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rèn)為讀書筆記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
在最初聽到《瓦爾登湖》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它是一本小說,但是當(dāng)我真正開始閱讀《瓦爾登湖》的時候,我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本書從頭至尾都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的湖畔兩年來的真實生活寫照。雖然這是本純寫景的散文或者甚至可以稱為隨筆的書,但梭羅在兩年的獨居中思考了很多,并且把他的思想注入到了這本書中。
我認(rèn)為,梭羅便是那種值得我們敬仰的人,那種“用出世的情懷,做入世的事”的人。如果不是他骨子中的一種超脫世俗,他不會選擇到瓦爾登湖過整整兩年的簡樸的獨居生活,那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孤獨和樸素。他也從不追求那些享受的事物,他認(rèn)為財富是內(nèi)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但同時他又許多他寫的`書中告誡著人們要走出自己的路,這是他所堅持的“個人主義”。
《瓦爾登湖》中有大量唯美的景色,它們不是濃烈的色彩,不是讓人窒息的美麗,而是清淡的、素雅的——正如梭羅本人那樣。“文明創(chuàng)造了皇宮,但創(chuàng)造貴族和國王卻沒有那么容易。假如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蠻人高尚,假如他把生命的大部分都只用于謀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適品,那么他為什么要比野蠻人住得更好呢?“”我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親、母親或者鄰居。“他認(rèn)為人們的思想是匹配不上人們生活的條件的,并且有太多的人在重復(fù)著別人的生命軌跡,這也是他來到那所簡陋的木屋,回歸大自然的原因。
這本書如今這般受到追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生命不是用來謀取基本的需求的。但反觀我們的周圍,多少人按照自己父母給他們規(guī)劃好的人生路線上一成不變地前進著,學(xué)熱門的專業(yè),畢業(yè)后做自己不喜歡但薪水高的工作,為買一輛車而沒日沒夜地工作著,就算買完了車,還需要有一套房,有了房,又差不多該考慮養(yǎng)老了……這又與梭羅所說的“野蠻人的生活“有什么區(qū)別呢?陷入這個永無盡頭的需求圈套的人,也許也厭惡著自己日復(fù)一日重復(fù)單調(diào)的生活,一邊唾棄著這種沒有高度的人生,一邊又不得不迫于生存壓力坐在辦公桌前,然而有多少人又能擁有梭羅的勇氣,主動將城市中舒適的公寓拋棄,回到那個湖邊的木屋里呢?倒不是所有人都要跟梭羅選擇同樣的方式,只是應(yīng)該自己為自己的人生思考,而不是渾渾噩噩地被強硬地安插到一個可以賺錢的崗位上。然而又只有寥寥無幾的少數(shù)做到這點。
所以無論是《瓦爾登湖》這本書或是梭羅這個人,都帶給我許多思考,也讓我敬佩。我不禁問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是我想過的嗎?還好我發(fā)現(xiàn)答案是肯定的,我也很高興我前進在自己希望的那條路上。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2
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后,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dāng)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jié)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fù)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zhí)地指向簡單和質(zhì)樸。因此,斑斕的VCD節(jié)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筑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shù)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向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xiàn)呢?
書中,他描寫到,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fēng)擋雨的小木屋。原來,找著住的地方,是那么簡單。隨后,這間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種的蔬果地。原來,填飽肚子,是那么簡單。再后,他不定期地用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換,原本空曠的屋子由此裝點得頗具姿彩。原來,構(gòu)筑起一個心靈的港灣,還是那么簡單。
這一點,正是梭羅與陶淵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淵明如此沉浸于對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間每一個人能夠企及的。但之我見,這其間,卻缺少一種源于心境底部的樸素與淡泊。而梭羅則不然,他明確自己簡樸的生活所需,并用自己的雙手卻為自己盡可能簡單地創(chuàng)造出這些。從而騰出時間來,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貼身傾聽,沉靜思考。老子便曾這樣說過,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絕不可被人為地割裂開來。
《瓦爾登湖》內(nèi)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quán)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xué)名著,是一部圣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里,僅用很少的時間憑借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梭羅面對著湖,眺望著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yōu)槔硇浴?/p>
縱觀閱讀全書的過程,梭羅在我的印象里,已不再那般強調(diào)“避世”的概念。梭羅來到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余兩天——他仿佛為自己掐準(zhǔn)了秒表一般,準(zhǔn)時告別。他能意識到自己何時不再需要繼續(xù)地沉寂,于是,“到時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終的湖畔生活統(tǒng)一地聯(lián)結(jié)成一片,而且句號完滿——還是那么簡單,而沒有造作和偽飾,也沒有對生活的消極。而這恰是《瓦爾登湖》這部著作的本質(zhì)、關(guān)鍵,以及可貴。
