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底兩萬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
最近我讀完了儒勒?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里》。在讀之前我就對這個書名很感興趣:海底兩萬里下有什么東西呢?讀完之后我才發現其實并不只有高聳入云的山峰、廣袤無垠的沙漠和連綿不絕的雨林才有令人稱奇的美景,其實那深不可測的海洋也叫人目瞪口呆
故事發生在1866,當時在歐洲和北美洲的海上,水手們經常看見一個紡錘形的“怪物”。
主人公阿龍納斯和他的仆人康賽爾搭上了“林肯”號準備去獵殺“怪物”。結果“林肯”號被“怪物”撞沉,阿龍納斯,康賽爾和魚叉手尼德·蘭
驚奇的'發現“怪物”竟然是鐵做的!最后潛艇里走出幾個人把他們抓進了潛艇了。后來他們認識了船長尼摩,尼摩船長向阿龍納斯詳細的介紹了這艘船:這艘船全長230英尺,最寬處為26英尺,有內外兩層船殼,用“T”形鐵將它們連接起來。這種結構使船體堅固無比不怕洶涌的風浪。兩層船殼都有鋼板制成,算上機器以及各種儀器共1057.67噸。全船都靠海水發電······此后,阿龍納斯和他的伙伴們開始了水下的生活:旅游海底森林、珊瑚王國、希臘群島;遭遇黑潮、強迫睡眠、漫游紅海,在沉沒的陸地梅羅比德城探險;找到了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被困于大冰群中。
最后康賽爾和尼德·蘭帶著我逃離了“鸚鵡螺“號。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冷靜。他富有得可以輕松為法國償還幾百億的國債;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把價值連城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遠離陸地,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陸地有不可磨滅的仇恨,他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大大的擴大了我的知識面同時也使我喜歡上了蔚藍色的無垠的大海和五彩紛呈的大自然。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2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與書中的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我見都沒有見過,甚至想都沒有想過的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琳瑯滿目的海底世界讓我知道了大量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讓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竟然能在沒能發明電燈的時代預料到未來的科技發展,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了一個令我感嘆,令無數讀者感嘆的,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運用海中的財富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海中一起遨游的伙伴死去會無聲地、傷心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向往自由的海洋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的人;會逃避人類,因某一種仇恨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對人類無盡的痛苦和仇恨,卻也是一個有良心的、善良的人。
在引人入勝,或者令人匪夷所思的,或者令人恍然大悟的.故事里,作者仍然用一種若即若離的,時隱時現的文字告誡無數讀者:在看到科技造福人們的時候,也要重視防止被人們利用,危害,甚至破壞人類所生存的生態環境的行為。作者提出要愛護各種稀有的、即將稀有的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些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與提醒,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與探險經歷,汲取海洋只是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被作者所震撼,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與了解。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3
大家一聽到“海底”這個詞,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魚和未曾見過的海底生物嗎?是散發著奇特光彩,若寶石般光彩奪目的珊瑚嗎?還是一艘艘裝滿寶藏的沉船?《海底兩萬里》一書會滿足你所有的關于海底世界的好奇心。
在對于人物的刻畫方面,儒勒·凡爾納是非常成功的。書中人物并不多,但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在人物的性格方面,他并沒有說一開始就把某個人的特點全部說出來,而是隨著劇情推移,讓人物慢慢鮮活起來。就拿魚叉王尼德蘭來說吧。主角一行人第一次遇到他時,對他的描寫是這樣的:他的身材高大,足有六英尺,體格健壯,神態端莊,平時沉默寡言,但是性格火爆,尤其是他在與人發生矛盾時會大發雷霆,難以克制自己。因為這是教授初遇魚叉手時的描寫,因此這只是尼德蘭人物特點的冰山一角。寫作時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可以讓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真實性,同時也能激發讀者的興趣。
