我相信:在興合這塊成長的沃土上,每位教師必將在自身素養方面有質的提升!
除了動力、幸福以外,徐老師還提到了目標,方法,思想,研究,反思,個性,愛好,以及意志。這零零總總的一切,對于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相信也只有經歷過,才能有如此多的體驗,教師在成長的路上,應該以那10個要訣為出發點,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塑造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共同澆灌祖國的花朵,我們的希望。
《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2
我們生活中也曾讀過很多這樣的書,就像故事中的路人們,一味地告訴你必須這樣做,而不是你可以怎么做。但羅樹庚老師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奉獻給他的讀者們,以此為尚且迷惘的教師們點亮盞盞明燈。拜讀了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讓我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激流中摸到了前進的石頭,找到了教師生涯的實踐新方向。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人的本性喜甜厭苦,喜寬松厭嚴厲。故步自封是對自己的溺愛,何不突破自己,挑戰自我?從入職到現在,參加過許多培訓,每次培訓中聆聽名師的講座、課堂或者優秀教師個人分享,每個名師背后都有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地修改教案,無數次地磨課。甚至有的'名師細致到查閱多種教材,進行深度分析對比,常常對一個教學概念“耿耿于懷”。何不學學他們,逼一逼自己,回頭看看,這也是一次成長。
如果把人的思想比作一汪流動的泉水,而行為就像水中順勢而為的魚兒。教師如果想快速成長,就必須在“實踐——反思——提升”中不斷流動。很多教師缺少活力與激情,在相同的教學中重復自己。而一名成功的老師既要回首過去找經驗,更要面向未來求創新。與其做一灘平靜的死水,為何不給自己開個缺口,奔騰而下,東流入海呢。羅樹庚老師給我們這些尚在摸索的老師提供了可行的建議與方向。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
1、勇于嘗試探索,借助信息技術、智慧教育以及人工智能。
信息技術、智慧教育不僅僅改變我們的教學手段,更關鍵能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與思維方式,能重構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
參加新教師培訓的時候,導師當時就介紹了“希沃授課助手”,我們通過它能控制ppt,還可以快速移動、全方位地展示學生的作業情況。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展示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利用移動終端也就是平板,及時了解教學的難點,幾秒鐘的時間動態收集學生認知結果,這是我們常規課堂所不能達到的。
所以,像羅樹庚老師所說——當下,對于年輕教師實現彎道超越的重要路徑是用現代技術追趕大師。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教育下,多多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2、博覽群書,以汪洋之姿灌溉學生
3、模仿、借鑒、學習名師
4、教學需要“糖衣炮彈”,做個有趣的老師。
鹽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因為重要,就直接用勺子舀著吃。同樣,知識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直接灌給孩子們。我們要給知識包上一層甜甜的糖衣,讓孩子們喜歡這枚包著糖衣的炮彈。
5、留心收集學生思想的火花。
6、將遇到的難題當做成長的良機。
7、讀書是一種備課。
讀書對教師就是一種備課。平時讀書中,說不定哪一個理論觀點、哪一個生活實例、哪一個人物、哪一句名言警句、哪一句俗話諺語、哪一段情節、哪一條新聞軼事倍恰好用在課堂上。教材離學生生活越近,其發揮的作用越好。教師多讀書不僅能激活教材,而且會大大增加課堂教學魅力。
8、讀書是一種積淀
圖書是知識、技術、情感、理論等的載體,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和有經驗、有智慧的人溝通和對話。教師必須有文化底蘊,因為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在課堂上才有靈氣。讀書時教師積淀文化底蘊的最好方式,讀書讓教師走向時代前沿。
9、讀書是一種成長
專業成長=讀書+思考+實踐+總結+寫作。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成長就要設法改變,要改變就要學習。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作為教師怎樣提高你的智慧,怎樣讓你的學生因為有了你才更愛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讀書成為我們的必需。
只有學習精彩,教學才精彩。欲求教好書,先做讀書人。
就像羅樹庚老師說的:“層次不同,看到的風景自然不同”。一個囿于眼前事的人會覺得,世界只有眼前那么大;一個覺得自己只能做到如此的教師,那么他的成就就會止步于此。只要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師工作,有毅力,會思考,善實踐,天上的星星何愁摘不到呢?
