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讀書筆記1
《奶奶的傻瓜相機》內容簡介:只要是奶奶的朋友,很少逃得過奶奶的“快鏡頭”。奶奶不僅會拍照,還很會寫文章、寫人事、是作文典范。這本書記錄了奶奶從出生到80多歲的200多幅生活照片,加上奶奶對此精美的文字記錄,讓讀者通過照片就清晰地了解了奶奶的一生。更多的名家也“落入”奶奶的'鏡頭中,奶奶和他們的故事,文中也有描述。
翻開這本書,就好像打開了一部電影,一幕幕從我們腦海中掠過,栩栩如生。我們也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做一個象奶奶一樣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人,把我們生活中有趣的、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
小學生讀書筆記2
伊索寓言慰問月作品中的一塊魁寶,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而《伊索寓言》作為寓言中的經典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翻開《伊索寓言》,你就會被里邊的內容深深吸引,《伊索寓言》的`故事來自當時的社會生活,并與他們為材料通過全書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狀況,書中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處處閃耀著人們智慧光芒。如《黑人》通過一個主人想把黑奴變干凈結果徒勞一場的故事,告訴人們生活來就有的東西始終會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行人與赤耳墨斯》則截止了哪些貪心不足連神都欺騙的丑惡。《天文學家》則嘲笑了那些好高遠不腳踏實的人……故事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給人們深層的知識,這就是,《伊索寓言》的目的所在。
小學生讀書筆記3
一、提高學生認識,激發閱讀興趣
當今在校中學生已很少去閱讀是不爭的事實。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課業負擔的過重,由于當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數的中學生從小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書籍熏陶,已經喪失了閱讀的興趣,一有時間便沉溺于電視肥皂劇中或浸泡在電腦游戲中。要想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書籍上來,首先應該提高他們的認識,使他們明確閱讀的重要性。音像作品雖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給人的感覺是平面的,而文本閱讀要運用頭腦去思考,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創造性和思維空間,它給人的感覺是深刻的,我們只有徜徉于文學海洋中,才能深刻體會到文字的奧秘。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把課外閱讀看成是另一種類型的課業負擔,才會心甘情愿地將課外時間用在閱讀上。具體的激趣方法有:
1.介紹有關作者的生平、思想引發學生興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經歷,例如蘇軾儒、道、佛雜合的復雜內心思想,還有很多文學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跡都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從而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美文片斷賞析激發學生興趣
選取一些名篇片斷,如曹禺的戲劇、徐志摩的詩歌、林語堂的小品文、沈從文的小說片等在課堂上欣賞,使學生體會作品的美妙意境,從而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3.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語文教學上,教師情智并舉,將感情融人課堂,用生動的充滿激情的教學,引領學生走入文學殿堂,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閱讀文學作品的美,從而激發其閱讀興趣。
二、注重閱讀方法指引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從閱讀時效上可大體歸為精讀、略讀、快讀三種。精讀重在吟誦涵泳,文道兼收,強調閱讀的深度;略讀重在觀其大意,提綱挈領,強調閱讀的廣度;快讀重在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強調閱讀的速度。不同的書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甚至同一本書的不同章節,我們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讀,要做到重點突出。好書、美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而有些書、文章只須知其梗概,就可以運用略讀或快讀。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拿到一本書應先看作者介紹、前序后跋,再翻看書中內容的一段或幾段,初步決定讀不讀,以何種方式讀,在讀的過程中再按興趣、喜好來讀。總之,“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跟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靈活運用三大閱讀技法,當然還可以探索出其他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從課內到課外,博覽群書,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
三、課外閱讀與讀書筆記結合
