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讀書筆記1
這本書是高爾基自傳體的第一部,讀完想必都會有兩個問題,其一是為何高爾基身邊有如此多惡人,但長大后卻出淤泥而不染呢?其二是為何高爾基只讀過一年書,但長大后卻是個享譽世界的大文豪?
我覺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因為外祖母從小對高爾基的愛。外祖母喜歡講故事,讓故事的溫暖感化高爾基。她還信仰上帝。她的上帝是有人情味的,善解人意和慈愛、和平的。這給了阿廖沙(外祖母對高爾基的愛稱)對世界的`第一感受——總會有像上帝這樣溫暖人心的人在。最重要的是,外祖母就像她的上帝一樣平和,有同情心。這些善良的品質熏陶著阿廖沙,所以,從此阿廖沙是仗義的,樂于助人的人,從他與鄰居家那三個受到父親壓制的孩子的友誼中可體現。他能夠明辨是非,學習好的人,唾棄壞的人,并且他還幸運地遇到時代的先鋒“好事情”,善良的格里戈里,忠誠友愛的“小茨岡”,善解人意的律師等人。
高爾基成為文豪,不在于他讀的那一年小學——他對小學生活描繪的筆墨甚少,且大多是不滿的。真實的原因是他留心世界,觀察世界,探究世界。我一直很驚訝,為何高爾基能將自己的童年記得如此清楚,很可能是高爾基從小對周圍的好奇與接觸造成的。他豐富而坎坷的童年生活也為他今后的寫作塑造了形象,提供了素材。
高爾基的三部曲就是一串連貫的音符,讓我們共同體悟它的魅力吧!
童年讀書筆記2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童年》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高爾基—一位自學成才的作家,只上過兩年學,他在苦難生活中奮爭,在社會“大學”里求知,經過時代的風雨無數次磨礪而成長起來并最終登上世界文化頂峰的名人,他就是這首歌謠的真實寫照。
高爾基的磨難,我們無法想象。歲月在他稚嫩的臉上刻下痕跡,在他幼小的心靈上印下了烙印。他的童年是悲苦的。正當其將要墜落時,一雙慈愛的`手,給她指出一條光明之路,那是外婆。在這暗無天日的世界里他嘗盡人生百味,費勁千辛萬苦付出辛苦汗水,終于成為矗立與世界的文壇巨匠……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付出就有回報,一個規律:先苦后甜;一種經驗:陽光總在風雨后。
童年讀書筆記3
童年,是美好的夢;童年,是理想的港灣;童年,是記憶里的甜蜜……童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但在過去的年代里,許多人感受不到童年的快樂。他們的童年充滿著痛苦和悲傷……
今年暑假,我讀了高爾基人生三部曲的第一曲——《童年》。讀了以后,我深深的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悲慘遭遇而痛心,又為他的堅強而感動。故事主人公是阿廖沙。他三歲失去了父親。他一直生活在外祖父、母家。外祖母很疼他,經常給他講故事,因此,年幼的阿廖沙為他以后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暴戾的外祖父經常打罵阿廖沙。兩個自私的舅舅也歧視他。他還要承受表哥們的責罵……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他借助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外祖父家里,到處彌漫著敵視之霧,不僅大人,就連小孩也深受感染”。我覺得這句話能夠深深的`體現出親人們感情不好,充滿敵意,也能體現出阿廖沙小時候生活并不好。
我們應該好好享受童年帶給我們的歡樂!童年應該是天真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跟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是幸福無比的!
