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4-06-13 16:04:08
  • 相關推薦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匯總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

  作為一本風靡全球的教育類書籍,《正面管教》(簡·尼爾森)確實值得仔細品讀。

  《正面管教》是以“積極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根據作者的的實踐經驗,為許多家長和老師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操工具。正如文題所示,書里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正向教導”,它倡導教育者要通過鼓勵、感知孩子的感受等方式激發孩子內心向善、向上的力量,從而培養孩子具有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傳統的家教觀念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嚴格”成了必要的教育態度,“慈愛”變成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即使內心是慈愛的,然而,臉上還要端著嚴肅,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適時的打擊,潑冷水,避免孩子驕傲。這樣的教育觀念直接導致了親子關系的緊張,對抗的發生。近幾年,隨著“正面管教”的興起,這樣的教育觀念逐漸發生變化。

  可以說,隨著孩子接收知識渠道的增多,他們對于師長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崇拜和敬畏,因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只會帶來更大的`阻力。《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適時而變,比較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

  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結晶,其中有幾點讓人印象深刻。

  其一,《正面管教》指出,有效管教的有四個標準:一是教育態度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二是教育行為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三是教育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四是教育內容是否能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和善是指在教育孩子時,語氣要平和,不要情緒化。堅定是指教育時,家長或者老師要堅守原則,不能毫無底線,過于寵愛。而父母和教師在堅守原則時,不能過于強勢,態度要和善。良好的態度是溝通的前提,堅守原則和底線是教育的基石。

  作者一直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是由于他們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假如教師在實施教育行為時,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歸屬感和價值感,那么,教育行為是有效的。而哪些教育行為能為孩子提供歸屬感和價值感?作者提出,傾聽、共情,認同,激勵等行為能幫助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判斷一個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作者指出,這要看這種措施是否長期有效。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很多家長會進行懲罰,之所以要進行懲罰,很多家長認為,懲罰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避免以后再次犯錯。然而,尼爾森教授認為,懲罰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鼓勵或者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起到長期的效果。有時候,孩子受到懲罰后,會因為生氣而不去反思自己行為,他暫時不干“壞事”只是畏懼懲罰,而不是認識到問題所在。很多孩子還會繼續干“壞事”,只是行為更加隱秘而已。教育不是看管,而是通過鼓勵,培養孩子形成自律。

  其二,《正面管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用的工具,即合作四步法。當家長與孩子發生摩擦,或者老師與學生發生沖突時,可以采用以下四個步驟:一是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三是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第一步是拉近兩位溝通者心理距離的方法。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原因之一是矛盾雙方互不理解,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只有理解學生的感受,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而教師在表達出對學生的理解后,還要表達出對他們的同情,感同身受能讓人產生感激之情,從而使對方放下敵意,平和溝通,這樣,溝通雙方也容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在與對方建立好良好關系后,教育者可以著手解決雙方的矛盾,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表達感受時,注意要客觀地描述事實和感受,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觀評論,例如,你可以說:“你今天在課堂上對我大聲地反駁讓我心理難受。”這樣的描述是比較客觀的。假如你說的是“你總是喜歡頂撞我,讓我很沒有面子”,這樣的描述可能會激起學生的憤怒,因為“總是和頂撞”這兩個詞是帶有評價性質的,會讓人內心不愉悅。因而,客觀地描述事實、表達感受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困擾,從而理解教育者的教育行為。“合作四步法”的最后一步是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作者一直強調,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教育者要關注問題背后的原因,然后把重心放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放在懲罰孩子這件事情上。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需要教師或者家長引導孩子想出來,不是教師或者家長直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三,《正面管教》提倡師生或者親子一起解決問題。尼爾森教授指出,教師可以嘗試在班里召開民主會議,師生一起探尋解決班級存在問題的方法。具體操作是每一位同學提出一個本班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在召開會議之前,選出一個問題,組織學生在民主會議上輪流發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說,問題一旦被提出來進行討論,這個問題可能就被解決了。尼爾森舉出一個例子,她說有一位老師發現他們班同學近段時間經常嗑瓜子,后來她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那次會議學生似乎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老師比較煩惱,后來有位學生告訴她,班級嗑瓜子的現象少了。她才意識到,原來問題被提出來討論后,可能就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而問題就被慢慢解決了。所以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召開民主會議,解決班級問題。而在家庭中,家庭會議也十分重要,家長通過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教育管理中來,慢慢變得自律,有責任心。尼爾森教授這種教育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雙方的,受教育者只有內化了教育內容,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主動參與教育,就是對教育積極內化的過程。

