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鄉愁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余光中鄉愁讀后感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過這種“思鄉之痛”。
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中國人對家鄉和故土的依戀之情。
余光中在《鄉愁》中,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鐘愛是分不開的。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詞。“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的是意象美,鄉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后就將其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愁。
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聯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美在富于變化的量詞。“枚、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了詩人的鄉愁是一步一步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美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復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于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情緒。
各節中重復出現的“鄉愁是……”,音韻和諧,體現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愁之心表現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美在表示時間的詞。“小時侯、長大后、后來、而現在”四個時間詞,表現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
“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復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瑯瑯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共同形成節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余光中鄉愁讀后感2
讀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綠濤,是那片群山。余光中先生用精短的文字寫出了對祖國無限的懷念,而我只是對故鄉太多的思念,卻也是這支拙筆所能承受的。
家鄉的山,不知從何時起牽動著我的心……
小時候,山是普通的,永遠披著那件墨綠的紗衣。
我的家鄉在高原,到處是山的海洋,像一座天然的屏障,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土地。小時候,見得最多的是山,可能就是因為太常見,就覺得普通、太熟悉,便不懂得珍惜。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卻沒有答應她的挽留,匆忙離去,只留下她那黯淡的'墨色背影,像一件紗衣……
長大后,山是神秘的,綿延而來卻不知要走往何處。
我已不再是那個無知的女孩,各方面的壓力重重壓上來。終有一天我疲憊的坐在長椅上,看著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眼前的墨綠已不再普通,像那一位身著青衫的小姐,讓人不由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來,怪不得許多畫家喜歡畫山。作家喜歡寫山,因為她散發著國最古老的氣息,庇護了我們一代又一代。
爸爸曾說過,祖先們是被人陷害貶到這大山里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一座吧!山撫固化了他們的憤恨,平靜了那顆爭斗的心,吸引著祖先們而忘記世俗的隱憂。他們也為我們留下生存的印記,可能是眼前的這棵大樹,也可能是腳下的青石板,透明的明月記下了這一切,飽滿深邃。山給了流浪之人一個安寧的處所,給了后人一個神秘的身影。
而現在,山是神圣的,卻不知從何時漸漸模糊了。
即將離開家鄉,站在人來人往的月臺上。這是起點也是終點,是開始也是結束,人們不停地走著,來的腳步聲掩蓋了去的腳步,而去的腳步也掩蓋了來的腳步,今夜的我已是它送走的第幾批游子呢?月臺是流動的浮土,我不知道自己的腳步顯示出了什么,或許是浮土焉能扎根……
踏上遠行的火車,夜里隱約看見山在向我揮手,是挽留還是告別。再醒來已是午后,窗外是一末末綠影閃過,是山,正如我當初不肯為她停留一樣,只是匆匆而過,而我,只是呆呆地望著。時間漸漸從山肩爬過,染紅了那件綠衣,卻又多了幾分妖嬈,最終仍被黑夜吞噬了。
再次醒來時,習慣向窗外看,山呢?我呼,竟像走丟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就這樣,連最后的告別也沒有對我說。就匆匆離開了。有時望著天出神時,仿佛會看到那模糊的身影,仍是綿延伸長,是伸向故鄉的吧!
歸巢的鳥兒到底是倦了,清叫了幾聲,便消失在山中,因為山,是故鄉!
余光中鄉愁讀后感3
鄉愁..... 那遙遠的思戀,在每次月亮升起的時候, 遙望著皎潔的月亮,她是那么強烈的縈繞在心頭。這一刻,我淚眼迷離...... 每每在思議里想起她,她的輪廓又是那么模糊的惆悵。源遠流長的長江水,你不是水,你就是那思鄉的酒,那醉酒的滋味就是鄉愁的滋味兒,一醉到天明。那鄉愁的思戀是游子永遠無法磨滅的痕跡,鄉愁的思戀和大樹的年輪一樣,永遠在游子的心理蔓延......
每當在異地他鄉讀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感人至深的《鄉愁》時,心中不禁感慨萬千,頓時覺得有滿腹的話語要傾瀉出來,只好借此機會將他們付諸筆端了。曾記得有句歌詞唱過說:“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但我覺得風雨飄瀟的時節也能夠勾起人們的鄉思之愁。“燭光搖閃風雨夜,正是鄉思最濃時”。眼下又是風雨飄瀟的時節了,霏霏的細雨在纏綿了如許多日之后仍沒有離去之意,依舊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讓本來頗不寧靜的心又憑空增添了幾絲無名的煩愁。斜倚窗欄,靜觀風雨,任思緒天馬行空,隨風飛揚。但腦海中映現最多的,不是風,也不是雨,而是家。那個非常熟悉、充滿了溫馨與歡笑、令我魂牽夢繞、永生難忘的家啊!想念家中的親人、想念兒時的伙伴、想念家中一切的一切、想著院子里的那棵我親手種下的棗樹,也該在風雨的洗禮中慢慢的長高長壯了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一個時間、空間、塵世間星移斗轉的世紀;這是一個家事、國事、天下事滄海桑田的年
代。古往今來,無數的人們(尤其是客居海外的游子們)無不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故土和家的深深眷戀。無論是權傾朝野的政壇權貴;還是富可敵國的商界巨子;或是滿腹經綸的鴻儒名宿;亦或是胸無點墨的平頭百姓,莫不如此。樹高千尺,落葉歸根,試問這世上有幾人會不想家,又有幾人能在離家之后不對它充滿了眷戀與牽掛! 家,一個可以隨時停留歇息的驛站;
家,一個可以躲避暴風雨的港灣;
家,一個可以讓你感受到人間溫暖的地方;
家,一個可以讓你傾情訴說的好去處
家, ------ ------ ------
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想它!難道還有比家更讓你思念的地方嗎,更難道還有比對家的思念更讓你難以割舍的情愫嗎?沒有!至少我以為。
【余光中鄉愁讀后感】相關文章:
鄉愁02-03
你是這樣的余光中03-10
描寫鄉愁的作文04-10
鄉愁優秀作文03-02
《鄉愁》教學反思04-13
鄉愁教學反思04-21
鄉愁的詩句160句12-25
鄉愁的詩(精選40首)03-23
鄉愁仿寫(精選30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