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1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里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并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在力量在適當的幫助和關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該主動采取措施,對處于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心和關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并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并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
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于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一樣。
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2
就好像人類的原始生殖細胞里面沒有人一樣,新生嬰兒也似乎沒有形成固定的心理個性。人類的心理平臺最初僅僅是一個物質的堆砌,一個細胞的組合。這一過程是由我所稱的“有吸收力的心靈”來完成的。在這一平臺上,在感覺中心點的周圍依次逐漸形成了心理器官。這一過程是如此精密,以至于我們無法重現。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諧是由無數生命的共同努力得來的,每種生命都有它們各自的任務。生命不只是為了保持其物種的延續而存在于地球上,它要對所有其他物種負起應有的責任。
因此,兒童不但有創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們的存在必定還有另一種目的,那就是創造和諧,為整個生物群體服務。
兒童負有雙重責任,如果我們只考慮其中一個,也就是他們的成長問題,兒童的巨大潛力可能就發揮不出來。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3
第一階段:0—6歲它雖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保持不變。可分為兩個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了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于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12—18歲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后不會再發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
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類型。大多數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小學,12歲以后的中學又分成初中和高中,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么實質性區別。這些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并不能培養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里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系,就像一個花瓶與它里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系一樣。相反兒童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通過他們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類型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發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4
兒童真正的創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現這些未經采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于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自然界已經設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為3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校,他們在這里可以通過環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境中獲取經驗得來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
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通過自己的天賦喜好不疲倦地進行學習,并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樣協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
【《有吸引力的心靈》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有吸引力的美發店名字(精選1000個)08-04
《心靈雞湯》讀書筆記12-19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11-15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筆記范文03-21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11-1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05-28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12-02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05-19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書筆記(通用15篇)06-09
云邊有個小賣部讀書筆記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