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個人讀書筆記
個人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4-06-20 20:38:34
  • 相關推薦
個人讀書筆記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個人讀書筆記1

  需要課程實施者付諸實踐的教育教學的信念,它是課程的靈魂和支點。深入領會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對于實施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起著綱領性作用,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次國培學習,觀看專家視頻及專題文本,下面就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其教學應對策略的學習筆記整理如下與同學們共享,有不妥之處請輔導老師及同學們批評指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構建的過程。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多。課程與教學是整合的,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境.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正是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教育課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一)“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發展核心理念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一種價值觀取向的問題。新課程價值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了課程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包括三層含義:1.面向每一位學生;2.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3.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倡導大教育觀

  時代發展對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了新要求,這使學校的課程目標表現出以下一些新的特點:一是注重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三是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四是著眼于未來,注重能力培養;五是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六是強調國際意識的培訓。融合性課程目標體現出的就是一種大教育觀。這個總目標有四個特點:1.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終身學習聯系起來;2.強調健康體魄.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方式;3.把德育目標與時代要求聯系起來;4.突出實踐能力,環境意識,科學和人文素養及創新精神。

個人讀書筆記2

  1。真正的教育絕不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后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太累了,我們的教育承擔了不應由它來承擔的過多的社會壓力: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成家,這些壓力通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中小學生和家長、教師、校長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問題,根源在于家長和老師放不下自己的權威、尊嚴,認為自己時時處處表現得比孩子強,才能樹立權威。這既是個理念誤區,也是個巨大的心理障礙。教育者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而不是顯示自己的聰明與才華。

  5。社會流行一個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人。其實終點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起跑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其實不重要。

  6。我們要長期在中高考的體制下工作,因此,對基礎教育有意義的研究,都不能離開中高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實踐證明:“素質好,何愁考(中高考),為了好,偏不考(過程中的統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衛孩子的主動性。在孩子的成長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個人讀書筆記3

  一個人的朝圣,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主人公哈羅德帶著對三個人的愧疚活了幾十年,對死去兒子戴維的愧疚,愧疚未曾好好陪伴,未曾好好表達愛。對愛人莫琳的愧疚,愧疚未曾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導致兩人像同在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生活了幾十年。對奎尼的愧疚,因為他酗酒過度,在釀酒廠犯錯后奎尼替他背鍋,而他未曾對她說過一句感謝。八十多天的步行,一路上他走著回憶著,途徑的每個過客的故事都讓他回想起自己的過往,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是否好好愛過自己的家人,他是否對該感謝的人表達過感謝。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對家人和朋友的愧疚和對兒時遭遇的怨恨一直充斥著他的一生。他是否要繼續這樣再去,如果挽救這些還來得及嗎?一個人的.朝圣,一場自我的救贖。愿我們在該說愛的時候表達愛,該感謝的時候勇敢說出感謝,想做什么就去做,想說什么就去說,不壓力給自己太多說如果的機會,不要有那么多遺憾,愿我們都可以活的任性。

個人讀書筆記4

  爺爺說幸福是吃飽穿暖后曬著暖暖的太陽,奶奶說幸福是飯桌上可口的飯菜,爸爸說幸福是越來越鼓的錢包和家里新蓋的寬敞明亮的新房,媽媽說幸福是我能健健康康長大,順利考上大學……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到底何為真正的幸福。幸福,是個謎嗎?

  新學期開學,我認真品讀了《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突然茅塞頓開,幸福原來就在我們身邊,當你靜靜地感受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受我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就感受到了我們身邊的幸福。

  “兩免一補”使我們的學習得到了保障;“校園建設”使我們的學習壞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們這些柔嫩的幼苗在全社會的關心下茁壯成長著!爸爸媽媽不再為我們“吃不好”而擔心,我們再也不為“無學上”而憂傷,貧窮再也不會折斷我們尋夢的翅膀……

  突然覺得,這就是幸福,這種幸福有來自于我們的國家、社會、親人、朋友和周邊所有愛我們的人!試想想,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沒有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沒有父母的呵護和關愛,沒有老師的辛勞和努力,沒有建筑工人的汗水和勞動……我們的幸福只是空中樓閣,我們的幸福只是心中那個美好而又遙遠的夢想!

