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
五年級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的故事,真情流露。雖然沒有用上各種“高大上”的詞匯,但卻那么平淡自然,引人入勝。
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間,語言通俗易懂,十分自然,十分有趣。在此書中,我認為最有趣的情景就是:“我”摘了許多玫瑰花,突發奇想就給“祖父”戴上了,正在拔草的“祖父”不知道“我”在干嘛,只說:“今年春天的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讀到這里,我也笑了。“祖父”進屋后,全家人看見都笑起來,等他自己發現時,也忍不住笑了,原來那玫瑰香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玫瑰花就在他自己的頭上!“祖父”想起來一回笑一回,等他剛有點兒忘記了,調皮的`“我”還忍不住又提醒他:“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我”和“祖父”又笑了。看到這里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祖父”很是可愛。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我覺得她挺可憐的。到了胡家后,沒過幾天就被打,還打得特別厲害,或許是呼蘭河城當地的看法,小團圓媳婦大方、坐得筆直、走得風快、不怕羞,是不讓人們所喜歡的,別人經常在背后議論她,罵她。胡家還讓她當眾大規模地洗澡,當眾強行扒光了她的衣服,將滾燙的熱水從頭上淋了下來,她當場就昏倒了。可大神卻說還要再洗三次,小團圓媳婦洗一次昏一次。或許胡家根本沒有把她當家人看待吧。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講述的遠遠不止這些,還有“我”在儲藏室里找到的東西,馮歪嘴子的故事……都是十分有趣的。呼蘭河城是一個平凡的小城,發生的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的記憶,平凡的小城卻有不平凡的記憶,不平凡的快樂與傷痛。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
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
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么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羨慕別人的童年,別人也羨慕著我的童年。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原本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干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讀完《呼蘭河傳》,那些畫面仿佛都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那粉房里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合上《呼蘭河傳》藍黑的封面,蒼涼感在心中郁結。這部蕭紅在自己的生命盡頭為故土呼蘭河城所作的傳,筆力所觸之處盡見生之掙扎與死之漠然。小城里的每一個生命,都像那漏粉草房里含著眼淚的歌聲,卑微、孤苦、凄涼。 與小城中熙攘凄清的死亡圖景截然不同的是,蕭紅家里的后花園是蓬勃盎然的生命綠洲。在這里,“一切都活了”——它們活得有色彩:蝴蝶是白的、黃的、大紅帶金粉的,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活得有生氣,花像“睡醒了似的”,鳥像“上天了似的”,蟲子就像“在說話似的”;活得有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黃瓜愿意開花就開花,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后花園中的一切,無不展現著原初生命的自然樣態:生動,活潑,肆意汪洋。
掩卷沉思,這部為呼蘭河城所作的傳,又何嘗不是蕭紅為自己所作的傳呢?蕭紅終其一生尋找的,不過是尋常人家的愛與溫暖,平常生命的獨立與自由。不幸的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蕭紅借助自己手中的筆,描畫了如真如幻的后花園中的生命意象,讓自己回返童年,無法掩抑的是她對愛與生命的憧憬和追求。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轉》感觸頗深,她用小時候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謠。文中幾個章節中的幾句話感覺很精彩,忍不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個扎彩鋪,扎出的房子、廚子、騾子、大白馬、車子活靈活現。大至噴錢獸、聚寶盆、大金山、大銀山,小至花盆、茶壺、茶杯雞鴨鵝犬樣樣不缺。看著窮人都覺得活著沒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話,細嚼起來,人世間的辛酸苦澀,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還有,胡家的團圓媳婦婆婆,雞鴨、豬、狗貓不舍得打,打貓怕把貓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把豬掉了斤兩,打雞怕不雞不下蛋。唯獨打小團圓媳婦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會跑掉又不會丟了,又不會下蛋,又不是豬,掉了近兩也不要緊又不上秤!
