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
蕭紅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世俗,經歷了叛逆,覺醒和抗爭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擊。祖國的災難,故鄉的淪亡,個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帶著一絲絲凄苦和憤世,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鄉愁。
小學期間,我們上了蕭紅的《火燒云》和《祖父的.園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蕭紅小時候居住的呼蘭河城是如此的奇妙與可愛,使人不禁向往它……可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卻明顯地體會到了這個年代到百姓們的無奈與痛苦,也讀懂了一個懵懂小女孩的心。
《呼蘭河傳》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大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主線,描繪了當時呼蘭河城的難忘人和事: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以入木三分的筆觸,刻畫了中國的愚昧靈魂,控訴了根深蒂固的傳統封建思想,封建習俗對人們的危害,表達了作者對舊社會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否定。
在這六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三章《我的祖父》。這篇文章的文字向我們敘述了當時在幼兒時代蕭紅生活的喜,怒,哀,樂,讓人無比地向往和羨慕。
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可謂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語香爛姿,鳥花絢多。花園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讓我感到神奇,新鮮。特別是那會呼叫,會冒煙,葉子會發光的大榆樹,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和驚訝。
蕭紅說,花園中的植物,動物簡直是應有盡有。“蜜蜂則嗡嗡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落到上面一動不動了。”這句話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飛著,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兒上,一動不動,似乎在回味著這無限樂趣。看,多有詩意呀!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氣的蕭紅竟趁外祖父拔草時,將一朵朵紅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邊插還一邊笑。祖父更是可愛,不知真相,說了句:“今年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真香,二里路哪怕聞得到的。”我當時在喝茶,看了這句話,突然笑得哆嗦起來,實在憋不住,一口水從我嘴里噴了出來,地上頓時濕了一大片。
這,就是童心。
這,就是童趣。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本《呼蘭河傳》吧,此時此刻,你馬上就會領略到蕭紅那純潔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2
小說中的大部份人物毫無人性,敘述慘烈、殘酷。遮避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事情太多,我們往往看不到太多的真相,蕭紅讓我們沒有遮避地直接進入生活,不掩飾也不修飾在她看來自然的、有生命的東西——它們構成文學的審美對象。
蕭紅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道:“這是兇殘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毀滅了它吧!毀滅了這些失去了人性的東西!” (《同命運的小魚》)。這失去了的人性,我們在蕭紅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人性的冷漠。王寡婦的獨子掉河淹死了,她自此瘋了,但瘋了還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哭一場,但哭完仍得回家吃飯、睡覺、賣豆芽菜。人們雖對她有惻隱之心,不過為時甚短罷了,不久就把這事忘記了,偶爾還有人偷她的菜,但她還是平平靜靜的活著;造紙房里,私生子被活餓死,因為是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說他了;狗在咬一個討飯的,主人問“咬什么?”仆人答:“咬一個討飯的”說完了也就完了,可見這討飯的活著是一錢不值了。
作者筆下呼蘭河的人性是麻木的人性“人活著是為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人性的冷漠,在作品中成為一種正常的存在狀態。人生的麻木活著是無望的,生老病死只是人們逆來順受的事情,人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為“鬼神所做的事上”如:跳大神、放河燈、娘娘廟大會等。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3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看了矛盾的評價,使我很好奇作者蕭紅筆下的故鄉的故事和人們?她的故鄉是什么樣子使他懷念?很想知道關于作者故鄉呼蘭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說得風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個時代,沒有通訊設備,信息工具人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娛樂又是怎么打發的?帶著這些問題,懷揣著好奇心我走進了她的故鄉。
作者總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蘭河城里的故事,1、講述了故鄉呼蘭河城的大環境、2、故鄉呼蘭河城的精神面貌,娛樂。3、故鄉呼蘭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親戚間的故事,4、故鄉呼蘭河城作者的鄰居街坊的故事,5、因為跳大神團圓媳婦的死,6、在城里四處游蕩好吃懶做的有二伯,7、工人馮歪嘴子的生活。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松松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在當時沒有出現信息工具,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晚飯后大家(鄰居們)圍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燒云,嘮嘮家常。
