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泰勒認為制訂任何課程及教學都是圍繞四個基本問題展開的:學校應力求達到教育目標?要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經驗,才能達到這些教育目標?如何有效地教學好這些學習經驗?我們如何才能確定這些教育目標正在得以實現?該書主要是提出了研究以上問題的一些方法,但并不試圖解答,因為對不同層次的教育、不同的學校而言,答案都將是不同的。本書雖沒有回答問題,卻闡明了回答這些問題的步驟,由此構成的一種基本原理,以考察課程和教學計劃中的問題。
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的泰勒于1949年發表了被視為現代主義課程研究范式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此書的影響,從瑞典學者胡森等人主編的《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的評論可略見一斑:“泰勒的課程基本原理已經對整個世界的課程專家產生影響”,不管人們是否贊同“泰勒原理”,不管人們持什么樣的哲學觀點,如果不探討泰勒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討課程問題。因此,學界往往把此書看作“達到了課程編制紀元的頂點”。
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二十世紀初,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強調徹底的實際效用。一些教育界人士對工廠企業的科學化管理運動,很快作出反應,把它視為一種理想的模式競相仿效,并把這種“科學”的方法應用于學校管理,繼而又把它推衍到課程領域本身,把企業會計原理應用于學校的教學科目中。這樣,學校課程的核心——學科也圍繞“效率”這個軌道運轉,效率等同于科學,這些觀點也深深影響了泰勒,結合課程實踐活動,形成了泰勒的課程原理。
泰勒的課程與教學原理圍繞著四個中心問題運轉:即學校應該達到哪些目標?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經驗?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
圍繞這四個問題,泰勒提出了課程編制過程的四個步驟或階段:
1、確定教育目標。泰勒認為制訂目標最重要的是選擇,需要認真考慮來自學生的研究、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以及學科專家的建議等多方面的信息,以選擇大量適當的目標,再通過教育哲學和學習理論進行篩選或過濾。當目標確定后,需要一種最有助于選擇學習經驗和指導教學過程的方式來陳述教育目標,最有效的形式是每一個教育目標都包括“行為”和“內容”兩方面,以明確指出教育的職責。
2、選擇學習經驗。泰勒認為,“學習經驗并不等同于一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也不等同于教師所從事的活動,而是學生與環境中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學生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而教師的任務則是通過構建情境來控制學習經驗。”
3、組織學習經驗。泰勒認為,為了使學習經驗產生累積效應,必須對它們加以組織,使它們起相互強化的作用,并提出了三項主要準則:連續性(continuity)、順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rgration)
其中連續性是指直線式地陳述主要課程要素;順序性強調每一后續經驗要以前面的經驗為基礎,同時又對有關內容加以深入、廣泛地展開;整合性是指協調各種學習經驗之間的橫向關系,以便有助于學生獲得一種統一的觀點,并把自己的行為與所學的課程內容統一起來。
4.評價結果。泰勒認為,以上過程中已經具有了中介或初期的評價。評價的目的在于較全面地檢驗學習經驗實際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導教師走向所期望的那種結果。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實際達到目標的程度的過程,凡是能獲得任何有關教育目標所期望的行為的有效證據,都是合適的評價方法。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02-07
課程教學總結02-25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精選10篇)06-18
《后現代課程觀》讀書筆記01-11
課程教學計劃11-05
大學課程教學反思03-18
新課程教學反思04-18
課程教學計劃02-02
課程教學總結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