“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一定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課外閱讀顧名思義是在課外進行的',教師如果光提倡、光強調,緊接著就放任學生自由發展、自覺閱讀,缺少了檢查、督促的環節,勢必不能使大面積學生有所獲、有所提高。我們搞課外閱讀無非是想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語文讀、寫、說能力的目的,而這些最終目的都沒有一個量化標準,無法測試。而且即便能測試,課外閱讀也不是靈丹妙藥,在一個月、一個學期就能奏效。記讀書筆記除了能夠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檢查學生課外閱讀開展情況的好辦法。只要長期堅持課外閱讀、堅持記讀書筆記,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滿意效果。
另外,指導記讀書筆記一定要要求具體而細致。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裝訂精美的筆記本,并給自己的“文集”起一個特別的名字,開頭先預留兩頁作為整理目錄時所用,接下來分類為摘錄和心得兩部分。讀書時一個未見過的詞語、成語、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個精彩的句子、一段優美典雅或振聾發聵的話、一個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記在筆記本的摘錄部分,而讀后的感想、評論或賞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斷或篇章,都記在筆記本的心得部分。
讓讀書筆記成為自己忠實可愛而又形影不離的朋友。每次翻開課外書籍時同時打開讀書筆記,當你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作品之間,讀書筆記已在不知不覺中寫了好幾頁。而重讀讀書筆記,時常會有所發現,產生新的思想,進而達到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語文素質的目的。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系列活動,促進課外閱讀
例如舉行課外閱讀交流會,同學們介紹各自讀過的好書及讀書感受,或針對一部多數同學都讀過的作品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從而營造一種多讀書、讀好書的氛圍。
再如舉辦課外閱讀欣賞會,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散文或詩歌以朗誦的形式介紹給大家,美文共欣賞。
定期檢查讀書筆記,提倡同學之間傳閱讀書筆記,或適時舉辦讀書筆記評比會、展示會,對記得好的同學及時采取各種形式的表揚,強化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意識,使之成為一種習慣。課外閱讀活動要不拘方式,以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為準則。
小學生讀書筆記4
《快樂王子》是一篇教育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它的每一個故事就有一個教育意義,我通過閱讀使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其中,《夜鶯與玫瑰》讓我懂得了難過之余又會感到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自私的.巨人》讓我懂得了快樂要與大家一起分享;《忠實的朋友》讓我懂得了朋友之間要有一顆透明的心,表里如一;《非凡的火箭》讓我懂得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少年國王》讓我懂得了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星孩》讓我懂得了什么是人間的真、善、美。
文中我最喜歡的是《非凡的火箭》這一文,是因為它把自大夸張到了極致,在這個故事里,小孩子也能看出火箭的可笑,而事實上很多大人卻在一邊笑,一邊做著火箭一樣的事。
通過讀《快樂王子》,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可愛、最珍貴的東西,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懂得了文學的總要性。
小學生讀書筆記5
同學們,《弟子規》大家都讀過吧!但是,我們按照書上的去做了嗎?
今天,我讀了“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那么學文”,從中,我知道,我們要向他人學習,作業是學習的根本,有時間就要去學一些有益的知識,讀到這時,我想起來,在生活中,我是不是這樣做的呢?但是,想起那些事,我就失望的對自己搖了搖頭。
在生活中,別說向他人學習了,我連當時自己要報的英語班都沒心情去學,更何況去哪里獲得知識了。說到寫作業,那我更失望了,我每天都在玩,寫作業對我似乎就不是一回事,就說這次暑假吧,都快開學了,我才剛剛寫完,在余外的時間去學習,那就更別說了,我非常愛看電視,一有空就看電視,爸爸媽媽一直說我,我都不當回事。
今天讀了這段話,我深刻的懂了其中的.意思,要努力去做。 每天放學回家我最樂意做的事情就是讀書了,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的書,我最喜歡讀的就是《十萬個為什么》,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很多的知識。
同學們,你們知道鱷魚在吞食食物的時候為什么要流眼淚嗎?是因為傷心?還是假裝慈悲?其實都不是,原來鱷魚的腎臟已經退化了,它每天要喝進大量的海水,里面有大量的鹽分,鱷魚的眼眶里有個分泌眼淚的小囊,它就是專門處理鹽分的加工廠,這個小囊能把多余的鹽集中起來,然后借助眼淚排泄到體外,所以鱷魚流眼淚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響,并不是它要假裝慈悲,所以人們都說鱷魚的眼淚是假的。
還有烏龜為什么會長壽?蜜蜂的舞蹈有什么含義?老花鏡為什么能看清字? 是怎么傳遞聲音的?衛星怎么知道我們的位置?……太多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書的海洋里探索。
書是我的好朋友,它帶我走進自然,走進歷史,走進科學,認識這多姿多彩的世界。
同學們,老實是最重要的,你們都做到了嗎?