她來到我家,我從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的媳婦不受氣,我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我只打她一個月,打的是狠了點,不狠哪能規矩好一個好人來……
婆婆的算計和愚昧無知,封建世襲生活著的婆婆,打媳婦是想當然。就因為小團圓媳婦僅僅有十二歲,長得卻像十四那么高。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飯吃三碗,要給小團圓媳婦一個下馬威,不打規范不出一個好人來。小團圓媳婦還不如雞狗貓,雞狗貓是不可以打得。小團圓婆婆沒有覺著打媳婦有什么不妥。打傷了,打病了,找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花五十吊錢給云游真人來醫一醫,破一破。這還舍得。自己手鬧了事,三吊錢的'紅花都不舍得買。生活在她看來就該這樣,沒有什么不對。打傷了,醫。醫好了,再打。可憐小團圓媳婦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小團圓婆婆竟沒有覺著有什么不妥,只是被云游真人嚇一嚇,怕了怕,想了想,還不想過早的下地獄……讓人覺著又可憐又可氣又可恨又可悲。 他們的父母生他們下來,沒有什么希望,就是希望他們吃飽穿暖,但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卻一輩子都沒有!
這樣的話看似隨口道來,卻寫出了窮人唏噓世道不濟,沒有憤怒的控訴,字里行間卻在鞭撻著當時社會,勾略出了窮人凄涼麻疲了的生活狀態。
一個個凄婉故事,宛如一個大磨盤,將你的心,壓著、碾著……
還有馮歪嘴那冰冷的小磨坊。馮歪嘴的女人一死,大家都覺著馮歪嘴算完了,扔下來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剛生下來。可是馮歪嘴自己,并不像旁觀者眼里那樣絕望。他看見兩個孩子反而鎮定下來。他覺著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生根的,要長得牢牢的。
于是他照樣活在這個世界上,照樣負起那份責。馮歪嘴的小兒子,在別人眼里非死不可,這孩子卻一直不死他看著孩子一天長大,小的都會笑了。
這又是一個悲慘的家庭,好在馮歪嘴子看著別人怎樣做,他也要怎樣做。不管他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他要負起養活孩子的責任。這是書中最給力的一個人物,他孩子的活,是人生存的希望。不管怎樣難熬,該怎樣就怎樣! 蕭紅奇思妙想好似神來之筆。
比如:這缸渣為什么不扔掉,大概是為了養潮蟲的。有缸渣就有破壇子陪著,有磚頭就有泥土陪著,有破槽子就有破梨子,他們好像都配了對,結了婚,而且都有了生命送到這世界上來,比方破壇子里的似魚非魚,大缸下面的潮蟲,豬槽上的蘑菇。 寫的都是最臟最不屑東西,作者卻那么生動地賦予了每個物件于生命,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和可愛的童真,讓人忍俊不禁。 還有節婦坊為什么沒有寫女子跳井跳的勇敢這樣的贊譽?是那些修節婦坊的人故意刪去的,因為修節婦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女人,他怕他寫上了,他家里的女人也要跳井,他女人跳了井,留下一大群孩子怎么辦?于是一律不寫,只寫文溫文爾雅,孝順公婆……
從古至今男權主義一刻也沒有離開過社會。節婦坊是男人修的,他是主宰,他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他想讓你怎樣做就怎樣做。女人從來就是附屬和被歧視的。我通過蕭紅這段文字感受到了女人,是這么的可憐,男尊女卑世襲了幾千年,我們依然無助的看著男人玩花樣養小三,三妻四妾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女人只配獨自流淚,暗自神傷。情感不可以出軌,身體更不可以出軌,不然就是不守婦道的壞女人。男女平等只是口號,是未來。 總之,這是一本很難得散文敘事大作,又像一首敘事詩,懷揣著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娓娓道來。蝴蝶、小蟲、黃瓜,倭瓜、和玫瑰的后花園子,還有那絢麗變幻莫測的火燒云是那么的美。而后幾章故事又是那么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但是馮歪嘴的兒子依然活著又給人帶來了希望。書中精彩光亮之處比比皆是層出不窮,“就像太陽照在XX身上,XX看不見陽光,但XX卻感到實在的溫暖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了,在開頭這幾天,看了蕭紅姐姐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全書共七章,描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后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第一章: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風: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第三章:寫與祖父的快樂生活。第四章:荒涼的家、荒涼的園子。第五章: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一個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鄰居“磨官馮歪嘴子”的苦難生活,卑微的活著。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個性喜愛這一段,幾翻就翻到,快背得出來了,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園和爺爺帶給了她許多的快樂,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齡的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人看得透但是氣來!讓人悲哀!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里當童養媳,正因活潑,不像媳婦,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之后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簡單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但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薦大家有空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4
“小狗凍的夜夜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這是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描寫的嚴冬的寒冷,讀到這里,我不禁一顫。嘴里似乎咸咸的,心想:以前的日子多么貧寒哪!連小狗都凍成這樣,那么人們又是怎樣熬過去的呢?
