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窗幽記》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1
與狼共舞,與狼同寢,與狼共食,與狼為友,一切看似奇跡,卻在“狼女”李微漪身上一一實現。
《重返狼群》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只草原上的小狼,和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姑娘李微漪。她在一次寫生中,偶遇影響她一生的小狼——格林。
小狼一點點長大,高樓上的天臺早已拘束不住小狼日益膨脹的野心。沒辦法,李微漪只好孤身一人陪伴格林到草原的養獒場,野化小狼!
野化小狼看似簡單,實則難如登天,小狼已十幾次死里逃生,李微漪也幾次生死難料。在死亡威脅下,“狼媽”李微漪卻鋌而走險,將根據地立在荒無人煙的`狼山上!
歷經9個月的野化訓練,格林早已長成威風凜凜的大狼,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的“狼之柔情”。在“狼媽”生病時,格林把自己珍藏的食物送給了她,還一次次覓食支撐這個“家”。在受到三只藏狗追逐時,格林挺身而出,不惜負傷累累。
這一首首溫情贊歌,讓狼的細膩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拍案叫絕。
出人意料的是,格林野化成功,回歸山林。狼媽飽含淚水,望著格林遠去的背影……
圖騰仍在飄揚,狼已成為傳說……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2
《小窗幽記》是一本以古文寫成的道德故事,每個故事都會有一句表達中心思想的名言來作為題目,而遇到古文中不懂的字,旁邊的注釋會告訴你答案。古文下還有譯文和評析,它們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處世之道,真正讓你成為一名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本書節選醒、情、峭、靈四篇內容,共約十五萬字。全書始于“醒”終于“靈”,雖然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讀軒快之書,聽透徹之語”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找一本好書,讀幾篇好的文章,能讓我們心有所悟,或是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或是增添了智慧,或是鑄造了意志。所以空閑之余,讀讀書,看看報,都會受益匪淺。讀書要用心專一,不可以朝三暮四,心不在焉;也不可以死讀書,不求甚解。只有靈活地掌握讀書要領,才能領會好文章中無窮的意趣。
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明白怎樣做人,與人和睦相處。這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而在如何立身處世方面,明代作家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光明之路。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3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復復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同樣是哲學小品集,《菜根譚》像極了一部嚴格的家訓,骨子里透出一股宋明理學特有的傲慢與拘謹,行文格式也大多采用對仗工整的格式。而《小窗幽記》不同,其文風散漫隨意,卻又字字珠璣;格式隨性自由,卻透出一種慵懶的韻律。我是一個俗人,自然更偏愛于這種流暢簡明的敘述風格,而非刻意追求工整的晦澀文字。
其實,從行文風格的無拘無束,也可猜出書中所述的人生觀是如何的豁達自在。他說“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在歷盡世態炎涼后,他卻能從生活點滴中尋來無數閑情雅趣,怎可謂不超脫?只是為了保住這一份淡泊的心境,他也必曾付出代價,因為“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中勘過”,所謂的淡泊名利、鎮靜安寧,只有經過塵世繁華、浮生紛擾的考驗而不動搖,才算得真正的`超然。我總覺得不會有人生來便只有一顆淡泊名利,不為紅塵所擾的心吧。誰沒有年輕過,沒有熱血過?又有誰從來便只求“出世”而未曾“入世”呢?陳繼儒在書中展現的,是他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高遠超脫的審美人生的追求。
不過既然有追求,便顯出他并未達到如此超脫的境界;即便達到了,那也是在寂寂紅塵中狠狠滾過一遭之后了。他是不是也曾捧出一顆火熱的真心,卻讓現實社會的冷水一點一點潑熄了激情?我想是的,他應該也曾寂寞郁郁。勘破凡塵的背后,或許只是深深的疲憊。因為他有過感慨:“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現在能夠停止,一切便終止了;如果想要事情都了結,那么終究沒有了盡的時候。人生無盡,追求無盡這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是什么時候開始疲憊,揮揮手嘆一句“罷了”,便將一切過往都休去的呢?隔著數百年望不穿的時光,無人能得知真相,但當我們細細品讀他有感而發的一條條議論時,卻能清晰地尋到那變化的心路,這或許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之一,它像生命一樣靈動,會歡笑,會嘆息,也會漸漸成熟,一點點老去。
對于人生道理,他并未以訓誡的語氣談起,而只是如探討一般提出自己的看法,給人以頗多回味。也許有時,他會說些見聞歷事,如“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潭;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也許有時,他會感嘆起風雅景致,如“陌上繁花,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也許有時,他會閑談起那些憂傷動人的典故,如“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往往他還未談起道理,便已情境至處,心意自處,使人豁然開朗,有所頓悟。
