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滸傳》讀后感1
《水滸傳》中所描繪的108位英雄好漢,雖說是曾經盛極一時,可由于他們分別來自各種不同的階層,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動機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憑借梁山這股力量,作為和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以實現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盡管梁山也有少許如李逵、阮氏三雄這樣的貧苦農民出身的好漢,反對“招安”,希望能夠有朝一日改朝換代,可由于沒有掌握主要的領導權,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個“兔死狗烹”的悲劇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眾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后,為了表達對統治階級的忠心,竟然充當了鎮壓另一支農民武裝——方臘農民起義軍的急先鋒,幾經鏖戰,可嘆那一百零八位好漢,只余下27人隨他班師回朝。即使這樣,滿以為從此可以論功行賞,向朝廷乞討到個一官半職的宋江,盡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賞賜的官位,由于當權者擔心他們“賊心不死”,有朝一日還會再度造反,以賞賜御酒為名,將他和吳用等主要頭領毒殺。即使像盧俊儀這種地主豪紳出身的頭領也不放過,也以賞賜“御膳”為名暗下水銀以其中,使他因水銀中毒而“溺水身亡”。
盡管本書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來寫這本小說的。小說對宋江的招安,極盡美化渲染,對宋朝的主要當權者一力庇護,把一切責任都歸咎于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大奸臣”。我們從小說的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到封建統治的無能和罪惡。試想,如果沒有皇帝的默許并充當這“四大奸臣”的后臺,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橫行?我覺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命運,“招安”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種腐朽的統治制度才是農民起義的唯一出路。
《水滸傳》讀后感2
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細讀了老師向我們推薦的《水滸傳》這本書,讀完后我感觸很深。
《水滸傳》里面主要講的是朝廷腐敗,許多好漢揭竿而起,他們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紛紛投奔梁山泊,但最終招安致使起義失敗。
全書描繪了許多的人物形象,他們身上的優點使我受益匪淺。這些英雄好漢都是我的榜樣,宋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講義氣,非常具有領導力,廣結天下江湖好漢,可以這么說,沒有宋江,梁山泊就不會那么厲害,我要學習宋江的領導力,爭取在班級活動中多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
我還要向武松學習,他非常勇敢,英勇好斗,遇到危險一下也不慌張,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可以在醉酒時候遇到老虎,仍舊可以把它打死。我要學習他這種勇敢的精神,遇到困難與挫折勇敢面對,我還要學習他有勇有謀的精神,遇到困難靈活應變,要智取。
我也要向李逵學習,學習他的孝順母親,也學習他的仗義執言,更要學習他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我心中也是一個大英雄,他效忠于宋江,兄弟有危險定要幫助,所以,他在《好漢劫法場》這一章節中成功救出了宋江。
吳用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他在水滸傳中非常有名,他的智慧能與諸葛亮相媲美。我想學習他的機智,遇到什么事善于動腦。
雖然這些好漢最后的結局很慘,但他們的精神卻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也反映了當時朝廷敗壞,內有奸臣,所以導致好漢起義最終失敗。
我向大家推薦《水滸傳》這本書,希望你們能喜歡。
《水滸傳》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水滸傳》,這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講的是108位好漢梁山結義的故事。
這108位好漢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個性,但他們同樣歷經坎坷,披荊斬棘,辛苦地走到梁山結義。其中,我最愛的幾位人物是武松、林沖、魯智深。
“武松打虎”無人不曉。而武松正是一位行俠仗義,有勇有謀的人。在與猛虎的斗爭中,武松將老虎的力氣耗盡了一半,老虎把它的`兩只前爪搭在他面前時,他一只手抓住老虎的頂花皮,另一只手死命的打老虎,沒多久就把猛虎打的七竅迸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被人們稱為“打虎英雄”,也是應得的。
林沖機智冷靜。在“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林沖遭高太尉陷害,被發配滄州,到了柴進府上,柴進厚禮款待。洪教頭不信他是真教頭,要與他比試一番,幾個回合后,洪教頭被輕松擊敗,之后就灰溜溜的走了。
魯智深力大無窮,重情義。在“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中,魯智深趁著酒興,來到門外的綠楊柳前,脫去衣服,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抱住了樹,把腰一挺,竟把那棵楊柳樹連根拔起。眾人見了,一齊拜倒在地,佩服魯智深力大無窮。
《水滸傳》里的好漢們各不一樣,但他們的目標都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團結一心,在山寨中過快活日子。這本名著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過程,農民們不想在封建社會再過下去了,它們開始反抗,而有很大官職的人常常是到處作惡的。此書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贊頌了農民們的反抗精神,而這正是許多人想要改變的。
《水滸傳》讀后感4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文學價值很高的好書——《水滸傳》。
《水滸傳》是第一篇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并稱“四大名著”。作者施耐庵,生于元末明初。
這一本書在文壇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全書揭示了北宋末期政治的腐敗,梁山泊農民起義從弱到盛再到衰的過程。貫穿全書的`是仁、義、孝、忠四個字。一百零八個將領,真是一個也不同,有的像吳用那么沉著智慧,有的和林沖一樣武藝高強,有的如宋江一樣仗義疏財……一百零八位猛將,沒有一個人不是身懷絕技,沒有一個不精彩!