  《正面管教》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教育類書籍,仔細研讀,用心實踐,我相信很多教育難題會迎刃而解。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2

  《正面管教》這本書是美國簡·尼爾森所著,它強調了管教孩子的重點在于如何去教,而非僅僅去管。書中提出了四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善與尊重、鼓勵、設定限制和常規、以及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這些理念不僅對家長對孩子同樣適用。

  1.尊重每一個孩子

  書中提出,尊重每一個孩子是教育的基礎。無論是年齡、個性還是天賦,每個孩子都應得到平等的`尊重。我們要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尊重并不意味著放任孩子為所欲為,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引導他們,支持他們。

  2.和善與鼓勵的力量

  和善與鼓勵是管教孩子的關鍵。我們應以和善的態度對待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心。同時,我們要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勇敢面對挑戰。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有信心去克服困難。

  3.設定限制和常規

  設定限制和常規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通過制定明確的規則和常規來幫助孩子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規則的制定上,我們要與孩子共同商討,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規則的制定者。同時,我們也要嚴格執行規則,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4.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書中提到,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這是正常的。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因為錯誤是他們學習的好機會。我們要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讓他們明白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承認錯誤。

  總之,《正面管教》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更加關注孩子的需求,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幫助他們發揮潛力。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3

  初次接觸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在一個育兒群中一位媽媽分享的音頻,覺得這就是我想要找的方法,于是買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終生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樣的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教育孩子的實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經常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遷怒于孩子,也會為了節省時間而代替孩子做了許多本應讓孩子自己的事。一直以來我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和我自己都感到很難受,在孩子的眼里,媽媽總是看我不順眼,在我的眼里孩子總是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樣子。

  那么怎樣做才算有效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

  1、是否和善于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貢獻、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為基礎。“和善而堅定”代表了家長的態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記住這幾個字會讓我們與孩子的相處中變得更加平靜。

  從接觸正面管教后,我嘗試著把這個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剛開始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方法中,于是就趕緊讓自己暫停,讓自己的情緒緩和下來以后,再去和孩子談談當時的感受,讓孩子也發表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發現更能把問題愉快的解決,還能想像一下下次發生問題時,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4

  聽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人一生都在追尋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

  什么是歸屬感呢?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業余生活單調,缺乏興趣愛好。

  學校歸屬感這個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已經提出了幾十年時間,是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覺,在學校生活和課堂活動中感覺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想到我們的課堂上,那些游離在課堂之外的學生,是不是就缺乏了學校歸屬感。

  最新研究,缺乏歸屬感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抑郁癥的危險,歸屬感低是一個人陷入抑郁癥的重要指標。

  正面管教,是摒棄所有的懲罰和獎勵,提倡通過鼓勵滿足孩子對于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基本需要,幫助孩子通過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從理解并處理孩子對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開始,然后教給他們一些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技能。

  孩子的行為就像冰山位于水面以上的部分,是你能看到的,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是行為背后的原因,以及孩子對于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最深層的需要。我們平時的養育方式或教養方式,只處理行為,正面管教處理行為,也處理行為背后的原因。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喪失信心來源于沒有歸屬感。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真的是細膩到了極致,看著主角的癲狂,不安,痛苦與自我折磨,竟愿意原諒和寬恕這個可憐的罪犯。