《瓦爾登湖》內(nèi)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quán)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xué)名著,是一部圣書。《瓦爾登湖》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梭羅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jīng)常嘗試著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謂的心靈凈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嘆服的是,每次讀后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著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復(fù)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盡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盡管瓦爾登湖已經(jīng)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nèi)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3
梭羅的《瓦爾登湖》聞名已久,據(jù)說是對西方世界影響很大的一本書。一直都沒有時間靜下來好好看看,直到不久之前慢慢翻閱了一些,不免大失所望。
他的《經(jīng)濟篇》我看了兩章不到,就從剛開始的欣賞轉(zhuǎn)向了懷疑,批判,最后到了抬杠的地步,以至于讀不下去了。
梭羅在《經(jīng)濟篇(一)》里說:
在目前時代,在我們國內(nèi),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我覺得只要有少數(shù)工具就足夠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頭,一把鏟子,一輛手推車,如此而已,對于勤學(xué)的人,還要燈火和文具,再加上兒本書,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只要少數(shù)費用就能購得。
他的意思是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累贅,回歸生活的本質(zhì)。且不說他把手推車歸為生活必須品的讓人難以理解,我在想如果大家都選擇像他一樣的生活,那刀、斧頭、鏟子、手推車、燈火、文具還有書又是由誰來生產(chǎn)的呢?況且他所說的少數(shù)費用又是從何而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那樣,有人給他提供這些生活的必需品,或是替他交人頭稅把他從監(jiān)獄里贖出來;當(dāng)在瓦爾登湖呆不下去的時候,他可以回到大哲學(xué)家愛默生的家里,繼續(xù)住下去。
而且他的這種想法也算不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兩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經(jīng)有云: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斷章取義可以理解為這世界上的萬物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東西演變而來。就生活用具而言,也有一些最基本的,但我估計二人在最基本的東西的.選取上會存在分歧。莊子的《天地篇》中有老翁抱甕灌園,為梭羅做出了榜樣。他們二人的思想已經(jīng)比梭羅更進一步,將生活中的機巧和人性和大道聯(lián)系起來。而在梭羅的《瓦爾登湖》一百多年以后,有一個叫王憐花的年輕人,也從古金的武俠江湖中領(lǐng)悟到了用減法生活的處世哲學(xué),殊途同歸。
在《經(jīng)濟篇(二)》里,梭羅對于一個商人的生活有如下的描述:
如果你的生意是和天朝帝國往來的,你得在海岸上有個會計室,設(shè)在某個撒勒姆的港口,確定了這個就夠了。你可以把本國出品,純粹的土產(chǎn)輸出,許多的冰、松木和一點兒花崗石,都是本土本鄉(xiāng)的地道產(chǎn)品。這一定是好生意。親自照顧一切大小事務(wù);兼任領(lǐng)航員與船長,業(yè)主與保險商;買進賣出又記賬;收到的信件每封都讀過,發(fā)出的信件每封都親自撰寫或?qū)忛?日夜監(jiān)督進口貨的卸落;幾乎在海岸上的許多地方,你都同時出現(xiàn)了似的;——那裝貨最多的船總是在澤西岸上卸落的;——自己還兼電報員,不知疲倦地發(fā)通訊到遠方去,和所有馳向海岸的船只聯(lián)絡(luò);穩(wěn)當(dāng)?shù)厥鄢鲐浳铮┙o遠方的一個無饜足的市場,既要熟悉行情,你還要明了各處的戰(zhàn)爭與和平的情況,預(yù)測貿(mào)易和文明的趨向;——利用所有探險的成果,走最新的航道,利用一切航海技術(shù)上的進步;——再要研究海圖,確定珊瑚礁和新的燈塔、浮標(biāo)的位置,而航海圖表是永遠地改而又改,因為著計算上有了一點錯誤,船只會沖撞在一塊巖石上而至于粉碎的,不然它早該到達了一個友好的碼頭了——,此外,還有拉·貝魯斯的未知的命運;——還得步步跟上字宙科學(xué),要研究一切偉大的發(fā)現(xiàn)者、航海家、探險家和商人,從迦探險家飯能和腓尼基人直到現(xiàn)在所有這些人的一生,最后,時刻要記錄棧房中的貨物,你才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上。這真是一個辛苦的勞役,考驗著一個人的全部官能,——這些贏利或損失的問題,利息的問題,扣除皮重的計算問題,一切都要確實數(shù)字,非得有全宇宙的知識不可。
在梭羅所處的時代,現(xiàn)代的企業(yè)管理還沒有成形,所以他對于一個成功商人的理解是一個全才,而且需要辛苦的勞作。盡管如此,我甚至懷疑梭羅是否體驗過或者近距離觀察過一個商人的生活。因為他對商人的這一番描述,完全像是一個他臆想出來的形象。
梭羅喜歡孤獨,所以他曾獨自一人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但這是在心上人艾倫離開,哥哥約翰英年早逝之后,所以不免帶有一些逃避塵世自我封閉的意味。梭羅在瓦爾登湖過了兩年隱居生活,仿佛佛家的坐禪,尋求內(nèi)心的平靜安寧。但是這種虛無的寂靜是否能帶來內(nèi)心的安定很讓人懷疑。《臥虎藏龍》里,李慕白和俞秀蓮有一段對白:
"這次閉關(guān)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
“你得道了?"
“因為我并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huán)繞。這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我出了定,沒辦法再繼續(xù)。有些事..我需要想一想.”
“什么事?”