這本書前半部描述了武藝高強的梁山好漢的精彩故事,而后半部寫宋江帶著梁山泊好漢接受了朝廷的安撫,后被派往江南阻擊方臘的叛軍,雖然最終打敗了叛軍,弟兄們卻大部分戰死沙場,等到了京城,就只剩下27人了。后來,這些人也被高俅逐個所陷害,而宋江也被高俅用毒酒所害死,最后魂葬廖兒洼。
我覺得這些悲劇全都是因為宋江的軟弱決定——接受朝廷的安撫。其實安撫只是朝廷的權宜之計,高俅是不會因為這些人已接受安撫就不會害他們的,-也就是這一決定導致了梁山泊由強到弱的轉變,讓梁山好漢失去了目標,中了高俅的調虎離山之計,甚至于自相殘殺,最后讓北宋朝廷和奸臣漁翁得利。
這本書雖然有虛構成份,但它也是一本實在的史書。因為它向我們證明了北宋末期政治的腐敗,證明了北宋末期也曾有過這第些義士除暴安良,《水滸傳》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名著!
希望大家有空讀一讀,相信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獲,并愛上這本書!
《水滸傳》讀后感5
俗話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名著,唯獨《水滸傳》這部小說是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形象的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其中,我對盧俊義的印象最深。盧俊義是市民階級的上層人物。雖然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的英雄形象和力敵萬人、通古博今的高超武藝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他不聽別人的勸告,總把忠言當惡言。
寫到這,我不由得想起我妹妹。前幾天,天上突然著小雨,妹妹還在外面悠閑地騎著自行車。我連忙叫妹妹進來,說一會兒下大雨了。我苦口婆心的勸她,她就是不聽。說時遲那時快,雨突然間越下越大了,直到這時,妹妹才慌忙地把車騎回來,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濕了,像落湯雞似的`。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好藥雖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順聽的,但是卻對我們的行動有好處。
《水滸傳》使我受益匪淺。我還要繼續看下去,從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令人愛不釋手的《水滸傳》!
《水滸傳》讀后感6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書里講的是各種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光彩照人。里面的魯智深、武松、林沖、宋江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眾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
①
武松武藝高強,性格剛烈。他還有超人的力氣和勇氣,在景陽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鐵錘般的的拳頭,三兩下就把老虎給打死了。這里我非常佩服武松的勇敢和氣魄。
②
武松還是一個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的人。當他知道哥哥被西門慶欺負而死的時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狀,他相信官府會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狀不行,他便親手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然后便去了自首。從這兒可以看出他是個敢作敢為光明磊落的人。②
《水滸傳》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好看,把毎個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把每個打斗寫得都非常逼真。比如景陽崗打虎中,把武器松、店家、老虎的動作都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里面的一拳一腳描寫的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刻畫得非常鮮明。③
《水滸傳》還反應了宋王朝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歡看這本書。④
①直接交代閱讀篇目。列舉眾多人物,運用對比的表達方法,突出對武松的喜愛。
②這兩段簡要概括武松打虎,為兄報仇兩個事例,突出了武松的性格特點,烘托了人物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寫出感受。
③評價閱讀篇目,寫出書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細節,交代自己的感受。
④首尾呼應。
圍繞感受,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想。語句通順,結構完整。如果再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寫自己的反思與從中得到的啟示,會更加精彩。
《水滸傳》讀后感7
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里有一個個打動人心的故事,有108條替天行道的好漢。其中只有一個故事令我記憶深刻,那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天武松去拜訪他的哥哥武大郎,走著走著便看到一個酒家,酒家邊上還插了把旗,放上寫著:三碗不過岡,武松有點納悶,便走了進去,叫小二上三碗酒來,武松不一會就吃完了。他又要吃酒,但小二卻不上了,這時掌柜來了說:“客觀,我們這酒可厲害了。您要是再后就過不了前面的山岡了呀!”“我還偏不信了!”武松喝到。不一會兒,他一口氣喝下了18碗!