慧心之書,理應反復推敲琢磨。多讀便多悟,常常思考,細細品味,也許書中自成一世界。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4
《小窗幽記》是一部流傳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覺,言進旨遠,益人神智,可謂古今敦品一大奇書。
“修身、養性、齊國、治家、平天下。”是古人一直追求不停的目標,當今社會處于改革轉型期,社會問題頗多,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提高國人的道德素質亟不可推。通過讀此書不但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更能學會處事的方法,此書可謂修身一大益書。
“立國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此書是幾百年來古人為人處事的經驗精華,此書問世300多年來再現中華文化的博大,闡釋中華文化的精髓,追求的是無拘束的自由人生,高善的'審美人生。
《易》中說:“勞謙,君子有終,吉。”通過讀此書可以讓國人在立德的基礎之上,勤勞,謙虛,不斷的追求,自強不息,勇敢追求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讀此書后會讓人找到成功大道和途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讀此書會讓人厚德、勤勞、誠信,會讓讀者大有裨益。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5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惕,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內容涉及了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多方面的處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作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
若要細賞其內容,從“醒”篇來看:抒發的是豪情空有、壯志未酬的末世情懷,僨世嫉俗,奇謀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間;從“情”篇來看:則標舉美人名花、青山綠水、秘書靈籍為安身立命之場,體現的是方外之致和隱逸幽趣;從“峭”篇來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業,必要有超凡脫俗的心態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時也要有積極的入世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從“靈”篇來看:張揚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和出世的情懷,看透世間人情冷暖,尋求與大自然的山水為伴,享受無盡的生活。
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觀世的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顛峰狀態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顛峰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在當今這物欲橫流的`年代,人們更多的是看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對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顯得極度匱乏,總是埋怨生活的無聊與苦澀。如果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去靜心閱覽一番此書,可能會給你的生活帶去一些歡樂與充實,讓你領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6
很久沒動筆寫點東西,今天看看,上篇文字已是去年金融風暴之前,回首顧之,避風求存,心勞體疲,偶翻書架雜書,見明朝.陳繼儒著:小窗幽記。書中文章簡且美,言近旨遠,深有哲理,對應這幾個月的狀態,頗合書中所語:“心為形役,塵世馬牛”。感而察己!
【原文】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意譯為:心靈如果被外在的事物所驅使,那么人就如人世間的牛馬,形形役役。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就如同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失去自由,為名所縛。
人們常感到辛苦,老覺得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來的工作,心煩意燥,自己常在認為是社會的原因,競爭的結果,自己要上進才能適應社會,沒有其他選擇,沒法逃避。其實,這真是全部的原因嗎?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需要什么?有時間讓自己慢下來,靜靜的思考下嗎?
我們都希望快樂,追求幸福,快樂是來源于外在的因素的嗎?幸福是一個量化的指標嗎?要達到什么程度或標準才能擁有的.嗎?
個人感覺:快樂和幸福,屬于感性的感覺,不是可以理性分析的量化指標,窮的可以很快樂,清貧的可以很幸福。同樣,有錢的未必很快樂,富有的未必很幸福。唯心所感,為認知所礙,我們習慣于將眼光投向遠方,未來,常常忽略了當下,目前自己擁有的東西,過度留戀徘徊于過去,易生抑郁,過度的擔心未來,焦慮就易產生。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是:貧而不清,富而不貴。心障繁多,快樂感缺失。
佛學很多東西很有道理,平常心、無常、常,有時間試試寫寫、聊聊,靜靜、證證,希望擁有“般若”。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04-04
小窗幽記的語錄40條07-15
小窗幽記的語錄36句10-23
小窗幽記的語錄匯編45句12-25
小窗幽記的語錄集錦35條02-27
小窗幽記的語錄集合36句12-15
2023年小窗幽記的語錄30條09-23
2024年小窗幽記的語錄40條03-21
小窗幽記的語錄錦集36句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