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guī)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guī)讀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根據(jù)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其中提出了許多日常行為規(guī)范,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我們在學會做人以后,還應該好好地學習,以獲取有益的學問弟子規(guī)讀后感100字弟子規(guī)讀后感100字。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嚴格按照書上說的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后感2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因為里面的每一句話,都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以前,我對爸爸媽媽的批評總是不以為然,認為他們經(jīng)常為一點小事跟我嘮叨。讀了“父母教,須敬聽”后,我的思想和行動有了很大轉變。記得有一次,我做數(shù)學家庭作業(yè),把“1·1﹤2”,誤寫成“1·1=2”,媽媽知道后當著全家人的面,狠狠地批評了我,說我做作業(yè)態(tài)度極其馬虎,并加罰了十道數(shù)學題。對媽媽毫不留情的批評,我的眼眶濕潤了,我知道媽媽“發(fā)火”也是對我的關愛,我沒有頂嘴,反而很快地完成了加罰的十道題。當我捧著完成的作業(yè)交給媽媽時,媽媽會心地笑了。
今后,我要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對長輩和老師的教導,要恭恭敬敬去聽,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后感3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這條規(guī)就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心、眼、口。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有旁騖,心里頭老想著其他的事情,就像《小貓釣魚》講的`那樣,我們學習、讀書的效果肯定不會好。
我們上學的時候,或是我們的子女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見得學習時間最長的,他的學習成績就最好,反而看似沒怎么學的成績卻很好,這里盡管因素很多,但不懂得讀書的要領,心、眼、口不一很可能就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孩子學習時要做到心眼口統(tǒng)一,一要靠她自己體會和掌握,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于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比如:當孩子作業(yè)沒做完時,家長就不要開電視和電腦或大聲說話交談了,以免孩子分心或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樣他才能達到“心眼口”的統(tǒng)一,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弟子規(guī)讀后感4
大智若愚,一個人要先學會老實,再學靈活。說一條,做一條,這樣學問才會有成就。反之,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老師說的:“做學問也一定要先扎根基”。就猶如蓋樓房,地基越深,樓房蓋的越高,越堅固。
但,抉擇錯誤,努力白費。因此,我們選擇“精神食糧”時更要慎重,不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順序。正所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guī)》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
這就是為何它能成為國學入門必修經(jīng)典,并作為我們普賢國學幼兒園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沒扎好就讀四書五經(jīng),孩子讀越多就越會跟生活脫節(jié),只會長養(yǎng)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規(guī)讀后感5
《弟子規(guī)》中說: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寧巧。意思是說,話說多了,大部分是廢話,不如少說幾句,避免過失。記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坐車去奶奶家。上車了,我就對爸爸說個不停。爸爸說:“你說這些話有用嗎?”我想我是不是言多必失了?于是,我閉上了嘴。到了奶奶家,爸爸和奶奶說話,我想買東西,就和爸爸要錢。爸爸說不行。我就騙爸爸說:“我要買橡皮。”于是,爸爸就給了我一元錢。可我沒有買橡皮,買了小食品,讓爸爸看見了,爸爸說:“你騙人,不是好孩子。”奶奶對我說:“你不應該巧言欺騙別人,要做個誠實的孩子。”聽了他們的話,我立刻覺得臉火辣辣的。我低下了頭,說:“我以后再也不騙人了。”今后,我要向《弟子規(guī)》中說的`去做,做一個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后感6
讀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有一則故事讓我久久不忘。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個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順父母,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這可急壞了孟宗。
有一天,孟宗坐在母親身邊,問她要吃什么。母親說要是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鮮嫩竹筍湯就好了。孟宗欲哭無淚,嚴冬臘月哪兒還有冬筍哪?
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連一個筍芽的影都沒有看見。于是孟宗抱著竹子大哭起來:“老天爺,幫幫我吧,幫我實現(xiàn)母親的心愿吧!”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此時,突然從地下猛地鉆出竹筍,而且有好幾株。
孟宗頓時心花怒發(fā),扛著一袋竹筍興致勃勃地回家去。說來也怪,母親一喝竹筍湯,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純純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也深深感動了我。我要為媽媽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讓媽媽開心,我也開心。
弟子規(guī)讀后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古代兒童啟蒙教材——《弟子規(guī)》。它是一位生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的普通老師李毓秀寫的。這本書的原名叫《訓蒙文》,后來又被一位名叫賈存仁的人加以修訂,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弟子規(guī)》。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里告訴我們,我們從小就要講誠信、講誠實。“凡出言,信為先”,意思就是,凡是講話,我們首先就要保證一定要講真話,要以誠信第一。我們?nèi)伺c人之間的交往,就是建立在互信這種基礎上的,人們使用的最頻繁、最容易表達和溝通的就是語言。若是你的`講話沒有真誠和誠意,那么人與人的交往就可以說是非常的虛偽和虛假的。
現(xiàn)在,當我們大人和孩子共同讀此《弟子規(guī)》的時候,當我們教育孩子要講誠信、講真話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該認真地反省一下自己?鑒于時間和篇幅的因素,我就略說這些了。不當之處,望大家斧正!