童年讀書筆記4
創作背景: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了這個諾言。
作品簡介:
《童年》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他四歲喪父,跟隨著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專橫的面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里。卻經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經常袒護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童年因而受到各種打擊。
好詞摘抄:
執拗、陣勢、莫名、心神不寧、紋絲不動、輪廓、娓娓動聽
難以言喻、逆流而上、虔誠、若無其事、慢條斯理、撫摩
好句摘錄:
1、他的眼睛緊緊地閉著,嘴巴卻張開著,齜著牙,咧著嘴,使我感到十分恐懼。
2、她粗粒粗氣地自言自語著,眼淚不停地從她那腫大了的眼睛里流出來。
3、窗戶上掛著一塊黑色的披肩,被風一吹,就像船帆似的鼓脹起來。
4、河面上籠罩著灰蒙蒙的濕霧,遠處忽而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接著又在霧靄和水汽中消失了。
5、船艙外,大地在慢慢地移動著,黑暗而陡峭的河岸霧氣騰騰,很像一塊剛從大圓面包上切下來的一大片熱乎乎的面包。
讀后感受:
跟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多彩而幸福的,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煩惱和痛苦,更沒有被人用鞭子抽打的深刻體會。在我們這個年紀時,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而我們還依偎在父母的身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連簡單的家務也不是很擅長。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童年》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生活。也要為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去積極地爭取和努力地奮斗。
童年讀書筆記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童年》,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在書中,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敘述了自己坎坷不幸的童年經歷。
高爾基的童年十分凄慘。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不得不和母親、外婆一起搬進了外公家,從此便加入到了一個嘈雜的大家庭中。母親的教導和外婆的愛撫讓他感到溫暖,但貧窮和爭吵很快讓這個大家庭四分五裂。兩個舅舅分家了,母親身患重病,而母親生下的小弟弟也因為饑餓死去了。后來,當高爾基的母親因為疾病去世后,外公和外婆也分家了,高爾基從此開始了流浪生活。當時,他只上小學三年級……但是,就是在如此不幸和艱苦的條件下,高爾基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對知識的無比熱愛,最終成為了聞名世界的一代大文豪。
我最喜歡書中高爾基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著高爾基,盡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高爾基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著一顆寬容的心。我最討厭‘外祖父’,他吝嗇,貪婪,他內心雖然也有善良的一面,可是被金錢蒙蔽了,再加上兩個兒子的暴虐成性,整天爭奪財產,讓他脾氣更加暴躁,經常打罵高爾基。幸好有外祖母的保護,高爾基才得以生存,內心不受污染。高爾基曾說:“是外祖母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多么的凄慘啊!而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都有無微不至疼愛自己的父母,都有衣食無憂的生活,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可憐的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強,有什么理由不善良,有什么理由不奮斗。同學們,請珍惜這一切吧!長大后,都能成為像高爾基一樣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童年讀書筆記6
不久前,我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借了一本《童年》。這是高爾基的著作,說實話,寫得還真棒,雖然內容很長,但是從翻開它的那天起,它就像一塊磁鐵把它緊緊地吸引住。
高爾基的童年絢麗多彩,像一幅色彩鮮艷的圖中畫,真有趣!從他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直到年輕的小伙兒,都是那么神秘而精彩。這本書描述了他甜蜜、美好的`童年,也寫出了當時社會,黑暗的背景。我真佩服他!一個小孩子竟能明辨明、暗社會,從不同角度看事物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顆真誠的心。我想高爾基爺爺也許在寫這本書時,一定回憶起童年那愉快和苦惱的日子吧!這是他人生中一首珍貴的詩。
讀過高爾基的《童年》后,你會被他所受到的種中遭遇而感動流淚,你會為他天真可愛的語言感到快活,它是一曲令人陶醉的音樂,你會癡迷,即使老人看了這本書也會在夢中倒流,尋找他自己當年留下的歡樂。從這本書的一詞一句中我發現高爾基爺爺的寫作水平的確比我想象的還高,他把自己的童年動人心弦,形象具體,對自己的童年永遠懷揣著難以忘卻的情感同時我還學到了不少好詞佳句,突然之間仿佛覺得自己開朗了許多。高爾基爺爺的童年故事像在和我談心,種在我心里那塊枯燥的田,讀完它心里就擁有了一個金色的秋天。
童年讀書筆記7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
童年,是每個人自己都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時光。對于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收藏,然而大師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高爾基在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高爾基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雇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于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后,生纏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從此還是一個孩子的他,只得在社會上自謀生路……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寵愛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走上工作崗位,領導和同志們關心著,支持著,真正可以說是無憂無慮。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高爾基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竟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發表過的文章數也數不清。高爾基從來不放棄可貴的光陰,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克里母。薩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臨終都沒有完成。這部小說作品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反映了各個階級和社會集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高爾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爾克病逝。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多么美好!我認為,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好環境中浪費時間實在是天大的錯誤。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是成功的秘訣”。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環境,是多么難得呀!所以我們不是更應該去努力嗎?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握未來!
