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讀書筆記>《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3-11-10 17:25:12
  • 相關推薦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1

  這是個匆忙的世界,我們總是在為心中的那些目標,為了前程而奔忙,封鎖了心中的溫情。生命如一列不回頭的火車,我坐在窗邊,窗外風呼嘯而過,是否,下一站,就能看見久違的溫情。

  最近閑來讀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處》,充滿理性的思想有種穿透天空的力量,直抵我內心。印象最深的是那篇《為情侶求饒》。作者對大學校園里束縛學生表達人性美好情感的自由而感到不滿,從而他呼吁社會、學校給年輕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間。當我讀到最后一句時,我的內心莫名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要多看看人性溫情的一面。是啊,好像真的已經很久都沒有回味人間溫情了,日日匆忙的腳步已經堵住了溫情最后一道入口。或許,是時候讓心柔軟一些了吧,讓它相信這個世界仍有溫情之所在。

  那是剛來到德國旅游不久的一天,我站在火車站里顧自吃著蛋糕歇息。像是過了很久,兩個高大的女子推著一輛輪椅出現在我的視線。他們也許是剛下了火車,緩緩地走向出口,一人推開出口的門,身子附在門上,竭力讓另一人推著輪椅先通過,準備登上連接外面世界的一段臺階。這時,恰有一個男子迎面從臺階上下來,經過他們身邊時,停下了腳步,用英語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那兩名女子拒絕片刻,最終接受了男子的好意。接著,他們三人先小心翼翼地將輪椅上的人攙扶著讓她站起來。那是一位年老的婦女,臉上深深淺淺布滿了歲月的溝壑。然后那男子二話不說,將公文包向背后大幅度一甩,雙手迅速抬起輪椅,大步流星地將它抬上臺階,放穩后,又蹭蹭蹭下了臺階,在確定不再需要幫助后與他們揮手示意再見,便又繼續匆匆前行進入車站,轉眼消失在疾速流動的人群中。

  那一刻,我放下了手中的蛋糕,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那一刻,我的嘴巴,或許正張著,為了這異國他鄉里目睹到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溫情。那個男子,讓我相信,無論生活的腳步有多匆忙,世界有多高速的旋轉,我們仍可以做一個美好的使者,讓身邊的`人看到人性溫情的一面。他讓我感受到了,來自一個國度,給予其中的國民表達內心溫情的自由。

  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為如今社會上的“扶不扶”爭論時,我卻在另一片土地上找回了表達內心溫情的勇氣,即使那個人未曾謀面,也無法阻擋溫情的腳步。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由,而我們,都遺忘并渴望這自由,太久太久了。

  我所搭乘的火車,不知將又要駛向何處,但是我堅信,下一站,將是一個洋溢美好與自由的國度,下一站,即是溫情。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2

  首先很慶幸能讀到《自由在高處》這本好書,說實話,我之前并沒有讀書的習慣,因此錯過了很多能夠給我人生啟迪意義的好書。但是還好時間不早不晚,讓我明白了這一生我要與書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談修養》、《自由在高處》、《重新發現社會這種》這類好書的營養。文中有引用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個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在肖申克監獄關押了50年,這幾乎就是人的一輩子,當他知道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他不但沒有滿心歡喜,反而面臨精神上的崩潰,因為他不愿離開這座監獄,最后出獄后他選擇了自殺。實際上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和思想自由的奴役。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從我們出生起,父母就給我們做好了各種各樣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學校,什么書能看,什么書不能看等等;以至于有一天長大了,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已經習慣了被安排,已經習慣了思想被奴役。

  前幾日有個想報考國防科大的東北大學普通大三學生跟我聊天,他剛加上我,剛打了個招呼,就直接問我到國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資,到畢業的時候工資能漲到多少?他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錢!我直接問他,你想當軍人嗎?他告訴我他當不當無所謂。那我問他為什么報考國防科大,他說讀軍校可以直接可以發錢。我又直接問他為什么只關心錢的問題,當兵還沒有自由,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夢想去做呢?他說他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沒錢沒背景;為了賺錢,他早就忘了什么所謂的夢想和自由;只要能賺錢什么都可以干。跟他聊完,我雖然為他的孝心所感動,但是也為他夢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狹隘而感到悲哀。

