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的歷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的歷程讀后感1
美的歷程,是一部中國文化史,是一部中國美學史,是一部中國哲學史,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任何時期關于美的呈現,都是在當時經濟,文化,政治等社會條件制約下,社會主流思想抑或被壓抑情感的藝術再現。它們通常是由人民大眾和社會精英創作而成,在人類社會早期,勞動人民起著較為決定性的作用。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人民的心智水平普遍提高,社會分工也日趨精細化,藝術逐漸成為某些職業相關的活動,也就逐漸與日常生活分化開來。而在任何時期,社會精英相對掌握著整個社會結構的話語權,他們的思想,對美的`認知也就比較具有代表性。
美的歷程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通過人對類歷史上各個時期社會文化生活及整個時期社會狀態的反映,映射出不斷發展與變化的美。
美的歷程讀后感2
青銅的巔峰時期是從殷商后期至周成康昭穆之世(參照郭沫若對殷周青銅器的四個分期),這一時期的'青銅饕餮呈現出獰厲神秘的崇高美,是奴隸制時代精神和藝術符號的象征,到春秋時,隨著殷周以來遠古巫術宗教觀念傳統的褪去,青銅的造型和紋飾日益生活化,同一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也進入了中國第一個理性主義時期。
殷商時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的出現,源自于甲骨文的漢字是符號,亦是繪畫,繪畫這一特征留給了書法藝術家極大的想象空間,通過塑造線條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美的歷程讀后感3
這是一本美學專業著作,與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宗白華的《美學散步》相比,《美的歷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深奧空洞的理論,也不是對藝術品的.細節描述,而是用散文一樣的語言,從宏觀的角度,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全書十個章節,基本上是按照朝代順序來介紹中國古代藝術的不同的審美趣味。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中國美學和美術史,還涉及了文學史、哲學史和文化史的內容。作者李澤厚認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其實就是說,美是外形與內涵的結合。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對于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認可本書觀點,我們不僅要關注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更要關注它的內涵,關注作品背后的那個時代的思想觀念。
美的歷程讀后感4
對于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佩服他的理論素養與說法的透徹之余,還感嘆中國古代的美是如斯的壯美和精巧。此次的讀后感,大多只能抄襲李澤厚先生的原話,因為他的論述實在是精妙了。而我,只能對我所感興趣的部分作一番抄錄。用以作為我對此書的脈絡的書面梳理,用以保存我此番的粗讀品味。
《美的歷程》給予我的不在于對中華文化美的`理論獲得,而在于一種求學的執著與耐心,一種處鬧市的寧靜,一種淡名利的從容。深刻明了,理論基礎甚差的我,對美學專著的看懂尚在幼年期,更別提有和心得體會。如果非要談一下此番體會的話,我覺得書不用讀得太多,要會選;當選到好書后,要會讀;精讀,細讀,慢讀,重讀方可。
美的歷程讀后感5
李澤厚先生關于美學和文藝學的著作,先生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熟稔和獨到的分析,美的歷程是一部中國美學文化的梳理和回顧,就像先生說的,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歷史地具體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發現,文藝的存在及發展仍有其內在邏輯。作為美學著作卻擁有非凡的文字的美,李澤厚果然是大家。
從龍飛鳳舞到青銅饕餮,先秦楚漢魏晉南北朝,盛唐宋元明清,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民族的`文化演變,有始終不變的內涵傳承不息,而隨著社會的變革新的階級,生活方式以及個人的個性化的獨創的匯聚讓這條文化淵源成為汪洋肆意的文化海洋。這是一個民族最引以為豪的。感謝先生為我們梳理了整個脈略,美的歷程,也是國人美的意識和人的意識覺醒的頌歌。
【美的歷程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02-13
《美的歷程》讀后感05-26
美的歷程讀后感06-08
美的歷程讀后感13篇01-19
《美的歷程》讀后感6篇02-05
《美的歷程》讀后感10篇04-25
《美的歷程》讀后感12篇04-12
成長歷程作文02-18
我的成長歷程作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