每一章讀后感受如同矛盾評價的“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讀完第五章,因為跳大神團將一個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濕潤了。因為人們的愚昧和無知,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地位始終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們的行為舉止一定要附和當時人們所認為的規矩,說話小聲小氣,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標準一傳十,十傳百,都認為你是外星人來的怪物,沒有自我可言,更無法談論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讓你順服。團圓媳婦因為平時大大咧咧,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風,平實說話口無遮欄,只 有12歲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變本加厲,團圓媳婦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場小小的感冒,在左鄰右舍的胡亂猜疑下,團圓家給團圓媳婦請來了大神,沒病都被整出病來,跳大神里的各種奇怪、病態的動作,嚇壞了團圓媳婦,半夜常常被噩夢驚醒,又哭又叫,嚇壞了團圓家,不斷的請大神,就這樣來來去去,跳大神中各種病態的舉動,將一個活生生的少女折騰死了。
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因為她的言行舉止,對于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團圓媳婦的一舉一動,她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只是真實的表現自我,一個天真可愛的少女,但在那個封建,迷信,愚昧,無知,偏僻的呼蘭河城里 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在這種無知,不科學的行為活生生的折騰致死,
而左鄰右舍,面對團圓媳婦的死表現得麻木不仁,當初跳大神活動各種病態的舉動,對于他們是再好不過的大戲,
他們以看熱鬧的角色,在邊上添油加醋,事后當成家常便飯后的娛樂新聞,家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團圓媳婦的進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在一個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為那地方充滿愚昧無知,在深處藏著一只吃人的野獸!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4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以自傳體小說為題,曲折的回憶起在呼蘭河城和祖父的點點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后花園里,一起種黃瓜、倭瓜、玫瑰等等。這本書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祖父在拔雜草,小蕭紅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還說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飄香。等到祖父發現的時候大家已經笑得前仰后舍,一個個都長著大嘴巴,哈哈大笑。
這本書展現了當時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荼毒了的.人們的靈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里行間控訴了傳統封建禮教給人們帶來的迫害,并深感勞動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與落后。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個姑娘被老胡家給活活折磨死了,當眾脫掉衣服,抬入滾燙的熱水中,人們用手按住她的頭,用熱水往頭上澆,這樣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后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的生病,最終因病而死了。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多么一件讓人心急如焚的事啊,寧可出事也沒有人想填平它,可見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愚昧!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5
風哇嘴子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祥子是目前對我個人心靈觸碰最大的一個人,他悲慘的結局讓我有點難以接受,甚至我希望可以重新改寫結局,如若馮歪嘴子的結局安插到祥子身上,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我內心是希望祥子堅強,有希望的活下去的,不是那么日復一日的頹廢的。
可是反觀那個年代,我知道這是歷史的必然,封建愚昧的思想統治了中國民眾尤其是百姓那么長的時間,其毒害遠非一部小說可以道盡,除了反思,我更多的.主張是接受知識的熏陶,不再做一個愚昧的人,就如同你不了解抗戰,你也只能人與亦云地說話,只有自己有一定的知識,才能很好的辨別愚昧,那個年代的人性冷漠、無情。
看著都會令人心痛。我才發現知識不僅是知識,更是認識自我,了解世界,全面宏觀把握世界的鑰匙,只有自己不腐朽了才不會重演呼蘭河城那一幕悲劇的。小團圓媳婦死的更是讓人揪心,但愿中國大地上這種愚昧思想的毒害越來越少,封建的勢力早日逝去。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6
我讀了呼蘭河傳,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和寫作方法,也會讓人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讓現在的我們懂得去努力可以創造更好的未來,也可以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知道我們祖國的花朵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一章讓我了解了這個地方,比如學校或是一些小店,讀完第一章以后突然讓我覺得這里有一種家鄉的感覺。作者像把這里的人物寫活了一樣比如一個賣饅頭老人倒在地上起不來了,過路的人趁老人不注意拿幾個饅頭就走了。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也時常出現。后面幾張都是寫在這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雖然生活不富裕但每天開開心心也很好他們在這里很幸福不用天天那么傷心。