當然了,這只是嚴冬,雖然清靜得很,可是等到來年春天,暖和起來,自然又熱鬧起來嘍!
東二道街上就有一個大泥坑,暫且不說它有多大,若是一個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里邊的你,又黏又黑,模?土亮戀模?⌒囊桓霾渙羯穸??捅火ぴ諛巧廈媼恕M蛞揮腥吮火謐約號萊隼戳耍?涓峽斕耐芬膊換氐嘏芰耍?/p>
盡管蕭紅30來歲就悲哀的離開了人間,盡管死前無人照料,盡管在醫院那段時間是孤獨的,是寂寞的。可是,她的童年時幸福的……
蕭紅的童年有祖父的陪伴!有花園陪伴,那是的生活五顏六色,豐富多彩,想怎樣玩兒就怎樣玩兒,除了祖父偶爾說幾句外,就沒有人會管她了。任由她去做他愛做的事情,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我想:我小時候是否這樣任性,這樣瀟灑呢?
祖父若是一天都在院子里,蕭紅一天也就都在院子里,校服說是要給祖父幫忙,實際上只是幫倒忙罷了。祖父倒也不生氣,而是耐心的講解。而蕭紅哪里有心聽。種小白菜時,把那下了種的土窩。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有時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我想:我小的`時候是否這樣胡鬧,瘋狂過呢?
把菜子踢飛了還不算什么,更可笑的是蕭紅幫祖父鏟地。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割掉,把狗尾巴草當做谷穗留著。祖父便對蕭紅講谷穗與狗尾巴草的區別,我想:我又沒有干過這種荒唐事啊?
祖父給蕭紅講解,可蕭紅哪里會聽得進去們總是三心二意,不以為然,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便去吃黃瓜‘有蜻蜓從身邊飛過,便又去捉蜻蜓。玩膩了,便去鬧祖父。
后園的太陽、花兒、鳥兒、蟲子、倭瓜……一切事物都富有了生命力,都像蕭紅那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
我真羨慕蕭紅,有那么快樂的一個童年,有那樣美好的一段童年記憶。
盡管在生命垂危時,孤獨,寂寞,無依無靠。我想,既然有了這么美好的一段回憶,蕭紅也不會過于傷心雨悲哀了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
學完了蕭紅的《祖父的園子》,應該給學生找到《呼蘭河傳》來看看。可是學校的圖書室沒有,那就上網查查吧。所幸網上有一些節選。那就打印下來吧!