  如《談修養》中所說:"大學教育在使人有正確的價值意識,知道權衡輕重",也就是說經歷過大學教育,我們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我們知道如何忠于自己的內心去選擇。我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我個人最喜歡《自由在高處》里這一句話:"生命的本質是時間,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人生若有意義,首先個體需要明白"你即你自由",當然自由并不是目的,自由是讓個體尊照自己內心的選擇,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們要遵從內心,創造人生的價值。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3

  靜謐的冬夜里,把腳泡在熱水中,手中捧讀著熊培云的新作—《自由在高處》,溫暖的感覺自下而上,頓時涌遍了整個身心。

  在這本書的文字中,我再次感受到了熊氏那種歐氏風格的大氣、寬容、積極樂觀的思考,以及文字中汩汩流淌的溫柔和安寧。

  熊培云在這本書的自序《因為無力,所以執著》中寫道:“我承認,我更喜歡胡適的那份安寧豁朗、樂觀寬容以及‘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的爛漫與純樸。無論在什么樣的困境之中,人生都是要保持一些風度的。在苦難與陽光之間,我更愿意看到陽光的一面、積極的一面,看到萬物生長,而不是百花凋零,獨自嘆息。我希望自己目光明亮,明辨是非,但也知道每個人,由著一個漸次開放的環境,都在向著好的方向走。我不憎恨,我的心中沒有敵人。”讀了這段話,我不禁有一種如遇知音的感觸,一直困擾著自己的諸多問題似乎一下子解決了,內心充滿寧靜,心靈得到釋放。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說“不自由,仍可活。”因為生活。熊培云說“生活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在《國家與玫瑰》中,熊培云通過“古羅馬帝國的興衰”和“巴黎玫瑰”這兩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強權可以征服一個國家,卻無法征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可以讓戰爭走開,可以讓帝國坍塌。他認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是“所有帝國終究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

  《梭羅的森林》一文中,熊培云針對現代人的浮躁、功利,整天在為房、車、名譽等忙碌的`社會現實,提出了“生命長遠,但若是為了得到所謂的社會承認而永遠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不如生命短暫,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是呀,在這快節奏的當下,我們更應該保持內心的平和。其實生活不一定要走得如此匆忙,那些外在虛華的東西,帶不走的。什么時候我們能夠像流浪漢一樣自由?什么時候我們可以碎步徜徉于索羅筆下郁郁蔥蔥的樹林?在那里,我們可以坐在時間的溪水里垂釣天上的星星,不必終日奔波于風塵;看大地寒來暑往,四季消長分明;看種子播散信念,古樹支起蒼穹。

  雖然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但我已深深地喜歡上它。熊培云的文字總能溝通理性與心靈,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著我們去摘取。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著熊培云的姿態,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所言。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小環境。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度待人,創造和諧的氛圍,通過小環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4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處》,初讀之后,感覺是各種觀點在腦海里交織,最大的感受還是生活是要經歷的,然后才是感悟。

  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于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受著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并非人們自愿,而在于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于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既有賴于個人的勇氣,也關系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后記的題目,熊培云在后記中也闡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

  讓我們一起,為實現這樣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5

  熊培云《自由在高處》很勵志,與許多“XX日的勵志書”不同,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

  所謂“XX的勵志書”,還是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說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么什么教材,改變命運的什么什么,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現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說不算什么。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么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么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絡時代,這個喧囂的信息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窗口。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2。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說,做不出這道題并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說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斗》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逆襲又有什么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6