“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
最后李慕白死在了碧眼狐貍的毒針之下,臨死之前,他放棄了煉神還虛的機會,對俞秀蓮來了段最終的深情告白,這樣的李慕白比一個長生不死的劍仙李慕白更讓人欣喜。我想梭羅也是有放不下的事,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城市。
梭羅的隱只能算是小隱。古人說: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這里的隱,并不是逃避人世,而是回歸內(nèi)心的寧靜,不隨波逐流,和光同塵。小隱者如竹林七賢,避居山林,寄情詩酒。中隱者如《刀鋒》的主人公萊雷。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閱讀、思索和尋求后,萊雷選擇了做一個出租車司機來安度余生。而能達到大隱的境界的人寥寥。大抵是位居高位,在權(quán)利,金錢,美色的誘惑下,能守住本心何其艱難。宋代理學(xué)大家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還當(dāng)過皇帝的老師。但是據(jù)宋人葉紹翁的《四朝見聞錄》記載,朱老夫子“引誘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與官所,則與偕行,謂為能修身也,得乎。”后被人彈劾,這個老流氓趕緊上表請罪:“草茅賤士,章句腐儒,唯知偽學(xué)之傳,豈適明時之用”,傳為天下笑談。而《天行健》里的楚休紅從百夫長直到三軍統(tǒng)帥都能信守“兵兇戰(zhàn)危”的用兵理念,不妄動刀兵。在殘酷無情的戰(zhàn)場了經(jīng)歷了這么久,卻沒有因殺戮而迷失本性,實在是難能可貴。他的佩刀上的刀銘:唯刀百辟,唯心不易,為他的這種堅持做了絕佳的注解。另一個則是《天龍八部》中的無名老僧,無論是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掃地僧人,還是第一大派的掌門,都能無改內(nèi)心的寧靜修遠。他們可謂達到了大隱的境界。
梭羅最終有沒有找到內(nèi)心的寧靜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他回到城市后,積極投身于廢奴運動,直到因肺病辭世,這件事情做的比他寫的這本書漂亮的多,也讓我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以后有時間且心情好,可以考慮把這本書讀完,然后來個否定之否定也不一定。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4
二十歲的時候,我在北方一所大學(xué)的校外,租了間屋子,只為每天可以像個正常學(xué)生樣,去學(xué)校里聽老師講課。那時,我選擇了最渴望的中文系去學(xué)習(xí)。
租住的屋子,屋前栽植著幾棵大樹,有柿子樹,有柳樹,還有香樟樹。晨起的時候,便能聽見鳥雀在樹梢鳴叫個不停。很多個早晨,我都在清脆的鳥鳴聲中醒來,洗漱完畢后,便穿過一條筆直的水泥路,再拐過一條熱熱鬧鬧的小吃街,解決完早餐,然后到學(xué)校。
學(xué)校很大,到處栽植著松柏、合歡樹,還有桂樹。正值花期,這些紅花翠綠將校內(nèi)一排排高聳的白色建筑群裝點的肅穆又雅靜。教學(xué)樓、宿舍樓、餐廳,以及那個尖頂?shù)摹挸ǖ膱D書館。我在教學(xué)樓里聽老師講唐詩,講《紅與黑》,講文學(xué)批評,那些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像天上的雨水灑向麥田樣有條不紊的澆灌在了我心田。這樣的好時光,宛若自己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中學(xué)時代。而那時,我已經(jīng)因為各類客觀的原因以及主觀的原因,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和同齡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去遠方漂泊。然而在去遠方的路上,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一種回歸。就抱著這種特別遺憾的心情,我去了漢大,成為了一名旁聽生。可能因為失去過,所以才倍感珍惜,記得那時,我每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每次上課的時候,我認(rèn)真的捕捉著老師講的每一個字,思忖著他們說的每一句話,踴躍的說出他們提的每個問題,就是以這樣一種特別飽滿明亮的情緒,聽老師講屈原,講中國古代小說,講外國文學(xué),講紅樓夢,講寫作,從大一的課程,聽到了大四。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稍稍挽回些什么,至少不要再那么遺憾了。
除過上課、一日三餐,以及在學(xué)校里散步外,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那個尖頂?shù)摹挸ǖ膱D書館。那個圖書館和許多大學(xué)的圖書館一樣——大,里面滿架的書,堆了滿屋。便是在這里,我借到了聶震寧先生主編的文學(xué)叢書——《創(chuàng)意閱讀》。《創(chuàng)意閱讀》凝結(jié)了眾多作家的讀書體會,從我國的《詩經(jīng)》、《史記》,到國外的《金薔薇》、《魚王》,而最打動的卻是一篇名為《我與梭羅》的文章,這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叫葦岸。直到現(xiàn)在,我都無法忘懷的是,作者在文章的開頭說:“我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1986年的冬天。當(dāng)時詩人海子告訴我,他1986年讀的最好的書是《瓦爾登湖》。在此之前,我對梭羅和《瓦爾登湖》一無所知”。在這句話的指引下,我找到了《瓦爾登湖》,在認(rèn)真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作者文辭的美妙,以及所闡述真理的的的確確,感染的無以復(fù)加——梭羅是個偉大的作家,而且是二十多年來,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作者闡述的道理,亦或是文章描寫的內(nèi)容,都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的作家,而《瓦爾登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
一個帶有村野氣息,然而卻淳樸自然內(nèi)心懷揣著詩意的男子,在一個充滿朝氣的早晨,拿著炳斧子,來到了一片寂靜的湖泊邊,在湖泊周圍建立了一座木制房屋,他親手砍伐樹木,從鄰居處購買來廢棄的門窗以及木桿,并對這些材料加以改造,讓它們成為房屋的一部分。他還在湖泊不遠處,開采出一塊空地,在空地上面種上土豆,糧食作物,為了避免食物中一些營養(yǎng)成分的不足,他會在湖邊釣魚,會在外出遠游的時候,隨手摘下路邊的果實充饑。他在書中談到,他一年只工作六個星期,便能維持一年的開支,而這樣的生活,他已經(jīng)靠辛勤的勞作,維持了五年。在和瓦爾登湖為伴的五年時光中,他在湖邊寂靜的生活、種豆,四處漫游、思索,然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所聽所感,凝結(jié)為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文字,這便是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的書籍——《瓦爾登湖》。他是在用自身的切身實踐,向置身的機器文明時代進行抗議。然而他并不提倡,看到這本書的讀者,效仿他的生活方式而活,也在哪片湖泊邊蓋個房子,在湖邊種地,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梭羅在書中談到,盡可能的每個人的生活越不同越好,他給讀者的建議是,只有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的生命才真的有價值、有意義。