  作為一名小學生,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更要學好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練好本領,將來為建設繁榮富強、更加幸福美好的的新中國而添磚加瓦!

個人讀書筆記5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這篇散文的原名為《舊事重提》。然而《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深層含義是兒時事情到了晚年才去回憶。《朝花夕拾》這篇散文,是魯迅先生花大量筆墨來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性的扭曲。

  《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是最具有深層含義的。

  《狗。貓。鼠》總分為五點。

  第一點是當時人們為魯迅所寫的文章而感到不滿,原因是魯迅寫的一篇《兔和貓》。這篇《兔和貓》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挑畔,側面寫出魯迅先生是︰狗。因為當時人民認為狗是仇貓的,而魯迅先生也是仇貓的。人們為了諷刺魯迅先生,把魯迅比作狗,說魯迅是狗的同族,揭示了人們內心的黑暗。

  第二點是覃哈特博士所寫的《自然史地國民童話》中的小故事。這篇小故事寫出了狗的愚笨,側面來烘托出當時人們的愚蠢。

  第三點是寫人類學術文藝的`進步,但同樣也寫出當時人們不如動物,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豎立過“公理”“正義”的旗子,雖然人們能直立行走了,能說話了,有了文學品格,但是從那時開始,人們也就自甘墮落了。因為那時人們已經謊話連篇,將一些不實的報道或文學作品傳播出去。人們雖然有了極高的文學品格,可是在某些方面還是不如動物有道德。

  第四點是寫魯迅先生討厭貓的準確原因。一、因為貓喜歡折磨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二、貓和獅虎是同族,可是卻有著它們沒有的媚態。三、它們每到魯迅先生要看書或睡覺的時候總是在旁邊鳴叫。

  第五點是當時人們結婚總有些素未謀面的人或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寄來一張紅帖子,上面就會印著一些“陰險”的句子,讓魯迅先生隨禮。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于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和人們的墮落。

  這篇《狗。貓。鼠》側面寫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們性格的扭曲,也寫出魯迅對當時人們口中的“正人君子”的不滿和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厭惡。

個人讀書筆記6

  1、我討厭和人抱怨,那會讓我覺得很悲哀。我想要沒有怨言地生活下去。為此還是一個人好,因為我不會和自己抱怨。對自己嚴厲還是溫柔,都是我的自由。

  2、沒錢那就去買便宜的東西好了

  3、在肯德基一起喝茶的那個男生,也說不知道舊日戀人的消息。那個女孩曾和我同班,但不太熟,完全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做些什么。

  4、想去遙遠的國家看看,卻不想去附件的超市。

  5、我怕生了孩子,只為自己活的人生就變成了為孩子活的人生。

  6、不是我是護士,而是我的職業是護士。

  7、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

  8、我想住的家在這兒,我想挖的井兒在這,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曾經做什么都是迷茫,所以我很開心能擁有這份自然的堅信。

  9、也不知何時起,工作不再是身份認同,并非是不安消失了,只不過那種必須要用什么來排解的原形不明的`巨大東西,我現在已不再懼怕。

  10、我想挖的井在這兒,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我最后的歸宿在這里。這點我現在也深信不疑,也許永遠都不會改變。

個人讀書筆記7

  開始一直以為戴維是活在現實中的,只是感覺奇怪他為什么一直不真正現身,直到最后揭曉謎底才恍然大悟。有點像電影靈異第六感。

  故事的主線無非愛情親情友情,情節并無特色。最吸引我的,也許不是故事的情節,而是哈羅德一個人在路上的.自由、與自然合一的心態。

  還有路上的那只小狗,是那么通人性,真讓我有養狗的沖動。而且最近被幾只接近我的陌生小狗舔過,愈發覺得狗有著特殊的感知能力。

  另一個引發思考的問題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獨嗎?一個人就算是孤獨?當看完書,走在斜塘的街上的時候,看到紛紛擾擾的人群迎著我的面走來,有家人陪伴的,有情侶攜手的,而那時的我,竟不覺得有什么孤獨可言,也許是因為這世界都可以被我擁抱,只要我愿意邁出腳步,同時也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幾個愛我的人并且有值得我付出所有去愛的人。