我喜歡《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不僅僅是因為他那吸引人的劇情,更是因為這本小說的真實性。尼摩船長多次打開“鸚鵡螺號”的盔甲,讓阿龍納克斯教授一行人一覽海洋風采。在這部分內容的描寫中,作者重點描寫了魚類的名稱,形態以及顏色,因此,我們在看書之時,還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跟是讓海洋那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作者是不是真的遨游過大海,見識了海底深處的景色?大家難免有這樣的疑惑,但我要說的是,作者只遨游過書的.海洋,見識書的世界。因為作者那廣泛的閱讀,才讓他寫出了如此動人的文章。因此,我們也要好好讀書,才能達到和作者一樣的創作水平。
《海底兩萬里》一書還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阿龍納科斯教授在海底世界任然沒有停止過學習的腳步,每逢遇到自己沒有見過的事物,便立即把它記錄下來,想要把海底的秘密公之于眾,讓人們看到可能一生都看不到的事物。尼德蘭是一個剛毅而堅強的人,在面對危險時,他從未表現出對事物的害怕。康塞爾是樂于助人的人,在自己的主人遇到危險時,他總是想著要如何幫助主人。
海底世界,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4
很久很久以前在法國的一個小鎮,一本歷史上的科幻巨作正在悄悄的誕生,這本書就是《海底兩萬里》。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凡爾納著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這部小說以豐富奇特的想象帶領著我們在神秘的海底世界遨游了“兩萬里”。
我們仿佛置身其中,跟著阿羅納克斯先生漫步在奇異的海底森林,用心去觀賞各種新奇美麗的魚類,看到沉船殘骸滿地的瓦尼科羅群島,游過美麗的珊瑚王國,穿過阿拉伯海底隧道,感受到捕殺金群的刺激,領略到大浮冰群的壯觀,穿越極地冰袋,感受死里逃生的感覺,感受南極的冰天雪地與巨型章魚進行搏斗,最后來到大西洋經歷生與死的.考驗。
這部小說以歷險記為故事主體,讓我們學習到海底世界的一些大概的知識,讓我們對魚類、貝類、珊瑚、海草、洋流、珍珠、海洋生物系統循環,都有一些簡單的認知。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長,在社會上因為某種原因,對政府十分不滿,所以制造了一艘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對來往于太平洋之間的船只進行襲擊。各國政府實在是容不了他這么囂張。于是派出了林肯號軍艦帶領著幾百個人前去消滅它,其中就有本故事的主人公阿羅納克斯。在被鸚鵡螺號撞擊后,阿羅納克斯和他的古今人朋友被鸚鵡螺號上的人救了下來,于是本次冒險經歷由此開始。
在這次所有旅行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穿越浮冰群這一部分,他們用不屈的精神和超強的智慧,從被冰塊擠壓,可能面臨船艙破裂的風險,到用智慧想出融冰的方法,然后脫險,在這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有趣的片段。他們從絕望到有希望的過程中,心里經歷了一次大的穿越。
小說中的各個人物被刻畫得十分鮮明,如知識淵博遇事沉著冷靜的寧波船長,通古鉑金的阿羅納克斯教授,氣定神閑,為人隨和的康賽爾,與野性十足,性情火爆的魚叉手尼德蘭等等。其中我最喜歡阿羅納克斯教授,我想像他一樣博學,智慧,遇到事情能沉著冷靜的思考和分析。
我想書后面沒有寫出來的,鸚鵡螺號到底怎么樣了呢?它到底能脫離各大旋流嗎?檸檬船長還會活著嗎?他還會在海底進行那可怕的報復行動嗎?還是在那最后一次大屠殺后就再也不干了呢?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5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作《海底兩萬里》。起初,我沒有絲毫興趣可言,漸漸地,我被那引人入勝的內容、跌宕起伏的情節所深深吸引。一片洶涌澎湃的大海仿佛正展現在我眼前,而我仿佛也坐著鸚鵡螺號,同尼摩船長走進海洋,觀賞奇景。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扣人心弦的章節,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第四十章。這一章主要講述了:潛艇四周都圍著厚厚的冰墻,艇長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大家輪流開鑿冰墻,同時噴射開水阻止再次結冰。艇內的氧氣越來越少,但大家仍秩序井然。最后,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潛艇終于沖出冰原,大家再次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危機終于解除了。
我之所以喜歡這一章節,是因為我十分佩服尼摩船長的沉著、冷靜、臨危不懼。在那樣危急的重要關頭,艇艙的氧氣越來越稀薄,大家隨時會因為缺氧最終葬身海底!那是多么厚的冰層啊!要想使鸚鵡螺號全部通過這恐怖的冰山,可要挖650立方米的冰層!更不要說就算大家離開了這座牢籠,仍有可能還在冰山下,不能及時浮出海面呼吸空氣......然而尼摩船長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冷靜地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一邊鑿冰墻一邊噴射開水,終于成功地帶領眾人脫離了險境。這樣沉穩的尼摩船長怎能使我不為之贊嘆呢?