童年讀書筆記8
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讓人同情,他三歲時,父親就因病逝世,他跟著媽媽和外婆來到外公家。外公是一個殘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和外祖父一樣是一個殘暴、自私的人,甚至兩個舅舅的兒女也是殘暴、自私的人。主人公阿廖沙就在這樣殘暴、自私的家庭生活著。外祖父經常痛打外婆以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結果大病一場,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下,誰又能不害怕和恐懼呢?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一些人、另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他如一盞明燈,照亮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獨的心,他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另外,正直的老工人、現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人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時教會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
阿廖沙的性格正是在鉛一樣的生活的重壓下,在無盡的苦難及與惡勢力的頑強斗爭中,在接受和認識現實中所有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并發展起來的.。
所以,我們要向《童年》中的主人公學習。只要我們能保持不滅的信心,不管你眼前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是幸福的還是悲傷的,只要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能迎來生命的輝煌!
童年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多多啊。
高爾基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書,但他的家庭非常的窮苦,從小就在別人的家里當用人,根本沒有條件讓他好好的看書,有一次,一個鄰居的小女孩從很高樓上摔了下來,而小女孩的父母沒有在家,高爾基就奮不顧身的跑上去把小女孩背起來送到了醫院,小女孩被救后她的媽媽非常感激他,就拿了很多錢說是要謝謝他,但高爾基卻拒絕了。
他說“如果你有一本書的話到是可以借我讀一下”。小女孩的媽媽就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給他,從此后高爾基就非常的沉迷與小說,每當燒火時他會在火光的烘烤下偷偷地看書,當別人都收工了的時候他就點著主人用剩下的蠟燭頭繼續看書,但有一天被總管發現沒收了他的蠟燭并且以后再也不準他用蠟燭看書了,他只能在有月亮的時候對著月光看。
高爾基這種對讀書的渴望真是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而我想想自己卻是那么的不愛讀書,在一次去新華書店買書的時候還跟媽媽吵了起來,怪媽媽買的書太多了,在回到家的時候還偷偷地把兩本書藏了起來,以為這樣就可以少看書了。
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臉紅了,我們有那么好的環境,有那么好的老師教我們,但我都不原意讀書。甚至還懼怕讀書,這篇文章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讀書的珍貴,也使我想起了盧老師以前時常跟我們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諺語,我想,我以后一定會努力讀書的。
童年讀書筆記10
。這個星期,我們已經讀完了高爾基寫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就是《童年》。它主要講出了馬克西姆?高爾基小時候的生活。書中,有溫和的外祖母、嚴厲的外祖父、貪心的舅舅們、可憐但高大的母親、尚未懂事的高爾基……首先,我先向大家展示一下我最喜歡的一段 :
她一下子把我從黑暗中領出來,走進了光明,還為我周圍的東西帶來了耀眼的光環!她是我永遠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我和她最知心!她無私的愛引導了我,讓我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都絕不喪失生的勇氣!