因為,那樣的活著,才會感覺快樂,感覺自由,感覺到生命在悸動,感覺到一切朝氣蓬勃,而一味的跟風(fēng),一味的攀比,一味的模仿,將是對生命真諦最大的抹殺。我想,這是《瓦爾登湖》傳遞給讀者最重要的理念。而關(guān)于這樣的的理念,梭羅在書中闡述的非常多,譬如,梭羅在”經(jīng)濟篇“中寫道:“有些人無窮無盡的憂患焦慮,成為了一種幾乎醫(yī)治不好的疾病。我們又生就愛夸耀我們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卻有多少工作我們沒有做!要是我們病倒了,怎么辦呢?我們多么謹(jǐn)慎!決心不依照信仰而生活,我們盡可能的避免它,從早到晚警戒著,到夜晚違心的祈禱著,然后把自己交托給未定的運數(shù)。我們說,只能這樣子生活呵;可是從圓心可以畫出多少半徑來,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因為我對某些事物有所偏愛,而又特別的重視我的自由,因為我能吃苦,而又能獲得成功,我并不希望花掉我的時間來購買富麗的地毯,或別的講究的家具,或美味的食物,或希臘式的或哥特式屋頂。如果有人能毫無困難的得到這些,得到之后,更懂得如何利用他們,我還是讓他們?nèi)プ非蟆啊校@樣的段落比比皆是。梭羅寫下這本著作,是為了在人們的腦門上挖上一扇窗,讓人們更加謹(jǐn)慎的思考自身的處境,思考自身的生活狀態(tài),以便做出更科學(xué)更正確更有價值的人生選擇,是為了喚醒人們心中沉睡的信念,讓人們有信仰的活著。沒有一個作家如此的關(guān)注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這是我欽佩和喜愛梭羅最直接的原因。
而我喜歡梭羅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自然主義者,他熱愛自然,他在教書的時候,會帶領(lǐng)孩子親身感受自然的一切,花草,禽獸,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他的靈魂會踏實下來,安靜下來,愉悅下來,在整本書中,關(guān)于大自然的描寫,幾乎隨處可見,”不僅要觀看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還要瞻仰大自然本身!多少個冬夏黎明,還在任何鄰居為他們的事物奔波之前,我就外出干我的事了“。勤勞踏實的梭羅在天未大亮的時候便興致勃勃的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了。他砍樹建造木制結(jié)構(gòu)的房屋,在湖邊居住,是典型的熱愛大自然的表現(xiàn)。在”湖“一篇中,梭羅寫道:”在溫和的黃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鱸魚游泳在我周圍,好似我的笛音迷住了他們樣,而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凌亂的散步著破碎的森林“。形象而生動的語言,將大自然的美景如畫般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是梭羅文字上的魅力。因為熱愛自然,于是對奢侈不需要的身外之物非常排斥,包括精美的食物,精美的服飾,錦上添花的慈善工作,以及不真實的靈魂和品行。大自然是梭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浸透到了梭羅的血液當(dāng)中,于是我們在閱讀《瓦爾登湖》整本書中,詩意無時無刻不在內(nèi)心升騰。沒有更多的文學(xué)作品,能夠和《瓦爾登湖》相媲美,在閱讀的時候,將讀者的靈魂自然而然的凈化,使人心神澄明
他樸素,熱愛真理,敢于大膽實踐,以及無與倫比的文學(xué)天賦,都讓人喜愛不已。而因為《瓦爾登湖》,我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5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該書出版于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
美國的19世紀(jì)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的影響,主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xì)細(xì)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jīng)歷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dāng)時與后來的讀者們。
瓦爾登湖主要內(nèi)容簡介
一、《瓦爾登湖》內(nèi)容簡介
《梭羅遠離塵囂,他想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找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tài),尋求一種更詩意的生活。《瓦爾登湖》一書,詳細(xì)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是一個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邊釣魚,晚上,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關(guān)注靈魂的成長,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二、其他信息
1、《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于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而且描寫也不流于表淺,而是有著博物學(xué)家的精確。
2、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fēng)光,內(nèi)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意境深邃。
3、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xué)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6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lián)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jīng)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lǐng)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zhì)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xì)節(jié)。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jié)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jié)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qū),但他細(xì)膩精致的筆調(diào),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guī)律”。他認(rèn)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nóng)夫一樣耕種、收獲,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nóng)事是一門神圣的藝術(shù)。