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傳讀書筆記1
今天我讀了米開朗琪羅傳,雖然只是序言,但是也非常好看。文中講了米開朗琪羅的性格,還有他的痛苦生活。
文章主要講了米開朗琪羅的性格特點,哀嘆他不可避免的悲劇性命運,并提出了作者的英雄觀。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注視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熱愛這個世界。這句話揭示了著名文學大師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真佩服這位大師文采和他的英雄觀!
名人傳讀書筆記2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書筆記3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時,就被這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貝多芬的童年是悲慘的,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才能,卻不顧忌他的'感受,有時會把貝多芬和小提琴一起關到屋里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離開了他,他的父親變成了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在了貝多芬的身上,也因此他的脾氣變得暴躁而古怪。當他在事業的頂峰時,不幸又降落在他的頭上:他的耳朵聾了!這對于一位音樂家是多么殘忍。但是他最終戰勝命運,攀上生命的頂峰。
米開朗基羅出生在佛羅倫薩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自己的作品被搗毀,他的家族向自己索要錢財。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立碑立傳,使米開朗基羅達不到自己的夢想。他一生遇到了許多困難,他堅持,他為了自己的夢想,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于一個富貴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也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自己的人生之舟,由你自己掌舵!
名人傳讀書筆記4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對于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確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首先是貝多芬,貝多芬他是一個英雄,他的全部生命,凝結成了一個力的象征。體格、道德、意志,使他的音樂呈現出暴風雨似的熱情。他是一個音樂家,是寫音樂的,一般人都知道,音樂創作是離不開敏銳的聽覺,可是,對貝多芬來說,他很不幸,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聽覺。可是,他在巨大的磨難面前,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在痛苦和磨難之中,高聲歡唱人類的歡樂,創造出了《英雄交響曲》、《生命交響曲》等偉大的作品。他的信念使他走向成功!
然后是米開朗琪羅。他是一個天才。但他自己無法駕馭自己的天賦,他缺乏意志,性格懦弱。他雖然給這個世界留下了許多偉大的作品,但是他又在不斷的工作中,質疑了所有人,使自己陷入了孤獨,直到死,都在工作。工作和痛苦伴隨了他一生。
最后是托爾斯泰,他所代表的,是另一類型的英雄。他用理智和信仰為自己創建了愛的'宗教,他讓愛成為生命的火焰。他的文章每一篇都能顯示出價值。
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在《名人傳》的感染下,人類也正沿著巨人們的腳步,堅定地向前挺進。
名人傳讀書筆記5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寫作目的崇高,呼吸英雄的氣息,使人們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洋溢著一股旺盛的激情。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名人傳讀書筆記6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
這三個人物中令我感動最深的是貝多芬,他是個音樂天才。小時候,他的父親就發現他有音樂天分,于是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但后來他不顧及貝多芬的心情,一個勁的想把他培養成天才,有時他還把貝多芬和小提琴關在一個屋子里這是導致貝多芬脾氣暴躁古怪的原因。不幸的.事很快降臨,他的耳朵聾了,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但不久后,他又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音樂創作中。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他為什么成功了?我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有著奮斗的精神,過人的毅力,面對困難毫無畏懼。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困難,經常會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是獨立面對,但貝多芬古怪的性格使他沒有多少朋友,所以面對困難,只能孤身戰斗,但這卻使他學會了別人不會的東西,所以我們應學習貝多芬的精神。
名人傳讀書筆記7
書,是春天的甘露,滋潤心靈成長;是一泓清泉,洗盡靈魂的塵埃;是人生路上奮勇向前的動力。我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我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我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我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善讀之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寬,才能找準人生的方向。讀《名人傳》,那一道精神之光溫暖了我的心靈,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給了我人生的方向。
“我愿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必同樣能承受苦難。”這是出自貝多芬之口,他用一生證明了這話是對的。童年時期備嘗辛酸,慈母過早離世,酗酒的父親每天對他只有責備打罵。他用自己高尚的行為與善良,戰勝了苦難,不久他進入了維也納,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然而幸運之神卻并沒有眷顧他,苦難依然糾纏著他。他并沒有屈服,而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雖然雙耳失聰,卻仍就堅持作曲,留下了不朽的《歡樂頌》。貝多芬,一生被鎖在痛苦的懸崖上,這個世界未曾給過他一點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獻給世界!他在我的生命中注入了頑強拼搏的動力,不向苦難低頭的信心讓我擁有了堅強的意志。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天才,這股創造的力量驅使這位雕塑家不斷的行動并走向成功。但他也是一個憂郁、怯弱的'人,拒絕成喜愛自虐。作為雕塑家,它是雄居首位無可匹敵的絕對天才。作為一個人,他又是極其軟弱、卑怯,甚至有某些道德缺陷,對權貴的屈服,對戰爭的恐懼,對朋友的死袖手不顧……這些弱點就是他心中的魔鬼,他的一生都是與這魔鬼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的過程中進行的,結局是失敗還是成功這并不重要,生命是源源不斷、澎湃激蕩的洪流,英雄本色正是在巨浪向著掩飾一次又一次的撞擊中呈現出來的。在不斷的自我肯定否定中,米開朗琪羅將自己刻成了一個棱角分明的英雄。1882年參加人口調查,發現瘡痍滿目的社會現實后他十分震驚。激發了他的同情心。他決心放棄可恥的貴族生活,向簡單、樸實的農民生活回歸。為受苦的人們呼吁。他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被開除教籍,他并沒有向權貴教會低頭,他鄙視那些宗教儀式、痛斥教徒。縱觀托爾斯泰的一生,幾乎無一時一刻不“斗爭”。