《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3
今天我看《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我第一眼就看到了《怎樣科學利用時間》,這是一直困擾在我心頭的疑問,于是我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一段話:“一定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
有些人并沒有擁有比你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
是啊,可怎樣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呢?我仔細地閱讀了這六大點:計劃一點、結合一點、授權一點、節省一點、利用一點、安靜一點。對比自己的現狀,不能說自己一點都沒做到,就比如說“計劃一點”,我并不盲目于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事,我也會按照每天的日程表有序地開展工作,就像那句一直鞭策我的話:不要讓四肢支配大腦,而要讓大腦支配四肢,在思考中學會工作。但對于日后的工作,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思考,比如“授權一點”,學生能做的'事,我不做,()分工授權,充分發展和利用學生資源;還比如“節省一點”,不把時間浪費在對失敗的懊悔上,用主要時間去做好最重要的事,從每一分鐘得到樂趣和效益;再比如“安靜一點”,學會安靜,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做“喬木”,不卷入周圍瑣碎地是是非非,靜下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回到最初愛迪生的故事啟示:方法總比問題多。對于我們這群振翅欲飛的雛鷹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天道酬勤,亦酬術――我很喜歡這句話,作者詮釋道:“一個人要真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不僅要有勤奮、肯干的精神,還要有靈活巧妙的方法。”而這也正是我的理解。
《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4
很小的時候,大人們就給我講了笨鳥先飛的故事,這讓我明白即使自己飛得不快,但只要比別人勤奮就也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因此,我一直勉勵自己做一只勤奮向上的小鳥,然而在不斷攀登的旅途中,我漸漸發覺身旁似乎不再有懶惰的笨鳥,他們是一群為著理想而不停煽動翅膀的雄鷹。于是,我開始努力尋找大人們故事以外的答案。
那一天拿到學校發下來的書——《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我第一眼就看到了《怎樣科學利用時間》,這是一直困擾在我心頭的疑問,于是我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一段話:“一定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如果你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完成自己工作的話,那請你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他們比你更忙,結果卻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這些人并沒有擁有比你更多的時間。他們只是學會了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而已。”
是啊,可怎樣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呢?我仔細地閱讀了這六大點:計劃一點、結合一點、授權一點、節省一點、利用一點、安靜一點。對比自己的現狀,不能說自己一點都沒做到,就比如說“計劃一點”,我并不盲目于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事,我也會按照每天的日程表有序地開展工作,就像那句一直鞭策我的'話:不要讓四肢支配大腦,而要讓大腦支配四肢,在思考中學會工作。但對于日后的工作,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思考,比如“授權一點”,學生能做的事,我不做,分工授權,充分發展和利用學生資源;還比如“節省一點”,不把時間浪費在對失敗的懊悔上,用主要時間去做好最重要的事,從每一分鐘得到樂趣和效益;再比如“安靜一點”,學會安靜,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做“喬木”,不卷入周圍瑣碎地是是非非,靜下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回到最初愛迪生的故事啟示:方法總比問題多。對于我們這群振翅欲飛的雛鷹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天道酬勤,亦酬術——我很喜歡這句話,作者詮釋道:“一個人要真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不僅要有勤奮、肯干的精神,還要有靈活巧妙的方法。”而這也正是我的理解。
【《教師快速成長的10個要訣》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后感07-02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02-05
《教師專業成長》讀書心得06-12
《教師成長》讀后感05-26
教師成長心得體會05-06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09-30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07-02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06-29
關于快速的名言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