以后我們要努力學習,讓現在的生活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家人更幸福。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7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但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沖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到達了頂峰。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里面的資料無關此刻,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我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丑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述,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時,我的心和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而她卻早被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還是會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到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教誨”。《呼蘭河傳》里既沒有批判,也沒有譴責,反而流露出一絲幽默和頑皮。
《呼蘭河傳》還是一部東北民間文化的說明書。蕭紅為人們毫不知曉的故鄉作傳,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傳,這體現了蕭紅獨特的寫作視角。《呼蘭河傳》用孩童講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躍,但并沒有脫離整體的結構。也正是因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說顯得純凈樸素。蕭紅用她動人的筆調,描述著她童年的趣事。期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8
一片土地,一棟土樓,一陣吆喝,一個十字口,一座四合院,一陣歡笑,幾句家常,勾勒出一幅鄉村農家畫。你是否還記得青磚紅瓦的平房?那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那又臭又臟的豬圈?還有那純真嘹亮的民歌……
《呼蘭河傳》是一代才女蕭紅最后的一部長篇小說,一部充滿溫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說。本書講述了在呼蘭河這座小城里發生的一些生活鎖事,一些具有鄉土氣息的人情趣事。作者用她孩時的語氣,為我們展現鄉村的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還有一個名叫“李永春”的藥店、野臺子戲,為我們描繪充滿生活氣息的.圖畫,怪不得作者在書中說,沒有什么顯眼耀日的裝飾,沒有人工置過的一點痕跡,什么都是任其自然的,愿意東,就東,愿意西,就西。
在作者的筆下,我仿佛看到了,破磚壞瓦的平房前,幾個扎著麻花辮的小姑娘在用輕盈的步伐,跳著皮筋,還有幾個野孩子在一起扔泥巴,滾鐵環。現在的我們,都是生活在大都市里,每天面對的,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世界,露出自己不自然的微笑,面對領導,面對同事,面對朋友,面對同學。在這乏味的生活下,有誰會知道,近在咫尺的農家小院里,正傳來一陣陣歡笑,他們雖然沒有很高的收入,很好的條件,沒有豪車,沒有別墅,但是,他們擁有著坦然的心,無憂無慮的笑容。
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呼蘭城的自由,像鳥兒一樣快樂,不必拘束,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同時也看到了當時人的無知、愚昧、迷信,殘忍的一面,如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從小體質虛弱,大家都認為小團圓媳婦是妖女,就把她扔進大缸里用熱水燒身,跳大神驅鬼,買福帖和吃各種各樣的藥,用遍了土辦法都沒能治好小團圓媳婦的病,小團圓媳婦還被折騰的要死要活的。在此我要對大家說,我們要相信科學,不斷學習進步,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邪教。因為舊時的回憶終將成為過去,未來才在我們的手中。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9
早聽媽媽說過,讀完《呼蘭河傳》就像看了一部悲劇結尾的電視劇一樣讓人難以釋懷,總想找人說說,總想找人分擔分擔。
暑假來臨之際,我就迫不及待地閱讀了這本書。文章一開始就寫“嚴冬封鎖了大地”,在這樣的季節里,地皮凍裂了,人手凍裂了,就連小狗也凍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寫,一下就帶我走進了寒冷的呼蘭河小城,在這個小城里生活著一群平凡而又無知的人,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他們總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苦難加注在身上的考驗,風霜雨地,受的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著自然的結果。盡管每個人的人生都在禁受著一年四季的考驗,但至少也該有奮斗和抗爭吧,又怎么可能逆來順受呢?可見呼蘭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沒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陽有時顯得特別大,那也是沒有溫暖的。
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溫暖著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個園子里,作者就像那園子里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里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了。在這里,“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便是作者后來有悲涼凄苦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溫暖著她,支撐著她。