小學生讀書筆記6
小學生讀書筆記該怎么寫
一、什么是讀書筆記?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真正的讀書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將自己在讀書時獲得的資料或感受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
二、讀書筆記的種類
1、符號式筆記
我們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或者有疑問的地方,用各種符號(例如直線、曲線、括弧、三角、問號??等等)勾劃出來,或在書的空白處寫上批語,這種筆記,就是符號式筆記。
符號式筆記使讀過的書上的重點問題、疑難問題一目了然,這就為提綱筆記、摘錄筆記等其它形式的筆記作好了準備。
批語可以是對書中一段內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體會,或者是對書中某一個問題沒有看懂所表示的疑問等。
做符號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所讀的書必須是自己的。圖書館的或借別人的圖書,不應該亂批亂畫。
(2)每一種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自己應該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動。比如,用直線表示重要的內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優美的詞匯,用“ ”表示應當特別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問題等,以后看書,就都要按自己的這個規定去使用這些符號。
(3)符號不能作得過多。如果整頁整頁都圍上圈,劃上線,全都成了重點,就等于沒有了重點,符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4)要清楚整齊。不要把書弄得很臟,涂劃得連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讀高爾基的《海燕》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風卷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2、摘錄式筆記
摘錄式筆記就是把我們從書上、報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對我們很有啟發的內容抄寫下來。這種方法看起來比較費事,其實是一種省時省力積累知識的好辦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日后查找起來,面對茫茫的書海,你就能體會到作摘錄筆記的優點了。
作摘錄筆記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有選擇地抄錄。把文中對我們最有用、最有啟發的內容抄下來,每條抄錄筆記應當“少而精”。“少”指字數較少,“精”指內容把握要點。
(2)要忠實原文。書里有段話,我們覺得挺好,想把它抄下來。抄的時候,又覺得某個詞用得別扭,干脆另換一個詞代替,這樣不行。既然是摘錄,作者怎樣寫,我們就應怎樣抄,不但詞句不能改動,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能改動。一段話中,前后和中間不需要摘錄的文字,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3)要注明出處。每條材料都要注明是從哪本書里第幾頁抄錄的,作者是誰。如果是在報紙、雜志上抄錄的,就要把報紙、雜志的名稱、日期寫上。還要注明文章的標題和作者。這樣便于以后使用時查對。
3、剪貼式筆記
在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資料及時剪下來,經過整理就是剪貼式筆記。這種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簡便。
剪貼式筆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剪貼式筆記時要按不同的內容分類。可以準備幾個用來貼剪報的本子,或者把一個本子分成幾個部分,把語文知識、歷史知識、自然常識等內容分別貼進去。
(2)每一條剪貼的內容要注明出處、時間。即剪自哪一種雜志或報紙,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貼筆記也可以作為讀書卡片的內容。
4、感想式筆記
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這種讀書筆記就是感想式筆記,也叫讀后感。
這種讀書筆記重在訓練同學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也是我們小學生在寫作時需要用到的。如何寫感想式筆記,我們將在五六年級時候專門學習。
〔寄語〕
寫讀書筆記的方法還不止這些。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讀書的習慣去創新。假如我們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寫讀書筆記就好像在萬花叢中采集花蜜。天長日久,我們會發現讀書筆記對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下面舉一個關于說明寓言的摘錄筆記的例子: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向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有一位同學讀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這樣寫的:
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詹天佑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情況下,在帝國主義的嘲笑聲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這正是他愛國主義的表現,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詹天佑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晚上在油燈下繪圖計算,和工人同吃同住,還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他克服種種困難,使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數學習題的時候,常常害怕困難,抄襲同學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慚愧呀!我決心以詹天佑為榜樣,長大了也為祖國爭光。
這篇短短的“讀后感”,既要表達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又要敘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其結果,文章內容顯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決心書”。
由此可見,寫讀后感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觸最大和體會最深的一點來寫,應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當然,寫的時候還要善于聯想,依照原文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結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
篇四:小學生讀后感怎么寫
小學生讀后感的寫法
一、什么是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聽完一首歌以后,它們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閱讀時,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從而產生頗多感觸、聯想和體會,這就是讀后的感覺,記錄下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讀后感。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文,有人喜歡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歡選寫景狀物的。哪些文章比較適合小學生寫讀后感呢?我認為選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較好。因為這一類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說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煉出中心。
三、怎樣定標題?