武松走到了山岡前,見門上真貼了一個單子,上面寫著岡里有只大猛虎,禍害了32人的性命。武松這時才相信,他心想這只猛虎害了這么多老百性的命,一定要為民除害。隨后就走進去,突然酒起興了。他一下睡到在大石頭上。天色漸漸暗了,面前的草叢沙沙作響,突然一只猛虎縱然跳出,武松力馬被驚醒了,他終于見的到這大老虎了。武松立馬和老虎打了起來,武松縱身一躍,按住了老虎的頭,用力大無比的拳頭打死了老虎,后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知道了。
武松勇敢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稱贊!這個故事說明了,武松膽大心細,才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才敢一個人與老虎拼博!
《水滸傳》讀后感8
故事的概況講的是由于要來投奔梁山的時遷被祝家莊抓了去,石修楊雄來梁山求救,而梁山又因急于籌糧,知道祝家莊十分富足,所以盡管也知道攻打祝家莊困難很大,宋江還是決定要去攻打。
第一次攻打,宋江為分化祝家莊、李家莊和扈家莊的三莊聯盟,派杜興去游說家莊莊主李應,又恰巧李應被祝莊主的兒子祝彪射了一箭。使三莊聯盟就變成了兩莊聯盟。由于宋江事先對祝家莊復雜的地形沒有勘察好,就貿然攻擊,使一打祝家莊以宋江損兵折將而告敗。
二打祝家莊時,由于祝家莊及時得到扈家莊的支援,所以依然以失敗而告終。祝家莊的欒廷玉抓了秦明和鄧飛,扈家莊的扈三娘抓住了王英,就連宋江自己也差點被捉。好在武功高強的林沖力擒了扈家莊的主將扈三娘,迫使扈家莊也脫離祝家莊的'聯盟。所以,我覺得這一次攻打雖然失敗,卻為第三次攻打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次攻打祝家莊之所以能夠完勝,一是梁山的軍師吳用帶兵下山助戰,二是祝家莊已經面臨孤軍作戰,三是發生了解珍解寶兄弟因狩獵猛虎被人誣陷入獄,顧大嫂、孫新夫婦策劃劫牢反獄,株連了孫新的胞兄—登州府軍官、祝家莊教師爺欒廷玉的同門師兄弟孫立。他們劫牢后希望投奔梁山,于是就利用和欒廷玉的同門師兄弟關系在祝家莊充當內應。四是經過前兩次失敗的教訓,梁山泊已經將祝家莊的地形全部勘測完畢了。天時、地利、人和均朝著有利梁山的一面傾斜,所以這一次的戰斗宋江終于勝利了。
從三打祝家莊,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困難和問題都考慮在前面,這樣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遭遇失敗要認真吸取教訓,正所謂:“失敗乃是成功之母”,要有毅力堅持做下去才會最終取得成功。
《水滸傳》讀后感9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寫了梁山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我最佩服武松。
武松,綽號“行者”。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他又叫“武二郎”。
武松在梁山排行第十四,人稱“行者武松”。他曾經在景陽岡空手打死一只老虎,而且之前喝了酒。客棧門前有“三碗不過岡”,但是他還是過了景陽岡并且打死了一只老虎。
武松喜歡打抱不平。從前,他在故鄉打死我一個惡霸,害怕被官府的人給抓起,所以就逃往滄州,藏在柴進府里。住了兩年。他的.哥哥叫武植,在山東陽谷縣以買炊餅為生。
在武松離開家鄉這兩年,非常想念自己的哥哥。正好,宋江殺死了閻惜姣,也逃往柴進的府上,路過陽谷縣,遇見武松的哥哥。武松的哥哥讓宋江告訴武松:清河縣的案子,沒有人去作證,官府不追究了。武植已經搬到陽谷縣,想在陽谷縣與武松相聚。宋江在柴進府里見到了武松,武松得到的消息,第二天就與柴進、宋江道別,回家和哥哥團聚。
在去陽谷縣的途中,武松在景陽岡喝醉了,而且打死了一只老虎,就被當地縣令任命為都頭。武大郎妻子潘金蓮想勾引武松,被武松拒絕了。后來,她被當地一個有錢人家西門慶勾引。兩個人被發現了,他們兩個就下毒毒死了武大郎。武松為了報仇,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判案時,遇到了一個開明的官員陳文昭,他看在武松很有情義,把案卷改的輕一些,只判了個刺配孟州。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每個都很仗義、正直,對于困難從未懼怕,想辦法來解決,也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水滸傳》讀后感10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相信大家對這句歌詞也都很熟悉吧,這就是水滸英雄們仗義、正直、忠誠的真實寫照。
就拿花和尚魯智深來說吧,他被逼上梁山,是由于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結果。他本來可以逍遙自在地做他的提轄官,然而,他卻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會,對他看到的不合理的社會采取了進攻的態度。當金氏父女哭訴鎮關西的暴行時,和魯智深坐在一起的史進還有李忠都沒什么反應,魯智深卻激起了強烈的反應,他立刻就要去打死那鎮關西。雖然被人三番五次地勸住,還是不肯甘休,最終三拳打死鎮關西,只好出家去當了和尚。不想出家后還大鬧五臺山,拼殺瓦罐寺。后來聽說林沖老婆受了高俅的欺負,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還說“不怕官,只怕管”,不敢去管高俅,魯智深卻“怕他甚鳥!”,可見他的勇氣和仗義。他最終打抱不平大鬧野豬林,到二龍山落了草。他對封建社會的朝廷認識也是明澈的:“……只今滿朝文武,多是邪奸就比俺的織袖做染作皂了,怎洗殺干凈?”因而他堅決反對招安,死保梁山,氣質不凡。