在從事農(nóng)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jì)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圣經(jīng)》的`智慧就足夠了,余生便在簡易讀物里荒廢天賦單調(diào)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xiàn)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zhì)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lǐng)地卻時時荒蕪著。聽聽梭羅的忠告:多余的財富只能買到多余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于我們無異于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著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zhì)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7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靜謐的瓦爾登湖,晨曦的鳥鳴、花香、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xì)碎、斑駁的陽光,一間躲藏起來的木屋,一個逃離塵囂的“隱士”,讓瓦爾登湖多了一道風(fēng)景。在瓦爾登湖隱居的梭羅過著簡單、純樸的生活,他發(fā)現(xiàn)每年勞動6個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費用,他就獲得大量的閑暇用于閱讀、寫作、思考、與大自然相處。他告訴人們,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瓦爾登湖”,要有一塊自我沉淀之地。梭羅的一生都是那樣簡單而純潔,如同他所深愛的瓦爾登湖一般,照出了一草一木和真實的世界。
梭羅通過《瓦爾登湖》,將自己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世界,直到今天,還有無數(shù)的人在繼續(xù)聆聽。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的,是我們心中一份瀟灑脫俗的寧靜,不被所謂的'榮華富貴蒙蔽,不隨波逐流,勇于堅持,堅守自己的本心。
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后我們的期盼,至少是內(nèi)心深處的。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8
工作以后,無論看書看片,大多時候只是被動地接受畫面,接受故事
旁觀著別人的經(jīng)歷和思想,作為自己閑時的消遣
缺少耐心,長篇的書很少看,長篇的電視劇常用快進來解決
曾經(jīng)有個朋友用“浮躁”來形容這種狀態(tài),我很認(rèn)同
梭羅的《瓦爾登湖》,幾年前買來以后就一直躺在書櫥的角落
因為它從來也不是一本在浮躁的心態(tài)下用來打發(fā)無聊的書
在這個下午,很難得的`,沒開空調(diào),沒開電腦,沒看電視,只是看書
很喜歡其中對于瓦爾登湖各個季節(jié)的景觀和周圍的生態(tài)描寫
有一種自然的力量,讓人安靜
在山頂眺望湖水,有銀色小魚時不時躍出水面,蕩起陣陣漣漪
或有霧時在湖面泛舟,到湖心時漸漸睡去,直到小舟撞上沙灘才醒
正如梭羅所說,這樣的景色,如果看上一眼,就足以洗刷掉街道和引擎上的所有油煙
因為對被種種欲求充斥的物質(zhì)社會的不滿,梭羅獨自走入人煙稀少的瓦爾登湖
用自己的生命,知識和信念做了一個實驗,告訴了我們一個自然人活著到底需要些什么
在瓦爾登湖閱讀,耕種,垂釣,寫作,買賣,獨自生活
有一章叫做孤獨,但從里面讀到的不是寂寞,而是享受
我想,在瓦爾登湖的寂寞,已經(jīng)是一種清淡的樂趣了吧
梭羅畢竟是勇敢的,在哈佛畢業(yè)后走入森林,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了2年后,又重新回歸城市
理由是還需要嘗試一些別的生活方式
瓦爾登湖不同于陶淵明的桃花源,它不是一個隱士的理想世界
而是一個拋棄物欲,用自己的力量,勞作和精神來生存的所在
我從不曾想過要避世而居
只希望在紛爭的俗世塵囂中,內(nèi)心能存有一面瓦爾登湖
那里有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永遠平靜沖虛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9
讀書能使人靜下來,但這本書,只能先靜下來然后再讀。它不是小說,沒有引人入勝故事情節(jié);它不是哲學(xué)著作,沒有嚴(yán)謹(jǐn)?shù)倪壿嬳樞颍凰皇菍I(yè)理論,沒有讓人必須集中精神才能理解的種種專業(yè)術(shù)語。我覺得它就是是一本獨特的樸實的真誠的生活日記。剛開始的瑣碎讓我抓狂,然而抓狂過后,我獲得了極大的平靜享受。梭羅的文字有使人沉靜的力量,有使人緩慢上癮的魅力,甚至閱讀已不再是閱讀,而是與多年未見的老友面對面的對話交流。
有人說,《瓦爾登湖》是梭羅追求絕對自由的體現(xiàn)。而我沒看到什么追求,只看到一個不被物質(zhì)束縛、不被工作限制、不被情感羈絆,用豐富的精神世界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作支撐,隨心所欲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強者;我只看到,簡單的生活,果真是觸手可及。
種豆,翻土,除草,自給自足;獨居湖畔,凈幾明窗,散步閱讀,親近自然,日子過得悠然自得;泛舟湖上,隨風(fēng)飄蕩,半睡半醒,無所事事的心安理得。離群索居,沒有塵世的紛擾;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沒有欲望的糾纏;強大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對人際交往的依賴。心放開了,心強大了,簡單的生活,自然就來了。
住處,不要求豪華氣派,能遮風(fēng)避雨,能滿足基本的衣食起居就行;食物,不要求多么精致上檔次,天然無污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填飽肚子就行;錢財,不要求什么富可敵國有剩余,能滿足基本飲食、穿衣需求即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是梭羅給我留下的最生動的印象,很具有中國風(fēng)的儒者形象。而且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中國儒家經(jīng)典的語句,令我甚是好奇。當(dāng)然,在這里只是提一下我的好奇,并不作深入的.探究,畢竟功底遠遠不夠。
鄉(xiāng)情,親情,愛情,友情,家庭,身份,責(zé)任,別人說……我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總感覺生活受困的地方太多,細(xì)想想,這些受困,都是自己給予的,逼迫著自己為別人而活。可是,是否想過,如果我們不為自己而活,誰又會真正為我們而活?有人會說,我們?yōu)閯e人而活是因為別人也在為我們而活。那么何不痛痛快快的,各自活成各自想要的樣子?你也許會認(rèn)為這是我自私的想法,但又有誰不自私?人生有限,生命只能活一次,我憑什么要為世間的你我他考慮那么多,而不去嘗試其他可能,而不去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生活?我為何非要跟著大眾跳入困惑的牢籠之中?與其虛偽的無私,我寧愿選擇真誠的自私。
如果覺得生活復(fù)雜,生活勞累,那可能不是欲望過多,就是迷失了自我,在勞心費力的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再或者,是內(nèi)心不夠強大,沒有勇氣抵擋寂寞孤獨,無法獨立行走于世間。因為簡單的生活,本來就是觸手可及的,無需糾結(jié)。
讀罷此書,一首古詩文浮現(xiàn)言前,久久不散: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0