  其實許多令人感到不自由,個人價值無法實現的時代,都會有那些自我逮捕的人,他們曾經有改變社會的熱情,但許多大膽的念頭先被自己打消了,許多大膽的行為先被自己扼殺了,他們為自己戴上了許多枷鎖,這些枷鎖讓他們認為自己的自由被社會限制了。更為糟糕的是,這些學會自我逮捕的人還會逮捕其他人,以善良和友好的口吻勸誡他人,告訴他們不要膽大妄為。所以,一個人無論有多大地熱情,多高的能力,都會被加以限制,他的自由也被別人戴上了枷鎖。相比社會中實際存在的枷鎖,這些自己的制造的枷鎖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我們不要在不太自由的社會環境中,再給自己套上一個枷鎖。要相信每一天都比昨天好,相信時代在不斷前進。

  書中提供了一種卸掉自己內心枷鎖的方法,那就是打破思維定式,換個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書中寫圣誕節不過是世界文化的.一個小樣本,不是所謂的西方文化入侵比如你只代表你自己,不需要自己強迫自己代表整個中華民族;比如火星文并不是對文字規范性的破壞,只是一種交流工具;比如新聞報道的大部分是負面新聞,但那只是對現實生活的部分取景,我們不能因此而對社會全盤否定書中還以全新的角度對很多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件重新作了解讀。

  當我們心中沒有那么多的監視者,努力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會驚喜地發現我們比想象中的自由。然后我們盡自己所能去沖破那些看得見的枷鎖,對自己進行自救,每個個體的自救才會讓整個社會從枷鎖中脫離。柏林墻不也是在無數個東德人的自我救贖中倒下了嗎。如同書中提到的易卜生的話:有的時候我真覺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緊的還是救出自己。

  讀過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對自由的向往是誰也無法剝奪的。而且我相信,每一個人為追求自由所做的點點滴滴,最終會凝成巨流,奔出山口,走向開闊的茫茫平原。正如作者所說:改變不了大環境,就改變小環境,小環境改變了,大環境也會隨之改變。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7

  熊培云新書《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Self-mademan”(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錘,左手執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里雕刻成人形的人。如果硬要做煞風景的懶漢做的事,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容,那么這個書名和封面圖就足夠了: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

  還是從“Self-mademan”說起,這個概念是美國社會運動家、廢奴主義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Douglass)在1859年的一次演講中提出的,也是那次演講的主題。他本人就是個毋庸置疑的自我塑造者,作為曾經的黑奴,他用自己的成功向支持奴隸制的那些人證明了奴隸也具有行使美國自由民權利的充分智力——這個在今天看來不言自明的公理,在當年卻是需要用戰爭來下結論、甚至連戰爭都無法終結的爭議。

  當代中國同樣存在許多這樣的爭議,其中不乏關于自由的爭議:兩個成年人有在公共休閑場所親熱的自由嗎?(《為情侶求饒》)中國人有過洋節的自由嗎?(《今夜,誰在逮捕圣誕老人》王帥有在網上發帖討論非法征地,而不被跨省追捕的自由嗎?(《救故鄉,救公共精神》)維權者在自殺式維權或稱“暴力抗法”之外,還有別的維護自己權利的自由嗎?(《屋頂上的礦難》人類有廢除死刑的自由嗎?(《死刑是個笑話》)……這些爭議中,有的即使現在看來也只能博人一粲,有的看起來則是任重道遠,還有的仿佛是無解的悖論。

  這些年來,時評大行其道,討論的問題不出上述三類,從來就不看時評的人自不必說,就是時評的忠實讀者恐怕也快要審丑疲勞了,這也是《自由在高處》中所說“現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真相”的道理: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了,問題是怎么辦?