想到尼摩船長的沉著機智,再看看我呢?記得那一次,班里有同學打碎了花瓶,場面那叫一個慘不忍睹:玻璃瓶碎了一地,有的小玻璃渣飛出去老遠;原本潔白無瑕的百合花,現如今被濺上了星星點點泥漬,散落在玻璃碎片中;花瓶里的水自然也灑了一地,聚成了一個小水洼,蜿蜒地向著四周擴散;濺起的`水還打濕了我的褲角。我被嚇得心怦怦跳,同學看見闖了禍,嘴里不停念叨:“完了,這可怎么辦,怎么辦?”我倆雙雙愣在原地。最后,還是路過的班長鎮定地幫我們收拾了殘局,還向老師解釋了前因后果。現在想來我還是有些太稚嫩了,遇到一點小事情就蒙了,沒有思考能力,一點也沒有那遇事不驚的沉著冷靜!尼摩船長身上的這些好品質真的值得我好好學習啊!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作為凡爾納的一部經典名著,不僅將科學與文學美結合,把尼摩船長冷靜堅毅的形象也刻畫地栩栩如生,哪怕已經過去了快兩個世紀,它的光彩仍熠熠生輝!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6
《海底兩萬里》對于我來說真算得上是老書了,記得這是父親在二年級的時候送給我的禮物,是一套外國名著,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一套書在后面漫長的日子里也遺失了不少,但現在還清晰記得的,有《木偶奇遇記》、《金銀島》、《神秘島》、《快樂王子》。等等的一系列,當然,也包括這一本《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與《魯賓遜漂流記》一樣,都是探險一類的小說中的經典,也許每一個孩子在自己的心里都會有對于未知地域的好奇與對于探險的喜愛,所以當時這兩本書也曾經是我十分心愛的寶書。
在海底形形色色的魚兒與各種神秘的生物,據有關數據的統計,海底的生物種類起碼是陸地上的生物種類的五十倍到一百倍,就現在已經發現的海洋生物都已經是遠超陸地了,更別提那些在更加深遠的海域中我們都不為所知的生物。
還有珍珠!《海底兩萬里》中所描寫的尼克船長的“珍珠養殖廠”大約對于每一個女孩子來說都有著十分致命的吸引力,那些被人工馴養著但成色卻還要超過天然生成的珍珠。
以及那些兇猛的海獸——手搏大海鯊,捕殺海底鯨,圍剿惡章魚。雖說十分兇險,但也充滿了迷人刺激性。
我喜歡他們身上的那種冒險精神。試想,如果是你,你做得到嗎?雖說這樣的歷險的確十分刺激興奮,也很快樂,但你卻必須終日流浪,也幾乎不可能再見到你的親人好友,并且在歷險的途中你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生命,而在那樣的茫茫大海深處,死亡后的'結果只有一個,無非不過葬身魚腹罷了,甚至不會有人知道你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再也不會回來。
我想,我大概是做不到的。但是,做不到歸做不到,在我的心中,仍然十分渴望能夠像那些充滿了勇氣的人一樣,放下所有的凡塵俗事,放下所有的紛擾煩憂,來一場有趣刺激的冒險旅程。
在一個天清氣朗的日子背著背包,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往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地方,開啟一段你從未有過的旅程,豈不妙哉?妙哉!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7
讀完這部科學與幻想的完美之作,我的心還留在那碧波蕩漾的海面上,傾聽波濤,我看到了那片脈脈深情……
《海底兩萬里》中的尼摩艇長,是最神秘也是最多樣的角色。他反抗后受盡壓迫,在鸚鵡螺號這艘潛艇上與海洋度過了余生。他渴望自由,他說:“是的,我熱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他的一次次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海底葬禮,南極探險,挪威撞艦,他都時時刻刻與海洋共存,一次次的沉著冷靜、淡定自若更表現了他在海洋中的使命和力量!