  讀過不算太多陀氏的作品,總感覺他在用文學傳道。我不太了解俄羅斯的文化與書中的時代背景,只看到書中的'所有人物都是病態,神經質的。有時我對書中所描述的世界感到深深的絕望,可是就是這么病態的人在某一瞬間也能讓你看到人性中散發的善意。主人公是一個輟學的法學大學生,也許曾是一個優秀的青年。卻策劃了一場謀殺,從此以后自我折磨,自我懲罰。可是就是這么一個人,在看到很悲慘的一家人后,愿意把身上所有的錢拿出來。晚上做夢夢到被折磨的小馬,會無比的同情與憐憫。我也不知道這個病態的人,到底是善是惡。只愿最后他能正真得到救贖。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6

  在我最近的閱讀中,我接觸到了一個非常有趣和實用的主題——正面管教。這本書是由美國教育專家阿爾伯特·瑪祖賓博士所撰寫,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并解決孩子行為問題背后的需求和問題。

  正面管教的核心觀點是,教育孩子不應僅僅關注他們的行為,更應該關注他們的需要和感受。作者強調,我們需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然后尋找一種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同時也能糾正不良行為的解決方案。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作者對于“和善而堅定”的描述。這四個字概括了他所倡導的教育方式的核心。和善是指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而堅定則是指對于不良行為的糾正必須堅決且有效。這種平衡需要我們家長或教育者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同時,也要有堅定的原則和底線。

  此外,書中還詳細闡述了如何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作者提供了許多實際的案例,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案例讓我深刻理解到,每個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后都有其獨特的動機和需求,我們需要耐心地傾聽和理解,然后再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正面管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視角,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我非常推薦每一個家長和教育者都去閱讀這本書,并嘗試應用其中的理念和方法。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孩子,并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家庭和教育環境。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7

  EMC全腦開發教育認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通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讀書筆記分享:

  1.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2.“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2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4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5很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3.懲罰造成的四個負面效果: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3反叛——“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4退縮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4.管教來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或“受尊敬的領導人”。孩子們和學生們要成為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他們的動力必須來自于內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學會自律。而不論懲罰還是獎賞,都是來自于外在的控制。

  5.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方式就是獎勵和懲罰。在這個方式下,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表現并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表現以予以懲罰。孩子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們沒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6.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1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重要性?(心靈紐帶)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貢獻、愿意合作)

  7.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8.人的行為取決于所處的社會環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時.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們抱有錯誤的想法。”在不良行為的背后,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并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

  9.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10.不良行為: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或受原始腦操縱的行為。成年人常常會和孩子一樣缺乏知識、意識和技能,并且會像孩子一樣陷入原始腦的操縱中。大多數時候,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

  1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就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這種信心的喪失來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沒有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潛意識是在說:我只是想有所歸屬,而我對如何獲得歸屬感有一些錯誤的想法。同齡人的壓力對于十幾歲的孩子極其重要。同齡人的認可比大人的認可更重要。而尋求同齡人的認可也成為他們行為的錯誤目的之一。

  12.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能做的更好。所以要剔除家長意識中的錯誤概念:為了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就要先讓他們感覺更糟。

  13.強迫并不是一種為逐漸培養孩子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勵因素。

  14.關注于解決問題而不是孩子的行為后果、設立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請求孩子的幫助、處理孩子行為背后的觀念、決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讓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執行決定、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選擇會帶來的后果而不是強加后果。關注于解決問題的主旨是:問題是什么以及其解決辦法是什么,其焦點在于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明確是要幫人而不是傷人,去掉那些傷害性或不可行的建議。當孩子可以選擇一個方案而不是由別人來告訴他應該選擇什么會極大增進孩子的受尊重感感和責任感,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

  15.當你的十幾歲的孩子晚上回家晚了,超過了規定的時間,在你和孩子都平靜下來以后(常常到了第二天),你讓孩子和你一起做頭腦風暴,以找到對雙方都尊重的解決方案,這就叫3R1H(相關、尊重、合理、有幫助),而你就是在教給孩子承擔責任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并且讓孩子明白要尊重你的要求。只要你不責備孩子,并且把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你和孩子就不但是在練習解決問題的技能,而且是在相互尊重,并且會共享高質量的親情時光