從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到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塊真正屬于自己的地方,這塊地方可能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正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出發(fā)去尋找它。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棲所,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xiāng),精神的家園;它給我們活力,給我們靈感,給我們安寧。
世人不斷致力于占有更多的東西,往往用一些接近貪婪的手段,而梭羅用文字占有這片湖泊的所有風(fēng)景。就像一個詩人,在欣賞了一片田園風(fēng)景中的最珍貴部分之后就揚長而去,那莊園主還以為他拿走的僅只是幾枚野蘋果,詩人卻把他的田園押上了韻腳,拿走的是最精華的部分——文化。這種購買付出的不是金錢,而是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它付出的是一顆摯愛的心,還有體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貴。
回到自然中去,做一個自然中的人,一個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處,領(lǐng)略自然的真諦,這是梭羅一生的.追求。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guī)律也就越簡單。他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獲,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欣。他傾聽,他真正體驗著自己,把美學(xué)貫徹到他的生活、他的寫作中。梭羅帶給我的體驗,并不止于這本散文集,并不止于墨香之下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觸動,和心靈的感動。梭羅,他仿佛與我生活在平行世界,我無法踏上他走過的路,但感謝他讓我知道了一種與自然相融合的人生體驗,他讓我領(lǐng)會到一種拒絕平庸的生活態(tài)度是多么珍貴和純粹。同時他也讓我相信,如果我與眾生的步伐不一致,那也許是因為我聽到了生命的另一種鼓點,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種節(jié)拍。他讓我不再害怕與別人不一樣,他讓我更加堅信生活本純粹,他讓我看見自然、觸摸自然、聆聽自然,他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他是梭羅,他是靜靜站立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他是被大自然愛著的梭羅。
瓦爾登湖,我沒有去過,不知道那是怎樣一個湖,不知道它今天是否變成了某一個人的產(chǎn)業(yè),可是我知道,世界上只有一個瓦爾登湖,那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1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是梭羅對獨居在瓦爾登湖時期的日記式的記錄,記載了他獨居兩年時間里的認(rèn)知與思考,兩輪春秋的交替濃縮在了這18篇散文中。在19世紀(jì)上半葉,那個享樂與拜金的美國,物質(zhì)侵占人們的日常生活,貪婪和欲望控制著人們的思想,人們蜂擁著卷入財富與金錢的洪流,但人們卻越來越疏忽對于自我與自然的認(rèn)知。梭羅獨自從城市去往一汪碧水的瓦爾登湖,從物質(zhì)喧囂的孤島逃到精神寧靜的港灣,完成了一場追求人的自由精神,與強調(diào)人與上帝間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的超驗主義的精神探尋之旅。序言里說《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并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在這本“私人化”的書里講述了梭羅兩年面對平靜的瓦爾登湖找到的答案。對我們而言同樣也有所裨益。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吸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nèi)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在簡單”。簡單,簡單,再簡單可以說是對物質(zhì)上最純粹的概括。梭羅向友人阿爾柯特借了一柄斧頭,就孤身一人,走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畔的山林中,自己在湖畔建了一個小木屋,并在小木屋生活了2年時間。
在他的'“節(jié)儉”一篇說到“我們可以簡單點,再簡單一點,用不著每天思考生命的價值來度過生命。為著黎明和大自然,以及心中的歡快曲調(diào)活著。用精彩的思考填滿生活的長久,比看重年輕女郎的演出更看重精神的富足。”梭羅面對生活單純的態(tài)度在每一篇中都有體現(xiàn),如《來客》中“單純也是一種智慧。在這個哲理滿天飛的時代,極盡單純的思想可能更閃著絢麗的光。人與人之間的來往,只限于為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啟發(fā)和深思的感動,即是足夠。就像我們不該為了填飽肚子去拜訪他人,應(yīng)是為了填飽精神的空缺。我所盼求得來客,是冰心一片的美麗黑夜。”
不常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反而擁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自然而又平凡的去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或許生命本就不應(yīng)該是喧擾的,簡單更能體現(xiàn)生活的真實。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化的趨勢好像還沒有要停下的意思,匆匆的人們踏著魚肚白去,趕著落雁灰歸來,歸來又急忙拿出手機打開一個又一個軟件陷入罔無的空虛之中,明明我們天天趕著與時間賽跑卻總是有許多人感到空虛與不快樂,明明我們一天到晚四周被人群包圍卻總是抱怨自己空虛與孤獨。這些或許我們都可以在巜瓦爾登湖》中找到答案,我們不該為了填飽肚子去拜訪他人,應(yīng)是為了填飽精神的空缺。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白居易曾說:“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guī)煛!边@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里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fēng)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
真的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shè),僅僅只是他執(zhí)著的.信念,僅僅憑借著人對自然的欲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杰作,這不得不讓后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chuàng)始者”。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現(xiàn)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xiàn)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tài)陷阱,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