看到尼摩船長,我似乎看到了籠中鳥。籠中鳥被禁錮在鐵籠里,日夜不停地反抗著,只為了得到自由。尼摩不也是這樣嗎?他渴望自由,他希望沖破殖民主義的囚籠,像那籠中鳥一樣飛上藍天,遨游天際。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海洋。尼摩是偉大的,他勇敢地突破自我,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尼摩是海洋之子,海洋是他的寄托,海洋是他的靈魂,海洋是他的一筆巨大的`寶藏……在潛艇中,蘊含著艇長對海洋的熱愛與對自由的渴望……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心都本是善良的、純凈的,尼摩也是一樣。他大方地接收了阿龍納斯教授一行三人,在印度洋采珠場地救了捕鯨人,徒手與鯊魚博斗。雖然尼摩成了“五柳先生”那樣的“隱士”,但他仍是正直的,是樂于助人的,是慷慨的。這正是海洋給予他的。遠離喧囂,遠離繁華,遠離功名,遠離愁恨,一個人的心才得以凈化,變得如此美麗、溫暖。
尼摩船長在海洋中傾注了他的一切。他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理;他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好心靈;他有“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自由奔放,他有“獨坐幽簧里”的平靜的心。這就是碧波深處的情懷所在。
讀完了《海底兩萬里》,我看到了尼摩手艇長,更看到了我們自己。作為一名青少年,我們更要充滿豪放情懷,在生活中展現出大明、慷慨、善良的一面,撿起垃圾,幫助同學,拾金不昧……這才是人性的美麗和人生的價值!
讀到《海底兩萬里》,我體會到了碧波深處的那沉甸甸的情懷,更學會了如何做人……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8
我只花了兩天時間,便讀完了《海底兩萬里》,我覺得讀它就是在漫游奇妙的海底世界。全書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又細致的描寫仿佛讓我們身臨其境。文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想象離奇,另一特點是通過許多奇特的細節描寫,把場景和人物的性格表現得豐富多樣。
《海底兩萬里》人物不多,但他們性格鮮明,其主要人物有阿羅納克斯教授、內德蘭德還有尼摩船長。阿羅納克斯教授說話彬彬有禮、慢條斯理,愿意為探索科學而獻身;內德—蘭德性格粗野,粗獷、頑固且自負;孔賽伊是一個忠實樸素的形象;尼摩船長性格是多面性的,他一方面憎惡著人類社會,另一方面在身上又閃現著人性的光輝。他愛憎分明、追求自由、反對壓迫、敢于反抗,但熱愛自由的他卻因為保密的原因限制了教授等人的自由,他們多樣的形象和性格始終吸引著讀者的眼球。
作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人,我們卻在作品問世這么多年之后仍會用這種不可思議的眼光打量這部文學著作,不得不說明了凡爾納思想的豐富和先進,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科幻色彩的海底世界,以致于像我這樣排斥科幻的人也被它深深的`吸引。
下面我想講講這部小說的離奇之處,它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有些情節卻不太符合常理,比方說目前世界公認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也只有11000多米。而鸚鵡螺號卻能潛到16000米,我國的奮斗號也只能潛到10908米,難道他們是來自遙遠的未來?在現實中這顯然不可能;更離奇的在于裝備上,別說沒有這么深的海域,現實中的裝備也完全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強;還有缺氧事件,這么高大上的潛水艇為什么沒有電解水的供氧方式?
本書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懸念,這些懸念使情節更有吸引力,也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在此我也想留下一個疑問,凡爾納在設計尼摩船長這個角色時,為什么不選擇在結尾公開他的身份,而是留下一個懸念?