《名人傳》所折射出的精神之光,永遠是一盞明燈,照亮我的精神世界,激發我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勇氣。
名人傳讀書筆記8
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
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貝多芬在生活中遭遇著不同的磨難,但他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在遇到難題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書筆記9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主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精神。其中,使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于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愿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刻苦學習。可之后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感情也因此而終結。但是這時貝多芬正處于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在受到世人矚目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相繼離散,耳朵也已全聾,應對生活苦難,貝多芬并沒有屈服,而是靠自我的努力,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音樂之風,同時創造了世界頂級音樂寶典,他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動、敬佩萬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又使我聯想到中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過程,前蘇聯作家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歷程,當代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刻苦學習精神,等等這些人的經歷不僅僅印證了這句詩詞,更在感召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一代代有志者。
當然也許我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時得到什么回報,此時的你,千萬別灰心喪氣,相信:奮斗就有收獲,也許我們沒有到達理想的現實,可畢竟我們收獲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歷程,其實歷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至上光榮。
是啊,命運應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不管你的身體在遭受著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運有多么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滿多少風風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戰勝自我,那么完美的未來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人生務必有拼搏,有奮斗,才可能取得成功。這便是我讀了《名人傳》所感悟到的。
名人傳讀書筆記10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書筆記11
對于托爾斯泰,以前對他的了解僅僅限制于《戰爭與和平》,看完名人傳之后,了解的多了《復活》。
在名人傳里,我覺得寫得最詳細,贊譽最多,卻最沒有價值的章節就是托爾斯泰,或許作者太熱愛敬佩他了。所以全篇都在講托爾斯泰的'好,生平的所有作品的提及了,以及他的批判性思維如此具有時代意義。
看完之后我仍然看不出來托爾斯泰是個神秘樣的人,這是我覺得寫得爛得地方。或許,去了解這樣一個偉人,需要的是去品味他的作品。去慢慢走進作者的思想里面,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去了解這樣一個神秘的老人。
名人傳讀書筆記12
最近,我讀了一本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書中寫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故事。其中貝多芬的故事在我腦海中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個悲劇。貝多芬小時候,他的父親,逼著他學習音樂,想激發他的音樂才能,全不顧貝多芬的感受。有時他的父親甚至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給他,讓他和小提琴一整天關在一起。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樂創作當中了,貝多芬以他過人的天賦,驚人的創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當他正準備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幸福時,挫折又再次降臨到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位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耳朵。音樂是用耳朵聽的,如果聽不到音樂了,那他也做不了音樂家了。對于貝多芬來說這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但貝多芬沒有放棄音樂家的夢想,依然和挫折作斗爭,他在這種被疾病困擾下既然創作出的來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我們應該學習貝多芬“永不向命運低頭”這樣的精神。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
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書筆記13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均創作于20世紀初,無論在當時還是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牢牢抓住了這三位藝術家在各自領域的共同點,著力描繪了他們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有三個世界名人。第一位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位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位是俄羅斯著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能給我們什么?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時代,在一個人們避崇高,告別崇高,甘愿平庸的社會,《名人傳》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職業生涯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的卑鄙和渺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米開朗琪羅傳》年底,羅曼羅蘭說,偉大的靈魂就像一座山。“我不是說普通人類可以在巔峰生存。但是每年一次他們應該上去敬禮。在那里,它們可以改變肺部的'呼吸和血管中的血液流動。在那里,他們會感覺更接近永恒。后來他們又回到了生活的廣闊領域,心中充滿了每天戰斗的勇氣。”。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這是真理。《名人傳》印證了中國一句古話:古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不僅要有過人的才能,還要有恒心。貝多芬的《在悲傷和隱忍中尋找避難所》,米開朗基羅的《我越痛苦越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想真相》,這些都說明,偉大的人生是一場無休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瞬息萬變,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不想奮斗。我們想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可能會讓我們取得短暫的成就,但我們絕不能躋身于人類的不朽之列。所以讀《名人傳》可能會讓我們清醒。