也許是被她淺顯流暢的文字所吸引,也許是被后花園里的景象所打動,手里拿著稿子竟然放不下來,一口氣看完了。
那個后花園,蕭紅不遺余力不厭其煩地重復著的荒涼的后花園,不知是否是陪伴她童年的真實的天地;那些蜂兒蝶兒蛐蛐兒,是否仍在不知疲倦地舞著唱著。這七分的真實三分的飄渺,在蕭紅的心中,該是用什么樣的彩絲帶編織成的裂帛。那些蘸著她的臟手印的大個饅頭,那只被罩著眼睛拉磨的毛驢,無不象陳年的米酒,發酵著她久遠而凄涼的回憶。她的回憶是寂寞而凄涼的。我能想象她在大門前寫作時,一定時時停下筆來,望著眼前的一棵。大榆樹發呆,思緒早已飛過樹間的葉子,飛往辛酸的童年。童年里,有跳大繩時人們的熱鬧的歡呼,有觀河燈時壯觀的場面,有人們對掉進泥坑子的豬的嬉笑怒罵,還有人們對"李永藥店"的你稱我道。惟獨沒有一個貼心的伙伴,沒有。眼淚不覺就掉下來了,稿紙上頓時濕了一大片。伙伴,稍稍稱職一點兒的是祖父,這后花園里唯一開放芬芳花朵的玫瑰,唯一結出甜美果實的櫻桃樹,給了童年的她以全世界的溫情與愛,也給了她幼稚的心靈以美麗善良的憧憬,雖然她長大以后經常不懂得別人的快樂。那個在我腦海中回旋多次的老祖父,我一直未能幻想出他的模樣,他應有著長長的胡須,可以讓我任意編織花樣的胡須。溫情,這帶著遠古回憶色彩的詞眼兒,僅在祖父出場的時刻到來。其他的一切,仿佛都發生在這個世界,卻都在我的世界之外。
呼蘭河城里的人大抵是這些:在"黑夜"中擔心地活著又自尊心極強的有二伯;尖刻無聊心眼兒小的老廚子;還有勤懇忠厚愛妻小的馮歪嘴子,唯一出場的女主人公是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團圓媳婦。呼蘭河的女人們害怕男人,不平等的地位昭示了不平等的命運。小城仿佛一個封閉廣闊的世界,生活并不單調,可怕的是重復。那幾個粉墨登場的主角定是蕭紅精心挑選的。他們身上重疊著無數呼蘭河人的影象。他們并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為打發這簡單而冗長的時光。春夏秋冬寒暑往,生老病死平常事。他們的生活就象在山中自然開落的花兒,生命并不是象煙絲一樣節節燃燒著那樣漫長,而難測的命運則象無情地吹落了煙蒂上的煙灰。活著是小城里的人的唯一的生活目標,而沒有其他的想望,就連想看看城那邊是什么的想法有沒有。因而人們活在了自己的目光里,但很滿足。沒有人的瞳孔里有哪怕一絲的.好奇的火焰,沒有人的腦海中有懷疑詢問的念頭,為此我感到深深的悲涼。
蕭紅用一種平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用自然的口吻講述著小城自然的生活,難道錯了嗎?我們總認為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理應有著它思想的深度,平鋪直敘的故事一定是欺騙了我們。但我沒有覺得這種筆調和口吻不好。試想,當一個中年人推開往事的柵欄,用一個不太更事卻又初涉人間冷暖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的寂寞的童年時,平靜自然的下面,是一股多么深沉洶涌的潮流。靜水流深。蕭紅的內心有幾人能真正理會。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6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書中講了許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繼續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后園摘了一把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不知道,還說:“今年雨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來祖父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已經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很愛我,爺倆在后園笑個不停,后園就是我的.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自由。
書里還講了在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很深,那個大坑淹死好多生命,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有的人說拆墻,種樹,就沒有人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很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后園長大的,我和外祖父一起玩,一起干活。
書中寫到團園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十二歲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賣給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很可憐。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沒有重男輕女,沒有戰爭。
啊,我真想永遠留在童年,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那么快,童年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喲。作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7
看完了張愛玲的《傳奇》,才開始好好地看起《呼蘭河傳》來。昨天下午看得第一章,今天早上起來看到了第四章。剛下過雨的清晨因為她的文字而有了不一樣的愜意。
覺得自己每嘗試讀一本書,就像是經歷一場小小的冒險。很多時候都會從這種小小的冒險里收獲到更多的驚奇和喜悅。就好比這本小書一樣。覺得這不是一本小說。像是一本散文,而且還帶有自傳的性質。好比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但是這兩本書又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覺得林英子是在小時候有著很多人的關愛和親切的,但是《呼蘭河傳》里的“我”正如矛盾寫得序言里提到的,呼蘭河城的人的生活是無比單調刻板的,而蕭紅的童年又是無比寂寞的。我一邊讀下去,一邊很憂心的在文字之間尋找這種潛藏的寂寞。覺得茅盾先生都說了,他在這里面寫得盡是寂寞的生活,如果我讀不出來的話,便是根本沒有讀懂這本書的。所以我總是有了很深的壓力。比如,我讀到她寫得純真而幽默的一句話,或者是她童年里極為淘氣的一件事情,便忍不住地笑出聲來。我一笑出來,便又立刻覺得我是不應該在讀一本描寫自己深重的寂寞的書的時候這樣子的,于是又有了很深刻的沉默。
就這樣,自己既矛盾又欣喜地把這本書讀下去,越讀越喜歡,并且關聯起自己的童年來,又生出了無限的感慨。
通淡之中有著濃厚的味道。
給我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晨。
到了近中午的時候,在網上碰到了梁慧,順便談起了假期讀書的事情,就說到了從幾天前就開始看的《呼蘭河傳》。她是在放暑假前的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看完的。她說,真是很好的一本書,但是我們可能是因為處在這樣一個年紀,看了自會無限感慨,所以跟這本書便有了很多的共同語言,但并不見得別的年紀的人看了之后也會喜歡。