小說最讓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作者雖沒有具體寫她挨打的過程,可是那“不分晝夜,一直哭很久……”可見她禁受了怎樣的摧殘和毒打。到后來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周圍的人也說長道短,說死說活的,只到把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整死。小說中另一個讓我佩服的人物就是馮歪嘴子,他是個敢于追求又敢于抗爭的勇敢者,當不幸降臨,他失去了最愛的妻子還要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鄰右舍都說他這回可非完不可時,他卻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負起他那份責任。他就像是注入呼蘭河小城的一股新鮮血液,讓人振奮,讓人改變,讓人不向命運低頭。
“從前那后花園的,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樓空,好一派荒涼凄慘的景象。這讓我想去李清照詞中的那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記憶中那無人過問的往事已積滿了灰塵,盡管回憶充滿了苦澀,但也充滿了溫暖,所以作者忘卻不了,難以忘記。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0
團圓媳婦的例子又何嘗不是一這樣個血淋淋的例子呢,團圓媳婦身邊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認為她是不對的,合該管教,最后害得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這個悲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這種情況不僅古代有,近代有,現代還是有。眾人現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堅決捍衛你說話的'自由。但這種意識,除了小部分開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依舊歧視殘疾人,農民工,同性戀等弱勢群體。就拿同性戀來說,我國20xx年才把同性戀者從精神病患者的名單上刪除,現在如果看見了,依舊會有人說變態。20xx年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小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戀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接受錄音調查的人中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那是變態,有一部分覺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還有部分人覺得我們同學會問這種問題也是變態。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其實,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為,就會發現我們的確有這樣一些不太友好的觀點,也許這些并沒有對某個人造成明確的傷害行為,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某些行為卻會匯總起來造成一種社會價值取向,給一些特殊群體龐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導致一些人走上絕路,這樣看來,我們難道不是類似于那些在不自覺地迫害團圓媳婦而不自知的“熱心人”一樣的人嗎?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
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是美好的,人們常說童年是人生長河里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在蕭紅眼里也應該是這樣吧!
《呼蘭河傳》就是講的作家蕭紅把自己記憶中的童年生活符號像一串紅辣椒一的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抒發了她溫暖的回憶,來慰籍著自己孤獨的心靈。
她寫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媽媽對她很兇,很冷淡,祖母也對她不好,但祖父對她很好,她喜歡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呆在小院子里,和祖父、昆蟲一起來玩,祖父還經常教她念詩,學知識,在祖父的院子里是快樂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祖父也是由著她的。在祖父院子里的這段時光也許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吧!
還有團圓媳婦,她的命就太苦了,她十二歲被送進了名聲挺好的老胡家,但就是這,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嫁進去,天天做這個,做那個,天天拉車,還得受婆婆嚴刑打罵,天天身上有傷有痕,一開始還挺樂觀,后來生了病,治不了,最終年紀輕輕的死了,后來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被人慢慢忘掉了。
在她筆下一個個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從小沒有父母愛,雖然有祖父愛,但祖父死后,也就沒有人愛了,一直孤獨寂寞。看看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有家人疼,有家人愛,還可以學習,和蕭紅比,我們太幸福了,但有時還不珍惜。懂不懂和父母吵架,不認真學習,太不應該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珍惜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2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么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里,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么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里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快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己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后,還被婆婆如此欺凌,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快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著,爸爸媽媽呵護著,老師教導著,同學幫助著,和呼蘭河傳里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他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所啟發。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3