我之所以排斥科幻,是因為科幻情節總是那么緊張,每次看完都感覺渾身不舒服,《海底兩萬里》里都是日常的生活場景,可以用一種很愜意的心態去讀它,但又不失興趣,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9
·· 我今天讀了海底兩萬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海底兩萬里的讀后感作文。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讀后感《海底兩萬里的讀后感作文》。
·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于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0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科幻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于一八七零年問世,暨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仍能以多種文字的各種版本風行世界,廣有讀者,僅此一端,即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吸引力之大。主張書不及百歲不看的讀者,是大可放心一閱的。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法拉格特,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姑且算半個;內景只是一艘潛水艇。但就是這么四個半人,這么一艘潛水艇,一個神秘的船長甌北悲,一個學富五車的科學家,在各種探險歷程中,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中,縱橫海底兩萬里,為我們演繹出一個個故事,展現出一幅幅畫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魚……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這樣一部小說,讀來既憊使人賞心悅目,也令人動魄驚心。令人永生難忘,不愧為一部世界名著。百看不厭。
故事并不復雜:故事發生在1866年,法國人阿羅納克斯,一位生物學家,應邀赴美參加一項科學考察活動。這時,海上出了個怪物,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科考活動結束之后,生物學家正準備束裝就道,返回法國,卻接到美國海軍部的邀請,于是改弦更張,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
經過千辛萬苦,“怪物”未被清除,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生物學家和他的仆人以及為清除“怪物”被特意請到驅逐艦上來的一名捕鯨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虜!結果發現“怪物”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鸚鵡螺”號。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遠不許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游各大洋。十個月之后,這三個人終于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生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搭上這艘奇妙的潛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國、神秘的寶藏和沉船,并且勇敢地和大章魚作戰,設法從南極冰壁間脫險。還有很多很多新鮮、刺激的遭遇等著我們去領略。來吧!我們一起去探索!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1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著作,本書是凡爾納“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全書情節曲折生動、懸念迭出、扣人心弦,超前的想象力鄰人嘆為觀止。
此書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
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只疑似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及仆人康塞爾受邀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們與魚叉手尼德·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們發現這怪物并非是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潛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水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后,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
大海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載體,他是運動,是愛,像一位詩人所說的,是無垠的生命。
可以說,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誰知道當地球消失的時候最后剩下的會不會還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無上的寧靜。”
凡爾納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在這里,有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種種險險象環生的情節顯示了人類頑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類不懈的開拓精神。
他提出了開發深海的可能性,鼓勵人們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所以我們不能安逸于現在的生活,要勇于探索,敢于實踐,去開發更多的不可能。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2
說起我最愛的書,莫過于這本海底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我從小就對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幻想,想象自己能夠在海底自由自在地遨游,在五顏六色的珊瑚旁與各種各樣的魚兒邂逅........這本書雖不能真正引領我到達海底世界,但已最大限度地讓我領會到大海深處的奧秘。
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便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正因為這本書而讓他名聲大振。他在這本書中所創造的人物個性鮮明:知識淵博的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忠心跟隨他的仆人康塞爾,勇敢且富有膽識的'捕鯨手尼德,神秘任務尼摩船長........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康塞爾了,因為他勇敢堅強,雖沉默寡言,思緒卻十分敏捷,并且忠心耿耿,甚至愿意為了他的主人阿龍納斯而獻出生命,這種精神和品質令我十分佩服,讓我對他無限的崇敬。
這本書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不知是什么時候,人與人之間開始傳海上有一只獨角鯨,人們因此而感到恐慌,為此阿龍納斯和他的仆人康塞爾隨著捕鯨手尼德踏上了捕鯨之旅。但在途中阿龍納斯等人意外的發現這疑似獨角鯨的不名物體,其實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在潛艇中,他們認識了艇長——一個神秘,卻對大海有著深刻了解,并且對大海有著無限眷戀,會從大海里拿出財寶幫助別人的人,尼莫。從此,阿龍納斯等人跟隨尼莫船長開始了奇妙的探險之旅。
我認為凡爾納的這本小說出眾的原因,不僅在于里面所描繪的奇妙的海底世界,而是在于這本書中所表達的社會主義精神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書中的尼莫船長正是凡爾納表達這種深刻精神的媒介。人們所喜愛與崇敬的也正是這種現實而又深刻的社會實質和尼莫船長的舍己為人和人道主義精神吧!