  以前什么都不懂的時候,真的是不怕孤獨;后來因為一些人和事,發現自己還是怕的;在與它相處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強大,慢慢就不怕了,甚至是愛上了。真是升級打怪,最后發現自己愛上了野獸啊。

個人讀書筆記8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個人讀書筆記9

  這是一本以“孤獨”為主題的國外文學選集。

  本書精選收錄了尼采、黑塞、梭羅、歌德、卡夫卡、叔本華、泰戈爾等二十六位東西傳世名家的“孤獨”之作。選文體裁多樣,不拘一格;文風斑斕絢爛,或簡潔洗練,或晦澀怪誕,或樸實隨性,或鏗鏘激昂。在這里,孤獨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愛,是身處異鄉,是卸下偽裝;形形色色的孤獨,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親。每一種,皆源自作者獨特的視野;字里行間,盡顯數世紀理想知識分子對“獨”的無畏探求和對“我”的不朽應答。

  孤獨的路上,可以孤單漫長,也可以裝點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每個人,都有一個世界,安靜而孤獨。

  黑塞說“人生十分孤獨。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另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很孤獨。”

  孤獨,是哲人們共同的感悟,唯叔本華將其闡述最為精煉、深透。于我凡人者,喜歡,則享受之;恐懼,則避免之,但孤獨最終是所有老去之人的必經之路。

  真正的孤獨是一種真實的自我,實實在在的做著自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許內心憂郁卻并不空虛,是一種自我和本我的狂歡;而空虛的人,害怕孤獨,一刻也靜不下來,只得在與人的交往和‘狂歡’中忘卻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感受和體會內心的空虛,可是一旦安靜下來,頓時空虛無比,倍感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如果愛自由定喜孤獨。因任何一個不論大小的集會都需要么去克制、要么去遷就、要么去忍耐,固自由消失。

  閱讀一個個關于孤獨的故事,或是詩歌,內心無比平和,好像回到了那時再看瓦爾登湖的心境。喜歡孤獨的原因,多為尋求靈魂的自由——唯有獨處時,方能回歸最真的本我。于獨處中汲取的快樂,無關他人,卻通向幸福之路,愿你享受孤獨帶來的盛宴。

  孤獨的人未必偉大,偉大的人大多孤獨。

  當開始享受孤獨,內心一定很強大。

個人讀書筆記10

  《現代小學英語教師素養》這是一本集小學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指導的教材,課堂用 語篇針對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求,編寫了英語課堂常用語,如:課前準,備,課中提問, 教師指令、演示、評價語言等,指導教師準確并流利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在附錄部分還為 教師提供了幾百條與教學有關的校園用語,以便教師查閱。不失為教師的好幫手。

  教學技能篇重點講述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方法,同時以案例為載體,幫助教師分析和反思 教學中的問題。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 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 文化知識的了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制作的資源及方法。

  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小學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 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 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 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 語的動機,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 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范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教師對教學 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 前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系,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 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憂,教師 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制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設備 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制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 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 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脫“啞 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 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

  (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范。

  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 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并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 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 化中不斷提高。

  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反思。

  上完一節課后,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 靈感。

個人讀書筆記11

  對于成長于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于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于他的了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并奉行的,由此看來,不論在什么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贊嘆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_”。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于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發展的過程。胡先生關于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于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云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于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個人讀書筆記12

  真正使我堅持下來的原動力,應該是關于蠻荒時代人類祖先如何掙扎求生的一些模糊記憶。

  大約320萬年前,南猿演化成了第一個具有人類特征的猿。某些科學家認為他們彌補了人類演化史上“缺失的一環”。

  南猿與人類相近的特征并非那只有人類1/3大的大腦,也不是他們毛絨絨的皮膚,他們只是做了一件別的猿類都沒有做的`事,直立行走。從字面意義上講,他們邁出了人類的第一步。