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創(chuàng)造生活。
這是我讀過最難讀的一本書,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梭羅是一棵樹,超脫人世,卻在瓦爾登湖的夕陽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希望通過這本書,讀出清淡、讀出真諦。當(dāng)我們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爾登湖”,我們就會在自己的人生里獲得這樣恬然的生活姿態(tài),月光般明亮卻內(nèi)斂,月光般平靜卻非凡,隱居只是一種選擇,是否選擇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nèi)找癸L(fēng)塵仆仆的路途上,心內(nèi)心外都要撒滿一路月光。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3
一、溫暖向陽,真景實感
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快開飯啊,要餓死啦!”白白被他愛了那么多年,回來只知道叫開飯,對太太卻是正眼也不瞧一下,我這“黃臉婆”倒是做得放心。話說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他喝了一口問我:“咦,什么東西?中國細(xì)面嗎?”“你岳母萬里迢迢替你寄細(xì)面來?不是的。”“是什么嘛?再給我一點,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絲:“這個啊,叫做‘雨’。”“雨?”他一呆。我說過,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說話自然心血來潮隨我高興,“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荷西還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內(nèi)的“雨”,然后說:“你當(dāng)我是白癡?”我不置可否。“你還要不要?”回答我:“吹牛大王,我還要。”以后他常吃“春雨”,到現(xiàn)在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做的。有時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里有點悲傷。
這是第一篇《沙漠中的飯店》中的一個語段。簡簡單單一道菜,在三毛口中成了千金難得異常珍貴的寶貝,在三毛手中變成了他處難尋的人間美味。以三毛慣用的對話,使我能依稀想象到那時情景,疲憊歸家大大咧咧的男子,奔向期待已久的晚餐,女主人內(nèi)心不滿逗弄不熟悉中國文化的丈夫,丈夫看穿了妻子美麗的謊言,訕訕的但仍然支持她,且不再刨根問底。有自嘲,有無奈,有搞怪,有喜愛,一幕簡簡單單的畫面,只屬于兩個人的異國生活,對于三毛來說再苦再累也沒有關(guān)系,只要身邊有他,他和自己有個家。
文章中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他們一起筑造屬于自己的小窩,一起去公證結(jié)婚,一起去荒山采集化石,一起去海邊打漁,一起做過很多很多事情。語言的對白,三毛的情感變化,周邊環(huán)境的刻畫,三毛她一直有著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看著這個世界,記錄自己的生活。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文字就這么深深的打動了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很多人,我們大多數(shù)無法擁有如三毛般的又單調(diào)又豐富的生活,但當(dāng)我們走進書中,奇特的感覺已讓人滿足。
二、有感而發(fā),發(fā)人省醒
撒哈拉沙漠相比大多數(shù)城市,居住的人并不多,但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故事,也有事故。那個年紀(jì)輕輕就結(jié)婚的十歲女孩姑卡,被人粗暴地拉上車卻被當(dāng)?shù)鼐用窨醋鍪呛脴拥模诮Y(jié)婚初夜被公然暴力地奪去貞操卻讓屋外的男人歡呼,這是封建落后的傳統(tǒng)習(xí)俗,以致姑卡寧愿服用避孕藥來暫時逃避過早的婚姻生活。這是三毛無法去改變的,而我們也同樣只有無盡的唏噓。憐惜弱者命運的同時,也感慨于自己現(xiàn)在較為民主自由和諧的生活。人,要懂得珍惜啊。
另外還有一個啞奴的故事,讓我印象很深。三毛和荷西一次去當(dāng)?shù)刎斨骷依镒隹停J(rèn)識了一個不滿十歲的男孩,財主的奴隸,謙遜有禮,完全沒有那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生活狀態(tài)。機緣巧合,他們認(rèn)識了男孩一家子人,男孩同樣是奴隸
但是很有才干的父親,一個啞奴,老實巴交有點癡傻的母親,一個普通女人。生性善良的三毛給予了那一家子一些物質(zhì)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慰藉,禮尚往來,啞奴也為三毛家里的裝修助一臂之力。可恨的是,奴隸交易在撒哈拉是合法的,奴隸被財主派出去打工掙錢,奴隸得到的只有一點點。因著當(dāng)?shù)氐姆桑瑔∨患覠o法成為自由人,而啞奴因他過人的種植才能被財主賣給另一個奴隸主去綠洲發(fā)展農(nóng)業(yè)。最后的最后,啞奴得到了三毛贈與的毯子和錢,掙扎的狂奔回家,跌跌撞撞撲向他的太太和孩子,留給這個家他所能留下的唯一,茫然地被拖著拽著走向未知的未來。而這同樣是讓人感到悲哀的,一家人被迫分離,弱小的妻兒,有才干的男主人,無法脫離的禁錮。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啞奴他的心是自由的是溫暖的,不知他們是否已被拯救。三毛以她的視角,一個“外地人”的視角,無聲抨擊封建落后的沙漠社會,并不犀利諷刺的.文字透露出的意味更為深長。世界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可地區(qū)發(fā)展的進程是不同的,從小的地方看大的世界,世界是復(fù)雜的,人性也是復(fù)雜的。我們所能做的,或許并不是很多,但在情況允許之下,施以援手,留給這個世界不幸的人們一點點溫暖,我相信,終究會好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三、粗知初識,人性魅力
通過一期電視節(jié)目粗知三毛,通過一本書初識三毛,三毛與眾不同的很重要一點是她獨特的人性魅力。在三毛的故事中,三毛作為各種事件的親歷者或是旁觀者,是較為感性的。她可以默默接受鄰居們的索取不求太大的回報,她可以盡可能幫助需要的人,她會為了生計和丈夫奔赴遙遠的海邊打漁,她會勸導(dǎo)陷入無果虛假的愛情的雜貨店店主的弟弟,她還會在那動蕩的社會默默支持站起來可力量薄弱的撒哈拉威人。她不排斥并不公平的社會,而是盡力的去融入它,她無法改變很多很多,但也不會因此拋棄自己的本心。當(dāng)愛情轉(zhuǎn)變成為親情,熱烈變?yōu)槠降是堅持下來了。些許的有錢任性,即使入不敷出也堅持對荷西不動用父親寄來的錢財?shù)某兄Z。她感受著這個世界,而我們跟隨著她,感受著另一邊的世界,不同于我們身處的地方。
拙劣的文字難以表達我的內(nèi)心,唯一能肯定的事,我為自己閱讀了這本書而感到幸運。三毛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一本本去品讀去體會,我相信我還能看到悟到很多很多。
20xx.12.5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
夜已深,翻開《瓦爾登湖》,重溫著這些句子,心中不免再次泛起了漣漪。
梭羅筆下的這個“世外桃源”,就像一位窈窕的淑女站在朦朧的霧中,令人無比向往、蠢蠢欲動。書中的句子,總能猝不及防地?fù)糁形覀兊膬?nèi)心深處,或引起強烈共鳴,或引發(fā)深度思考,或令人深思向往......