弟子規(guī)讀后感8
我今天把《弟子規(guī);千家詩》讀完了。這本書足有25萬字呢。里面有很多令我喜歡的詩,比如《秋興其一》《插花吟》《清明》......其中我最喜歡朱淑貞的《落花》。比喻恩愛的夫妻被當時的封建社廢使一個美好的家庭破碎了表達了朱淑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根據(jù)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其中提出了許多日常行為規(guī)范,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我們在學會做人以后,還應該好好地學習,以獲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嚴格按照書上說的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后感9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這一條規(guī)講的就是學習讀書,要會規(guī)劃安排,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作業(yè)決不留到明天;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俗話說“功夫深處見天然”。
只要你功夫下到了,沒有你學不好的功課,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記得秦夢迪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一篇日記,她能寫上一兩個小時,而且字數(shù)不多,質(zhì)量也不好,家長還得給她改。通過這兩年的努力和鍛煉,她的作文盡管寫得還不夠好,但是寫起來沒有那么費力了,速度也提高了很多。
古往今來,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友相處你會提升品位和道德水準,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則會使你會墮落。
所以“親仁、遠小”這一條非常重要,無論大人或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親仁者、遠小人”都將使我們終生受益。如果沒有道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在現(xiàn)今的社會大環(huán)境里,有時候面對誘惑,我們就很難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響和損害。
弟子規(guī)讀后感10
媽媽今天讓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guī)》的書,這本書明確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書中有幾句給我印象特別深,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們在父母呼喚的時候應該很快的答應;父母命令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應該以各種理由推托,應該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們的時候,應該恭敬地聽;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該順承他們,不能狡辯。就這幾點,我就做的不夠,可能大多數(shù)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的行為與書上所說的`相差甚遠。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怎么樣去孝順父母,還告訴我必須先學會孝再學文。當今社會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卻忽略了對孩子“孝”的教育。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美德就是以孝為先,古人尚能如此,為何我們現(xiàn)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規(guī)讀后感11
今天第一次拿起徒弟的規(guī)矩,翻看了一遍。
弟子管教是一本流傳已久的名著。受到古今中外人們的高度贊揚。它以三字經(jīng)的形式給我們指引。小學生活就像一張白紙。你將決定你將來如何生活。弟子的規(guī)矩有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當然,我們很難理解門徒的規(guī)則,但只要我們仔細理解,我們就能真正理解他們。
看了《門徒法則》,了解了愛、孝、禮,可以說受益匪淺。由此我想到了考前媽媽給我的指示,媽媽對奶奶的關心,同學們在我遇到困難時給我的幫助。是的`,他們對我有很多關心,是的,現(xiàn)在,我也想采取行動,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家務,拿好成績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的時候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心情會好很多。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善待每一個同學,尊重每一個老師,孝順父母,遇事多為別人著想。讓我們用真誠來換取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相信我們的成就會蓬勃發(fā)展!
弟子規(guī)讀后感12
從當下出發(fā),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做一名點燈人。
蔡老師講到了五倫關系。五倫關系中,夫婦有別,尤為重要。夫婦關系處好了,其他四倫也會相處很好。夫婦之間感情,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我曾經(jīng)認識一個20多歲的.女孩,按照她的年齡正是談男朋友,但是她就是不想談男朋友。
在一次聊天中,她說:“我父母在我小的時候,就開始吵架、打架,現(xiàn)在老兩口都50多歲了,還會經(jīng)常吵架。讓我對婚姻有恐懼感。我不敢談男友,不敢結婚。”可見夫婦關系不和諧,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希望這個女孩能早日走出陰影。能早日找到她自己的幸福未來!希望更多人能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身心和諧,家庭和睦,幸福美滿,安康吉祥!
弟子規(guī)讀后感13
朝起早夜眠遲
對于正處于緊張學習期的孩子來說,“朝起早,夜眠遲”這里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訴我們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溜走的時光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當和孩子讀到這的`時候,家長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這時間一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過去了。要讓孩子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實寓意,“莫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記得前段時間秦夢迪的英語老師——余老師以短信的形式給我們家長提了個不錯的建議。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話,要家長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讀10分鐘英語。每天10分鐘,我們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長期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效果可想而知。當然,前提是要科學安排孩子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貪黑。
弟子規(guī)讀后感14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guī)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干,處處力行弟子規(guī),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于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于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xiàn)。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是末學現(xiàn)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guī)讀后感15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為孩子著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著天性幸福成長。
但,茍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根本區(qū)別在于: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yǎng)浩然正氣,為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于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fā)!
【弟子規(guī)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guī)》讀后感11-24
弟子規(guī)讀后感03-20
弟子規(guī)經(jīng)典讀后感02-06
《弟子規(guī)》讀后感12-13
【熱門】弟子規(guī)讀后感02-16
【精】弟子規(guī)讀后感02-13
【薦】弟子規(guī)讀后感02-18
【推薦】弟子規(guī)讀后感01-19
【熱】弟子規(guī)讀后感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