  16.在關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個內在的、價值無量的生活技能就是讓孩子知道“冷靜期”的價值。當我們心緒煩燥并受原始腦支配時,關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很困難的。在試圖解決問題之前,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讓孩子理解并學會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當我們冷靜下來,并且能夠重新接通理性大腦時,才有助于問題的解決,積極的暫停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17.積極的暫停是要幫助孩子感覺更好而不是讓他們感覺更糟,不是讓他們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要教給孩子,當他們感覺好起來之后,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18.幫助孩子探討他們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么后果,要求孩子參與進來,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確定對他們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們想要什么,其最終結果是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強加給孩子,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備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幫助孩子探討問題,關鍵是要停止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開始問啟發式問題:你當時想要完成什么?你對發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覺?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那件事情的發生?你從這件事情中學到了什么?你現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什么想法?你怎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于將來?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8

  我非常榮幸能夠閱讀這樣一本開創性的教育書籍,它不僅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論,還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實踐建議。這本書就是——阿爾伯特·埃利斯博士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這本書的價值在于它強調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鼓勵和引導而非懲罰來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上,并創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以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和社會技能。

  在深入探討書中觀點時,我發現其理論基礎基于以下幾個關鍵點:和善與設定界限并行,鼓勵自我管理,以及鼓勵自我約束。作者認為,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同時給他們適當的自主權,他們才能學會自我約束。此外,書中還強調了積極鼓勵的重要性,即鼓勵孩子發展積極的行為和態度。

  我特別欣賞書中的一個觀點,即父母或教師不應僅僅關注孩子的'行為,而應更多地關注他們的感受和需要。這使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是否足夠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否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理解。

  同時,我也意識到在實踐中實施這些理論并不容易。然而,書中的實用建議和案例研究使我明白,即使面臨挑戰,我們也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總的來說,《正面管教》是一本富有洞見、實用性強的書籍,對于那些希望在教育孩子上找到更好方法的家長和教師來說,是一本必讀之作。它讓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方式,為我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工具。我相信這本書將對那些希望在教育領域做出貢獻的人產生深遠影響。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9

  蘇州的好朋友告訴我她在理發時一個年青的理發師說的話,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長大的,現在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好。但我認為,一個人的管教方式對他的性格有所影響,而性格會在有愛人有子女后展現出美與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關鍵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滿與否是幸福指數的最關鍵。

  馬斯汀太太與作者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她的女兒琳達放學回到家,抱怨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朝她吼。馬太太以一種指責的口氣問:你都做了些什么?

  琳達垂下眼簾,生氣的回答:我什么也沒做。

  馬太太說:得了吧,老師才不會無緣無故發火呢。

  琳達陰著臉頹喪的坐在沙發上,怒視著媽媽。馬太太繼續以責備的口吻說: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琳達怒氣沖沖:沒什么可做的。

  馬太太在學習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個步驟”,她深吸一口氣,換了種態度,以和善的語氣說:我敢肯定老師當眾吼你,你一定覺得非常丟臉(1表達理解)

  琳達抬起頭來,狐疑的看著轉變態度后的媽媽,馬太太接著說: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算術考試我站起來削鉛筆,老師就當眾吼我了,我覺得又生氣又丟臉。(2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

  琳達這時感興趣了:真的?我不過是想借別人鉛筆,我認為老師不應該為這點小事吼我,這不公平。

  馬太太說:恩,我理解你肯定那么想,你看看能有什么辦法,免得以后還會這么難堪。(4關注于解決問題)

  最后琳達以多準備鉛筆解決了問題。

  我的回憶里很多次這種問題造成的不愉快的經歷,最后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孩子連向我傾述的意愿都沒有了。只讓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學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愿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遙遠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們可以直接表達有多么愛她,愿意和她分擔一切她所遇到的問題,我通常會告訴她:爸爸媽媽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愿意和你一起解決。但僅僅這么說了,并沒有好好的做,因為我沒有做好情緒控制,事情也沒有得到良性的發展。

  當媽媽以不和善的語氣責問時,孩子的內心充滿敵意和受傷害之后的委屈。一旦媽媽和善的用合作的4個步驟后,問題能隨之解決。

  這4個步驟可以營造出一種讓孩子愿意聽、愿意合作的氣氛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有過同樣的經歷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友善的做了1、2兩點,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友善,尊重,關心,是上述步驟的根本。