名人傳讀書筆記14
《名人傳》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三個偉大天才傳記的總稱。下面我們分別對三部傳記的內容作簡要概括。
《貝多芬傳》1770年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波恩。父親很早就對他進行嚴酷的音樂訓練,貝多芬的童年很少感到溫馨。17歲時,他的母親病逝,貝多芬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1792年,貝多芬離開家鄉去維也納,開始音樂創作。1796年,他的耳朵失聽,這種疾苦一直伴隨貝多芬一生。貝多芬還不斷經受著情感的折磨,他絕望苦悶,甚至想結束生命。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對歡樂之聲的熱切渴望,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身心的慘痛升華為一支又一支的樂曲,如《英雄交響曲》等。1806年貝多芬與布倫瑞克訂婚。甜蜜的愛情對這位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的《第四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都是這時的產物。與特雷澤的婚約最后幻滅了。1810—1813年,貝多芬在音樂事業上進入他的盛年,先后寫作了《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等。人們把他看作是整個歐洲的光榮。輝煌之后是暗淡。音樂口味轉向意大利的風格,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又或者棄他而去,或者離開人世,貝多芬進入異常孤獨寂寞的時期。他的耳朵完全聾了,疾病導致他的指揮徹底失敗,他為自己的失敗而痛苦萬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1824年,《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舉行演奏,其激動人心的場面是空前的:當貝多芬出場時,群眾五次鼓掌,許多聽眾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貝多芬也在結束后感動得昏了過去。1827年貝多芬離開這個世界。他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傳》1475年米開朗琪羅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出生。六歲時母親去世,便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從小迷戀繪畫,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后來進入雕塑學校。1494年米開朗琪羅先后去了威尼斯和羅馬,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舉成名。1501年開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的創作,卻遭到當時群眾的誤解。1505年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赴羅馬,從此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教皇要他造一個能夠和古羅馬相稱的陵墓,由于米開朗琪羅的仇敵的挑唆,教皇突然放棄建造陵墓的計劃,而決定重建圣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為此債臺高筑,又失去教皇的寵愛,最后他不顧教皇的命令,離開羅馬。后被俘。尤利烏斯二世死后,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為教皇克雷芒七世。克雷芒七世委托他主持梅迪契家廟和墳墓的建筑,勸他加入教派。米開朗琪羅突然改變主意,拒絕教皇的薪俸,想丟下手里的工作。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革命,米開朗琪羅做了守城工程的總領導。而當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琪羅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饒恕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后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1547年他又被任命為圣彼得大寺的建筑師兼總監。他認為這是神圣的事業,因此拒絕任何薪俸。但他的敵人百般刁難,以至米開朗琪羅最終未能完成。他的晚年是在極其孤獨的境況下度過的。1564年米開朗琪羅在度過了他漫長而苦痛的一生后,在死亡中獲得了永遠的平靜。
《托爾斯泰傳》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出生在俄國。兩歲時母親去世,九歲時父親離世。父親的死讓他“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由于不滿于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莊改革。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重新開始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陣亡讓他再次思考死亡問題。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面包,并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他后期的重要作品《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大家為何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名人傳讀書筆記15
優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地認識世界。了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創造的,而傳記則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繪出來。就象這本由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一樣。
他們堅信只要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么就一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告訴我們那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我們對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應當有所感悟。我們應當重新鼓起對人類的信心。
【名人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書筆記02-02
名人傳記讀書筆記11-06
《名人傳》讀書筆記02-16
名人傳讀書筆記01-31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04-06
名人傳每章讀書筆記01-20
最新《名人傳》讀書筆記04-18
《名人傳》讀書筆記范文04-25
名人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