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1
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完成本書的寫作。作為一名西方記者,斯諾所站的是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還表現出了紅軍及其領袖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狀況。這本書可以說是讓人們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當時十分神秘的中國的紅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紅色區域的所見所聞都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后來匯編為《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的內容豐富而且生動。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封鎖,長途跋涉來到西貝蘇維埃地區,尋找紅色中國。故事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更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紅軍、等等都有了嶄新的可謂是顛覆性的認識。
說道紅軍,就不得不提起軍隊。在斯諾看來,他感受到了紅軍高度的政治覺悟,認為紅軍是中國唯一的一支從政治上來說是鐵打的軍隊。在真正的紅軍一節中,作者這樣描寫到:“他們向來都同士兵并肩作戰,團長以下都是這樣。一位外國武官這樣說,單單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說明紅軍擁有極大優勢的敵人的作戰能力。這就是紅軍的軍官們習慣說的:“弟兄們,跟我來!”而不是“弟兄們,向前沖!”。同樣是六個字,差別卻是很大的。第一種是把自己與士兵放在了同一個位置,與士兵們心連心,而不是去頤氣指使別人。
哪怕受到多少挫折,受到多少磨難,他們也會勇敢的向前沖,為了的鮮血和熾熱的心完成了這項壯舉。
中國紅軍,永垂不朽。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2
這一本書寫了一個不為我所知的紅色革命,它給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印象,是那些紅軍們用那堅強的意志和那必死的決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美國記者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了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邊區。他達到了目的。他沖破了國民黨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革命的嚴密的.新聞的封鎖。他來到了當時蘇區的臨時首都——保安,和毛澤東同志進行了很長時間關于長征以及他個人故事的討論,同時也從很多戰士的長征經歷。然后經過長途跋涉,他到達了寧夏南部的預旺縣,這已經是和國民黨中央部隊犬牙交錯的前沿陣地了,最后他冒著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順利到了西安。在這期間他對毛澤東同志以及其他戰士的采訪會編成了一本書,便是這本《紅星照耀中國》。
這個美國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漫長的四個月旅行中,讓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新聞記者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及革命的戰士們有了真摯的熱烈的感情,而對于在革命與戰爭的激浪中的中國,有了一個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實這本書讓我很有觸動,讓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統治的腐敗,以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殘忍與霸道,還有那些偉大的革命先輩斗爭的艱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和諧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以及寶貴。
我們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讀書,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同時為偉大而復興的中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讀完這本書后,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并且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長大后我要建設祖國報效國家。
我一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3
上個月我無意在學校推薦的紅色書籍書單中看到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紅星照耀中國》,當下我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了,于是我就去閱讀它,了解它。
《紅星照耀中國》曾經譯名為《西行漫記》,我覺得也是很貼切的,因為這就是作者埃德加·斯諾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間,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側面來說就是一部極佳的游記。斯諾以他充滿熱情和生動的筆觸真實地記錄了他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他將自己看到、聽到、采訪到以及親身體驗到的點點滴滴用文字付諸筆端。
當然,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書名,因為作者斯諾在文中講述的就是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的實際情況,包括長征和一些著名的戰役,并從這些人的家庭環境、青少年生活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中,追溯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
在作者心中,他們就猶如一顆顆閃耀的紅星照亮了窮苦勞動人民的生活,照進了他們的世界,給他們帶來了光和希望。尤其是文中給予大量的篇幅引用了毛澤東的自述,這份自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國革命史。
在書中,我們見到了一個紅色的戰爭歲月,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長征勝利”,從“建立蘇區”到“國共合作”;一位位杰出的革命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生動鮮活,鏗鏘有力;一種偉大的、不朽的無產階級革命意志,堅忍不拔、不懼犧牲,始終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他們的故事中,作者斯諾撥云見霧地向人們說明了為什么千千萬萬的`中國青年愿意投奔紅軍,愿意參加共產黨,愿意為了建設一個新中國而不惜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讀完后甚是震撼!
