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泛舟誨海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泛舟誨海讀書心得1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一顆心感動著另一顆心的事業。
《泛舟誨海》中提到“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人的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當我們用心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蹲下來聆聽每一個孩子成長的腳步聲,而學生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會駛向成功的港灣。我在用心研讀東纓的《泛舟誨海》之時,回想起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的點點滴滴,感受頗深。
一、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它會長成一輪紅日,種下一個崇高的理想,它會化作一葉風帆,只要有陽光和雨露,世界就永遠充滿希望。
學生是發展著的獨特的工作對象,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是師生之間心靈交匯的行之有效的途徑。還記得參加工作接任第一個班級伊始,我便自制了一個“班主任信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我便收到來自學生的幾十封信。課堂上教師一次推心置腹的談心,一個信賴的目光,一次微笑,幾句溫和的話,都有可能成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動力。而在課外活動中,我更利用各種機會主動接近學生,和他們一起跳大繩,一起打球……與他們打成一片。以朋友的姿態和他們交談,共同挖掘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們的心理。深刻記得書中的一句話“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我已經看到了其中的美麗,并體味到一種滿足與幸福。
二、發揮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建立師生間的信任感。
教育就是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教師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
《泛舟誨海》里有這樣一段話:“教師的示范性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內化力,正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泛舟誨海》中出現最多的話就是“對心靈穿透力最強,對精神作用力最大,對人生影響力最久的教育,莫過于自身豎起榜樣的路標。”在辛勤的耕耘中,我成了學生們最信任的人。讓愛做主,用心去教育學生;為愛忙碌,便猶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三、創設和諧氛圍,讓特殊學生在充滿愛的集體中成長。
“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的心靈中。”讀到《泛舟誨海》中的這段話時,內心已深刻地感到只有滿懷愛心,才能用汗水換來滿園春色、桃李芬芳。
教師在生活上的關心無疑是雪中送炭,當天氣變冷時,及時督促學生加衣服。了解學生的特殊狀況,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學生能體會到老師的溫暖,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賦予,他們體會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便會樹立起克服困難的決心,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我現在帶的班級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身處單身家庭或特困家庭,因為我以母親的身份愛著他們,幸福中我清楚地認識到“愛”對于他們的重大意義,便順勢引導他們做一個可以不成為經天緯地的棟梁之才,但是必須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四、用寬容之心換取學生的心悅誠服,疏以成通,導以成行。
小學生的情感波動很大,他們不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傾訴者。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
這時,教師要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個性,容人之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不要一味責怪,用尊重學生的愛心、誠心去換取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主動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逐漸達到持之以恒,這樣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泛舟誨海》中強調“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能夠很好地運用語言的技巧、適度地表達教師的意見,是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思想觀念,達到我們期待的教育目的的一個有效的途徑。”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用情、用愛、用智、用心,再頑劣的學生也會走上正軌。
總之,講究育人方法,尊重學生的人格,以關心、耐心、誠心、精心喚醒學生的自信、自律,定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成為合格的,對社會有“實用”的優秀人才。
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我們用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蹲下來聆聽每一個孩子成長的腳步聲,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泛舟誨海讀書心得2
學校開展讀書節活動,為了給孩子買幾本讀物,便跑到書店去選購。
在那里,我卻被一部題為《泛舟誨海》的書吸引住了,于是,連忙從書架上取下,進而愛不釋手,一口氣讀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這是一部可見作者匠心獨運、筆法奇特的教育文學書。全書圍繞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用散文的體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動地描述了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風采、心態、課堂的教學藝術、課外活動秘門,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學藝術性、如何成為教育專家,等等。它把教育史、教學論中的諸多內容和問題都形象化了。
全書力戒枯燥、刻板的訓教,煩瑣、無味的說理,而是把教育、教學的觀念、經驗、功力等深刻而獨到的見地滲透在一串串故事、場景、活動里,融入如詩如畫的描繪里,寓理于事,寓情于境,從中揭示出教育、教學的規律,體現出耐人尋味的哲理。《泛舟誨海》簡直就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期的“教育詩”。
這部書,穿插了幾百個故事和教例,有寫教師事業心的《牛的執著》,寫教師責任心的《絲絲入扣》,寫教師愛心的《潛雨蕭蕭》,寫教師奉獻之心的《紅燭閃閃》……在這里,我看到了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可任擺布的工具和分數的奴隸,而是充滿生命活力的人,發展中的人,他們的人格和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在這里,我看到了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這里,我看到了教師不再是學生的主宰者,而是他們的良師益友,教師懂得珍愛學生的生命,懂得開發學生的生命潛力,工作充滿創造性。老師教給學生的是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打下的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進行的。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責任最重大、最光榮的職業。
這一職業的作用和意義必將日益增加和提高。人來世間,生靠父母,育靠師長。孩子親熱父母,更信賴尊師。
老師是指點迷津引向人生之路的向導,雕塑著億萬多彩多姿的人生。