再說說那耿直的李逵。李逵見宋江時的魯莽,賭場的賴賬,江邊的搶魚,酒樓上的闖禍,都反映了他的.純真、渾厚的性格。他心中燃燒著對不公平社會的怒火,不能忍受壓迫。他對山寨十分忠誠,為了山寨,他任何事都走在前面,不怕困難,不畏生死。
梁山好漢們正是這樣“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斗爭著,打擊貪官污吏,打擊惡霸地主,為人民報仇。后來他們攻城奪縣,反抗官府,擊殺害民賊,也是為民除害,解除百姓的痛苦……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首歌再次從我耳邊響起,水滸英雄們仗義、正直、忠誠的形象再一次浮現在我面前。
《水滸傳》讀后感11
《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等。讀完全書,卻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祖國,對自己的親人,對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下,仍無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xx,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代。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什么是不該做的。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后,我明白到,我們要像梁山一百零八好漢那樣,做一個忠、義雙全的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用愛學習的具體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存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12
水滸傳具體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他們不占城池,出榜安民,異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漢忠義,替天行道的光輝形象。
在風雨飄搖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漢忠君報國,為民除害,著實令人欽佩。比如一百單八將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稱他為山東及時雨宋押司,他深明大義,急盼招安,愿為國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蓋死時,他十分悲傷,幾次要哭昏過去,每日都會領眾舉哀,遵從晁天王遺言,發誓要帶領好漢們,活捉敵人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在不斷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軍法嚴明,宋江手下的軍校因為酒肉少而殺了廂官,宋江哭著命他痛飲一醉自縊而死,而后,他顧著梁山泊時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個有情有義,愛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過來呢,以高俅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憤恨,高俅身為殿帥府太尉,本應報效朝廷,而他卻因為寵溺養子,使計拿下教頭林沖,刺配滄州道,險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結果了性命。在三敗梁山泊時,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證會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卻轉面無恩,連日稱病,不敢上朝,又將水銀放入盧俊義、宋江得賞的御酒中,讓他們中毒身亡。這樣一個奸詐小人沒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憂可悲。
《水滸傳》讀后感13
還沒有讀《水滸傳》之前,聽大家說起過,一直以為宋江是主人公,他是梁山泊上“最大的”。讀了《水滸傳》之后,我知道,山上有一百零八好漢,還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孫二娘。好漢們不畏惡勢力,一次次的反抗壓迫他們的地主惡霸。有魯智深打敗的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楊志賣刀殺了牛兒……
在讀《水滸傳》時,宋江和武松是最先印在我腦海里的,他開始是獨自一人,在一個偶然的時間,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武松,武松后來到了梁山泊,梁山泊的原寨主并不太喜歡接納他,后來晁蓋等人逃到梁山泊,梁山泊的原寨主卻熱烈招待他們,武松很氣憤,便殺了原寨主,然后,武松幫助晁蓋坐上了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