讀著這本書,我的眼前常常浮現出在戰爭年代為了祖國的未來而浴血奮戰的人們;那些相信中國必勝的隱姓埋名在各條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那些因為信仰即使倍受折磨也永不叛黨的革命先烈們……他們就是書中的人物,書中的人物就是千千萬萬的他們!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4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 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把任何物質置于精神之外,他們堅信“一個國家沒有獨立,民族將前景暗淡”。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喚醒千萬中國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熱中的黑暗社會底層的農民能夠拿起武器,與紅軍戰士一樣聽從紅旗的指揮,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奮不顧身地血戰到底,這也正映證了中國的人民即便殺戮也不愿低頭。紅軍戰士們浴血奮戰,舍生忘死,他們在中國的版圖留下一抹鮮艷的紅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撼動人心。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祖國的棟梁之才。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5
讀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我有許多的感想。寫下它們便是最好的抒發。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報道性作品。作者按時間順序記錄了自1936年2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的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該書絕大部分來自作者的采訪,向全世界真實的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的情況,因此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經典的百科全書。這個稱號是當之無愧的。同時,我也十分的佩服作者的勇氣與毅力,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封鎖,深入根據地。
在我看完這本書后,我對革命先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許多關于他們的故事。如果不是他們,哪有如今的和平幸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不平凡的事,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智慧與胸懷。
書中描寫了許多領袖的言談舉止,家庭環境和幼年時的故事。還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過程,向全世界報道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作者對共產黨的基本政策、工業和教育等情況做了廣泛的調查。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了十分客觀的評價,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崇高精神。
在這本節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長征了。紅軍為躲避國民黨的追擊,保存革命力量,便開始了長征這項舉世無雙的.壯舉。紅軍們不畏犧牲,英勇向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在這數不清的事情中,也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紅軍一路上遇到很多的困難,但再大的困難也不會使他們放棄。正如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完美地詮釋紅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歷史是沉痛的,讓我們明白今天的幸福是由無數流血與犧牲換來的,幸而這種慘痛的情況不會再次發生,今天的中國在日益強大。昨天的硝煙雖已散去,歷史卻會永遠保存在子孫后代的記憶里。向革命先輩致敬!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6
百萬紅星照大地,一片忠心為中華。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紅軍總指揮彭德懷,他們雖不同名不同姓,卻有許多相同點,令人印象深刻。
百戰百勝喪敵膽決勝千里真奇才
首先,身為高級將領,軍事才華定是出眾的.,只是兩人勝戰實在太多,在紛飛戰火中屢戰奇功。其中朱德曾突破5次敵人大規模圍剿,彭德懷曾沖破好幾萬敵人軍隊防線,真似臥龍諸葛越時空,梁山吳用現今朝。赫赫戰功撼寰宇,鼎鼎大名振蒼穹。彈指間勝局已定,交談中決勝千里,鶴立雞群受人敬,神機妙算真英雄。
陣前硬如鋼鐵漢陣后卻似溫暖男
兩位英雄竟如此厲害,平時定是個鋼鐵直男吧?其實不然。戰場背后他們卻是同志們親密的朋友,彭德懷曾在司令部中舉行“吃瓜大賽”,朱德還常與士兵講故事、打球。平易近人人緣好,溫和活潑頗受愛。正因為他們的這些品質,才使他們的士兵,肯定他們、愛戴他們,愿意與他們同生共死,這與戰場上戰士們士氣高昂是離不開的。
視名譽為空氣,品質樸之樂趣。
前面說到朱彭兩人,一個是總司令,一個是總指揮。而他們卻沒有為此產生虛榮心理,而是簡單質樸地生活,他們的居所,設施與普通士兵無異,吃的飯也是極其簡單。書中曾說朱德“什么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為他是四川人”。淡名利而重節儉,怎能不受人尊?棄榮華而擇簡樸,怎能不受人敬?