40年前的這些日子,輪船這樣緩緩的前行著。我們做了好幾天才到涅日涅,我還能清晰的回憶起最初那美好的幾天。
天空晴朗,我和外祖母整天都在甲板上呆著。伏爾加河靜靜地流淌,秋高氣爽,天空澄澈,兩岸的秋色很濃,一片豐收前的景象。
橘紅色的輪船逆流而上,輪將緩緩的拍打著藍色的水面,隆隆作響。輪船后面拖著一只小船,小船是深灰色的。景走船移,兩岸的景致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城市、山川、鄉村、大地,還有水面上漂著的那些金色樹葉。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哦,作者描寫的多么細膩呀!第一段寫出了當年的小高爾基心理上受到的壓力,但外祖母把他領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哦,多好的`一位外祖母呀!她好像是高爾基的唯一知心人一樣。
緊接著,作者將湖岸上的美景寫了出來,繁榮的大城市、高大的山川、美麗的鄉村、五彩繽紛的大地、水面上的金色樹葉。當我閱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現了這一美麗的場景,啊,作者描寫的實在太棒了!當時,我就心想,一定要好好讀完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回想一下,小高爾基真的好可憐。書一開頭,他的爸爸就死了,再往后,他又來到了一個不和平的大家庭,后來,他媽媽又死了。過了一陣子,他家的房子又被燒了。唉,他可真是可憐透頂了!想想自己現在的生活,我真的好佩服他,在那么大的災難里還能生活下去,要是我呀,早就垮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想一想小高爾基的生活,我們也許就不會埋怨什么沒錢呀、房子小呀……我們要記住,有父母已經是很好的了!要不然換你當一回高爾基試試,去到那么艱苦的年代。最后,我還是要忠告大家一句,一定要知足常樂,這樣才是好孩子哦!
童年讀書筆記11
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留下了無數給人以啟迪、發人深思的珍貴作品,而我最喜歡的,是他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童年》。
《童年》講述了阿遼沙在父親去世以后在外祖父家度過的日子。這一段日子過得并不快樂,留在阿遼沙心中的只有黑暗、殘酷、沉悶的印象,連高爾基在以后回憶起來都無法相信。外祖父家中充斥著仇恨、自私與貪婪,在這種氣氛的作用下,不僅是大人連本應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也受到了影響,但當然也有幸免的人,像阿遼沙的外祖母,她的存在仿佛黑暗世界中的一道光,緊緊籠罩著弱小的阿遼沙,給予他光明與溫暖。高爾基這樣深情地描述著:“她立即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親近的人,我最了解的人!她對生命那無私的愛充實了我,使我有勇氣面對我艱苦的未來……”外祖母在他的生命中扮演著一位極其重要的角色,他用愛把阿遼沙身旁的一切全連成了一根線,又把它編織進了五彩繽紛的花邊。
可阿遼沙的生活中仍充滿了許多他所不愿意見到的事:舅舅們為了分割家產不停爭吵,還做些愚弄弱者、毒打兒童
的事,阿遼沙的好朋友也被他們害死了。阿遼沙在這些事中一天天成長。之后阿遼沙的外祖父終于忍無可忍,與親人們分了財產,帶著阿遼沙的外祖母與阿遼沙搬離了這個鬼地方。他們幾度遷居,遇到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阿遼沙在這幾年過得也并不好,他逐漸對這個黑暗社會的認識日益深刻,逐漸懂得了如何辨別人,對人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再后來,外祖父越來越窮,在阿遼沙八歲是徹底破產,《童年》一書到這里也基本結束,而阿遼沙今后的生活要在第二部《在人間》才可知曉。
讀完這本書我不得不為阿遼沙悲慘的生活而感慨萬千,從那一行行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對身邊市民的惡習的憎惡,對友誼的熱情與執著,對丑惡事物的無法理解與回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在阿遼沙所處的那個貧窮陰暗的社會,連痛苦的事也很受歡迎,火災竟然成了娛樂。在那一張張茫然的臉上,傷疤也成了裝飾品。痛苦居然被用來消遣,這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多么可嘆的事情!高爾基無法理解,更無法認同,所以他想要反抗,想要改變,他把筆下的文字化作一支支利箭,射向愚昧與痛苦,企圖沖破黑暗,讓光明來照亮人心、洗滌靈魂。著或許是高爾基后來勞動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因。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環境的安定溫暖,我沒有理由再抱怨什么,我要努力地走好每一步,使自己幸福充實地生活下去。
童年讀書筆記12
從小,我都在幸福和快樂中成長,衣食無憂的生活,時刻蘊育在愛的海洋中。高爾基的《童年》卻向我演繹了一段不一樣的童年生活。高爾基的《童年》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其中,小孩子做錯一點事都要被打,兄弟之間則不惜以命相搏,姥爺對姥姥很差,連給姥姥泡茶都要數好茶葉再放。
而姥姥則相反,對姥爺很好,把經常把好菜和肉燒給大家吃。文中通過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真實地描述了作者苦難的童年。
文中有自私、吝嗇和暴虐的“姥爺”,也有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舅舅,也有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樂觀正直,胸懷寬廣的姥姥,它通過少年阿廖沙的眼睛,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動形象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阿廖沙正是因為像姥姥這些普通人的影響下,形成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童年》還告訴我們正義終將壓倒邪惡,如同陽光終將穿透烏云,河流終將奔向大海,不要為了一時的悲慘和生活的殘酷而放棄,因為最終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還有生活的土壤是肥沃的,它雖然會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但最終會培育出卓越的,健康的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
看完《童年》,媽媽讓我寫感想,我久久不能落筆,文中的'一樁樁,一件件,都給我很大的震撼,里面全是我無法想象的畫面,同時我也感到十分的慚愧。自已有如生活在天堂而不自知;總是向父母要求這,要求那的,也不珍惜父母給我創造的學習機會,真太不應該了。我想以后我會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更努力的學習生活下去!