讀書始終有惰性,因此除了一些工作中不得不讀的書和感愛好的一些歷史書,的確讀小說不多,經常讓媳婦和孩子贊揚我的用詞。參與讀書會的好處是可以試圖轉變一下自己,這也是自己的一個想法。
陸間續續地讀這本推舉的《呼蘭河傳》,說實在的目前還沒有完全讀完,但是的確間或看著群里大家的發言和感悟,自己在奇異中也一點點地前進,依據要求15日要遞交一個讀后感或者是書評,因此也先寫上一段算是交個作業,兌現一下自己的當時的承諾。
的確這本書有一種很親近的感覺,讀著其中文字,一邊會在腦海里毀滅出東北一個小地方當年的情景,逼真不生疏,加入自己的想象時而還能毀滅小時候老家的一些畫面。更有意思的是看了大家的感想和對蕭紅的贊譽,自己也一點一點體會出來了,甚至有些蠢蠢欲動。我們四周的生活好像若干年后也可以這樣記錄啊。看著蕭紅描寫下的泥坑、染坊、小販、店鋪、跳大繩的、河燈、野臺子戲等等,我就想到了身邊火炬街(通常就叫六號院東門)上的情景:
每天固定時間段久治仍堵的混亂樣子、橫七豎八的任憑停車、間或的剮蹭事故,城管割韭菜式的`整治…南口(技培門口)夜晚酒后伴侶間的寒暄、惜別;永和豆漿店里拖家帶口的溫馨早餐;建行里空巢老人手拿存折在大堂經理的幫忙下困難地辦理著銀行業務;品尚美發店里大聲傳出的音樂和一群不斷變換的時髦青年學徒;金香超市門口的象棋攤上聚集的對陣搏殺,金香超市老板娘和老板的磕磕絆絆日常生活,一邊是潔凈利索,廣場舞的領舞;一邊是不修邊幅的睡不醒的安逸生活;六號院門口的家庭自制燒餅攤,潔凈和安靜交織在一起,主要是針對老顧客;旁邊的修自行車攤位,針對的自行車日益削減,而多為電動車,往日打氣5毛的招牌不見蹤影,并為熟人的自助打氣;醫藥超市的醫導、六間房(歷史感的名字)衛生所的救死扶傷、瀚文學校的補習課、八號院幼兒園的上下學、萬順超市與惠友超市的此消彼長、新利香蛋糕房燈火輝煌的洋派呈現、萬順超市樓上課外愛好班的巨大招牌、驢肉火燒、白吉饃、四處鍋盔、陜面人家食客們的來去匆忙…
尤其街北十字路口,每年固定的一些祭祀活動,一看到傍晚蹲在路口為先人們燒錢的火光一場場、此起彼伏在路邊的人行道上,同時必定有專業的祭品攤位在不遠的路口兩側擺出,各種祭品琳瑯滿目,提示著人們關懷一下在天國的先人們的需求,寄予一下哀思;每隔一段時間冷不丁就突然來一場當地村莊里的出殯儀式,哀樂布滿在空氣里,讓人心情沉重,不久會有傳統的披麻戴孝隊伍出來,每每在十字路口點燃紙質的車馬、房子等祭祀用品,使得交通一下子變得擁堵,過路口的汽車紛紛避讓,生怕染上不吉利似的……
期望將來我們中間也會毀滅象蕭紅這樣的寫手幫我們記錄這熙熙攘攘的平凡有味的生活。最終完成了讀書作業,期望下次能做得更好。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回憶式”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女作家——蕭紅。
著名作家茅盾稱《呼蘭河傳》是“一篇敘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還真不假,瞧——文中的“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把一個淘氣小姑娘的樣子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的眼前。而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這兒淹死過小豬,悶死過狗,悶死過貓,也常常有雞鴨死在這大泥坑里。按我們現在的觀點,應該把大泥坑填平,而那時候的人民卻認為應該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意的。真令我為他們的愚昧而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說她快樂是因為她有一個那么疼愛她的`祖父。她的祖父教她背詩背詞,教她識別莊稼,陪她嬉戲玩耍,和她聊天對話。說她寂寞是因為她活動的地方就只有那個大花園,一般情況下和她玩耍的人就只有她的祖父。
她的祖父博學多才,和藹可親。像她的祖父那么好的祖父我也有。記得我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不太好,經常考個九十多分。有一次,我被一道題目難住了,爺爺見了十分耐心地教我做題。我一開始還并不明白,但爺爺沒有著急,仍然耐心地教我做題。在我和爺爺的努力下,我終于會了。
《呼蘭河傳》讀完了很久很久,我的心情依舊沉浸在那一片灰暗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
高中的時候讀過蕭紅的傳記,對其悲慘的身世有所了解,知道她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一個,也了解到《呼蘭河傳》這部自傳小說飽含作家的人生況味。
然而真當自己翻開這本書細細品讀時,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無限寂寞凄涼、悲愁無奈,還是著實令我震驚。在小說里,作者追憶了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融進了作者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情緒記憶;用一種率直的真實、凄婉細膩的筆觸,真實、感人地再現了呼蘭河的鄉土人情、風俗習慣;并通過作者年幼時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蘭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狀態。
那些林林總總的回憶,在紙上鋪展開來,帶給我們的,并非童年美好懷想,而是一種時隱時現的寂寞感,以及掩藏在這寂寞之下的沉重的悲哀。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30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02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3-08
讀書筆記:《呼蘭河傳》03-31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10
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26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25篇02-02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篇12-1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