由此可見,凡是能成大器者,皆為工作生活雙強之人,這正是他們受人尊重、受人贊賞的極大原因,也是他們能成功的極大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7
作者以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紅色蘇區一幅幅立體而豐富的影像,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爭,以及西安事變爆發前夕中共領導人對時局的看法以及他們各自的傳奇經歷。除了領導者,斯諾還描寫了許許多多的黎民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著辮子的農民,這些普通人是組成陜北蘇區最真實鮮活的畫面。
“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我發現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
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后來人。紅軍將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這里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8
彭德懷是共產黨中著名的將軍,是紅軍領袖人物。起初,我以為他就像電視上那些在軍事演習中坐在裝甲車里,不茍言笑的將領一樣板著臉,讓人不敢靠近。可看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以后,我才知道,原來他是這樣的平易近人。
彭德懷行五出身,在湖南、南昌都進過軍校,畢業后,因才能出眾,迅速提升,成為一名軍官。后來,彭德懷以自己的第一團為核心,聯合起它官兵和學生發起起義。兩年后,彭德懷積聚一支約八千人的“鐵軍”——紅軍五軍團,他們攻占長沙,將國民黨六萬趕跑。這種.種經歷,使得彭德懷作戰經驗豐富,有戰略思想,為日后成為司令打下基礎。
在書中,彭德懷十分關心部下與同伴,在一次長征中,整整六千英里,大部分都是步行,而他的馬都讓給走累了或受了傷的同伴。彭德懷也十分節簡,伙食就跟部下一樣,不搞特殊,一般都是白菜,面條、豆、羊肉之類。他的部都很敬重這位領導。而看看現在那些有權力的肉,每天都是山珍海味,穿著名牌西裝,自以為高人一等,不將百姓放在眼里。相較之下就能看出元帥是多質樸,他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和其他百姓沒差別,多么平易近人啊!
彭德懷還很喜歡孩子,他身后有一群“紅小鬼”跟著,他們也充當許多職務。彭德懷常常和兩三個小孩坐在一起,向他們教授政治,也不恥下問地詢問百姓現狀。
更加難得的是彭德懷二分大度,不拘小節。他不在乎敵人有多痛恨自己,有多想殺了自己。他沒有大費周章的去布置自己的保安任務,他的司令部外僅有一個哨兵。我想就算紅軍要安排一個排去保護他,他也不會同意。彭德懷甚至將自己、徐海東、毛澤東等人的.通緝傳單保存下來,在背面印紅軍宣傳品。這樣的豪放,他難道真的不知道這些是什么嗎?他真的一點不在乎嗎?
總而言之,彭德懷一反傳統、嚴肅的將軍形象,他是那樣平易近人,仿佛只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但他是那樣有趣、可愛,我們怎么能不喜歡呢?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9
八十五年前,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埃德加斯諾,來到中國某報社工作。他常年跟隨紅軍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紅色中國革命,其所見所聞真實記錄,匯編成一部紀實性報道作品。
手捧《紅星照耀中國》,曾經的一幕幕歷史畫面,如畫卷般徐徐展開。書中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卻令人驚心動魄,震撼不已: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著祖國的領土,敵人殘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個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就在國難當頭時,毛澤東指導下的中國共產黨開始挽救危局……
長征毫無疑問是一次偉大的征途。我認為,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精神的象征。紅軍翻雪山、過草地,越過了一道又一道天險,度過了一個有一個難關,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在這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紅軍的軍心始終如一,從未渙散過。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令我敬佩。
中國工農紅軍與敵人斗智斗勇,頑強作戰,通過各種巧妙的'戰術,突破敵方多次包圍,擺脫險境,四渡赤水河,勇奪瀘定橋,飛渡金沙江……紅軍的有勇有謀讓我嘆服,他們不得已進行的大規模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可謂歷史奇跡,體現出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質,幾乎無人再敢小瞧這只驍勇善戰的軍隊,無人再敢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
“讀史使人明智”,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中華民族復興之時,再讀《紅星照耀中國》,不僅讓我們重溫抗日戰爭那段非凡的歷史,領略真實鮮活的紅色中國,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奪取中國革命勝利并成功指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原因。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愿我們踏著先輩們的足跡繼續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10
在老師推薦的書目中,《紅星照耀中國》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斯諾。
毛主席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著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只隊伍。
黨的初期,由于共產國際的干預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過很大的.損失,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多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領袖們的睿智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確立堅定不移的綱領,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為中國,為中國人民,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只有人民擁護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的刺刀擊退,沒有被當權者的白色恐怖嚇倒,在無數人的流血犧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來,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崇高的事業。
在多方打擊和封鎖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和所指導的隊伍卻在逐漸壯大,在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后,沒有人能再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一切關于“無知土匪”的謠言不攻自破,這是一個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政黨,這是一個有著執著信仰、嚴格紀律的政黨。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
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黨指導下的中國日益強大,但是,昨天的硝煙雖已散去,鮮血雖已干涸,這段歷史卻該永遠保存在后代子孫的記憶。
了解過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會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11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每日和我們朝夕相處的紅領巾是革命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我才知道,那不僅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也染紅了整個中國,整個時代!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迷霧。思諾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來到革命戰爭根據地,闖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訪問紅色中國。讀著它樸實無華的語言,我內心澎湃!