我突然才意識到,對于書的評價當真是有著很多年齡與經歷的.緣由的。但是,這樣一本書,我覺得她不僅僅局限在對于童年的描寫和懷念上,肯定還有別的東西在里面,只是我現在還沒有完全讀完,只是隱約地感到一點更深的其余的東西,但是還不能明白地說清楚。
今天下午讀完了第四五章,這樣突然地加速度,會覺得很辛苦。在家讀書往往不像在學校那樣抽時間趕時間的,總是很隨意地想起的時候便讀一些,不想讀的時候便隨便地扔在哪里,所以好好的新書,在家里一放就有了滄桑的樣子。
估計晚上的時候會讀完,然后到第二天的時候,會整理出一些自己的感受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
讀著她的書,我也漸漸沉浸在呼蘭河城的故事中。這使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每一天都生活在歡樂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許多的伙伴玩耍,可有時還覺得自我的童年不夠精彩。如果蕭紅能生活在此刻這種環境中,必須會感到十分滿足;而對于我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我的童年,好好地保存這一段完美的記憶,不要讓它隨著時光匆匆流逝!
讓我們一齊享受這精彩的童年,讓它成為我們永遠的完美回憶!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9
讀完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作家快樂又寂寞的童年,讀到了悲傷或有趣的故事。
書中作者的祖父和小團圓媳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父是是一個慈祥、和藹的.人,他對作者慈愛并且寬容。祖孫二人的美好時光和濃濃的親情,讓我覺得非常溫暖。而小團圓媳婦的遭遇讓我覺得悲哀和憤怒。只有12歲的小女孩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愛,有做不完的事,還經常被婆婆打罵,非常可憐!后來,她竟然被活活打死了。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是那個時代才會有的。那個可怕的社會,變態的制度,人們的愚昧無知才是害死她的真正兇手。
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文明的時代,有強大的祖國,有安定富足的生活。希望悲劇不再重演,時代的進步需要每一人的努力。如此幸福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珍惜、認真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來回報社會嗎?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
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課文——《我和祖父的院子》嗎?它選自于蕭紅的“回憶式”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就如茅盾所言:“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本書講述了蕭紅童年的故事,是蕭紅的真實寫照。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封建時期,舊中國傳統陳腐的偏見的社會現實的`否認。呼蘭河那小城里,有丟失的童年夢幻,有堅守的情誼,有不倦的等待,還有一段神秘的故事向你走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1
《呼蘭河傳》這本書也是關于童年的回憶,但比起《城南舊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憶大多是童真純樸的感覺,而“呼”的童年卻沒有林海音的眾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護下,童年也是快樂的成長。
呼蘭河的故事是東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雞犬相聞的生活氛圍很濃,是熟悉的農村生活的寫照。跳大神等雖然我沒見過,不過倒是聽長輩們講過若干迷信的'故事。對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蕭紅的筆下淋漓盡致。
其中三個人物的生活給我的印象最深。
團圓媳婦,被定了娃娃親,七歲的時候被五兩銀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積極活潑的團圓媳婦在小小的年紀,卻被封建所壓迫,把一個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說是給下馬威,想想令人脊背發涼,或許像金鎖記一樣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從受害者成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鐵烙團圓媳婦的腳底時,我看到喪心病狂的迫害,從未想到會有這種滅絕人性的事,到底是什么樣的思想可以讓一個人這樣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個小小年紀的人,或許在他們的眼中,團圓媳婦并不是一個人,是五兩銀子和傳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廚子都是小偷,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一個偷的小心翼翼,聲稱未偷;另一個賊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對有二伯其實是有一點點同情的,又有一點點討厭的,同情是因為在日俄戰爭中被嚇破了膽的小平民,討厭的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馮歪嘴子是比較正面的形象了,不為生活所擊倒,獨立且自強,有自尊心,或許有原則且堅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
《呼蘭河傳》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整本書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中心人物,讓人的思維跳躍很快,這個故事還沒回味夠,另外的故事已經展開但讀起來生動自然,淳樸清新。令我影響深刻的人物,有活潑但短命而亡的小團圓媳婦,喜歡和動物說話不喜歡與人說話的二伯,突破世俗眼光的馮二歪嘴和王大姐,都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結局并不是很好,帶著一種悲涼的`氣氛。
作者一生命運多舛,寫下的作品也都傾注了作者兒時童年的情感,能感受到作者對小城的熱愛及對大院生活的人深切的懷念,能感受到過去的回憶不管是美好或痛苦,都在作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刻骨銘心。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3
