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傳》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曾國藩靠“它”走出中年危機
曾國藩在江西最困難時接到父親去世后,沒等咸豐皇帝批準就回家被解除兵權,讓所有人都眾叛親離,再一次跌入人生低谷。
這次讓曾國藩沒有挺住,整天生悶氣,動不動就罵人,不顧形象地連家人,弟妹媳婦都沒有放過。
在極度痛苦時,拿起朋友推薦的老莊著作讀起來,讓他走出中年危機。
從痛苦走出來后曾國藩寫下自我激勵一句話:丈夫當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接著反省到自己為人處世的四大缺點:偏激、好名、喜歡公開批評、談論別人的過惡;做事有始無終;待人接物過于怠慢。
自己如何做才能避免這些缺點了!曾國藩就開始針對問題開處方來走出中年危機
①做事平心靜氣,更多地考慮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立場想問題。
②更多的愛和欣賞他人的長處。
③做事有始有終,越到后面越慎重。
④待人接物完更誠更敬。
在胡林翼奏請咸豐皇帝讓曾國藩帶兵救援浙江,曾國藩不再提任何條件立馬出山,并從三方面發生改變。
第一對官場,這次在啟程前先給各軍將領、各地大史都非常謙恭地寫了一封信,到了長沙也親自造訪。
把原來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使人群起攻擊,現在他給自己涂上“斑紋”,融入官場。
第二對皇帝,不再直言不諱,而是學會打太極拳,非常謙遜,平實沉穩。
第三對士兵,勇于保舉來鼓舞士氣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二、曾國藩的戰略:“以靜制動、反客為主”。
不主動出擊,誘使敵人先來攻他,后發制人。先不要急于進攻,而是先站穩腳步,等著敵人露出破綻,你再出手。
這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引用了《水滸傳》中“林沖打洪教頭”的故事。
曾國藩打仗的第一秘訣是“穩”,先立于不敗之地。軍事首重“自固”,就是先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談到爭取勝利。
曾國藩的打仗方式非常符合《孫子兵法》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就是自己先要立于不敗之地,再等著敵人給你機會。
三、曾國藩的戰術:“結硬寨,打呆仗”加胡林翼提出“圍城打援”的戰法奪取安慶。
湘軍行軍是四小時行軍,走三十里,再花四小時挖溝修墻,晚上分三班,兩班睡覺,一班輪流站崗(站墻子)。
湘軍兵力一分為多,以擅長挖溝的“曾鐵桶”曾國荃的隊伍圍城,多隆阿,李續宜,鮑超負責打援。
由于江南大營的“有圍兵而無備戰之兵,有守兵而無備剿之兵”導致失敗,咸豐想讓胡林翼來任兩江總督。
肅順的一句:“胡林翼在湖北措注盡善,未可挪動,不如用曾國藩督兩江,則上下游俱得人矣。”
1860年4月21日,咸豐下令曾國藩加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6月24日實授。
曾國藩接過兩江總督的官帽,但堅決反對咸豐皇帝的附加條件——撤安慶之圍,全力救援江南。
安慶之戰也遇到來自湘軍本身的壓力,1860年8月太平軍圍武漢救安慶之計時,胡林翼要調兵援武漢時,曾國藩堅決沒有同意。
戰略上有一條基本的原則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將戰略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也就是要迫使對方按照自己的戰略安排行動,迫使對方跟著自己的步子走,而不是按照對方的戰略安排行動。
咸豐于1861年7月17日到死都不知道安慶之戰勝利的消息,更不知道太平天國已經快失敗了。
同年,胡林翼肺病加重,吐血不止于8月26日走完50年生命的終點。兩個月后慈禧發動宮變,貴人肅順被誅。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訓讀書筆記06-02
《貝多芬傳》 讀書筆記06-10
巨人傳讀書筆記02-02
岳飛傳讀書筆記01-15
《肖邦傳》讀書筆記02-11
杜甫傳讀書筆記06-06
《香農傳》讀書筆記02-1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30
《名人傳》讀書筆記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