  南猿隨后進化為兩種已知的人類,尼安德特人是其中一種。如果在3萬年前你也許認為他們更應該存活下來,因為他們更強壯,體格更魁梧,可能還更善于狩獵。

  但尼安德特人卻不懂遷徙的道理。他們整年都呆在同一座山谷里,在不深的山洞里躲避嚴冬的侵襲。冰河時代來臨,他們只有坐以待斃,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是好的行者。

  另外一個分支是我們的共同祖先,他們在冬天遷往南方。于是我們得以存在,并統治今天的世界。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告訴我這是完全正確的。行走是我最基本、最自然的生存本能。我渴望行走。行走使我活著。

個人讀書筆記13

  讀完《一百個人的十年》合上書的那一刻,看到上架建議是小說,感覺心里輕松了許多,雖然這是自欺欺人。看完后推薦給了身邊的很多書友。這是一段1966年到1976年的歷史,對于出生于80年代末的我來說,從放眼歷史長河的角度去看,這段歷史是距離我如此之近,仿佛觸手可得。可是看完書中的內容,再環顧我四周現在的生活,又覺得那是如此遙遠,遠的就像一段神話一樣。

  首先要承認,對于我這個年紀的青年人來說,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首先是來自各種影視劇的,父母都沒有切身經歷過,祖輩們也總是一言帶過,歷時課堂上,老師對歷朝歷代如數家珍,分析得通體透明,可是對于那十年,絕不會當一個專題拿出來反復琢磨。

  因為我不是親歷者,絕對沒有資格去指手畫腳,我就說我想到的。

  上學的時候,我唯一的志愿,就是想學法律,可惜,學渣的下場就是等著專業來選你,法律沒學成。這些年,國家層面不斷強調依法治國方針,不斷推進司法改革,等到長大了,對事物的認識更深入了,逐漸明白,法律并不是當時我覺得學著挺高大上的專業,她更應該是普通老百姓依靠的大樹。

  老百姓面對“無法無天”是多么絕望。當人治超越法制的時候,當法制被人治控制的時候,最先失掉的,是“人心”。

  法律,并不是用來打破的`,它應該是一棵大樹,是可以依靠的;是一把利劍,是可以用來反抗的;同時也是一道鐵閘,鎖住私自濫用的權利。

  在書中29個故事中,我尋覓著大樹的影子。

  信仰會讓人瘋狂嗎?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保持冷靜的思考,要比擁有瘋狂的信仰,更溫暖。

  有人說,你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不要胡說,妄加評論。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腦子里會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當你質疑一個人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拳腳相加嗎?當你去糾正一個人的錯誤思想的時候,一定要去侮辱他的人格嗎?

  讀書中,我不斷提醒自己,無論未來遇到什么,永遠不要忘記思考和辨析,冷靜思考不是冷漠,失去理智的狂熱并不是溫暖。

  在29個故事中,我尋找著局外人平靜的解讀。

  除了這些,讀書時最折磨我的問題是,我總不禁會想,如果我身處與其中,身處于那個時代,我該怎么辦?我會是一個什么角色呢?我會迷失在權利的斗爭中嗎?我會沉浸于暴力的宣泄中嗎?我會蜷縮在角落里冷眼旁觀嗎?

  我......無法假設。

  在29個故事中,我根本找不到答案。

  那十年,那么近又那么遠。

  我想看它時很近,我想好好看它時,它又遙遠了。

  左岸記:看完以后你會徹骨的寒冷!如果生在那個時代,你是否有勇氣活下來?那個時代真的遠得我們都應該忘了嗎?人性的弱點,妒嫉、怯弱、自我、虛榮,乃至人性的優點,勇敢、忠實、虞誠,全部被調動出來,成為可怕的動力。那是個荒謬的時期。這使我們更加可以確認,政治一旦離開人道精神,社會將陷入悲劇 。

個人讀書筆記14

  一個在游樂園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后就待在家鄉,每天重復做同樣的工作。他曾經想繼續升學,曾經想四處游歷,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戰爭中殘廢了的腳,怨怪那個個性沉默然而卻很暴躁易怒的父親,害的他放棄夢想,困在這個海攤小鎮。他經常作惡夢,夢到同樣的大火。至親所愛都已過世,他剩下回憶作伴。他的生活,蒼白而無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坐著維修工作,就算不耐煩也還是會為小朋友做幾個玩具。