讀后感的標題一般有正、副兩個。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的什么書。
讀后感可簡單歸納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采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議就是抒發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介紹主要內容時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說明的道理來介紹就可以了。但在寫感受時,就應該針對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實例;也可以針對文章的一句或幾句重點的話來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根據文章中某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來寫出自己的想法。建議大家寫讀后感時可以盡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你的文章內容更豐富,更具說服力。要結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最好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聯想。
提醒大家注意一種常見的問題:有些同學選的文章不適合寫讀后感,讀完后因為沒有太多的感受可寫,為了湊字數就把內容介紹得非常詳細。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選好文章。
讀后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如果給它歸類的話,大體應分在議論文中。對于小學生來說,議論文太難了不必撐握,讀后感比議論文要簡單的多。讀后感就是在你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寫出你的感受來。 小學生怎樣寫好讀后感
一、通讀全文
只有掌握了全文,才能談得上寫讀后感,是不是?這其中,特別是精華段落,要重點的多讀幾次。其次,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本文的背景。
第二、掌握寫作的目的和背景
作者為什么會寫這篇文章呢?他當時處于怎樣的環境?他想通過文章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和意思?理順了這些問題,讀后感就醞釀的差不多了
第三、你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收獲?
讀文章只是途徑和方法,讀的目的并不單純為了欣賞,讀后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讀后,你有什么收獲?欣賞完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會對你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幫助?總結好這部分,就可以完成讀后感了。
小學生怎樣寫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后所寫的感想,叫“觀后感”,與“讀后感”的性質性同),屬議論文的范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一般性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后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寫讀后感,一般采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后發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后發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初學寫讀后感的同學選用。要寫好讀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
第一,要研讀原文。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后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既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馬虎不得。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寫起來就會象打開閘門的水,一瀉而出,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后貫通。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否則,會在文章一開頭就給自己人為地設立障礙,使文章不能順暢表達。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出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后感不可能面
面俱到。那么,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后,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點、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
第三,述讀與發感。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后感的由來,要發什么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系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系。對聯系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后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從現實中聯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應自然融和。
第四、讀后感的結尾,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例文
讀《皇帝的新裝》有感
今天我讀了《皇帝的新裝》這篇故事,他來自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
這篇文章講了皇帝愛穿新衣服.一天來了兩個騙子,自稱織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稱職.為了表示自己聰明,稱職大臣都裝做看見了.皇帝給了騙子好處,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個孩子的一句話讓皇帝明白自己被騙了.
讀完這篇童話,我不禁問自己,作為一國之君怎么會被騙呢? 毫無疑問全是因為虛榮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別人騙,也心安理得地騙別人.騙子之所以得逞,是因為他們看清了人們心中的弱點---甘愿被別人利用,為的只是滿足他們可憐的虛榮心.
實際上虛榮心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單純的,隨著長大虛榮心也會越來越深.讀了童話后,我想提醒人們:保持一顆真誠的心.不要為了虛榮.放棄那顆真誠的心.
想想自己其實也這樣.看見別人拿出很貴的溜溜球玩真羨慕,怕爸爸媽媽不同意買,只能看著人家玩,可真正買了又覺得別人的更好,總覺得永遠滿足不了自己的虛榮心.
當我讀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虛榮心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虛榮心,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知足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
讀完《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和父親在小島上釣魚,在離鱸魚捕撈的時間僅剩兩個小時的時間,作者釣到了一條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鱸魚,他又興奮、又得意。可父親看了看時間,豪無商量地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鱸魚道別。但是,這件事使“我”受益匪淺,因為這是一份金錢買不到的人生財富。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為一個男孩在學校走廊上玩耍,在進行跳遠的動作時,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錢,他還沒有發現,就上課了。我撿起五元錢,得意地想著,這五元錢,對于我來說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買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鉛筆,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滿了!可是我又想,用這五元錢,我會很快樂嗎?不知什么力量鼓勵著我,讓我迅速地把錢還給那個男孩。雖然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個男孩,也沒有得到一句表揚,可我,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感到自豪。
現在的社會五彩斑斕,令人眼花繚亂。只要克制自己,就不會被物質財富所誘惑。要從小受到嚴格的訓練,才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如果你的兒子已被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學校的廢墟所埋,你會不斷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嗎?如果你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會讓別人先脫險嗎?就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這篇課文我一口氣讀了三遍。文章寫了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失去了孩子極度悲痛的情況下去兒子昔日的學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過程中,不斷有孩子的父母來到這里,痛苦的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喊完后便絕望的離開。也有許多好心人來勸他,但都被他拒絕。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個小時后,聽見了孩子的聲音,并最終開辟了一個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14個同學,表達了這位父親對兒子多有責任心啊!而他的兒子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讓同學們先脫險,這個兒子又又是多么無私啊!
