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1
從古到今,中華上下五千年,許多人觸景生情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流傳千古。
在這些詩中,我最喜歡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有《漱玉集》。她擅長書畫,精通音侓。雖存詩不多但詠史抒懷,卻充滿慷慨悲憤之情。
生當做人杰觀后感大全,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借古諷今,接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行徑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抒寫了對人生應有的態(tài)度,顯示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光明磊落的'情懷。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項羽為列,有力的地諷刺了只顧套命茍且偷生的南宋君臣。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氣概豪壯,諷刺尖銳。
活著應該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鬼中英雄!
《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2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詩的開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后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xiàn)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詩人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xiàn)實巧妙地勾聯(lián)起來,透發(fā)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3
南宋女詩人李照清博學多才、智慧過人,著作了許多古詩詞。《夏日絕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感觸甚多。
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有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有的為了祖國的興旺而犧牲,但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革命英雄。因為人民英雄的這種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詩里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壯烈,有價值,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xiàn)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不肯回江東茍且偷生。這是一首頌詠歷史時候的詩。詩中懷念、贊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稱頌他作為英雄生,也作為英雄死,寧可壯烈牲,也不茍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廣為傳誦。
這首詩也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賣國求榮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愛國愛人民。
《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4
有一本書天天放在我的枕邊,每天晚上臨睡前我都要讀它。這本書就是《唐詩三百首》。而我最喜歡的.是其中一首宋朝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每每讀起這首詩,就不免有些傷感,但又總被詩中的豪邁情懷所感染。“身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要做人中豪杰,死要為鬼中英雄!
想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破斧沉舟,以少勝多,幾乎百戰(zhàn)百勝,成為一代霸主。那時是何等威風,何等神氣!
項羽帶幾百名士兵左砍右殺,終因寡不敵眾,被困烏江,一個個勇士倒在血泊中,誓與敵人做生死搏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看江山淪陷,嘆大勢已去,狂瀾難挽,縱是一代霸主也無計可施。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番哭泣,又有幾個人能聽懂?這聲呼喚,又有誰感應答?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誰能不感慨萬千?戰(zhàn)爭是殘酷的,要付出血的代價,要用成千上萬條生命去換取勝利。我不禁要為勇士們深深鞠上一躬,以表達我的敬意。我還要對勇士們說一句:“你們的精神永存。”
《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5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二十字的《夏日絕句》,看似是李清照贊揚了項羽的英雄氣魄,實則是諷刺當時的朝廷腐敗無能,投降于金人。
當時,強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飄泊無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發(fā)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后,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并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jīng)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lián)翩,心潮激蕩。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吟就了這首詩。趙明誠站在她身后,聞聽之后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郁郁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夏日絕句》讀后感】相關文章:
《絕句》說課稿01-01
分手情詩絕句01-24
絕句教學反思04-21
《絕句》教學反思05-16
夏日02-19
情詩絕句(精選185句)03-17
絕句格言(精選200句)01-21
名言絕句400句01-07
《絕句》說課稿6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