長城萬里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國今日,何嘗不是?戰場上,紅軍戰士們不畏不懼,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
毛澤東曾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那一個又一個感人的.事跡,我們怎能忘記?記得在瀘定橋那時,狡猾的敵人把橋摧毀,只剩下幾根繩索,孤零零的在空中晃蕩。走?不走?敵人簡直是把紅軍逼上粱山。時間緊迫,紅軍只好硬上。此時,有數多名紅軍戰士站了出來,抓緊兩旁的繩索,用自己強壯的身軀筑起一座通往前方的橋。要知道底下可是波濤洶涌,驚濤駭浪!一個不小心定會掉下去,那后果,誰都明白。但不這樣做又能怎樣?更加殘酷的是,這時敵人正在橋那方不斷的朝紅軍們開槍。前面的紅軍就像幾只弱小又無助的小綿羊,毫無還手之力,必死無疑。“砰砰呯”敵人的槍聲震耳欲聾,射入了紅軍們的胸膛……數多名戰士掉了下去,隨著那滾滾河水付之東流。為了使紅軍的傷亡人員變少,紅軍們肩并著肩穿過槍林彈雨,就像雄鷹展翅高飛,飛向對岸與敵人殊死搏斗!
看到這里,我不僅熱淚盈眶,緊握雙拳,放聲在內心吶喊:“你們是英雄!”
憶古思今,中國站起來了!中國人再也不會任人宰割,我們要做東方雄獅!用實力維護我們的利益,維護世界的和平!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愿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愿我們的祖國美麗富強!
紅星不僅照耀了中國,也照耀了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12
八十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為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子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網絡盛行的今天,在抗日雷劇的熏陶下,大部分人耳濡目染地認為當時的紅軍無所不能,是老百姓心中的神邸,并且備受支持與喜愛,但其實不然。對比這種盲目的贊譽,斯諾的語言顯得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人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軍)、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在當時對紅軍的暴行與污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了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當我們坐在溫暖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卻還不耐煩時;當我們在為各自生活忙碌打拼,累了抱怨時,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而這些正是無數革命先驅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沖鋒陷陣、赴湯蹈火換來的!我們身處在和平年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為之奮斗和努力呢?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13
在中國抗爭的路上,曾有許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式各樣的幫助,比如埃德加.斯諾,毛主席曾說斯諾是中國人的好朋友。作為一個美國人,一個資產階級新聞記者,他是第一個將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別人知道古老的東方大國有這樣一支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僅是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更是一部寶貴的歷史資料。在許多的抗戰片中,國民黨永遠是萬惡的,紅軍永遠是善良的,可在這本書中我們卻可以了解國民黨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他們中大部分都不想中國內戰,可上頭領導的命令卻不能反抗。而紅軍也不一定就做的都是好事,就比如說他們打地主,雖然有些地主確實窮兇惡極,壓迫人民,可有些地主卻何其無辜。在這本書中,所有事情都敘述的十分清晰明了,沒有偏袒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方,只是客觀的講述自己的觀點與事實。在國民黨的口中,紅軍就是一群無知土匪,可如果是無知土匪的話,為什么紅軍一直沒被消滅,反而氣勢高漲?總有人愿意探究真相,盡管斯諾心中忐忑,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踏入這個被蔣介石描繪成充滿血腥、暴力、野蠻的地方,但懷著冒險心情的斯諾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擔心毫無必要,這里并沒有國民黨講的`那么可怕,相反,這里大多地方都井然有序,對斯諾也是貴賓的待遇,對于斯諾的提問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也是斯諾往后熱愛紅軍中國的重要原因。
紅軍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例如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沒有人能再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一切謠言不攻自破,無可否認,這是一個信仰執著,紀律嚴格的政黨。
歷史是沉痛的,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日益強大,可昨天的硝煙雖已散去,鮮血雖已干涸,但這段歷史卻應永遠保存,讓我們一起銘記紅軍偉人,本書作者埃德加.斯諾,以及更多幫助中國革命的人。
【紅星照耀中國初中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11-17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8-15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1-24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05-29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7-13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2-24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0-11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6-09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