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不成問題的問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成問題的問題》讀后感1
老舍的文字總是這樣淡淡的不疾不徐,就那樣描述人物,通過人物的神態心理來告訴你那個時代的生活故事。
我們為農場的股東著急用了這樣的主任,不學無術但情商太高,把人性看個透,不管理不工作不得罪人,暗地撈錢。而真正搞事業的肯管理的新主任連老婆都背叛他。這樣的事情現在社會也是普遍現象。
月牙兒中的母女為生活所迫,都成了暗娼。這篇是老舍很有名的`作品,月牙兒伴隨著女主長大,從埋葬父親隨母改嫁到母親成暗娼,后拋棄了她自己生活。她在校長換人后也是無住無吃的,幾次折騰回到以前的老地方也成了暗娼。最后還得養活被拋棄的母親。社會底層婦女悲劇生活,一半是自己的原因,更多的是社會現象。當一切為了嘴巴,可以賣身上的其他器官,賣淫是最自然的。
一個扎紙物的手藝人,本應該生活不錯。但時代改變,喪葬不用紙扎物品了,妻子拋棄了二個兒女跟師弟走了。為了養活家庭,他成了警察。最后兒子女婿都成了警察,最底層的警察,錢不夠生活還經常受氣。想著兒子和女兒命運可以改變,不再當警察,可是不能成功。這個和現在情況很大不同哦,如果一家三個警察,生活真的不愁吃喝。甚至是非富即貴。
時間是20xx年,老舍不會想到有些事情并沒改變,有些事情大不一樣。
《不成問題的問題》讀后感2
起初不知道老舍寫過這篇簡短的小說,是在演員王傳君的微博下看到的這段評語。隨后去看了不成問題的問題這篇小說。
文章的開頭交代了社會的大背景: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小說故事情節發生的場地:樹華農場。
小說的主要人物:丁務源(丁主任)。
開篇大多描述了丁主任圓滑的處事方式及腦滿腸肥的`人物形態,老舍通過簡短的文字淋漓盡致的描寫了丁主任八面玲瓏的形態,就算是樹華農場虧錢也沒有股東去直接指著這個樹華管理者丁主任的腦袋去罵,也沒有人直接去說,因為每個人都收到了來自自己的那一份利益,這就是所謂的沒有損壞個人的利益,我就不需要去管。
樹華農場就是這樣在丁主任的“完美管理”下進行的,員工每日“修身養性”的工作著,等到食物成熟,需要往外面運的時候就到了,挑揀和計劃的關鍵時候了。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來了一位自命不凡的“大藝術家” 秦妙齋 的到來,他們看似友好的相處,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直到一日上面對丁主任的不滿加上“大藝術家”的漢奸朋友被抓,終于迎來了丁主任的死期。
新主任尤主任的到來為農場添加了一絲生機,本以為轉變會從這里開始。不成想尤太太在暗地里的“偷雞蛋”徹底的擊垮了新主任的復興之路, 秦妙齋趁機股東農場的工人加上尤太太的一步步錯路,將原本可以有新生機的農場和前景毀滅與萌芽之中了。
最終農場還是交到了丁主任的手里,而在農場好吃占地的秦妙齋也被趕出了農場。
這篇小說寫的問題現在仍然存在,人情有時遠差于對錯,想要日子過得去人情占得比重是在太大了。
《不成問題的問題》讀后感3
這幾天一直讀老舍的作品,感受著老舍的京味兒和帶點諷刺的幽默!恫怀蓡栴}的問題》取材新穎,立意深遠,寄托著作家對民族命運的憂慮和關切,表現了老舍對民族文化的冷峻審視和對民族振興的殷切期盼,充分體現了一代文學宗師崇高的愛國熱忱和敏銳的現代文明意識。它講述的.是抗戰時期在大后方某農場發生的前后管理者不同管理效果的故事,告訴人們,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是靠人情關系,而不是靠本事、靠業務、靠科學。一個人只有處事圓滑以及強大的人際背景關系,你才可以在社會上尋求一席之地,否則,一切都無能無力,這在《不成問題的問題》中表現得尤為強烈。
丁務源,丁主任,農場的實際負責人,就很好得詮釋了這一點。我不得不佩服丁主任強有力的外交手段,他為什么能在農場里討職工們的喜歡?為什么場長和股東們明知道近半年來農場賠錢德原因源自丁務源,但誰也不出聲呢?丁務源有一種天生的交際籠絡力,他的話仿佛是有一種魔力,他很快便能和職工交熟,使得農場里原本想辭職的職工都繳了械。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職工們對丁主任的信任心也與日俱增。于是乎,在丁主任的縱容政策下,職工們與丁主任開始“狼狽為奸”:原有的工人再也不像原先那樣實地實對地每日工作八小時工,他們自動把八小時的上班時間改為七小時,慢慢地又改為六小時,五小時……其實職工們的“墮落”并不能完全歸結為丁務源的熏染和放縱,這其實是本性使然,他們的骨子里本就有這一想法,只不過是從未有人激發過他們,而丁務源只是他們的“輔助工具”而已,并不是主角。
《不成問題的問題》中讓人最為同情的是尤主任,這個“壽命”不長的主任。
【《不成問題的問題》讀后感】相關文章: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03-04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04-21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10篇02-07
生活的問題作文03-14
我的問題作文03-21
烙餅問題說課稿03-01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后感09-24
《方法總比問題多》讀后感04-30
《解決問題》說課稿11-29