  在這一點上,《自由在高處》可能能幫上一些忙。這本書前三分之二是時評,讓我們知道一些事情;后三分之一是演講與獨白,給形形色色的問題一個總答案:你即你自由。也就是“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這不見得是唯一的答案,卻是作者深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答案。從某種角度講,他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樣,都是自己理論的最好例證:弗雷德里克從奴隸主手中逃脫,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思想的公民;熊培云秉筆直書,以此謀生也以此幫助自己留學深造。他們都始終堅信,自己有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自由。這個自由既不會危害他人,也不需要他人賜予,只需使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就能獲得。

  熊培云說,“……獨立與自由都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我們之所以要爭取這個自由,是為了更好地成就我們自己,更好地交往,借此獲得一種持久的創造、有保障的'幸福。”這本書的讀者,大多也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前行時發現了障礙物,在清除障礙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自由”這個工具,所以才翻開了這本書。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對他們說一聲“恭喜”了。能看到自由——哪怕它是在高處——已經比原來離幸福近了一步,這不值得高興嗎?再進一步看,撕下形形色色的誤解和蒙蔽,就會發現獲得自由其實是個只涉及自己的意愿和努力的簡單命題,還有什么理由不樂觀呢?熊培云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并非沒有道理。

  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更重要的是,“不自由,毋寧死”也不見得永遠成立。熊培云的看法是“不自由,仍可活”。當然,這種想法容易被理解為茍且偷生,自欺欺人,委曲求全,犬儒主義,阿Q精神……但是圣雄甘地也說過“……自由和奴役是精神的狀態。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說:‘我將不再接受一個奴隸的地位,不再服從與我的良心相違的命令。’”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仍然有呼救的自由,最起碼,仍然有不用枷鎖的利角刺傷周圍難友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輕了一半;只要你不認為自己身為奴隸,你已經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不鼓勵個人犧牲,大家都來擔起責任、積極行事的世界會更好”。畢竟,對大多數讀者而言,并沒有走到在生命和自由之間選擇的絕境,而只需要對自由和時間、自由和金錢、自由和地位……各種代價進行換算。讀過《自由在高處》,就會明白這些換算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自由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稀缺的資源。

  將來的人們回望現在,也許會為我們今天的糾結忍俊不禁,或為我們走過的冤枉路感到忿忿不平。但要知道,這些糾結和彎路自有其意義,每一個思考都是我們自我塑造的一步。再回想“Self-mademan”,他不僅從石頭中賦予了自己希望擁有的形象,也將送給自己一雙能奔善跑的腿腳;他從石頭中誕生的那一刻,不僅是他完成對自己的塑造的一刻,也是他從桎梏中獲得解放的時刻。讀過《自由在高處》并不能使你自由,只有你自己,才能使你獲得自由。作文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8

  《自由在高處》是我頗為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熊培云對之前的《重新發現社會》一書的重要補充,兩本書其實都對“自由”一詞有頗多筆墨,只是前者多是從國家的角度進行解讀,而本書則是通過個體的角度探討人們如何超越逆境,盤活自由。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勿寧死”,在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作者還是頗為喜歡這句話的,不過作者卻似乎更加樂觀,一句“不自由,仍可活”,道出他對未來中國充滿信心,以及對個體力量的肯定,改變自己就是改變整個世界,這種感覺我在閱讀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到,書封底的話我很喜歡,“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這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領導者。”“要么成為自己,要么一無所成。”他的文字總是那么透徹、激勵人心。

  透徹,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縱然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觀點各有千秋,但是作者的觀點不乏新銳、客觀,理性全面的分析,讓作者所講的每個故事栩栩如生,讀完之后便覺得豁然開朗,真有一點小小的興奮。

  其實,熊培云的文字還不止如此,無論是《重新發現社會》,還是現在這本《自由在高處》,探討的都與嚴肅敏感的甚至有一點黑暗的政治問題有關,可是,他的文字卻溫暖又寬容,這無形中影響著我,雖然周遭的現狀并不完美,但是卻要樂觀,不要總是抱怨,多思考,多行動,對未來應該充滿信心。

  學會獨立思考,這是我的人生,我要讓他自由,自由不一定在高處,而是掌控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自由在高處》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自由》讀書筆記11-14

讀《自由在高處》有感10-22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6-16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4-12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01-27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03-16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3-1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11-09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15篇08-2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va亚洲va欧美va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m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