作者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讀了難以忘懷。他兒時在遼北康平縣一個極其普通的小村讀初小,視野只三、四里溝野,見聞僅是媽媽講的祖傳的“閑話”。忽有一日,斯大林逝世了,他的'老師悲痛地布置學生寫一篇悼念的文章。當時作者個兒小,年齡也小,成績不很拔尖。只是他當時寫得挺認真,感情也進去了。老師在講評作文時,點名夸了他的作文,“感情真,用詞準”,說著說著,叫作者上講臺,竟把作者舉上了講桌。當時,作者流淚了。老師課后還鼓勵他說:“好好努力,多看多寫,長大當個編輯、作家。”歷經四十年,作者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而老師當時說話時的語聲神態至今還使作者刻骨銘心,仍清晰地鳴響在作者的耳畔心頭……是啊,教師一次悄悄的暗示,哪怕只是那么一瞬;一段短短的贊語,哪怕只是那么一回;一個切切的激勵,哪怕只是那么一句;甚至一道深奧的疑問題,哪怕只是那么一說,有時竟奇跡般地更改著學生精神羅盤針的方位,導致思維流向的永久性移植,以致使人生的軌跡、事業的坐標也隨之發生陰差陽錯的起伏更迭。
從作者的經歷中,我看到了猶如辛勤的園丁通過對園林的精修細剪才妝點出嶄新的花園,高明的指揮家對樂隊合理組合、對樂章巧妙處理方奏出優美的音樂,教師則以自己指揮的心手,極力打破歷史惰性的出色勞動,源源不斷地推出一批批接班人,造就在歷史與未來之間一座座閃光的橋,創造社會的新天地。
于是,我也明白了,一位好的教師是為明天操勞,也為今日奔波;一位好的教師是管學生眼前,也管學生久遠;一位好的教師是時刻凈化校園空氣,也朝夕凈化社會風氣;一位好的教師是既雕塑著兒童的心智,也校正著家長的心態;一位好的教師是既向幼小的心靈播種,又向社會的心田開犁……
泛舟誨海讀書心得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堅持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知識時代,需要創新型教師,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知識存儲為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不斷篩慮舊知。
讀書,我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便捷的學習到新的事物,拓展思維。
《泛舟誨海》作者付東纓,1944年出生于遼寧省康平縣。1967年畢業于遼寧師范學院。教書,育人,下鄉扶貧;現為督學,省作協委員,中國散文詩研究會理事,主要文學作品《金亮的小星》《青春的軌跡》。
這部書圍繞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用散文體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動地描述了教師應具有的素質,風采、心態、課堂教學藝術,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學藝術性、如何成為教育專家等。它把教育學,教學論中的內容和問題都藝術化了。
從中揭示出教育教學的規律,體現出耐人尋味的哲理。可以說,這是一部具有一定中國特色的.新的《教育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師大計,師德為本。為了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各級教育部門,正在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而努力。
閱讀這本書,可為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學習,貫徹職業道德規范提供十分有益的參考,為此我推薦這部書。
泛舟誨海讀書心得4
說來慚愧,雖然向老師們推薦了《泛舟誨海》這部書,但卻沒能借閱給大家。那就讓我把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傳遞給大家,希望得以共勉。
人們常說人與人交往講的是緣分,其實人與書何其不是緣分呢。
得到《泛舟誨海》這部書是一次很偶然的機緣,幾乎在一剎那間我就喜歡上了。愛不釋手的代價就是當時毫不猶豫花了不菲的價格把它帶回了家,但至今不后悔,每一次空暇下來隨意翻翻便會有所啟發、有所頓悟。
這是一部專門寫給共和國教師的書。
這是一部在蕓蕓教育書籍中最為獨特而引人注目的書。
這是一部由勤勤懇懇躬耕于教壇的東纓先生耗費了25年的業余時間刻苦學習、思考、采訪寫就的書。
全書由上下兩部共十章81節構成。
上部側重于對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心理、豐采和教育的科學藝術性的本質揭示,下部則從如何教書育人、自我修煉以達到教育專家等奮斗目標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
對于教育和教師,全書擁有百科全書式的大包容:有對教師職業的謳歌,有對園丁修養的鳥瞰,有對教育沿革的溯源,有對典型教例的剖析,有對傳統教育的梳理,有對創新理念的點評,有對教育規律的闡釋,有對教育藝術的發現……
真的是一部好書。我都不知該用什么語言來形容它。
它讓我知道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一燈如豆,四壁青輝。
在物欲橫飛的今天,我要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寫好“師德”。
它讓我知道“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為了改善自己單一的知識結構,我要督促自己加強學習,極盡所能修煉教師素質的秘功。
它讓我知道要想成為一名“雙師型”老師,嘴上功夫要了得,手上功夫一樣要過得硬。因此,在豐富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我也注重專業技能的鍛煉。課余時間我總是忙碌于專業實訓室,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
商品陳列、商品標價、盤點、收銀結算、禮品包裝等等要學生熟練掌握的技能,我都事先做到訓練有素。嫻熟的技能,規范的示范不但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也讓我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威信,成為他們可效仿的榜樣,從而也提高了他們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從一籌莫展、照本宣科→一知半解、紙上談兵→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一路印證著我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足跡。
它讓我知道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對自己的功力一清如水,對學生的根底也要了如指掌。我想,既然我們的教育面對的也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就如書中說到的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智能、求知的渴望、上進的心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認真研究,如何從每個學生不同的智能結構、興趣愛好和學習方式出發,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方法。
確實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學習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內容與方法、要求與進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十多年的普教習慣使我常以正常人的思維去制定目標,而目標一旦不能達成就遷怒于學生的“愚笨”,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在之后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了解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還不會什么,今天的學習是否開心……然后及時調整貼近學生實際的教育內容、方法、要求與進度等。
我也悟到了,當面對學習有障礙的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只要變換一個角度,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便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
它讓我知道教學有法,法無定法。在實踐中,根據學生實際,我常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如工作分析法、分層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和模擬場景法等一步步達成最終的三維教學目標,取得了很顯著的教學成效,也在同行中加以推廣……
總之,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它讓我終身受益。
【泛舟誨海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科海泛舟作文07-14
科海泛舟作文[精華]01-20
【通用】科海泛舟作文01-09
[熱門]科海泛舟作文03-14
科海泛舟作文(精選3篇)01-09
泛舟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2-15
(精選)科海泛舟作文2篇03-08
《耶溪泛舟》古詩賞析04-04
老人與海的讀書筆記心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