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4-09-19 17:24:19
  • 相關推薦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1

  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一個好朋友。《孔子的故事》已經陪我度過了一百多天,它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它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清官自然親!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是春秋時期最有學問的學者之一,他的言行舉止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故事》講了一系列關于孔子的事跡,它告訴我們,學習的魅力,帶領我們一同感悟圣人傳給我們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對他的學生的教育中,對于學習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訴我們許多學習的方法,同進也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而這種快樂,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因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養、素質。反復的學習是為了便于熟練的掌握,不懂就問,可以提高知識水平。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就更應該要認真學習,熟練的`掌握,它不僅能夠充實自己,也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圣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禮”。崇高的道德思想,是從古至今君子的作為。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互相關愛、互相包容,那么,這個世界就會是個美好的樂園。

  本書告訴我們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活得充實。用道德充實自己,用知識填充自己,有抱負、有追求,積極向上,既使早早的就離世了,那么他也就無憾了。

  現在,美味可口的家肴,令我們情不自禁;琳瑯滿目的衣物,更使我們留戀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現在,我們更加需要用知識來填滿自己,用道德來包裹自己。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2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涌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人民稱為孔圣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孔子的故事》讓我兩次深刻地領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在62歲時已帶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并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孔子不僅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學習中,我只知道孔子的這兩句名言,但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的話為什么能千古流傳?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后,我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故事》一書從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長開始講起,主要講述他開創杏壇教育,招收弟子,廣推周禮、六藝之道,周游列國14年,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暮年的孔子,因為抱負不能施展,開始編撰《春秋》,他的言論以及與弟子們的對話也被編寫成《論語》一書,千古傳誦。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很多舉止行為都值得我們學習。從他初習周禮,到下定決心學習圣賢,造福于民,孔子的.虛心好學、求實上進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學易。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漸漸地,母親沒有能力教導他了,就把他交給了外公。一個下著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會兒原地小跑、一會兒扎馬凝神,一會兒又俯臥在地練雙臂腕,讀到這里,我想:孔子才十歲呀!一個十歲的孩子在這樣的天氣里是怎么做到這些的?帶著疑問,我繼續往下讀。原來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時候,有一些疑問,見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氣寒冷,于是就練武強身一下。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學好問,熱愛學習,尊敬長輩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奮啊!在這樣冷的天氣里也不休息,仍然在學習,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虛心請教外公,怕[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4

打擾外公,又擠時間來強身健體,他的動力到底是什么?回首前文,其實孔子從那次廟宇祭祀之后就已經在心中扎下了學習禮道的決心啊!他宣傳禮道,就是希望所有的國君都能用仁義德心治理天下,一個孩子,小小年紀居然心懷天下,真讓人佩服!

  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從小樹立人生的目標,遇到不懂的知識時,要虛心請教別人。另外,我們還要會利用時間,像孔子一樣,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

  孔子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正所謂學無止境,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虛心求學;為了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5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孔子的故事(精選90篇)04-02

《阿凡提的故事》讀書筆記11-14

《漁翁的故事》讀書筆記10-22

《我的生活故事》讀書筆記01-07

《笨狼的故事》讀書筆記01-05

寓言故事讀書筆記12-01

《笨狼的故事》讀書筆記01-09

《矮君的故事》讀書筆記06-07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10-3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一级电影第一页 | 日本中文子幕亚洲乱码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福利一级无吗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一本热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