讀《瓦爾登湖》,我們可以聽得見蛙聲和鳥啼,看得見湖水的波紋和林中的霧靄,處處蘊含著返璞歸真的美麗。他記錄了觀察與體驗大自然最真實的模樣,為其賦予了通俗的`哲學(xué)意義,這正是梭羅超越眾人所擁有的一切所在。反觀如今,充斥著追名逐利、物質(zhì)要求的時代,恐怕難以找到如此沉淀,專心體味生活意義的仙露瓊漿了,讓人們的心靈從沉重的物質(zhì)中解脫出來,回歸瓦爾登湖畔那種恬淡、寧靜的狀態(tài),呼吸自由的空氣,體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喚醒了我們沉睡的舊夢。
讀罷此書,我腦海中隱隱出現(xiàn)了一個頭戴草帽、短褐穿結(jié)、帶月荷鋤的人——五柳先生。
梭羅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兩人都因厭惡世俗的追名逐利,厭惡趨炎附勢的污濁世風(fēng)而隱居,都好自然、樂山水、愛流年,梭羅也曾在瓦爾登湖畔“種豆南山下”,兩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隱居時間了,梭羅只隱了兩年多,而陶淵明卻是藏了半輩子。
其實對山水的偏愛不在于隱居時間的長短,時間只是人們想象與虛構(gòu)的產(chǎn)物罷了,重要的是心。隱居只是一種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爾登”才是最具意義的。
勞動或創(chuàng)造的目的是與大自然或萬事萬物進行心靈的聯(lián)系,這個過程才有意義。作者最終離開了瓦爾登湖,為什么呢?不是因為厭倦,而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其實所謂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內(nèi)心。如果你內(nèi)心貧乏、無法平靜,就算環(huán)游世界,對你而言也并無差異,瓦爾登湖是你永遠找不到世外桃源,是想得而不可得的詩意生活,因為它只會存在于你的心中。
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
初讀這本書時,只草草翻了幾頁,散文式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寫讓我覺得索然無味,只覺得枯燥無趣。現(xiàn)在想來,也許當(dāng)時是帶著少年人的浮躁,而經(jīng)歷高考后的我在偶然清書的時候,又翻出來這本書,伴著難得充裕而閑暇的時光,我再次開始了我的瓦爾登湖之旅。
湖濱山色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雖然因為譯本原因,很多句子讀起來生澀而別扭,但透過梭羅的筆下仍能帶我進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里。這里有著四季的更替,春日中晨光微融,飛鳥啼鳴,夏風(fēng)里蟲聲嚶語,秋光中落英繽紛,冷冬中的雪花脈絡(luò)。梭羅對自然感觸之細(xì)膩和熱愛,也盡傾灑與筆尖,這是一本自然之曼妙的文字臨摹,也是一部極其私人化的絮語。
他曾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你看到的也正是屬于梭羅的世界,駕一葉扁舟于湖上吹笛,亦或是一個人垂釣湖邊,悠然自樂,梭羅就好似中國古代的隱士,與山林之中自尋樂趣。“從圓心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來,而生活的方式就有這樣的多。”在今天這個忙碌的時代,每個人仿佛也都被一種叫做生活的網(wǎng)給籠罩,無形卻更是致命,梭羅的筆下的世界就像一個望遠鏡,讓你沉浸其中而內(nèi)心漸漸平靜。
雖說梭羅所寫自然之景占了書的大部分篇章,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點點哲思也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瓦爾登湖》切忌浮躁,要慢慢地看,細(xì)細(xì)去品讀。
一畝荒地,簡陋木屋,梭羅拋棄工業(yè)時代城市的便利,選擇與自然為鄰,他睿智的看到了工業(yè)時代中物質(zhì)對人們精神的創(chuàng)傷,于是他選擇獨居自然,于質(zhì)樸中詢問自己的內(nèi)心,簡單而樸素的瑣事占據(jù)了他書中的篇幅,返璞歸真,最簡單的'道理去也是往往最難做到。但他感性也同樣理性,他有著對工業(yè)時代社會和經(jīng)濟的敏銳洞察,他并不排斥工業(yè)革命給人帶來的成果,他思索的是我們總是用錯誤的方法和態(tài)度去對待科技,讓科技為我們戴上了手銬,腳銬。這些思索在今天這個價值觀更加多元化的社會也同樣值得探索,人們的精神危機仍不容樂觀,空虛與迷茫時刻會充斥著大腦,不如進入瓦爾登湖畔來一次靈魂的洗禮。
梭羅是幸運的,也是勇敢的,我們固然不能說有這般果斷與毅力拋棄城市的便利。但是也可從其中尋覓出點思語。亦或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通病,被物質(zhì)裹挾的人們總是太急于求成,這本書便像是一座橋梁,讓你與方寸之地更近。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1-15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1-08
關(guān)于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30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及感悟12-15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12-22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 15篇12-16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12-17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精選15篇12-30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