  這本書里有上百條非懲罰式管教的實用建議。然而,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才能堅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讓德雷克斯憂心忡忡,很多父母“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所謂“贏了”是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并貢獻他們的力量。

  我們言行背后的感覺

  我們言行背后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更重要。我們做了什么永遠不如我們怎么做更重要。我們說話的語氣往往能準確的表達我們言語背后的感覺。如果一個孩子把牛奶灑到地上,解決辦法是讓他清理干凈,只要大人以和善堅定的語氣——哎呦,你該怎么辦呢?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問比教來得更有效,告訴孩子怎么做可能會引起他的拒絕或反抗,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參與,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種有益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還有一個我們容易造成錯覺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們給予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種傷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內在的感覺,而不是通過贊揚、快樂小貼紙、笑臉這些給予孩子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很可能變成討好者,學會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不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得到的是“他尊”。

  我們能為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教會孩子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于別人的觀點。通過允許孩子失敗來學會解決問題,這些將會使孩子受益無窮。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與列夫·托爾斯泰并峙的俄羅斯文學雙峰之一。魯迅曾說他既敬佩又愛的作家一是但丁,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出走,在阿斯塔火車站的站長房中逝世時只帶著兩本書,一本是蒙田的《隨筆集》,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在德國哲學巨擘海德格爾早年大學的閱讀書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也赫然在目。毋庸置疑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影響的這幾位先賢也深深地影響著全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

  作為法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豐厚的'文學遺產中,最會關注的應該是《罪與罰》。筆者最初看到這部著作的名稱,是在初中閱讀《中文自修》雜志的時候,當時的感覺是作者的名字夠古怪(因為此前還未曾接觸過俄羅斯姓氏),書名卻呈現出幾何式的對稱。認真閱讀這部著作,卻是在工作十五年后。

  罪與罰,與其說是一種幾何式的對稱結構,不如說是一種戲劇式的推進。本來,人生如戲。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是一位廢除俄羅斯農奴制度的擁護者,一位接受過西方正式科學訓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自有知識分子,也深受沙皇專制的迫害。但他的父親被農奴殺死后,他就成了沙皇、東正教的虔誠信徒,一位泛斯拉夫主義者,但同時他又是一位博愛主義者。雙重的性格氣質讓他的著作,包括《罪與罰》在內,具有更多的對抗性和戲劇性。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1

  《正面管教》是一本由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著的暢銷育兒書籍。這本書旨在幫助家長和教師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如何以正面、鼓勵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閱讀這本書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正面管教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家長和教師常常會采取懲罰或強制性的手段來糾正孩子的行為。然而,這種方法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和反叛心理,導致教育效果適得其反。相反,正面管教強調鼓勵、肯定和引導,讓孩子在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自覺地改正錯誤,提升自我認知和判斷力。

  本書的核心理念非常簡單,但卻非常有效。它主張教育孩子時應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一味地糾正孩子的行為。這種理念超越了傳統教育中的“對錯觀”,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作者認為,父母和教師應當學會“和善而堅定”,既讓孩子感受到鼓勵和信任,又能在糾正錯誤時保持必要的權威和冷靜。

  書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例如,作者強調了在糾正孩子行為之前,先要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問題在哪里,以及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表達情感和需求。此外,書中還介紹了如何利用“啟發式”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應用中,我嘗試將這些方法融入到我的日常教育中。我發現,這些方法不僅能有效地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還能讓他們在糾正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此外,我還發現這些方法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讓他們更愿意嘗試新事物,并勇敢地面對挑戰。

  總的來說,《正面管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育兒書籍。它不僅讓我深入了解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還讓我在實際教育中得到了很多啟發。我相信,只要我能不斷學習和實踐這些方法,我的孩子就能在一個充滿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我也期待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將這些理念和方法運用到更多場合,為孩子們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2

  家長要學會肯定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把每次犯錯當做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愛。最好選擇在平靜的時候處理問題,這種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們來看看嚴厲的教育方式:用嚴厲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內是有效的,長期來說會產生四個反彈:

  1.憎恨、2報復、3反叛、4退縮,這四個詞語是孩子所做的反應。

  woman,female,flower,petal,grass,field,fashion,style,long hair,throw,fly,float,hand,arm,nature,outdoors,morning,girl,plant,young woman

  越是嚴厲,孩子的自尊水平就越低,從而就沒有自律性。當父母盯著孩子從小到大學的時候,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其實孩子在那時是沒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彈簧,不斷的積壓、把壓力放到最大的時候,父母放手的時候,就立馬反彈了,所以一到大學就懈怠了,就放縱自我了。試問家長是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該怎么做?父母應該像個導游一樣,去解讀、去告知。

  girl,horse,play,black and white,pose,bokeh,portrait,studio,monochrome,toy,#modeling,#horse,#toy,#whitechild

  可以學著,用和善而有邊界的愛,讓孩子找到自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覺得有人愛。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找歸屬感,希望有人愛。童年沒找到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會到成年后從配偶哪里獲得。

  拜托了冰箱第四季

  找到教育孩子的長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堅定。

  當與孩子有正面沖突的時候,學會轉身離開,告訴孩子:今后每當你讓我生氣的時候,我都會轉身離開。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回來和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真正的自尊是讓孩子感到有價值的,如何贏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愛的聯系,當孩子表現出錯誤的時候,父母會說,媽媽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以告訴事情的自然后果,沒關系的。學會了什么?

  把孩子的犯錯當作是學習,而不是譴責。如果一味的譴責知道結果是什么嗎?就是想劃清界限和孩子,你認為這不是父母的錯,我教過他了,其實是自我怕受到譴責,不能面對問題。因為父母也有習慣性的不愿意面對困難,這是一種自然性。但是當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對他所遇到的問題的時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duckling,family,baby,babies,cute,bird,geese,children,mum,dad,parent,motherhood,mother,nature,grass,duck,waddle,beak,feather,wildlife

  學會道歉,向孩子。真誠的道歉,尋求原諒,找到解決方法。任何一個家庭都會犯錯的,當孩子學會道歉的時候,家庭會出現很多修復的機會。

  價值感:14天修復,日行一善,每天為別人做一件不求回報的事情。生活中是有很多機會是可以為別人做事的,其實是很美好的。自我認同感就會上升。

  sand,beach,shore,coast,seaside,boy,sunset,bucket,castle,sandcastle,children,playing,summer,vacation,holiday,golden hour,sunrise,dig

  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犯錯是有區別的:

  四類不良行為

  1.尋求過度關注,不盯不行,任何事情都需要人看著;

  2.尋求權利,權利爭奪,要孩子做什么就偏不做;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監護人,尋求意見,一旦做決定

  3.報復,亂花錢、搞破壞;

  4.自暴自棄,做任何事都覺得做不了,我就這樣了;

  我們從由內而外來分別孩子是那種行為:

  1.關注自身的感受孩子讓你:著急、惱怒、內疚、煩惱,孩子就是尋求過度關注

  2.如果你感覺到危險,就是你想要主導孩子也想要主導,受到了挑戰,被激怒或者打敗了,那么孩子的目的就是尋求權利;

  3如果你感覺到受了傷害、失望、難以置信或者是憎惡,孩子的目的就是報復;

  4.如果你感到無論為力的時候,絕望、無助,孩子的狀況就是自暴自棄,如果任由你自己的感覺支配自己,你也和孩子一樣會自暴自棄。

  由外而內,孩子的反應:

  1.不要做重新開始,過度關注

  2.言語頂撞

  3.破壞性行為、

  4.消極,出洋相。

  機器人爭霸

  解決偏差行為,建立感情、表達欣賞、表揚他、無條件的愛。

  1.確定的任務,完成任務,

  2.擁抱他,經常,今天早上孩子的情緒不高,可能有點起床氣,不肯出門上學,就待著哪里,怎么說都不如意,我帶他出門在等電梯的時候,我蹲下來輕輕的抱了他倆分鐘,他馬上就恢復了。擁抱的力量是很大的,這讓孩子覺得你是愛他的,父母時刻在關注他的。