這本書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能過度開發資源,在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不能做出危害環境,最后使人類受傷的事。這本書更多的精彩,豐富的內容,是不能用言語敘述出來的,希望大家能親自投身于《海底兩萬里》,感受它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震撼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3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講述了諾第留斯號的故事傳說。書中的主人公們遇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探險,一次次把我們帶入了令人神往的深海,那一幕幕驚險和悲傷也格外扣人心弦。
故事傳說起源于1866年,人們在海上發現了一只獨角鯨,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請參加了這次追捕行動,結果遭到了獨角鯨的襲擊,最終他和他的仆人以及一個捕鯨手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被獨角鯨所救,此后被一個叫尼摩的艇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里的環球旅行,他們這才知道這并非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諾第留斯號潛水艇。他們乘著潛水艇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驚奇地遇見了許多罕見自然現象,知道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還共同學習了海洋知識。在兩萬里的海底航程里,他們經歷了擱淺土著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苦苦煎熬了許多日子后,潛艇終于到達了挪威海岸,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尼摩艇長這個謎一樣的人物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他的純情善良展現了一個高大令人景仰的形象。尼摩艇長的品質中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向往自由,他完全脫離海上地區管轄權和國界的限制,始終如一地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格調,雖然他一直在海底無憂無慮地生活,但還是對自己獨自一人的生活感到萬分悲痛,不過早已獨立自主的心態讓他學會了逆來順受地面對一切,這使故事傳說情節更加深刻,讓我們可以切實地體諒他的堅忍。這部科幻小說具有多方面的特點,故事傳說情節曲折緊張撲朔迷離,人物命運瞬息萬變,科學知識豐富詳實,幻想與事實巧妙融合,交替展現了海底美妙絕倫波瀾壯闊危機四伏的境界。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富有真情實感的科幻小說,在幻想中,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無缺,那么觸手可及。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篇14
剛看到這本書時,書名讓我覺得是在探索海底的深度,深兩萬里,而那時我的驚嘆是為能探索這么深而驚訝,兩萬里深的海洋,它的壓力又該有多大啊,而能承受住,那該是一艘多厲害的潛艇啊!
看完這本書,尼摩船長給我留下最深影響的一個詞是:神秘。這個詞從他出現的'那一刻,從那艘“鸚鵡螺”號出現的時候就已存在。整個環海過程,發生了很多,經歷了很多,作者從每個小細節去描寫尼摩船長,在我看到他撞沉英國軍艦的時候不由得產生了疑惑,什么仇什么怨才會讓他做出這樣的舉動呢?后來,我看到作者在另一本書里做出了解釋。原來,尼摩船長是印度的迪卡王子,他只需正常的長大,成年,繼承王位,可飛來橫禍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英國的軍艦停在離他家不遠的海域,那軍艦里的軍官殘忍無情地殺害了他的家人,讓他喪失了家園。自此,他給自己改了名,“尼摩”是拉丁文音譯,其詞義為“不存在的人”,他把自己定義成一個不存在的人,這是心里的光滅了啊。于是,當他看到那艘跟蹤他那么久的軍艦以及英國的國旗,他可以選擇撞過去,也可以選擇加大馬力,甩開。他的選擇是殘忍的,不顧后果的,這讓我覺得尼摩船長是一個冷血的人;但他又深愛著大海,深愛著海的一切,這又讓我看到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他遇險不慌,冷靜,沉著,他一次次地化解危機。
同樣,沒有內徳·蘭德,教授他們根本回不到陸地。最開始,康塞爾其實是不用與他的主人一起掉入海里了,可是他看到教授掉入海,自己也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剛看到時,我不理解他的所作所為,后來,我明白了,這是忠誠。
《海底兩萬里》有著很現實的意義:就是對一個未知領域的一種探索精神,就是說在你深陷絕望的時候依然要保留一絲希望,而為了這次希望,你會拼盡全力地去努力,這種精神會鼓舞你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會努力去克服它,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以戰勝的。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相關文章:
《海底兩萬里》好句01-09
海底兩萬里好句12-29
海底兩萬里的好句12-19
《海底兩萬里》的句子02-07
海底兩萬里好句01-24
海底兩萬里的好詞好句12-20
海底兩萬里好詞好句12-21
海底兩萬里好句摘抄02-10
《海底兩萬里》好詞好句11-24
海底兩萬里好詞好句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