我讀后心潮澎湃。這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兒子為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脫離危險。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于地下了;如果這位這個兒子畏懼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話,那他的14個同學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記得我小時候,只知道讓大人給我買玩具,而不顧大人的重重困難,大人們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自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后,我絕不會在像小時候那樣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對父子的精神用在學習和生活上,我們一定會天天向上,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篇五:小學生讀后感的寫法詳解
小學生讀后感的寫法
小學生寫好“讀后感”要做到四點: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有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于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后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后感時“讀”與“感”的關系,做到二不二要。
四、聯系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系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關鍵詞]:讀后感;感點;實際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獲,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獲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后感。寫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么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后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后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為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弦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后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后感,必須選好“感點”。什么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于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后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么三個方面可以作為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復讀這個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點,那么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為讀后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后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后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后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小學生寫讀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復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后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后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后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后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于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系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系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后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為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在哪里?你覺得應該珍惜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后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系,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么他們的讀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讀后感寫作指導
一、格式和寫法.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要寫關于學習的讀后感應該讀什么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松。
小學生讀書筆記7
可能看到這個題目你會問,哪本書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書?我肯定回答——《三字經》。因為它蘊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教會了我們分辨好與壞、善與惡。因此流傳至今。
《三字經》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向我們講述了祖先優良的傳統美德。這本書不僅孩子們愛不釋手,大人也很喜歡。因為從故事中我們體會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其實對我們兒童有很大影響的不僅是老師,更多的.是父母。正如《三字經》里所說“子不教,父之過”,天下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建議家長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這本好書。時時處處能成為自己孩子的榜樣。
《三字經》這是一本多好的書啊!它值得我們關注、擁有。
小學生讀書筆記8
孫悟空在西游記中,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沒有他唐僧也無法取得真經,沒有他《西游記》也就沒有了色彩。
在唐僧心中,他是冥頑不化的.徒弟,在大眾和人民心中,他是一位頂天立地,有仇必報,知恩圖報的大英雄。
悟空也非常忠誠,當他打死了那七個強盜,唐僧不斷斥責他,還把他趕走時,他不責怪唐僧,還在唐僧受難時回來繼續護送,不怕苦不怕累。
悟空一路盡心盡責,心無雜念,成功把唐僧護送到了西天,自己也成了仙。
身披金甲,頭戴金箍,腳踩金履,他就是—孫悟空。
在遇唐僧之前,他追求自由,不愿被拘束,他上天入地,大鬧天空,闖進冥界。
猴子的性格都是非常頑皮的,悟空真是一只純種的猴子,他非常喜歡捉弄八戒,還慫恿唐僧去和妖怪結婚。
孫悟空有仇必報,記得有一次,一妖怪把師父捉去并說師父死了,還扔了個頭出來,悟空勃然大怒,恨不得滅了他九族,沖進去掄棍就打。
我們應該學習孫悟空重情重義,敢作敢當,不畏權貴的精神,他是整本書的精華,如果沒有了他,《西游記》也就黯然失色了。
小學生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森林報》這本書。這本書李玉喊了豐富的修辭和比喻手法,使這本書更生動了,前幾章寫出了春天到來的季節,描寫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都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春天來了后,同時也表現了熊、蛇、松鼠、小鳥、魚、鹿等各種懂得快樂與興奮。
讀過這個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動物的可愛,但它們的家園一天天地遭到我們人類的破壞,我們不停地砍伐樹木,獵殺那些可愛的生靈,看著那些動物一天天地減少著,我非常傷心,非常希望人類感受到自己行為過錯。
走進《森林報》,跟大自然中的生物一一握手,深情擁抱,感受它們的生機勃勃、變化成長,領略大自然的無窮奧秘。書中描繪的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充實了我的寒假生活,希望我未來的`學習生活也能像森林中的動植物們一樣精彩連連。成了一只活潑、快樂的小天鵝。他的身上也有我的影子。生活中我也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這些秘密給我帶來過煩惱和快樂。但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些小秘密,我的成長過程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秘密,而這些秘密恰恰是成長過成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秘密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小學生讀書筆記10
在八月份的上旬我看完了一本名曰《史記》的紀傳體史書,看完這本厚厚的“大大書”后,我感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又多了許多知識。
《史記》這本書是由古代的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作,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的開始,到漢武帝的時代,共有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中有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馬遷將其概括地有詳有略,并且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向我們敘述讓人不得不贊嘆!