  跨界歌王3

  3.特別時光,一周一小時,就陪他玩,誰都不能打擾;獨特的暗號,屬于你和孩子的。過度的服侍,讓孩子迷失。

  4.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規范孩子的行為。讓孩子來面對如果不能達成一致的自然結果。要區分邏輯結果和自然結果的區別。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原則和底線。經常說出愛和關懷。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3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種區別于嚴厲和驕縱的管教方式。和嚴厲的教育方式直接給孩子發號指令不同,正面管教會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和在規則以內的自由;正面管教也和驕縱不同,不會給孩子無限的自由和無限的選擇。正面管教主要旨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將孩子當做社會人一樣尊重、平等的對待,而不是粗暴的發出指令,或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具體的方法是:廢除懲罰;廢除驕縱;態度和善而堅定;當心懲罰帶來的負面效果;給孩子培養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機會;放棄一些荒誕的觀念;讓孩子參與到設立限制的過程中來;問啟發式的問題。

  其中懲罰的長期負面效果,被稱為4R:憤恨、報復、反叛和退縮。

  2、阿德勒心理學的幾個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會人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4)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5)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6)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相同,而是指所有人對平等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7)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8)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3、正面管教實際的應用

  (1)懂得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并運用出生順序的知識鼓勵孩子。

  (2)重新認識不良行為

  要知道,孩子的.行為不是所謂的不良行為,大多數時候只是小孩子做出“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已,之所以表現出不良的特征,無非是因為孩子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或者缺乏有效的技能,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陰蝕王而產生的行為等。

  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錯誤目的。德雷克心理學解釋四個錯誤目的包括: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利;報復;自暴自棄。然后針對孩子的錯誤目的,選擇適宜的鼓勵方式。

  (針對各種錯誤目的的解決方式,因為太程式化,不摘錄)

  (3)區分好邏輯后果和被包裝的懲罰。

  首先要區分自然后果和邏輯后果,自然后果就是類似于不吃飯會餓這樣的,是指自然而然發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沒有大人的干預。讓孩子知道這個自然后果的存在,從而決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讓孩子做什么。而邏輯后果相比于自然后果,就是有大人干預的后果。

  要防止邏輯后果濫用,或者成為被包裝的懲罰,必須符合邏輯后果的四R,相關、尊重、合理和預先告知。相關的意思是,后果必須是與行為相關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責難、羞辱、打罵等,而是應該和善而堅定的執行。預先告知,就是預先讓孩子知道,如果她選擇了某種行為將會有什么結果出現。

  (4)關注于解決問題

  (5)有效地運用鼓勵。

  其中認為比較關鍵的是,區分鼓勵與贊揚,和教孩子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時光。

  贊揚的長期效果是會讓孩子依賴于他人。成年人往往有一個誤解,以為孩子的自尊是從贊揚中得到的,但是其實自尊只從應對失望、解決問題以及大量的錯誤中學習才能習得的。

  (6)家庭會議和家庭活動

  (雖然很欣賞組織家庭會議的辦法,但是書中的模式,有點太做作了。個人觀點。)

  個人感想

  書中給的一些方法有些老派,而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國國情,但是這個教育觀念值得推崇。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需要時刻在教育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衡量,考量自己是不是過分控制或者過分驕縱。具體的操作也要因材施教,因大環境施教,也不要指望證明管教是一個可以一勞永逸的方式。

  簡單說正面管教就是正向鼓勵,不要對孩子懲罰,也不要過分驕縱,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時也要建立一定的規則,并且在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要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社會人來對待,給予尊重和關注,用和善堅定的態度來傳遞訊息。

  目的是讓孩子能夠自覺遵守規則,從錯誤中學習,改善不良行為等,從而建立一個社會人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家長或者教師要實施好正面管教,要清楚懲罰存在的問題、驕縱孩子的問題,并且掌握正面管教的方式,根據孩子的特征和具體的情況用好正面管教這個工具。