童年讀書筆記13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應該是幸福的,快樂的。童年是值得我們去回憶的。而主人公的童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想想現在的我們和主人公相比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有愛我們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寶貝,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們坐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給我們上課。而主人公的年代卻沒我們這么安寧,基本每天都有人欺負他,辱罵他。
從故事中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珍惜身邊的每個人,不論生活有多么艱苦,我們都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用恒、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14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
據我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故事生動地再現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可憐的高爾基3歲就喪父,失去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陰影。后來高爾基又結識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
高爾基就這樣失去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后,高爾基又認識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么樣,可后來又成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后,最疼愛他的外婆死,母親也死,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頗深。首先,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寵愛著,關心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真正可以說是無憂無慮。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高爾基,成就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讀《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從書中我明白: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15
朝霞的余輝染紅了半邊天,我獨自倚靠在大樹邊,細細的咀嚼完這里面的文字,不由得陷入沉思……童年——一場短暫而美好的夢,應是人生之中最為瑰麗的一段時光,讓人回味,留戀。
然而在高爾基的筆下,不同時代,不同國界,不同家庭的人卻演藝著一段與眾不同的童年生活。向人們展示了那片天地的不幸和痛苦,《童年》一文的主人公阿廖沙自幼就飽嘗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父母先后離他而去,外公家到處彌漫著仇恨和殘暴……迫使他十一歲便步入社會,在人生的苦海中掙扎。
讀完此書,心頭不覺認為阿廖沙的童年亦如一場悲劇,但又不免發現,正是這一次次的風風雨雨為他走向成功打下了堅毅的基礎,造就了他的一生。如同一杯濃烈的苦咖啡,雖澀澀的,但不乏帶著絲絲甜味。
的確,漫漫長河,時光固然短暫,痛苦的日子固然很長,但一次才的風雨洗禮,一程程的沿山跋涉,留下給我們的卻多了一份勇氣,一份收獲。
望著鏡中的自己,早已遠離了那段童真歲月,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那個毛頭小子,但以往的單純,以往的歡笑,以往的可愛,以往的一切,細細回味,只覺那般親切,雖平淡的像杯白開水,但卻溢出了無限的`成長歲月,說不盡。道不完,組成了我一個迷人的童年。
過去的總是美好的,無論幸與不幸,畢竟它已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珍藏每一份快樂,記錄下每一次收獲,在今后的路上把舵揚帆,發奮圖強,努力耕耘,為大地創造出豐碩的果實,為藍天涂抹上絢爛的彩霞。
【童年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童年》讀書筆記01-19
《童年》讀書筆記01-21
童年的讀書筆記10-07
童年讀書筆記01-06
童年的讀書筆記06-10
《童年》讀書筆記【熱門】01-02
有關《童年》讀書筆記01-03
【推薦】《童年》讀書筆記12-31
【熱門】《童年》讀書筆記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