不過雖然篇篇皆是精華,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本紀中的夏本紀的夏禹(大禹)。夏禹最大的功德莫過于人們口口相傳的'“大禹治水”,禹當年繼承父業,為了治水十三年沒有回家,并且“三過家門而不入”。他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終于讓百姓們過上了安穩日子。但他又緊跟著親自去考察各地的土壤情況,然后又根據數據來制定各地的進貢數量和物品,他對民眾的關心真是入微啊!而且他也十分德善,使夏國興大!所以我也要做個像夏禹那樣關心他人的人,要當個品德出眾的人,同時也要像大家推薦這本書,保證你看完后知識庫滿滿噠。
小學生讀書筆記11
今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中的一篇《丑小鴨》。
丑小鴨一生下來就被鴨子們嘲笑,因為它長得又大又丑,聲音很難聽,大家都欺負丑小鴨,用腳踢它,用嘴啄它,最后丑小鴨連飯都吃不上。丑小鴨獨自到時遠方去生活,它傷心的離開了大家。它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它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原來它不是丑小鴨,它是天鵝的孩子。
讀了《丑小鴨》這個故事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遇到困難,不能放棄,要勇敢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我以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想到丑小鴨的'這種敢于面對困難,挑戰困難的精神。
小學生讀書筆記12
暑假到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讀完了《海底兩萬里》這本書。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第三部是《神秘島》。其中《海底兩萬里》的主要內容是講述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帶著助手康塞爾,尼摩船長一起在深海旅行的故事。記得有一個故事,讓我有所啟發,在1866年3月21日,他們到達了南極點,可是被困乏在氧氣的冰層中3天,與冰戰斗,經過船員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得救了。我們也有像船員們的美好精神,記得有一次,學校開展三至六年級的跑操比賽,我們班每次練習都有很多問題,每次練習都要惹老師生氣,擔心,可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有好的回報。果然,我們班憑著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全年級的好成績。
讀完了《海底兩萬里》,我被這本書的無窮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學生讀書筆記13
今天,我讀了《表演搞砸了》這個故事很受啟發。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薇薇安的小朋友表演鋼琴的過程,故事發生于薇薇安的小伙伴們想觀看薇薇安的鋼琴表演。可是,薇薇安生病了,沒有精力練琴。導致她在表演的時候指法生疏,彈的`很不好,薇薇安哭的很傷心。回家后,薇薇安對媽媽說:“我還要繼續努力,堅決不放棄”!于是,薇薇安比以前更加認真地彈琴,終表演的非常成功,收獲了大家的掌聲與贊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再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要相信自己,迎難而上、堅決不放棄!
小學生讀書筆記14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短文,名字叫做《滴水穿石》,讀了這篇小短文我感觸很多。短文主要講了一個大石頭對在一滴一滴滴下的水珠說大話,說自己堅硬無比,什么都不如它,更不能在它身上找出一絲被擊的痕跡。水滴說:“別太得意了,石頭大哥。你也有缺點啊??”然后石頭當然不服氣,就跟水滴打了賭,看看水滴能不能把它砸出一個窟窿。后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水地滴果然在石頭身上打了一個洞。
這篇短文告訴我們,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真正的'見世面。驕傲自大是不可取的??
小學生讀書筆記15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睡美人》,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的。書的內容是這樣的:有個美麗的'小公主名叫愛洛,在她出生后接受洗禮的那天,詭計多端的黑巫婆向她施了毒咒,在愛洛十六歲生日時,她會被手紡車上的紡錘刺破手指而死去。她的父母知道后,就把愛洛托付給三位小仙女撫養。當愛洛十六歲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愛洛變成了“睡美人”;這時一位英俊的王子出現了,他勇敢地與黑巫婆進行了搏斗并打敗了她,使愛洛公主重獲新生。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碰到任何困難,都能勇敢地去面對它。
【小學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小學生讀書筆記06-14
小學生的讀書筆記05-28
小學生讀書筆記【熱門】03-03
小學生讀書筆記【薦】03-02
小學生讀書筆記【精】02-20
小學生讀書筆記【推薦】02-23
【推薦】小學生讀書筆記02-25
名著小學生讀書筆記11-08
童年小學生讀書筆記12-19
小學生寒假讀書筆記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