  這本書有一整個系列,給出系統的解決辦法,不準備拓展閱讀了,有興趣可以當育兒工具書看看。根據這個核心觀點,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下,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可能更實用。尊重、了解、體諒自己的孩子的同時,建立最適合自己家庭的規則,然后溫和堅定的執行、引導和改良,就是所有的核心。這必然會是一個非常漫長而往復的過程。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4

  通讀《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影響孩子一生的頭三年》這本書后,我將其操作特點概括為四項:無表揚,不懲罰,有鼓勵,設界限。人們常常把表揚和鼓勵混為一談。正面管教則建議父母可鼓勵,但不要表揚孩子。這涉及到一個重要概念,即“自我價值感”。本書第2章指出:“真正的自我價值感并不是來源于被愛、一大堆好東西,而是來自于擁有能給孩子帶來處理生活中的起伏和失望的能力感和適應能力的技能。”表揚會讓孩子把關注點從完成事情本身的成就感轉移到他人的評價上。但生活是殘酷的,不會永遠有啦啦隊跟在孩子身邊。鼓勵則是具有針對性的,只針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肯定。不懲罰,則是源于對孩子大腦及生理發育特點、階段性的了解。

  非常小的孩子,大腦尚在發育,對事情前因后果的理解力和經驗都很缺乏,尚未有成熟的判斷力和預見力,往往會做出一些令大人頭疼的行為。正面管教對此提出了一個“發展適應性”的概念,認為孩子不應因為其年齡而對應的'行為而受到懲罰,這會打擊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懲罰只會取得短期效果,久而久之,甚至會讓孩子養成自卑、懦弱的性格。然而,孩子的行為也必須有界限,這不僅是為了讓孩子能適應社會規則,更是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孩子需要反復嘗試才能確認界限。正如本書第4章指出的:“任何一個有自尊的孩子都會感覺必須迫近你設定的界限,并且會時常對它們進行試探,只是為了確信那些界限是不可動搖的。”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5

  “正面管教”這兩年在北京很流行。我一個北大的師妹目前也從事正面管教講師的工作。我聽過一次她的講座,感覺挺有意思,但之后也沒有進一步的學習。原因我也說不清楚。

  《正面管教》為簡.尼爾森著,王冰譯。作者是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譯者,我猜,應該是定居美國的華裔,大概不是大陸教育體系出來的。這么猜,是因為這本書的翻譯文字實在很拗口。當然,還是要感謝譯者和出版社在大陸推廣這本書。

  正面管教一詞,我覺得翻譯得不準確。“管教”,好像是孩子有什么錯,家長得怎么樣教育他。看完整本書,我覺得作者沒那個意思,而且正好是相反的,作者提醒大家要恰當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這本書的英語原名是positive discipline,懂英文的一看就明白了,意思是“正面規矩”,這是一本講怎么樣給孩子做規矩的書。我建議讀者讀這本書的時候,將所有的管教兩字都讀成“規矩”,那樣意思會順暢明了許多。

  怎么樣對孩子做規矩呢?作者推薦了幾個很好的方法:

  1、先情緒,后道理。

  這點對我很有啟發。其實很多人際關系、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都在于情緒沒有捋順。先情緒的背后是尊重。先情緒的方式有擁抱、暫停式安靜等。

  2、既不嚴厲又不嬌縱。和善與堅定并行。

  這句話翻譯得又模糊又很拗口。英語原文應該是kind and firm at the same time。我翻譯成“友好但堅定”。我試過好幾次,火候不好把握,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著對方的眼睛,不帶任何情緒但溫和地、清楚有聲地說。

  3、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不良行為有其錯誤的'想法,但其背后有恰當的行為目的。作者提出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有四種,1)希望引起家長的更多關注,2)要求更多的權利,3)報復,4)自暴自棄。

  4、通過會議(對家長來說是家庭會議,對老師來說是班級會議),幫助鼓勵孩子們以建設性的方式自己解決問題,發現自己的力量。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02-27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06-09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精彩01-28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7-04

讀《正面管教》有感01-20

讀正面管教有感04-26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6-28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05-16

讀《正面管教》有感01-2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