宋江來到梁山泊后,因其機智勇敢,備受大家推崇,后來,坐了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再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因氣憤曾頭市的`人教小孩兒罵他們,親自帶兵打曾頭市,不想被曾頭市的人用毒箭射中腦袋,回梁山泊中毒而死。晁蓋死后宋江派吳用上山請盧俊義,盧俊義下山后,在兩人的合力的領導下,打了幾場勝仗,打敗了曾頭市。
之后,梁山泊的人便由宋江和盧俊義領導管理。盧俊義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做了第二把交椅,吳用做了第三把交椅,再往后的一百零五位人按年齡大小來排列,大的排在前,小的排在后。至此,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好漢排名完成。
在這一百零八好漢中,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特點。然而我最喜歡的卻是黑黑的,又帶點野莽氣息的李逵,他拿著兩個大板斧,很威風,他可比武松還厲害,武松徒手打死一只虎,可李逵一下打死四只老虎。他那率真的個性,在我看來是那么的可愛。
《水滸傳》讀后感14
我爺爺經常在我看書的時候引用一句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是小時候看水滸就有可能學梁山好漢造反,老了看,勾心斗角的三國會讓人心累。當時我認為有一點道理,所以一開始有一點排斥,可到了后來,觀點變了。
我覺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逵這個兩面人,我是為什么說他是兩面人呢,聽我分析一下李逵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坐,跳起來,把兩個指頭去那女娘子額頭上一點,那女子大聽一聲,暮然倒地。(第三十八回)那漢哪里肯應,輪著大斧,只顧砍人……當下去十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顛翻的,不計其數。(第四十回)
放著我們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殺去了東京,奪了鳥位,在那里快活不好!(第四十一回)從這三句話可見李逵是個粗魯,暴躁,屠殺成性,野蠻殘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一時間我對這個人十分厭惡,這么個血性之人是什么人教出來的,李逵這個人一定很沒有良心,多半他父母也慘死在他手上,可我讀到這里時,一下子對它的認識有不一樣了“我特地來去娘,卻倒了一個養娘的人……我饒了你這廝的'性命。”李逵道“你有孝順之心,我與你十兩銀子做本錢便去改業。”這又讓我見到了他善良,有孝心的一面,可見施耐庵的手法高超。
《水滸傳》讀后感15
水滸傳讀后感初讀水滸傳,覺得里面的故事有點荒唐。
好漢林沖被奸佞誣陷卻無處伸冤;曹蓋等人在綠林打劫的卻被稱為好漢;英雄魯智深行俠仗義卻落得個落荒逃跑的命運;粗莽漢李逵這種濫殺無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漢本以占山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頂對抗,為何還要替朝廷出力,導致最后梁山落了個凄涼的結局……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為何要這樣落筆。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得吸引,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得讀完水滸傳,讀到第三遍時,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讀完水滸傳,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這些荒唐,是當時那個朝綱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造成的。正是朝廷腐敗、徽宗昏庸、小人當道,才有了好漢林沖被高衙內和好友設計陷害,流放路上受盡折磨,幾次三番地遇險,差點丟了性命;正是當時社會民不聊生,老百姓處于水生火熱之中,才有人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搶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個社會朝廷力量日益變弱,遭遇內憂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漢揭竿而起、占山為王,與朝廷作對。
不過也正是那個社會,那個社會的忠君報國的主流思想,才導致了宋江掌權后,要把梁山這艘船駛向朝廷,像皇帝靠岸。但是那個奸佞當道的朝廷、昏庸無能的皇帝卻不是梁山的港灣,所以,梁山最終被小人所滅,真是嗚呼哀哉!悲哉!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讀后感01-31
《水滸傳》讀后感06-02
《水滸傳》經典讀后感07-29
《水滸傳》讀后感11-27
水滸傳的讀后感02-02
水滸傳讀后感06-14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9-15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8-01
《水滸傳》的讀后感08-08
《水滸傳》好句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