  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上了天堂后,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里的人。這五人逐一說出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何時在人間與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們身上學習的功課。艾迪逐漸領悟:原來,自己生命里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繪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內容摘錄: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它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它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

  我的觀點:

  故事中的艾迪在他后半段的人生,當他失去她老婆他便忘了如何去愛一個人,他有他的夢想,但他卻因為他的那只腳不得放棄,就像世上的有些人一樣,即使自己在生命失去某樣重的東西,也不失去自己的心,他就這樣漫無目的都度過他的下半生。

  第一個是藍膚人,他告訴他:“有人生,有人死。”世界上有人在這天去世,同樣的也有人在這天出生,沒有人是害誰死,也沒有人是被害的',藍膚人如果沒有躲開,那就是小時候的艾迪死。第二個人是小隊長,他告訴他:“犧牲是什么?”人或許常常都在犧牲,但是未必犧牲就是好事,有時換來的回報卻是空,有時的犧牲是不值得而且是沒有代價的。如果艾迪沒有失去一只腳,他可能已經葬生在戰爭的火場里了,但他也帶著瘸腳過一生;第三個人露比告訴他:“仇恨是什么?”他從小就很怨恨他的爸爸,因為他爸爸對他不好,但其實他的仇恨越大,他的痛苦也想對越多;第四個人他的老婆瑪格麗特告訴他:“如何愛?”就像當初他們剛結婚一樣,他要他去愛一個人;最后第五個人就是他在戰爭中燒死的小女孩告訴他:“他在人世間做了些什么?”人在世一定有他存在的價值,為人服務就是他的價值。

  “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書中提到這句話,人總是會死,沒有不會死的人,人雖然死了,但可以把愛留下來;生命雖然有限,但付出的愛卻是無窮無盡。愛不是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流在這世上。

個人讀書筆記15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刻畫了一個“硬漢子”形象,在艱難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視死如歸。

  在讀《老人與海》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內心的熱血在澎湃,瘋狂的節奏在跳動。最讓我觸動的是這樣的資料:

  老人在第八十四天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少年水手時遠航非洲見到在海灘上嬉戲的獅子。醒后他就去叫醒孩子,分道捕魚。

  天還沒亮,但老人已經把魚餌放入海中,準備捕一條大魚。當老人目不轉睛地望著釣絲的時候,水面異常,他心想成功了。老人已幾十年的經驗判定,這是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以熟練的技術與幾十年來的.實戰經驗,與這條大魚搏斗了兩天兩夜。他的手流血了,但仍在堅持;想起年輕時與黑人扳手腕的經歷,自我年輕時是怎樣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的。他的心在跳動,當與再次跳出時,老人高高舉起魚叉深深地扎進魚身,他勝利了。可是鯊魚卻尋著血腥味,來搶奪老人的戰利品,老人以最終一點余力與它們搏斗,刀斷了,就用棍子,可惜殺了兩頭卻又來了一群,老人最終倒下了。

  老人說:“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不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應對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時,勇往直前,堅強不屈的奮斗,甚至的視死如歸。這樣就算失敗了,但堅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仍有勝利者的風度,這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即使應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能夠得到精神上的勝利,我曾用自我的生命去奮斗過,我無怨也無悔,勝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沒有失敗!

  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當被巨大的挫折接連不斷的打擊時;當那蜂擁而來的災難來臨時;當你那飽受摧殘的心已無力抵抗時,你能夠來學習一下這位老人,一位硬漢的人生,一種奮斗的人生觀。

  請把困難當作你的敵人,把奮斗作為你的武器,應對敵人時,要敢于拿起自我的武器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

  人生如夢,沒落的還酹江月;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個人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個人讀書筆記07-07

(實用)個人讀書筆記09-16

個人讀書筆記2篇01-11

個人讀書筆記(14篇)05-30

個人讀書筆記14篇09-25

《朝花夕拾》個人讀書筆記12-23

老人與海個人讀書筆記12-17

個人讀書筆記(匯編15篇)12-28

個人讀書筆記匯編15篇09-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制服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