自從學了課文《火燒云》后,我就一直想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了,因為作者把火燒云的情景片段,寫得如此唯美動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仿佛身臨其境,傍晚時分,我就站在呼蘭河的小鎮上,觀賞著那千變萬化的火燒云……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呼蘭河傳》,再一次被這篇生動而獨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東北小鎮——呼蘭河。
剛開始,作者寫了童年時與祖父在后院的大花園里,一起玩耍,一起學下地干活,還跟著祖父學唐詩,充滿了樂趣,童年過得似乎無憂無慮,但是我看著看著就覺得后園的寂寞與荒涼。當時的人們又是多么的'愚昧和無知,人們順應著命運的安排,過著平凡、卑瑣、落后的生活。
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了一些辦法,可就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最悲慘的人物,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原本活蹦亂跳的十二歲小姑娘,卻當了童養媳,遭到婆婆三天兩頭的打罵,以至于生病,婆婆又用當地的風俗:跳大繩、趕鬼、熱水湯驅鬼的迷信辦法,想挽救她,然而靜靜地迎來的卻是她命歸黃泉路。悲劇一次一次地引發,給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本最好的語文書,它語言富有想象力,細膩的描寫。把每一處景、每一個人,都刻畫的淋漓盡致。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情詩,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著這本書,就像我們在靜靜地聆聽作者敘說著童年那些事,體會到作者對小鎮家鄉深深的懷戀。最后她的祖父死了,后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給我的感覺更加悲傷和凄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4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里,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么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
《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后期的重要作品,在這部飽含憂郁深情的作品的序言中,茅盾先生這樣寫道:"如果有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壓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云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里的村民,活著的目的僅僅因為活著,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么。
隨著小主人的視角——一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里性格鮮明的小姑娘蕭紅,我慢慢體會到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祖父,“我”和后院。在后院里,蕭紅與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勞動……“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好羨慕他們的后院,好想跟蕭紅一起,也讓她的爺爺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陽帽,總放在同一個地方逗著我們玩…… 讀著讀著,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呆呆的笑著。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羨慕別人的童年,別人也羨慕著我的童年。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里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干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為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度造成的。
一個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勁的生活,對別人的生死,就更加麻木了。他們對生活的麻木,使他們已經失去了區別于動物的“人”的味道,是消極!是愚昧!怎么連改變的念頭都不會有?我震驚,呼蘭河的人們怎么了,80多年前的呼蘭河人為什么與我知道的生活這么不同? 那個扎花店的工人年復一年給祭祀的紙人穿上亮麗的衣裳,怎么就不會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難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紙人一樣整潔亮麗嗎?也許,那里的人們,已經覺著,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讀這本書時,愉悅陪著沉痛,隨著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一角,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10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5-21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1-0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4-09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30
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2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11-12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33篇)01-07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篇12-1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3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